1、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讨论稿) 一,改革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升学率。 二,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优势: 1,根基教育搞得好。我校学生六一小学毕业的占了主体,在写字和作文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较好的习惯;我校也重视写字和作文。这样写字和作文就成了我校语文教学的优势。 2,学生背功好。教师要求严格,学生主动记忆的积极性高,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就比较牢固。 3,实行集体备课,形成讲学稿,规范了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保证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行月考和周清,知识的阶段
2、性巩固工作做得好。问题: 1,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教师包办一切,认为某一道题没讲到就是教师自己的责任。于是就用练习代替一切,形成了做题,讲题,记题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一但遇到生题,就束手无策。 2,还是以灌输为主,强迫学生抄答案,背答案,而忽略了得出答案的分析过程和方法。 3,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或零散化,只是一个课堂点缀,收不到实效。比如,一个问题讨论了不到一分钟就让学生回答,实际上学生还没想好答案,或者小组内还达成共识。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督促学生记忆。我们用40%的精力去传授知识,却用了60%的精力去抓学生,没有变学生“要我学
3、”为“我要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兴趣使然,而是任务使然。 4,重知识轻能力,重文言文教学轻现代文教学,到了初三之后甚至不教现代文。我们的教师甚至退化到了自己读不懂现代文,也不会教现代文的程度,教现代文就从资料上搬现成的答案灌给学生。以中考资料上的现代文阅读文段代替教材上的经典课文。因为现代文语段有具体的问题设计和参考答案,而面对经典课文,却不知道怎样去设计了问题了。所以就避重就轻,偷工简料,忽视了教材上经典的课文。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严重的是造成了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缺失,缺少了基本的常识,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一样。 5,文言文教
4、学重记忆,轻能力,重阅读分析,轻文意疏通。一开始就把译文发给学生,然后简单疏通一下字词就转入分析;有些教师甚至不疏通文意,一开始就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只忙着背译文、记分析结果了,不利于形成真正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无法应对课外的文言语段。 6,课文教读只重句、段分析,不注重段落间的关系的分析,不注重整体上感知课文。这样就无法发现文章的章法美,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他没有从阅读中获得谋篇布局的能力。 7,超量练习,习题典型性差。整天的做题、讲题、记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8,作文训练缺乏序列性,命题随意,训练不系统。批语全是套话,针对性、指导性差,学生
5、作文还在背范文,吃小学的老本。 9,轻视教研活动,轻视业务能力的提升,把教学这种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活动变成了师生共同的体力劳动,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师永远作着教书匠。 10,依赖讲学稿,不注重独立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千姿百态的课堂变成了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模式。教学统得过死,开放性、发散性、生成性不足,不利于特长生的培养。 11,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以量取胜,淹没了重点,甚至淹没了教学目标,为做题而做题,训练目的不明确,结果使不少学生掉队,变成了差等生。 1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压缩新授时间,拉长复习时间。新授阶段不注重知识的探究和发现,只是机械的灌输,重结果,轻过程,结果做了许多夹
6、生饭。匆匆结课,转入复习,机械重复,机械记忆,扼杀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只为考试而学习。 三,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理论素养 1,相关理论 新课程的功能观:教的过程、学的过程、评价过程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的考试只重其一,而新课程特别强调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对这两者应有足够的重视。教学观: 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模式,而是师生都有讲的权力,都有听的责任。课堂上的信息源由老师一个变成了师生多个,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互中完成教学。教
7、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既有课前老师的预设性,也有课堂上的随机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可控而不可定的过程。教师观: 老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平等中的首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研究课程,开发课程资源,把教学内容整合成问题,交给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定向和示标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平等的参与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听众;是人格独立的人,而不是任老师摆布
8、的“皮影”;是有个性差异的群体,教师要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还要发挥生教生的作用;学生是富有潜力的人,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大胆放手,不可一切包办代替。学习观: 单纯的听讲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很多时候就不听了;只有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学习行为才可以真正的发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具体的过程和方法中获得的,是在学生原来的认识水平上建构的,老师不能硬性的塞给他。 2,学学课程标准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学的实施依据,是考试的命题依据。学学课标,我们就会懂得教材上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利于我们更好的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
9、点。学学课标,我们就会在课堂上设计出有用且有效的教学环节,少做无用功。学学课标,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命题方向,中考题都可以在课标中找到命题依据,进而使我们学会命题,学会把语文学习材料转化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尤其要关注79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内容。 3,不断学习,经常学习,密切关注当前本学科的学术动态、教改动态、名师动态、命题动态。 4,要善于把理论条文变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比如,今年中考作文考了续写,课标写作要求中有一项要求缩写、改写和扩写的,可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足够的重视,把它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去练一练。 (二),关于讲学稿 1,讲学稿是综合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生自
10、学所需的相关材料、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以及课堂练习和测试的一个综合材料,一定在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生成,不能一人写了大家用。 2,讲学稿要提供学生自学所需的相关材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当然是教材的必要补充,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 3,讲学稿要提供一个学生自学的提纲,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4,讲学稿要显示课堂教学环节,自学、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练习测试都要具体。 5,讲学稿的内容要具体。比如目标中有掌握文中的实词,下文就应该具体到哪些实词。 6,讲学稿不等于练习题。 7,讲学稿不能照搬现成的资料。 8,教师不能拘泥于讲学稿,要注意互动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 (三
11、)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当然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但大体上应该有个模式。 1,旧知识的复习老师展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小组发言,保证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最后选代表展示,不是老师一对一的问学生,一人回答,大家歇着。 2,关于导入新课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也可以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导入;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如论语十则是中学阶段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讲讲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孔子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关于自学 老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自学提纲,也可把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视预习的情况定学生自学时
12、间的长短。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要充分,不能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 4,关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属于自学成果的小展示。小组的划分宜采取前后桌四人一组的形式,优中差生搭配分组,以更好的发挥优生教差生的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每人发言的机会,避免形式化。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动态,要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其中,随机组织、引导、启发、质疑、点拨,及时匡正学生讨论的方向,还要不断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5,课堂展示 尽量先让差生展示,优生纠正、点评、总结,教师少说话。学生能讲的一定要让学生讲,学生过不去的地方,教师要扶一把,但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质疑、引导、点拨,把学生思维引向
13、高处。师生互动尽量避免接力问答,不要说半句话,让学生去填充下半句,也不要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是非题。展示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还可组织二次讨论。 6,课堂练习要精选习题,避免简单重复,力求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7,课堂小结要回归教学目标,强调教学重点,总结规律方法。 (四)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几点建议 1,文言文 课标要求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所以读懂文意是教学重点,内容分析在其次。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去疏通文意,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分析内容。要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句式。要重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特殊的文言现象。文言实词常有固定的含义,要让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的意义,虚词也有固定的用
14、法,要让学生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不要一开始就把译文发给学生,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猜读,进而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有一个问题,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较低,费时太多,挤占了现代文的教学时间,早读时间全部给了文言文和古诗词,可以让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去读去记现代文,记忆语文基础知识。 2,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默写和诗歌欣赏在中考中占了10分左右的比例。诗歌教学当以诵读为主。内容分析要抓三个方面,理解词句,把握形象,体悟感情。 3,关于教材上的现代经典课文 现代名家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不但体现着高超的语言技巧,而且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文化素养的重要抓手。但近些年来由于中考不考课内篇目,它们被忽视了。这是语文
15、教学的最大失误。所以应重视名家经典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优美句段要朗读成诵,记住最好,无论对阅读还是写作,这样做是受益无穷的。第二,老师首先要读懂课文,要独立钻研课文,发现文章的语言美、章法美、思想美、感情美、意蕴美,把课文教出美感来。第三,结合文章特点整合成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不能把参考书的分析结果灌给学生。这样就把经典课文的教学和中考阅读训练结合了起来,一举两得。第四,能大体记忆文章的人物及形象特点、情节、线索、章法结构、优美语句等内容。 4,关于作文教学 生活是源,文章是流,作文教学既要开源又要导流。要引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等生活现象,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把
16、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为作文积累素材。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来。重点训练记叙文的写作,要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能写想象类的作文。作文训练应有序,可以参考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训练序列。作文训练应有量,每大周安排一大一小两次作文,还可以安排三篇日记或随笔。教会学生模仿,模仿名家经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反对模仿流行的优秀作文,反对形式华美、言之无物的文风,反对抄袭或套写优秀作文资料上的文章。作文批语应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不说套话。提倡学生间互改作文。要重视作文讲评,以展示长处为主,问题作文可以指出修改建议。 5,关于综合性学习,要结合阅读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要结合语文活动。 6,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一,写习字的习惯。要每天一写,以正确、清楚、工整、美观、有速度几个梯度进行训练。第二,养成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第三,养成阅读的习惯。第四,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提高质量的途径在于课堂改革。只有追求课堂教学的实、精、美、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课改是提高升学率的有效途径。老师们,继续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