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临湘二中 邹平安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
2、注农民、关注农村;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2、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3、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4、教学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
4、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获得成功体验。5、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6、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与板书7、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3分钟):播放有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及同步显示歌词: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这样的导入比较新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讲授新课(38分钟):
5、我把本课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第二部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第三部分是从天京变乱到天京陷落。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首先,介绍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接着提问:他因科举不成功而造反,那么当时老百姓为何跟着他造反?进而过渡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然后用投影仪给学生看三则材料,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运动爆发的原因。其次,通过讲解法给学生讲解洪秀全发动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组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拜上帝会的特点。最后,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逐步给学生分析: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三次战役军事全盛的全过程,并重点分析“永安建制封王表
6、”,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内部呈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并点出这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二、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在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引起重视。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2、评价: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是一个难点,涉及太多的理性知识,较抽象,在讲解中老师首先要从他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防止其片面性。3、结合书上的“资料卡片”进行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
7、京陷落首先给学生介绍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定都天京后生活上的腐化情况,揭示出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它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其性质是一次内讧。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天京事变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天京事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映象。 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和意义及教训的学习,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阅读书上的“学习思考”,引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
8、限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农民运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那么究竟谁能来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呢?为下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的近代历史的探索打下伏笔。 对于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的学习,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对太平
9、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探究分析来解决重点: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自我检测(2分钟)1、关资政新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B、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比太难朝天亩制度先进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C )A、没有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 B、内部不团结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梳理本课的线索,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其次,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本课主旨和中心。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到灭亡的历史的学习,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先进的阶级领导和先进纲领的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80%的农民阶级敢于承担起反封反侵略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没有历史和社会的发展。8. 板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组织3、经过:4、三次战役5、军事全盛二、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2、后期防御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