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 林 市 中 医 医 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桂林医院手术科室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二0一二年七月目 录一、外一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肠痈(急性阑尾炎) 2.石淋(泌尿结石)3.癃闭病(前列腺增生)二、外二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 2.乳癌病(乳腺癌)3.乳痈病(急性乳腺炎)三、骨伤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骨折病(股骨颈骨折) 2.骨折病(锁骨骨折)3.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妇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堕胎(流产) 2.不孕症3.异位妊娠五、肛肠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肛裂 2.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3.痔(混合痔)六、耳鼻喉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
2、.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 2.鼻窒病(鼻中隔偏曲)3.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七、眼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 2.绿风内障病(急性闭角性型青光眼)3.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多急诊手术,术前麻醉准备需要禁食水,故一般不与中药口服。中医药治疗主要在术后进行。中医学认为,腹部术后症状为“胀、闷、痛、闭”,乃脾胃枢纽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阻滞所致。由于术后病人有正气虚、手术所致瘀血特点,结合扶正或祛瘀或扶正祛瘀治疗。对于术后留有胃管的病人,术后由胃管注入中药可代替口服给药。一、诊断标准。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2
3、.体格检查: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可有腰大肌试验阳性、或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尿常规、血淀粉酶等检查;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诊断以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为主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瘀滞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持续隐痛,阵发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据按;一般伴有低热、恶心、纳差、舌淡红、脉弦或弦滑。2.湿热证: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部腹
4、肌紧张明显、甚着触及包块;伴中高热、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弦数或滑数。3.热毒证: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明显或或扩至全腹、甚着触及包块;伴中高热、腹胀或便秘、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厚干燥、脉洪数或细数。阑尾炎诊断入院后,需急诊手术,因术前要禁食禁水,故一般术前不内服中药。治疗以外治为主针刺止痛:足三里、三阴交等静滴双黄连粉针,或炎虎宁针每日一次。清热解毒。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术后第02天,治则:行气通府,活血。中医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药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浓缩配方颗粒或中药饮片(小承气汤加减)。基本方:姜厚扑3g(生药量,以下同)5袋 枳
5、实6g2袋 大黄3g5袋 黄连3g2袋 炙黄芪10g2袋 白术10g1袋 血竭1g2袋 调配:上药共装一袋内密封保存,用时温开水80ml溶解(中药饮片浓煎100ml),口服,或直肠点滴每日一次。2.术后第36天,治则:健脾益气,根据病人病情辨证使用中药调理,促进康复。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人参15g 白茯苓15g 白术15g 莲子肉9g 桔梗6g 白扁豆12g 山药15g 薏苡仁9g 砂仁6g 甘草9g 大枣汤调下3.行气活血中成药静滴。丹红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二)外治法1.土黄连纱布贴敷伤口2.足三里封闭,每日一次。3.中药热奄包外敷,每日一次。4.神灯照,每日一次。四、疗效评价痊愈:
6、手术切出阑尾;保守治疗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好转:保守治疗者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正常、右下腹仍有轻微压痛。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甚则恶化者。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泌尿结石,指肾、输尿管、膀胱结石。中医依症状不同,诊断为石淋或腰痛或腹痛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腰部或上腹部持续钝痛或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同侧下腹部或外阴。绞痛发时可伴有出冷汗、呕吐,肾区叩痛,双侧同时有梗阻者可致无尿。2.肉眼或镜下可见血尿。绞痛发作时血尿加重。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3.X线腹部平片大多数可见结
7、石阴影。B超显示:肾、输尿管结石或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4.肾盂造影以进一步确定腹部平片中钙化影是否与泌尿系有关,可确定结石所在部位,有无梗阻,并可显示X线阴性的结石。5.核素肾图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下焦湿热型:晨起或运动后突发一侧腰部绞痛,牵引少腹或向尿道放射,多伴有尿急、尿频、尿道灼热感,或有血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或尿中夹杂砂石,尿道窘迫刺激,重者可有恶寒发热;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数。2.气滞血瘀型:砂石体大,久滞不下,腰胀,腹胀,腹部隐痛,间有突然剧痛如折,腰腹胀满,血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苔薄白,脉沉紧或涩。3.脾肾阳虚型:腰腹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加重,
8、神疲乏力,纳呆,腹胀便溏,四肢不温,尿少,淋漓不尽,尿涩不适,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或缓虚。4.肾阴虚型:腰膝酸楚无力,足跟作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尿少尿黄,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1)新近发现输尿管结石小于1cm,肾脏积水不严重者,术前准备期间,可服排石汤剂加减,试排石。排石汤:金钱草60 海金沙30 车前草15 牛膝15 王不留行15 白芍30 炙甘草10 杜仲30 广木香(后下)15 延胡索15。加减:下焦湿热明显加瞿麦15、萹蓄15;气滞血瘀加桃仁15、红花10;脾肾阳虚加巴戟天、黄芪30、白术15;肾阴虚加熟地黄20、麦冬15;便秘加芒硝6-10,冲服;血尿明显加大小蓟15
9、。(2)配合服尿石通、结石通、结石康等中成药。排石溶石。(3)肾绞痛发作时,应行气止痛,口服延胡索滴丸或针灸肾俞、京门、三阴交、阿是穴。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术后第02天,治则:行气通府,活血。中医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药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浓缩配方颗粒或中药饮片。基本方(小承气汤加减):姜厚扑3g(生药量,以下同)5袋 枳实6g2袋 大黄3g5袋 黄连3g2袋 炙黄芪10g2袋 白术10g1袋 血竭1g2袋 调配:上药共装一袋内密封保存,用时温开水80ml溶解(中药饮片浓煎100ml),口服,或直肠点滴每日一次。2.术后第36天,治则:健脾益气,根据病人病情辨证
10、使用中药调理,促进康复。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人参15g 白茯苓15g 白术15g 莲子肉9g 桔梗6g 白扁豆12g 山药15g 薏苡仁9g 砂仁6g 甘草9g 大枣汤调下3.行气活血中成药静滴。丹红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4.配合服尿石通、结石通、结石康等中成药。排石溶石。(二)外治法1.土黄连纱布贴敷伤口2.足三里封闭,每日一次。3.中药热奄包外敷,每日一次。4.神灯照,每日一次。四、疗效评价治愈:结石排出,并收集到结石标本,复查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虽没收到结石标本,但曾有明显排出异物感,复查腹部平片,三次复查腹部平片结石阴影均未在现;肾图、B超、IVU、或逆行造影均显示梗阻解除,积
11、水消失;或既往常期严重积水者,显示积水明显减轻,高倍显微镜下尿中白细胞小于5个,满足前三条的任何一条和第四条者即为痊愈。好转:肾结石大部结石清除,尿路通畅,积水有所减轻;结石体积变小,体外振波碎石者结石部分碎裂排出。无效:结石大小,位置均无变化,梗阻积水,合并感染情况不减轻,自觉症状缓解。癃闭病(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梗阻,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甚至小便不出等症状。中医属癃闭病。一、诊断标准1.多见于50岁以后老年患者。夜尿次数增加、进行性排尿困难,直至尿潴或充溢性尿失禁。合并尿路感染时,尿频、尿急等症状加重,有尿痛或血尿。长期尿路梗阻可致肾功能减退。2.
12、可有痔疮、疝和膀胱结石等到并发症。3.直肠指检(DRE):前列腺两侧叶增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质韧硬,光滑,均匀。中叶增生,DRE前列腺增大不明显。4.膀胱镜检查:前列腺两侧叶突向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变窄变长,中叶可突向膀胱内,膀胱壁可有小梁、小房或憩室。5.通过超声检查或导尿测定膀胱残余尿量,IVU了解肾功能及有无积水。6.尿流率测定显示最大尿流率减少,排尿时间迟缓;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逼尿肌及尿道阻力发生变化。7.B超、CT、MRI有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二、术前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由于前列腺增生病人多为老年人,基础病多,身体多有不同程度的偏颇,为保证手术安全,术前应充分准备。此时根据病人体质中药
13、辨证治疗调理。1.下焦瘀阻型: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线变细,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利水道。 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2.肾阳不足型: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小便自溢或尿闭不出,精神萎靡,腰府时冷,面色恍白,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弱。治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3.湿热下注型:小便频数不爽,尿黄而热,茎中痒痛,甚则尿闭不通,小腹急胀,舌红苔腻或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济生肾气丸加滑石。4.中气不足型: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或不爽,精神疲乏,纳差,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升清降浊,化气利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加黄芪、柴
14、胡。5.肝郁气滞型:小便不畅甚或不通,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苔薄或薄黄,舌红,脉弦。治宜疏肝理气,通利小便。方用济生肾气丸加龙胆草、夏枯草。6.肺失治节型:小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咽干口燥,呼吸不利,咳嗽痰喘,苔薄,脉数。治宜开泄肺气,通利水道。方用济生肾气丸加紫苏子、苦杏仁。济生肾气丸:附子9g,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各6g,肉桂3g,川牛膝6g,熟地黄6g三、术后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术后第02天,治则:行气通府,活血。中医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药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浓缩配方颗粒或中药饮片(小承气汤加减)。基本方:姜厚扑3g(生药
15、量,以下同)5袋 枳实6g2袋 大黄3g5袋 黄连3g2袋 炙黄芪10g2袋 白术10g1袋 血竭1g2袋 调配:上药共装一袋内密封保存,用时温开水80ml溶解(中药饮片浓煎100ml),口服,或直肠点滴每日一次。2.术后第36天,前列腺术后病人,由于多为老年病人,原已肝肾不足,气血阴阳亏虚,加之手术打击,术中术后出血,故术后多正虚为主,或夹瘀血、或夹湿热,治疗以扶正为主,兼清湿热或活血,通利二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人参15g 白茯苓15g 白术15g 莲子肉9g 桔梗6g 白扁豆12g 山药15g 薏苡仁9g 砂仁6g 甘草9g 大枣汤调下3.行气活血中成药静滴。丹红注射液或川芎嗪注
16、射液(二)外治法1.土黄连纱布贴敷伤口2.足三里封闭,每日一次。3.中药热奄包外敷,每日一次。4.神灯照,每日一次。四、疗效评价痊愈:前列腺摘除或术后,无排尿困难或尿失禁,伤口愈合良好。好转:手术后排尿仍困难,或尿失禁。伤口未愈合,或仅行膀胱造瘘术。或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最大尿流率增加,膀胱内残余尿减少。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乳核是因情志所伤,冲任失调,瘀痰互结于乳房所致。以乳房部出现状如鸡卵的硬结肿块(多为单发),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7、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乳腺纤维瘤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本病多见于青年妇女,病程数月到数年以上。(2)临床体征:乳房各象限均可发生,可单发或多发,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触痛;乳房胀痛、肿块与情绪变化和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3)靶X线乳房摄片、超声检查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肝郁气滞症状: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协胀满,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
18、9g、当归9g、白芍15g、香附10g、郁金10g、陈皮6g、甘草5g、公英18g、益母草18g。加减:肝郁化火,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2g,栀子15g以清肝泻热;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炙乳香,炙没药各4.5g理气化瘀止痛;痛经,乳房刺痛者,加五灵脂10、蒲黄10g。2.痰瘀互结症状:乳房刺痛,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乳房胀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舌质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苔腻,脉弦或滑。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方药:逍遥蒌贝散加桃红四物汤化裁。柴胡6g,郁金10g,丹参15g,当归9g,白术10g,茯苓15g,全瓜蒌15g,浙贝
19、母10g,三棱10g,莪术12g,桃仁6g等。加减:肿块坚韧难消者,加山慈菇10g,生牡蛎先煎30炮山甲先煎10g,昆布12g,海藻12g以软坚散结;肿块坚硬,疼痛剧烈者,加乳香10g,没药10g,水蛭10g;食少纳呆者,加陈皮6,神曲15以健脾消滞开胃。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1.肝郁气滞症状: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协胀满,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9g、当归9g、白芍15g、香附10g、郁金10g、陈皮6g、甘草5g、公英18g、益母草18g。加减:
20、肝郁化火,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2g,栀子15g以清肝泻热;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炙乳香,炙没药各4.5g理气化瘀止痛;痛经,乳房刺痛者,加五灵脂10、蒲黄10g。2.痰瘀互结症状:乳房刺痛,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乳房胀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舌质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苔腻,脉弦或滑。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方药:逍遥蒌贝散加桃红四物汤化裁。柴胡6g,郁金10g,丹参15g,当归9g,白术10g,茯苓15g,全瓜蒌15g,浙贝母10g,三棱10g,莪术12g,桃仁6g等。加减:肿块坚韧难消者,加山慈菇10g,生牡蛎先煎30炮山甲
21、先煎10g,昆布12g,海藻12g以软坚散结;肿块坚硬,疼痛剧烈者,加乳香10g,没药10g,水蛭10g;食少纳呆者,加陈皮6,神曲15以健脾消滞开胃。(二)中成药及其他疗法 1.月经前14天服用“消癖口服液1号”每次1支,每日三次。消癖口服液1号为“消”实治标主要制剂,是在疏肝活血、消滞散结的基础上,重用消滞回乳药,如生麦芽、山楂等,可降低血中雌激素绝对值,抑制催乳素分泌,调整黄体生成素与孕酮的不足,制约或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不良刺激。2.月经后14天服用“消癖口服液2号” 每次1支,每日三次。消癖2号为“补”虚治本主要制剂,有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中的温肾助阳药如
22、仙茅、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等能增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作用,有性激素样作用,促进性腺、性器官发育,调整激素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直接抗癌及抗突变作用,有可能延缓或阻断乳腺增生病癌变倾向。偏痰湿郁结者加服“消癖口服液3号”,每次1支,每日三次;偏淤血内阻者加服“消癖口服液4号”每次1支,每日三次;乳核日久、肿块硬韧,伴有乳头溢液者加服“消癖口服液5号”每次1支,每日三次;偏肝郁化火者加服“消癖口服液6号”每次1支,每日三次。注:月经期间停用药。3.神灯理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4.微波理疗: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5
23、.中药贴敷治疗:乳散贴(本院协定方)贴于乳根、期门等穴,每2日1次,20天为1疗程。6.手术治疗:经内服外治症状与体征无缓解、短时间内肿块明显增大、行乳腺肿物切除活检。7.其他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经前和谐的性生活。四、疗效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参照200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改善率90%。显效:改善率70%-90%。有效:改善率30%-69%。无效:改善率30%。乳癌病(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乳腺癌(Breast cance
24、r)一般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目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女性多见,男性较少见。发病年龄多在35岁6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年升高。属于中医学的“乳岩病”范畴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
25、,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移血水。患侧上肢肿胀。(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或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6)钼钯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肝郁痰凝证主症: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脉弦。次症:喜太息,痛经行经可缓解,月经失调(推迟或提前超过7天),舌淡,苔薄白。治法:疏肝理气
26、,化痰散结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10g, 赤芍15g, 当归10g, 郁金15g, 青皮10g, 制香附9g, 云茯苓15g, 白术10g, 合欢皮15g, 栝蒌15g, 浙贝15g, 山慈姑15g。2.痰瘀互结证主症:乳房肿块坚硬,乳房刺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次症:乳房局部皮肤血络怒张,面色晦暗不泽或黧黑,痛经行经不能缓解,月经色暗或有瘀块,舌底脉络增粗,苔腻。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血府逐瘀汤合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10g, 赤芍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莪术15g, 益母草15g, 郁金15g, 青皮15g, 全栝蒌15g, 浙贝15g, 山慈姑1
27、5g, 桃仁15g。3.冲任失调证主症:乳房疼痛无定时,月经失调(推迟或提前超过7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次症:面色晦暗,黄褐斑,大龄未育(30岁),多次流产史(3次),服用避孕药或高雌激素病史,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治法:滋补肝肾,调摄冲任方药:二仙汤加味(或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二仙汤加味:仙茅10g, 淫羊藿10g, 肉苁蓉15g, 女贞子15, 枸杞子15g, 制首乌15g, 熟地20g, 丹参15g, 当归头15g,黄柏5g, 知母15g, 谷麦芽各15g。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淮山药15g, 泽泻10g, 山萸肉15g,熟地黄15g, 牡丹皮15g, 茯苓15g,女贞子
28、15g, 墨旱莲15g, 桑椹子15g,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丹参15g。 4.正虚毒炽证主症:乳房肿块迅速增大,乳房局部皮肤发热或间有红肿,乳房肿块破溃呈翻花样或创面恶臭溃口难收。次症:乳房疼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或脉细数。治法:滋阴补肾,佐以清热解毒。或健脾补肾,佐以清热解毒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五味消毒饮。或六味地黄丸合四 君子汤加减 淮山药15g, 泽泻10g, 山萸肉15g, 熟地黄15g, 牡丹皮15g, 茯苓15g, 党参15g或太子参30g,白术10g,漏芦30g紫地丁30g, 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
29、内治法 (1) 脾胃不和证主症:痞满纳呆,食后腹胀或腹痛,恶心欲呕或呕吐,舌胖大、边有齿痕。次症:嗳气频作,面色淡白或萎黄,疲倦乏力,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舌质淡,苔腻,脉细弱。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 白术15g, 云苓15g,陈皮15g,广木香(后下)5g ,山楂15g,苏梗15g,砂仁(后下)10g ,姜制竹茹15g,炒谷麦芽各15g (2)气血(阴)两虚证主症:神疲懒言,声低气短,活动后上述诸证加重,面白无华或萎黄,舌淡,脉细无力。次症:自汗,口唇、眼睑、爪甲色淡白,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苔薄白。气血两虚治法 补气养血方药 归脾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党参
30、15g或太子参30g, 黄芪30-50g,白术10g, 茯神15g, 当归头10g,炙远志10g, 酸枣仁15 g,广木香(后下)10g桂圆肉15g, 红枣3-5枚,生姜3片 谷麦芽15g 注:舌红少苔者用太子参,舌淡者用党参 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黄芪30g, 太子参30g(或西洋参15g),玄参15g, 生地12g, 白芍12g,麦冬15g , 白术15g, 茯苓15g, 五味子10g。(二)其他疗法: (1)切口伤口换药:外敷功劳木液(本院制剂批号:桂卫药制字Z03060028号。功劳木溶液处方:功劳木1000g 制成溶液1000ml备用。)纱布,1-2天一次。(
31、2)术口出现伤口愈合缓慢或皮瓣坏死者,配合使用黄连润肌膏治疗,2-3天换药一次。或外敷铁扇散(协定处方:煅龙骨30g血竭15g炉甘石20g赤石脂20g象皮15g乳香15g没药15g煅石膏30g珍珠末30g,研末,外用适量)治疗,23天换药一次。四、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治愈:肿块消散。2.好转:肿块缩小或保持稳定。3.未愈:肿块增大,全身症状无改善或见恶化。乳痈病(急性乳腺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乳痈系指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多发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多在产后2到4周。未分
32、娩时、非哺乳期或妊娠后期也可偶见本病。属于中医外科痈疽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气
33、滞热壅症状: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黄,脉数。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9g,赤芍12g,蒲公英15g,橘叶12g,青皮9g,丝瓜络12g,鹿角霜10g。每日一剂,水煎服。2. 热毒炽盛症状: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全瓜蒌20g,炮山甲6g(先煎),皂角刺10g,赤芍15g,当归9g,黄芪15g,牛蒡子
34、12g,连翘12g,蒲公英15g,丝瓜络12g,柴胡9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症状:术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治法:益气和营托毒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 茯苓12g,当归9g,炮山甲6g(先煎),皂角刺10g,蒲公英15g,白芷9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二)中成药及其他疗法: 1.抓排乳手法手法1: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至40岁,病程小于7天,哺乳期妇女,伴
35、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断尚无成脓。操作方法: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乳房。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5分钟,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
36、谷、梁丘、太冲穴约5-10分钟。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手法2:直接作用于患处,除宿乳消壅滞。患者取坐位,先在患乳搽以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为度。可配合刮痧疗法、真空罐疗法排乳。2.针灸治疗根据症状选用不同的穴位对症治疗。常取肩井、期门、
37、足三里强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1次;发热者加曲池。3.火针疗法取阿是穴(乳房肿块处),局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粗火针,将火针烧红烧透,速刺阿是穴。不留针。深度3-5分。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每周治疗2-3次,5次为一疗程。四、疗效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参照200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痈病评价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改善率90%。显效:改善率70%90%。有效:改善率30%69%。无效:改善率30%。骨折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
38、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属中医骨折病范畴。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1)有明显受伤史。(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
39、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40、。证属肝肾气血亏虚。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三、 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股骨颈骨折术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舌质瘀暗的血瘀证患者,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若见纳差痞满,舌红苔黄腻,以湿热为主的患者,选用三仁汤加减;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术后气血虚损,神疲懈怠,舌淡脉细,以气血两虚为主的患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法:补中益气、活血养血方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
41、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二)其他疗法1.中药熨烫疗法:采用中药熨烫作用于局部,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舒筋通络、强筋壮骨、调和气血。方用海桐皮、苏木、千斤拔、秦艽、红花、独活、牛膝、透骨消、伸筋草等组成。2.电针结合疗法:在刺入腧穴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3.外用中药制剂:采用我院跌打郁金膏、冲和膏外敷及损伤外洗方外洗以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促进功能康复。将膏药涂于棉垫覆盖于局部,减少中药异味,避免污染衣物。4.超髋夹板外固定结合防外旋鞋固定法:术后进行患肢制动,保持下肢中立位固定,避免旋转应力致内固定松动、骨折端移位。5. 高压氧治疗:可使血氧含量
42、大大增加,改善局部供氧,促进组织修复;加速受损局部毛细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形成,使局部血流加速,促进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预防股骨头坏死。 6.推拿治疗:通过在患者受伤部位、不适所在、特定腧穴及痛点,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可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四、 疗效标准(一)评价标准采用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放射分级疼痛短缩活动度步行能力缺血坏死不愈合髋内翻优无1cm正常正常无无无良无1-2cm旋转/屈曲受限15正常无或修复无10可间歇2-3cm旋转50%屈曲只能90不用辅助可走1km缺血坏死无塌陷征象无10-20差持续3cm明
43、显受限不用辅助不能行走缺血坏死有塌陷有20(二)评价方法1.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X线检查,分别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有无坏死。2. 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3.最后由医生统计评价。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和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44、)。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二、术前中医诊疗方案(一)内治法1.气滞血瘀证: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出,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