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第二版, 妒妒静第三章 常见循环系统症状、体征及处理第一节 胸 痛 胸痛(chest pain)是指颈部以下腹部以上的疼痛,主要由胸部疾患引起,也可见于腹部疾病放射至胸部。因个体之间痛阈的差异较大,因而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原发疾患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胸痛的原因较复杂,轻者可以是功能性疾病,重者见于严重的心肺疾患,甚至是危及生命的疾病的先兆症状。 【病因】 1胸壁疾患胸壁疾患为胸痛最常见的原因。 (1)肌肉疾患:见于胸背部肌肉局部损伤及慢性剧烈咳嗽引发的胸肌、肋间肌劳损等。 (2)肋骨疾患:见于肋软骨炎、肋骨骨折、肋骨挫伤等。 (3)肋间神经疾患:多见于病毒及细菌毒素引起的神经炎,如流行性
2、胸痛、带状疱疹等。 2肺与胸膜疾患肺与胸膜病变累及壁层胸膜及其邻近器官时,可产生疼痛。常见于胸膜炎、气胸、胸膜肿瘤、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 3心血管疾患心血管疾患性胸痛常因体力活动、紧张、激动等因素诱发。常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心包炎、肺梗死、心脏神经官能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4纵隔及食管疾患纵隔炎、纵隔肿瘤、纵隔脓肿均可出现胸痛;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等亦可诱发胸痛。 5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肝癌等也可出现胸痛;胆囊炎时,疼痛可放射至胸背部。 【临床特点】 1胸痛的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以胸膜炎、自发性气胸、风湿性心脏病、肋骨或肋间神经病变为多见;老年人的胸痛,应注意排除心绞
3、痛、急性心肌梗死及食管癌、胃一食管反流、肝癌等疾患。 2胸痛的部位不同的疾患引起的胸痛,其疼痛的部位各不相同,此点有助于诊断。如胸壁损伤或炎症性疾患,疼痛部位固定、表浅,而且多伴有局部软组织红、肿、热、痛及其他相应表现;带状疱疹常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并伴有烧灼样剧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多侵犯第一、二肋软骨,并局部稍隆起,有压痛,无红肿表现;自发性气胸、胸膜炎、肺梗死的胸痛多位于患侧腋前线附近;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多位于胸骨后,且边界模糊,约手掌大小,并可向肩部、颈部以及左上肢放射;食管与纵隔疾患,胸痛多位于胸骨后,位置较深。 3胸痛的性质肋间神经炎的疼痛多呈刺痛或阵发性烧灼样疼痛;带状疱疹
4、呈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心绞痛多呈压榨样,并有窒息感或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死则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剧烈,且多伴有明显的向颈部、肩部、左上肢放射,疼痛持续时间长;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食管炎多呈烧灼样疼痛。 第二篇常见症状、体征及处理 4胸痛的影响因素肋骨、肋间神经及胸壁软组织疾患、胸膜炎等所致的胸痛,常因体位变动、呼吸、咳嗽而加重;劳累、激动、紧张可诱发心绞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短时间内可缓解;特点相似但不能被硝酸甘油所缓解的,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反流性食管炎的烧灼样疼痛,可在服用抗酸药后减轻或消失,并可在吞咽时加重。 【伴随症状与诊断思路】 胸痛
5、的问诊重点是发病年龄、胸痛起病的缓急、有无外伤史,以及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与缓解的因素;体格检查时,应首先检查生命体征、心脏与肺脏。对于急性发作的剧烈的胸痛,应首先排除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急症。 1发热胸痛伴有发热,同时存在相应的胸部体征,如干性、湿性哕音和胸膜摩擦音等,多见于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等肺、胸膜炎症性疾患及肺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胸痛出现后第2天体温开始升高,多在38左右。 2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大叶性肺炎及肺癌等。 3胸闷胸痛伴有严重的胸闷感,同时疼痛向肩部、颈部、左上肢放射,应考虑为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 4
6、呼吸困难胸痛突然发作并伴有呼吸困难,多提示为自发性气胸、肺栓塞,也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等。 5吞咽困难胸痛伴有吞咽困难,多见于食管疾患以及纵隔疾患,如食管炎、食管癌、纵隔肿瘤等。 【处理】 详细询问胸痛的特点并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借助于辅助检查以明确原发病。若怀疑为感染性疾患,应进行血常规检查;若怀疑为肺、胸膜疾患,应进行胸部X线平片或CT检查;若怀疑为心血管疾患,应尽快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检查。这些检查对明确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疾患进行治疗是治疗的关键。心绞痛患者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 30.6 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 mg舌下含服;急性心肌梗死
7、患者确诊后,尽早应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进行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炎症性疾患应积极控制感染;外伤患者应着重于创伤局部的处理。 2对症治疗 (1)解热抗炎止痛药:对胸壁、肋骨、肋软骨、肋间神经的损伤性或炎症性胸痛,选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吲哚美辛(消炎痛)或索米痛片(去痛片)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镇痛药:对恶性肿瘤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严重胸痛,多需应用镇痛药,如吗啡sio 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需要时可重复使用,疗效可靠。 (3)局部封闭:肋间神经痛及局部肌肉疼痛,可应用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肋软骨炎可应用1%普鲁卡因加氢化可的松局部封闭,
8、效果较佳。 (4)理疗:对损伤性、炎症性疾患,可给予局部理疗辅助治疗。(潘涛)c第二版, 一够秘静第二节 心 悸 心悸( palpitation)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查体可见心率加快或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心悸可发生于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健康人剧烈活动、过度紧张及高度兴奋时也可出现。因此,心悸与心脏疾患无必然联系。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当发生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搏动增强或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 2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快速性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
9、滞等。 3致心排血量增加和心率加速的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高热、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等。 4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5功能性因素健康人剧烈活动、过度紧张及兴奋、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等,均可致心率加快而出现心悸。 6药物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及阿托品等药物后,均可致心率加快而出现心悸。 【临床特点】 心悸既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增加心排血量疾患的病理性因素,也可见于正常人剧烈活动、过度紧张等功能性因素。心悸发生时,患者多自觉心脏有突然“冲击感”或“下坠感”、“停顿感”,查体可见心率过快、心率过缓及心律失常。心悸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多为发作性心律失常
10、所致;心悸突然发作、且与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无关,多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等;心悸呈持续性和时轻时重,则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伴随症状与诊断思路】 心悸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而个体差异较大。诊断时,应首先明确导致心悸的机制,如心率过快、过缓、不齐和心排血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等,在明确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原发病史、伴随症状、相关的辅助检查作出病因诊断。 1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心悸伴有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若疼痛呈压榨性,伴有严重的胸闷感,多提示为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包炎、心肌炎等;若疼痛位置表浅,位于左侧乳房附近,呈针刺样锐痛,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特点。 2发热心悸伴有发
11、热,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及各种感染性疾患,如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每分钟心率增加10次。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均可出现心悸。 3晕厥与抽搐心悸同时伴有晕厥及抽搐,多见于阿一斯综合征,常发生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4贫血心悸伴有贫血,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 。120.: 鼍爹 带 F气第二箱常见症状、体征及处理L一一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急性失血性贫血时多伴有大汗、皮肤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辖克,漫巨龛瘦黝多奁劳累屠或活动蹿美酒娆,攫 5多食、多汗、消瘦
12、心悸伴有易饥饿、多食、多汗及体重下降,提示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同时伴有甲状腺肿大、突眼、易怒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相应临床表现。 【处理】 1.病因治疗是解除心悸症状的根本性治疗措施。通过询问病史、诱发心悸的因素、心悸的特点与伴随症状,并进行必要的如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内分泌功能等辅助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纠正贫血等。 2.加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解除顾虑。 3.吸氧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氧流量给氧,尤其由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悸患者,吸氧常可缓解症状。 4镇静除病因治疗外,可适当应用镇静药辅助治疗,常选用地西泮(安定)2.55 mg,每天3次口服,或苯巴比妥3050 mg,每天3次口服。(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