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69164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王宏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摘要:儿童阅读具有生活属性,是生机勃勃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儿童通过阅读发现、理解和建构生活。儿童阅读生活以儿童的幸福、儿童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应更加重视有深度的阅读。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儿童阅读生活需要成年人的参与、协助、引导和促进,这是儿童的权利,也是成年人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成年人也体验和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当下,儿童阅读存在着功利化、商业化、碎片化的问题,背离了良好生活目的,也不利于培养儿童阅读习惯。为优化儿童阅读,可采取“三要”策略:要朗读与倾听,要分享与感染,要共读与共情。“三要”策略的核心是带动儿童阅读,培养

2、儿童良好的阅读趣味,构建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精神生活。关键词:儿童阅读;生活属性;朗读;分享;共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 年度共建课题“广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研制广州乡村儿童(岁)阅读指南”();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母语教育与研究基地”()作者简介:王宏刚,男,陕西绥德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儿童系指 岁以下的任何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将 周岁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群体来调查。据此,本文中“儿童”即指 岁以下(即

3、 岁)未成年人。一、问题提出关于“阅读”,朱永新在我的阅读观一书中指出,“阅读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阅读对象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狭义的阅读对象,是一种精神产品,如书本、报纸、杂志等。”加拿大阅读史研究者曼古埃尔()对广义的阅读也予以关注,在他看来,动物学家阅读森林中动物的臭迹,农民阅读天气,织者阅读一张待编织的地毯设计图,乐手阅读乐谱上的音符,观众阅读舞者在舞台上的动作,这些都可以认为是阅读。本文论述的“儿童阅读”主要指儿童用耳听,或用眼看各种语言文字和图画读物,以及观看浏览音像和互联网数字媒体。儿童阅读处于一生阅读的起始阶段,需要成年人的协助和引导。与成年人相第 卷 第 期广

4、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比,儿童阅读以心智和精神的成长为目的,而成年人阅读相当比重是由于职业的需要。很多国家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在我国,年至 年,国务院总理每年做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年以来更进一步要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形成了关注阅读的氛围,对儿童阅读尤其重视。然而,近年来的儿童阅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整体而言,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年级越高,情况越糟。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

5、面对此种状况,如何促进儿童阅读,学者们已有一些有价值的探索。语文教育家、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认为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必须大量读书。自 年始,儿童阅读推广在我国兴起,朱永新是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代表,我的阅读观一书汇集了他的阅读研究成果,他认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并倡导一种经常阅读的生活。储莉主张阅读与儿童生活融合,让儿童阅读行为生活化。可以说,阅读应该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已形成共识。但这一主张主要是出于研究者的自身阅读体验,或者出于对儿童的关怀和期望,而没有从学理上作进一步探讨。儿童阅读归属于儿童生活,对于

6、如何促进儿童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需要从阅读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专门研究。鉴于此,本文拟就阅读何以是一种生活?儿童阅读生活内在的目的是什么?儿童阅读生活有何特殊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以帮助我们更细致地审视儿童阅读的现状,进一步确立优化儿童阅读的策略。二、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读书”与“生活”合而为一的表述在典范著述中并非鲜见。蔡元培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题为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总结认为,读书是毛泽东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读书习惯几乎渗透到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习近平在谈及个人爱好时,也将阅读看作是一种生活:“我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

7、生活方式。”温儒敏也认为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时代需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可见,将阅读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并不是新的发明,但仍需要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正如费希尔所说,阅读是现代白领的主业,他们通过阅读、打印文稿或处理电子文稿谋生。这些文稿大多是项目规划、报告、总结等工作材料,而儿童则不必要也不适合读这些材料。参见费希尔阅读的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崔利斯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松居直幸福的种子,济南:明天出版社,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海口:南海出版公司,梅子涵等合著中国儿童阅读 人谈,天津:新蕾出版社,年深圳市成立了儿童阅读推广公益组织“爱阅公益

8、基金会”,年广州市成立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公益机构“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年南京市成立“亲近母语公益发展中心”。以上著作的出版和阅读公益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儿童阅读推广在我国的兴起。该文收录于蔡元培文录,北京:商务印书馆,:原载于读书生活第 卷第 期,年 月 日。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儿童阅读生活又有何特殊性。(一)“阅读是一种生活”的一般意义首先,阅读原本就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行为,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文字书写之前阅读即已存在,阅读是自然而然的生活组成部分。当我们现在坐在汇集了大量印刷精美书籍的图书馆,或置身于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市场之时,试着推想,在远古时代,人类有阅读行为吗?那时没有印刷书籍

9、,却并不可以说没有阅读行为。当一个原始族群结束了一天的狩猎采集劳动,夜色降临,繁星点缀在深邃的天幕,他们围坐在温暖而明亮的篝火旁,十有八九是不会如石头般沉默。他们中或许有人被天地万物触发了丰富的想象,亦或回忆着多年以前部落的一次迁徙冒险,然后娓娓道来,这便是他们的神话传说;而余众则入迷地倾听着,这便是他们的阅读。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阅读,与生活浑然一体的阅读。上古时代各民族的神话或史诗就是这样产生的,例如古希腊荷马史诗,是源于史前时期口口相传的英雄叙事诗,由游吟诗人在里拉琴的伴奏下吟唱。盲人荷马是最出众的游吟诗人,他周围的人用耳听他吟唱,这就是人类早期的阅读。曼古埃尔也认为,“一个

10、社会可以没有书写而存在 很多社会确实如此,但是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世界,俾以稍得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其次,阅读对现代个体生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建构作用。从基本的生存层面来说,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阅读。古代人凭直觉领会就可以使用绝大部分工具,但现代人的工具系统普遍变得相当复杂。例如,古时候一个农民使用锄头种庄稼,走到田里拿起工具动手即会;倘若他要进城办事,要乘车用钱买票即可,也不是太难;但是现在一个农村人进城首先要会使用乘坐交通工具的售票系统,在城里务工要掌握技术,要融入一个公司团队,要理解相关的操作说明和

11、规则章程,他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阅读。进一步说,生活不应该只是这样被动的适应,人并不是只为了生存而活着,而是希望能活的积极主动,活的生气勃勃。从更高层面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对自我与世界有合理认知,对生存与发展有信心,需要情感与审美的愉悦,心灵与想象的自由。要实现这些,不仅离不开身体力行的创造,也需要通过阅读来触及、发现和建构生活,阅读正是与他人及世界建立更广泛联系的一种方法。王蒙发表过我的读书生活 经验的审度与审美的感悟浏览、阅读与我们精神生活的质量等文章,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就能看出他非常重视阅读对生活的建构作用。他在书中写道:“读书给了我对生活的发现、感触、理解与方向,读书充实了我的青春,读书满足

12、了我太多的精神需求。”王蒙提出“用生活的态度来读书”,读书不仅仅为了获得书上的知识,更是为了获取生活的智慧。他以“生活”解释读书:第一要“生”,即我们要从书中得到新鲜的感觉;第二要“活”,即真正把书中的命题消化吸收,从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力量和启发。习近平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温儒敏也认为,“读书可以养性。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智慧,可以不断提 年第 期王宏刚: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参考探寻古希腊文明,莱斯莉 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著,张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于公元前 世纪

13、左右才用文字记录下来。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养气”“养性”都是中国式的表达,指人的素质、涵养、精神的提升和蓄积,本质上也是自我生活的建构。阅读对儿童生活也同样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年发布的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显示,经常阅读的儿童通过阅读了解世界,丰富了审视世界的角度,从作品中的优秀人物品质汲取养分,阅读对读者个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有日常阅读习惯的读者群中,的人认为,书籍帮助他们度过了人生困难时期。(二)阅读生活内在的目的性对于动物而言,满足基础性需求是其活动的根本目的,但是对于人而言,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是生活而不是生存。伦理学上常常讨论生活的意义何在,生活的目

14、的是什么。阅读是一种生活,也同样需要从伦理学角度理解其目的。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这是不争的命题。伦理学者赵汀阳在他的著作论可能的生活里写到“幸福的事情才是生活的目的,一切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幸福,但却不能想象幸福还为了什么。”当人们评价一个人说“他热爱生活”,自然是指这个人生活态度积极,努力追求好的生活,而不是指他喜欢过随便什么样的生活,甚至坏的生活。阅读既然是一种生活,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幸福。相反,如果有人因为在网络上浏览推崇“白瘦幼”审美的网页,受其影响而过度减肥以至于损害了身体健康,这样的阅读就不可以称作阅读生活,因为这样的阅读与阅读生活内在的目的性是相悖的。根据目的和意义来审视和区分生活

15、的理论渊源,还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他将生活分为三种:“最为流行的享乐的生活、公民大会的或政治的生活,和第三种,沉思的生活。”他认为沉思的生活是人最好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构成了完善的幸福,沉思是爱智慧的、令人愉悦的、更为持久的、最高等的活动。基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沃尔夫()将阅读生活相应地分为三种:发现各种乐趣的阅读,收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阅读,第三种阅读生活即深度阅读或沉思的生活。沃尔夫做出这样的区分,主要是基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技术文化给阅读带来的种种问题,她强调儿童阅读生活应追求更高层次的,即“第三种生活”,沉思的生活,有深度的阅读生活,也可以说就是以幸福为目的的阅读生活。她建

16、议孩子们阅读时要“慢慢来”,让眼睛和思维安定下来,拥有认知的耐心,给自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第三种阅读生活的内核是自我和灵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年 月南方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东莞市 岁女孩小玲因过度减肥罹患厌食症导致死亡。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月 日发表评论文章:岁女孩因厌食去世,“白瘦幼”校园风气需警惕,认为中小学生群体出现身材焦虑、节食减肥,与受到网络舆论景观的影响有关。沃尔夫引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好的社会有三种生活,创造知识和生产力的生活,享乐的生活以及沉思的生活。”这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中译本表述不完全相同,但思想基本一致。温儒敏提出与沃尔夫相似的观点,将阅读也分为三种:“以

17、娱乐为主的阅读;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以理解思考为主的阅读。”他认为“在三种阅读中,以娱乐以及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占据了我们阅读量的绝大部分,思考性的深度阅读越来越受到挤压,这是信息时代的新问题。”参见:温儒敏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小学语文,():安放的家园,在这里读者可以借助他人的思想来更全面审视自己,在这里可以找到藏在阅读生活最深层次的快乐和意义。从社会层面来说,深度阅读思考能够培养公民的自主推理能力,反思和分辨能力,尊重他人和慷慨包容的心性,是保持至关重要的集体良知的基础。她甚至认为“优秀读者是整个社会的金丝雀,能够及时感应到面临的危险,又是人性的守护者。”“第三种阅读生活,能够将信息转化为知

18、识,再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最高等的智慧与同理心、美德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基础。”(三)儿童阅读生活的特殊性首先,儿童阅读生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应当具有某些成人阅读中带有的功利性。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还处于不成熟状态,儿童身体心智都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儿童还没有像成年人一样进入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成为“职业人”,童年时光有限而宝贵。成年人由于受到所处环境和职业规则的制约,其阅读往往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比如为了制定公司计划,要搜集阅读大量市场情报;为了招揽业务而阅读与客户打交道的技巧手册;甚至有一些涉及违法活动的阅读,比如诈骗团伙成员学习诱导他人上当的话术,这样的阅读严格来说不应

19、当称之为阅读生活。儿童阅读生活的目的是要使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巨大潜力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发挥,包括使用语言的能力、认知能力、思维和审美能力。有一些能力与其在学校的学业成绩看似关系不大,却尤其应予以注意,如情绪能力、与家人及同伴建立关系的能力、感知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不一而足。下面仅以阅读生活促进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为例加以具体说明。哀乐悲喜是生活的不同情态,阅读能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理解和体验快乐、恐惧和悲伤,学习情感表达和与人相处之道。沃尔夫指出,“儿童有机会在故事里体验、揣摩各种情绪,学会理解别人,变得细腻敏感。”“儿童的情绪发展和阅读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儿童通过阅读来探索新的情绪,这种体验也为

20、接下来理解更复杂的内容做好准备。”谢弗()也强调儿童体验情绪、思考情绪、调节情绪,对于提高儿童处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所具有的意义。现实生活中儿童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不佳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也会积累起疲惫厌烦的心绪,就如同一间屋子,长期关闭就会沉积许多灰尘和浊气,而此时阅读能给生活打开一扇窗口,吹进新风,一扫久积的陈腐颓靡之气。古希腊时代有戏剧,但还没有小说出现,更没有电影等现代媒介。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怜悯与恐惧能够使观众的情感得以疏泄或净化。王柯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进一步阐发认为,观看悲剧“在扩充我们生活经验或生命体验的同时,还会振奋我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的灵思,强化我们的活力

21、,磨砺我们的意志,深化我们对人生苦难及其玄秘奥理的感悟与觉解。”对于现代读者,应重视的是悲剧具有的价值,而不是说只局限于欣赏悲剧这一种艺术。亚里士多德提出观看悲剧的作用,也能在后来的具有悲剧精神的其他艺术里看到,比如阅读白蛇传、鲁迅的小说祝福。同一主题也有不同表现形式,白蛇传就有戏曲、电影和连环画等版本。悲剧性作品最能打动情感,读者会为白娘子、祥林嫂这样遭受苦难的人物落泪、叹息,同时又能激起对人物的怜悯。看一则笑话、幽默小品,固然能让孩子放松心情,但远不能和阅读严肃深刻的艺术作品对精神所产生的作用相比。理解这一观点也有助于认识儿童阅读生活的意义。毋 年第 期王宏刚: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

22、庸讳言,孩子们的心性尚未成熟,在当下社会的成长环境中,会遭到诸多压力,也亟需藉由阅读疏导情绪,净化心灵,培植志向。其次,成年人阅读常常是独自进行的,而儿童需要与成年人、与同伴在一起共同阅读。因为从理论上讲,“生活总是与人共有的生活”,也可以说生活是具有开放性的,儿童阅读生活也是这样。假如让一个孩子独自在一个角落里阅读,没有任何人去关心他的阅读,和他交流,他也从来不和人分享他的阅读,永远不将自己阅读的结果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并让人感受到,或者他仅仅把自己的阅读结果写在考试的答卷里,这样的阅读没有什么意义,也算不上是生活。再从客观实际来看,儿童不是生来就会阅读的,儿童阅读生活需要成人的参与、协助、引导

23、和促进。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这是儿童生活的权利,更是成年人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儿童与成年人共同的阅读生活里,成年人固然因年长而先获得了阅读能力,但并不应该因此就有优越感,自大而轻视儿童,因为在希望获得幸福这一目的上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互相给予的,而且儿童具有成长的巨大潜力,能够在阅读生活中发挥出来。成人甚至还应感激儿童,正如学者阿扎尔()所说,“儿童将我们带到活力的源头,我们疲倦又衰弱,我们看过了那么多令人奇怪的事物。他们呼喊着我们,邀请我们去看、去喜欢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力又简单的画面。”综上所述,从阅读史及阅读

24、经验看,阅读是生活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阅读属于生活且对生活有建构作用。从伦理学角度看,阅读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这也是人的活动的最高目的,阅读生活不应放弃这一目的,而只取其他低层次目的;以幸福为目的的深度阅读、沉思生活也是保持集体良知的基础。儿童阅读生活有其特殊性,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儿童阅读生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且需要成年人的参与、协助、引导和促进。要言之,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指儿童阅读属于生活,具有生活的特性;儿童阅读应生活化,在生活的视域中展开。三、儿童阅读的现状阅读要有量,更要有质,儿童阅读要尽可能有益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成为促进儿童幸福的事业。然而,就现状看,却时常背离了这一

25、方向,儿童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具体表现为:功利化的阅读、商业化的阅读和碎片化的阅读。(一)儿童阅读的功利化实利主义的社会意识和加在学生身上过度的应试压力,是儿童阅读功利化的主要原因。社会普遍认为,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进一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将来在社会竞争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常常变成阅读答题训练,读各种学科辅导资料,老师布置阅读任务同时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积累素材,以便将来为考试作文增添亮色。王富仁曾指出,家庭教育通常比学校更带有实利主义性质,家长作为成年人感到的生存压力越大,就越会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因此在读物选择广东第二

26、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上,“家长往往主要为儿童选择那些有用的,而他们所谓有用的就是在学校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在升学中用得上的,到社会上能赚到钱的。”温儒敏也曾多次提出这样的批评,“多年的应试教育培育了急功近利的心态,阅读都围绕着功利(比如考试),家长、老师也不支持读闲书,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去读名著了。”功利化阅读以效率为优先,总想在一定的时间里达成最大的功利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业时间内取得尽可能高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要琢磨哪些会在考试中用到,而忽视了用心去感受和向往作品里描写的自然风景,也不必要去关心作品里主人公的遭遇,不必要受到深情和思想的感召而遐想自己的未来生活,因为这

27、些都会耗费时间而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功利化阅读主要表现在以考试成绩为最高目的,实质上是僭越了儿童阅读生活的幸福目的,阅读过程中缺乏了与家长或同伴的分享和互动,因为他们重视的只有自己的最终考试分数。功利化的阅读并不轻松,阅读变成了繁复的答题训练,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最高的极限成绩,反而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为此担忧,“社会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学校、家长在教育上的焦虑,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童年的很多权利被剥夺,无数儿童的童年生活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温儒敏也指出,“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时间读书。这是可悲的。”(二)儿童阅读的商业化儿童阅读商业

28、化是一个比较隐蔽的问题。在书店里看似图书丰富齐全,儿童读者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实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出版商和市场的影响。从童书策划写作,到出版发行、宣传推荐、营销售卖,每一环紧密衔接,构成了高效互利的文化产业。朱自强认为,“从 年起,出版社逐渐完成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的改制工作,儿童文学出版变成了文化产业,儿童文学书籍也真正成了商品。”童书产业的各方主体,都希望儿童和家长们成为活跃消费者,儿童阅读生活难免受到商业化的侵蚀。杨红樱童书畅销现象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商业化运作。曾有学者将“杨红樱现象备受瞩目”列为 年少儿出版业十件大事之一,原因是她的作品极为畅销并引发了儿童文学和出版界的讨论。儿童文学评论

29、家刘绪源评价杨红樱的创作时,认为其作品只是具备了一些搞笑故事特有的畅销因素,但严重缺乏文学性,实在无法与经典儿童文学相比。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商业童书进入人们的视野:“作家和出版社密切配合,调动一切营销 年第 期王宏刚: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人文主义学者蒙田(,)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丰满心灵,提高修养,将孩子造就成能干的人;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不是看他记住多少,而是会不会生活。回顾蒙田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有助于反思功利化阅读的偏误。参考蒙田全集第一卷第二十六章论儿童教育,马振聘译,上海书店出版社,参考李鲆著作畅销书浅规则:成就畅销书的 个细节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李鲆从操作

30、层面分析总结如何打造畅销书,认为出版商的营销功力、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及主题,是能否畅销的主要因素,而书的品质(写的怎么样)是次要因素。杨向荣 年中国少儿出版十件大事出版广角,():还可参考试说杨红樱畅销的秘密,载于儿童文学思辨录,刘绪源著,北京:海豚出版社,:手段,从创作阶段起就进行包装,推出了一批艺术品质粗陋但轻松可读的书籍。所谓审美价值和责任心事实上被扔在脑后,畅销和盈利成了主要目标。到这个时候,商业童书正式登场,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是它出现的标志。”朱自强认为,杨红樱的畅销作品基本上都在运用电视“图像”式语言进行创作,“读杨红樱的畅销作品,眼前有图像不停地转换,画面一个个闪过,不会让

31、读者停下来品味、思考,这与经典儿童文学的文字阅读状态迥然相异。”“孩子们喜欢看杨红樱的书,因为轻松,而且就像看电视一样娱乐。杨红樱的童书的危险性正在这里,即把读书变成了看电视,把具有内省、反思功能的,有深度、有意义的阅读变成了没有指涉、反思、深度和意义的观看。”我国童书市场规模巨大,进入 世纪后,童书出版迎来“黄金十年”,当前全国 多家出版社中有 多家出版童书,年出版童书 万多种,年总印数 亿多册,拥有 亿未成年人读者。随着童书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各方主体使用各种营销手段激烈竞争。年笔者在广州购书中心观察,四楼儿童读物区专设“杨红樱童书馆”,占据了该楼层相当大的建筑面积,专卖杨红樱的作品。从视觉

32、上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书店肯拿出这么大的场地专卖这一位作家的书,就说明有很多人在看,有很多人看那就是好书。公共媒体的宣传、专访及评论等,也常常为营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年成都日报的一篇报道称杨红樱为“文化创新的开路先锋”“作家中的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其作品“以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出了民族文化品牌。”年中华读书报的一篇推荐阅读的文章评价曹文轩“是中国儿童文学重量级作家,是中国儿童文学标志性人物”“毫无疑问,曹文轩的名字和曹文轩的作品,是中国儿童文学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此类评论语言,已经逾越了严谨的学理边界,利用媒体资源在公共话语空间的广泛传播,对儿童和家长选择读物施加了无

33、形的影响力,实质上起到了广告营销的作用,诱导儿童阅读消费。朱自强对此提出批评,“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儿童文学和批评家丧失了生命的痛感,与商业化、娱乐化思潮握手言欢。”“对于畅销书,有的知名评论家公开回避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品质,只以其高额发行量为评价标准;有的评论家只以作品的有趣(实则是庸俗的搞笑)为着眼点,却忽视了作品的价值观、道德观问题。儿童的被失声,已经成为目前儿童文学的巨大隐忧。”新西兰研究者费希尔()指出,在 世纪末,一种新的出版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在极短的时间内“超级畅销书”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行多种语言版本,创造数千万册的销量。特别是儿童读物,如哈利 波特系列读物,效仿近年来电

34、影和流行音乐产业的运行模式。这种商业化全球营销战略使极少量书目发行最大化,造成了阅读单一化倾向,消除了文化的差异性,把整齐划一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强加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三)儿童阅读的碎片化受到互联网各种应用发展的影响,儿童数字阅读比例急剧上升,相当多儿童在互联网终端浏览各种网文、微博、微信、小视频、电子游戏、动漫、弹幕等。据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年 月 日成都日报还刊载程锦坪的评论杨红樱对成都文化产业意味着什么,认为应进一步挖掘杨红樱作品,延伸其文化产业链,提升商业价值。这种观点体现了童书经营的商业化思维。告,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 亿,其中 岁以下占比,用户数字阅读

35、 小时以上的占比为 。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年我国 岁未成年人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占比为。在信息化时代,儿童势必会接触到大量数字信息文化,当然也有必要学会利用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但碎片化、浅层化的数字阅读同样引起人们的担忧。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再是文化的圣地;相当多的网络信息驳杂粗浅,而不是客观深刻的;阅读者常常被各种推送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自主积极探索;儿童读者还没有建立起对庞杂网络信息的理性判断能力。孩子觉得网上的东西新鲜、生动、极其丰富,很容易沉迷其中。美国阅读研究者沃尔夫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孩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学会辨

36、别延时满足和持久注意力带来的回报,面对数字媒体信息,只能接受一个个刺激源的摆布,快速从一个刺激源跳到另一个刺激源上,数字屏幕上眼花缭乱的好玩东西,使他们获得快感并沉溺其中,逐渐习惯后,就会进入半成瘾状态。而当这种不断出现的刺激源被剥夺,孩子们会被一种莫名的无聊感吞噬,这种无聊使儿童失去活力,使他们失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真实体验的欲望。数字阅读常常是快速的扫视、不断跳跃变换阅读主题,而不是专注的感受和理解、回顾和领悟。学者徐贲不无担忧地指出,“数字媒体的快速变化使阅读者注意力在尚未集中之前,即已先行转移,对年幼者更是如此。儿童的注意力本来不易集中,数字世界放大了这种内在的倾向。”袁曦临等人就数字阅读

37、理解效果所做的实验发现,与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在长期记忆方面表现逊于纸质阅读。沃尔夫也认为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注意力,而且当信息过载时,儿童不再花费时间来回顾、类比和推论,对信息做出回应和处理的时间减少,影响对知识的内化。因此,过度或太早依赖数字阅读对儿童发展不利,但教导他们过分依赖传统纸质书阅读,阻碍他们在数字时代发掘自己使用数字工具的潜能也是不当的,关键是需要在这两者间帮助他们找到恰当的平衡。综上所述,急功近利使阅读变得狭窄枯燥,使儿童承受着压力和焦虑。儿童读物市场竞争使商业化童书挤占儿童阅读空间,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

38、处于“弱势的”地位,儿童在阅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被降格为消费者。各种碎片化阅读占去相当多时间,且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也不利于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深刻的阅读体验。儿童阅读各方面出现的功利化、商业化、碎片化,背离了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其内含的目的性。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成年人,家长和教师、儿童阅读公益人士及研究者,对此应加深认识,积极探索儿童阅读策略。年第 期王宏刚: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玛丽安娜 沃尔夫(),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认知神经学家和研究阅读的学者。其英文著作升维阅读书名原文是:,:作者认为,大脑的阅读机制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阅读脑神经回路具有可塑性;不同媒

39、介和阅读习惯,对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影响。作者主张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媒体和媒介对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四、儿童阅读的优化策略促进儿童阅读的策略是基于对儿童阅读属性的认识:儿童阅读属于生活,儿童阅读应生活化。具体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儿童阅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儿童及家庭的幸福为首要目的。第二,成年人要参与到儿童阅读生活中,协助、引导和促进儿童阅读,这是出于儿童阅读实际需要,也是成人与儿童生活的共同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与儿童相互给予了生活。第三,儿童阅读在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朗读与聆听、分享与感染、共读与共情,既是阅读的策略方法,也是生活的实际情景。(

40、一)要朗读与倾听本文讨论的朗读不仅仅指在语文课堂上朗诵课文,更主要是指在生活的各种场景里,父母亲、老师给孩子朗读作品,孩子为同伴朗读作品,或者反过来由孩子为成人朗读作品。美国阅读研究学者吉姆崔利斯()将阅读分为两种:朗读()和持续默读()。他认为给孩子朗读是使他们爱上阅读的有效方法。他在朗读手册中介绍的一项研究显示,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比较了 个国家 万名学生的阅读能力,发现阅读测试分数最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老师每天都读书给他们听。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将自己关于儿童阅读的著作命名为幸福的种子,就是认为朗读可以给孩子的人生及家庭种下一粒粒幸福的种子。“朗读与倾听”是古老而悠久、最为传

41、统的阅读方式,从阅读史和有经验的读者那里能看到很多关于朗读与倾听的记录。威廉姆斯()指出,在十八世纪,朗读是一些英国家庭的生活方式,如苏格兰小镇工匠米勒,在日记里写他伯父詹姆斯一边制作马具,一边听人在他旁边读书;冬天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壁炉前听叔父朗读一些有趣的文章,有时还会有两三位邻居加入顺道来聆听。朗读的书过一段时间就被放到一旁,以备众人交谈时还会提起。曼古埃尔记载了不同时期的“阅读聆听”的故事,其中特别讲述了十九世纪中期古巴工厂里工人朗读的情景。聆听朗读能使工人在压抑辛苦的工作环境中,有机会享有一定的文化生活,当然也能给儿童带来乐趣。著名作家莫言回忆自己的少年时期,“去集市上,从成年人的腿缝

42、里钻进场子,听那些说书艺人说书。我一方面被说书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姿态所吸引,一方面被故事中人物命运所吸引。”莫言认为少年时期的听书方式,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场景似乎有着特别的内涵与魅力,甚至成为画家笔下的题材。丹麦画家朱莉舒鲍曼()创作过安徒生在病孩子床头念故事,画中一位生病的女孩躺在床上,安徒生坐在床头旁的椅子上,正在给她朗读一本打开着的书里的故事。画中那病孩子苍白的脸上表情平静,两只大眼睛流露的眼神,让人觉得她正沉浸在故事里的世界,已忘记了自己的病痛。旁边还画了一个约摸四五岁的小女孩对着安徒生,端坐在小凳上专注地听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莫言,中国当

43、代文学家,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用耳朵阅读一文是 年 月 日莫言在悉尼大学的演讲,谈及童年聆听阅读的经验。该文收录于他的同名散文集用耳朵阅读,作家出版社,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成年人的帮助下取得的进步要快得多,因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到儿童接受父母或他人指导,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通常更有信心解决较难的认知问题。基于此,父母给孩子朗读,对于提高与阅读有关的各种能力必然是有益的。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指导建议,鼓励父母从孩子出生时就给他们朗读,以此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婴儿的大脑语言和读写能力。沃尔夫从神经科学角度研究认为,“当你读给孩子听的时候,神经回路的每个环节都在慢慢贯通”“大脑

44、成像数据也证明了这种形式的阅读对儿童大脑早期语言区域的激活和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还有研究认为,朗读这种具有高度互动体验的方式,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参与感,对推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效用,“家长在儿童上幼儿园之前每周大声朗读 天,以及这种习惯是否继续是预测 岁儿童能否成为频繁阅读者的关键因素。”在当下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阅读变得浮光掠影,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细读整部作品,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严肃作品。作家张炜认为,“在这个时代,有必要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方法上来,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朗读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

45、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朗读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郑重的,而非轻慢随意的阅读方式。在朗读开始之前,朗读者需先选好用来朗读的作品,选有意义的作品,或者优美的、有吸引力的作品。朗读者要尽力读得清楚、亲切,使自己的语调符合作品的特点,他希望聆听者和他一样能感受和理解自己所朗读的内容,并且觉得满意。朗读为儿童传递的不仅仅是文本的基本意义,同时也传递了朗读者的情感。老师或者父母亲,愿意将自己对故事人物的感知,以及对倾听故事的孩子的关爱,融入讲述的语句,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松居直举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一位妈妈觉得每晚要为五岁的女儿讲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孩子看电视连续剧,可几天后孩

46、子就不情愿了,孩子抱怨说,电视里的叔叔虽然会讲故事,可是不会抱我呀。这个小女孩的一个“抱”字,正说明朗读也是感情传递的过程,满足了孩子的认知与想象,也满足了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朗读有多方面的作用,而最基本的就是将孩子带进书的世界,使他们开始阅读。试着想一想,一个孩子生下来,起初他完全不知道书为何物,等他长大一些,某一天有人打开一本书,给他朗读,便好像将他带到一个新地方一样,他一定欣喜地发现,这个世界广大而丰富,从中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乐趣。就这样,他就开始喜爱上了阅读。而实际上,很多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正是这样开始的。作为引导儿童阅读的策略,朗读是以儿童倾听为重心的,目的是吸引孩子,使他们喜欢上阅读,

47、带着孩子从亲切的声音世界进入文字和书籍世界。朗读也是朗读者与倾听者之间的桥梁,使读者和听者灵犀相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时地互动,洞察到更深刻的意义。(二)要分享与感染每个人都乐于向别人分享美好的东西,包括自己独特的见闻阅历,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分享。当你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感动了你,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就很愿意将你的感动和思考向孩子细细分享。人皆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心灵如同能共振的琴弦,孩子从你的阅读分享中受 年第 期王宏刚:儿童阅读的生活属性及优化策略到感染,就会对这本书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动力。实际上这个过程就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有效的阅读引导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分享感染法”。崔利斯为了说明阅读分

48、享的效用,他分析了电视主持人欧普拉()的经验。欧普拉之所以能够非常成功地向观众推荐书,就在于她本人相当喜爱阅读,并且用热情和真诚的态度与观众讨论她所选定要推荐的书。可以说欧普拉的方法就是“分享感染法”。崔利斯用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比喻:阅读就像感冒,只有你患了感冒,才能将感冒传染给别人。文学理论中“知音”与“共鸣”这两个范畴,可以用来说明分享与感染的原理。刘勰文心雕龙论知音说,“夫惟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意思是指欣赏作品时,要见识深刻看到作品的深意,感受到内心的喜悦。而共鸣是指读者为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藉此可以理解,分享者与作者感同知

49、音,产生了共鸣,进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理解,传递给接受分享者,使他们也受到感染,产生一致的共鸣,从而激发起阅读作品的愿望。在儿童阅读指导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往往是由于指导者本人没有阅读过作品,而无法与孩子们分享。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只是印发一张书单,要求照书单找书读,其结果是孩子对这些书根本不了解,没有兴趣,当然达不到教师所希望的目的。这种过于简单而低效的办法可以称之为“布置书单法”,与之相比,“分享感染法”肯定会好很多,虽然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者要做许多具体的准备,但实在是值得用心去做的。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老师的做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分享的策略。韩老师认为“最辛苦最有价值的就是老师的海

50、量阅读和给学生准备阅读辅导材料,也就是备课,只要这个功夫下到,学生就会在你引导下自主阅读。”韩老师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阅读者,她在自己提前阅读的过程中,鉴别并选择了适合孩子读的优秀作品,通过自己反复的阅读和体会,发现作品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进而分享给孩子们,激发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确实是很有效的办法。笔者也曾在广州市登峰小学做过试验,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分享作家林格伦()的狮心兄弟和淘气包埃米尔两部作品。林格伦是世界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的祖国瑞典每年颁发诺贝尔奖,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好。笔者在详细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从瑞典独特的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为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等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