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91405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式)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题记: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是良好沟通。赏识才能成 功,抱怨导致失败。论文摘要:辣椒没有冬瓜大,冬瓜没有辣椒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千篇一律都成为“龙”,都成为“凤”。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心灵上播种“美德”的种子,以美德替代不良习惯。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 引路人 教师正文: 教育是为人类健康成长服务的事业,从教育实践的层面看,凡是精神强大的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无不充分吸收了生活环境中丰富的心理营养,比如高超的智慧得益于适时、适量,、适宜的精神刺激,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源于成长过程中爱与被爱的体验;坚强的意

2、志是因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那么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营养,使他们的精神足够强大,能够抵御社会中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呢? 现代家庭特别是我们城市家庭,父母并不缺乏教养子女的责任感,更多的困惑是不知如何把孩子教养好。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关键是能否将孩子送入一个好的学校,孩子能否遇上一个高明的教师,却忽略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家知道吗?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什么?有人说是名牌学校,有人说是奠定人生基础的中小学,有人说是社会这个大熔炉。而一位教育家的回答却是家庭。因为家

3、庭是孩子成长的大本营。广州日报2010年6月8日载文,就读于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高三男生勇仔(化名)的赶考路异于他人:妈妈推着轮椅,将他送到广州市第三中学考场,接下来就由监考老师接手。勇仔的考场在4楼,两个壮年男老师一左一右抬起轮椅,将他护送到座位上。由于从出世以来就身患“成骨不全”,勇仔无法靠双腿行走,他能有机会参加高考,可以说全赖妈妈龚女士的悉心照料。妈妈的爱给予了孩子丰富的心理营养: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这是人性中无比温暖、无比光辉的情感。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一些沟沟坎坎,甚至是大风大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会变的,这份爱足够照亮一个孩子的一生。

4、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掌握良好的家教方法,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2010年9月7日雅安日报报道:“我有自己的秘密,但并不像父母想像的那样都是坏事。”今年上八年级的学生唐薇说,她从小学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和朋友吵架了、考试没有考好、心里的愿望等,这些她不愿让父母知道的事,都喜欢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可是前几天她忘记将放在枕边的日记本放回上锁的抽屉里,妈妈便偷看了她的日记。对此,她十分生气,跟妈妈大吵了一架,整整5天没有和妈妈说话。唐薇通过“教育QQ”栏目向记者诉苦,原因就是她妈妈不尊重她,趁她不在家时,偷看了她的日记。而唐薇妈妈认为,“

5、现在我们都猜不透孩子在想些什么,看她的日记是想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她坦言道,孩子太小,社会阅历不足,好奇心又太强,很容易学些不良的习惯,看孩子的日记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能够及时化解孩子的困惑,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走,避免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弯路,酿成错误。 唐薇妈妈侵犯了唐薇的隐私权。也许妈妈看日记的初衷是好的,是对唐薇的爱,但实际上,她失去的远远大于她所得到的。 你在看一个例子:有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是怎样做的:这位农民有两个孩子,他的体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当他的老师”“小时候家里穷,并没有上学,指望我教孩子那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管他们。我又不放心。后

6、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也跟孩子一起学习。每天从学校回来,就让他们给我讲课,他们写作业,我也在旁边写作业。不懂就问孩子,孩子不懂就去问老师。孩子又当学生又当老师,他们的成绩慢慢地都到了全班第一名,后来就全年级第一。现在这两个孩子,女儿考上了成都外国语学院,儿子在北京理工大学读书。这位家长说:“我从来不说你们要好好学习的话,将来如何如何,但孩子一看到我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还跟他们一样的学习,两个孩子的学习劲头马上就上来了”这位家长的做法,就不像我们的有些家长,大人在打麻将、玩扑克,嘴里却叫着让孩子好好写作业,这样孩子虽然嘴上答应了,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 我举的这个例子,并不是号召我们都去跟着孩子

7、写作业,而是请我们反思: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家长,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理直气壮,使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心服口服。中国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说:要想孩子成功,自己必须优秀!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教育自己。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那就请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我通过调查、和归纳,发现家庭教育目前存在以下误区:一、奖励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都好。因此,为了让孩子考高分,不惜钱财,随意许诺。我在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朋友经常使用种种奖励手段。如家长常常对孩子许诺:只要能考到家长所期待的理想分数,或被评为三好学生,或完成了某项学习任务,或坚持

8、从事某项家务劳动等等,就会得到对孩子来说很具诱惑力的某种奖励:请吃西餐 ,买礼物,假期去某地旅游,还有的甚至干脆就答应奖励孩子多少多少钱 奖励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且根据孩子的兴趣不断地花样翻新。可谓是你有多大成绩,我就有多大奖励。 这各种各样的奖励真的如咱们家长所愿,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了吗?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物质刺激的确能暂时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孩子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讨价还价。在孩子不断膨胀的奖励欲望中,家长不断退缩、让步慢慢地,孩子的胃口越来越

9、大,对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小,家长继而埋怨孩子越来越不懂事,失望地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哪像自己小时候殊不知,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合理的家庭奖励所致。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乐翻了天,使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就得到越多的奖励,他每次都根据孩子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不干了:“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

10、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这位老人成功地运用了“德西效应”,使孩子把吵闹的兴趣转移到了奖励上来,降低了孩子吵闹的兴趣。 这个故事说明,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反而会弄巧成拙。是啊,当孩子把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了奖励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和对目标的追求,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家长朋友要慎用家庭奖励,要注重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内在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可靠最持久的学习动力。二、溺爱过度 镜头一:放学时,每个中小学门口、路口总是拥挤着人山人海的接送大军,他们中除了年轻的父母外,还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有骑车的,有开车的,还有步行而来的。他们负

11、责接送孩子,并成为专职“背书包”人员。 镜头二:在课间短短的十分钟,总有一些家长,拿着水杯,提着面包,提着裹了一层又一层的袋子,离学校近的家长竟端着冒着热气的饭碗。干什么呢?孩子早餐没吃好,怕孩子饿着,给孩子送吃的来了;孩子感冒了,没喝药,给孩子送药来了;孩子忘带作业了,给孩子送书、文具来了 “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妻,一个小孩”,“421家庭”令当今的独生子女成为众星捧月的主角,“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其实,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都帮孩子代劳。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早上,妈妈一遍遍喊孩子起床,

12、起床后,妈妈忙着准备热水,递毛巾。孩子洗脸,妈妈忙着把晾好的的饭菜端上饭桌。孩子吃饭时,妈妈就忙着整理书包。孩子吃完饭,爸爸就拎着书包下楼,在楼下骑车或开车等着去送孩子上学。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会形成依赖心理,成为一个“懒惰”的人,而懒惰的人是没有意志力的,因此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家长对孩子过渡溺爱,表现在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答应。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课堂上,无论老师表扬也好,批评也罢,他课堂上专心听讲很少能超过五分钟。通过与家长交谈得知,家长说孩子特倔,他们根本管不了,只要孩子能学习提什么要求都答应,比如孩子写作业总是坐在电视前,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如果不让看电视,就不写作业。

13、“一心不可二用”,长此下去,孩子如何能专心听讲,专心学习呢?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委屈,表现在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一会儿过来问要不要吃水果,一会儿又问要不要开空调,再不就是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使孩子很难集中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所以,我们家长的一定要走出溺爱的泥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三、批评过度 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有些家长总是瞪大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尽管一些教育专家经常提醒“多看孩子的优点”、“要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就是改变不了我们一部分家长爱批评孩子

14、的习惯。对多数孩子来说,挨批评是家常便饭,受表扬则是偶尔会餐。 一些家长会为什么总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呢?因为这些家长认为:所谓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 有人问一位雕塑家,雕塑的诀窍是什么,他回答:“这没有什么难处。你找来一块石头,把没有用的部分凿掉就行了。”我们有些家长似乎也是这样想的:指出孩子一个缺点,他就会改正一个缺点,于是他就向好孩子的方向进了一步,这样不断塑造,最后孩子就完美了。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怪圈:孩子的任务是改错,大人的任务是挑错。最好的孩子是没有错误的孩子,最好的家长就应该是“挑错专家”。这实际是把孩子看成一块石头了。孩子不是石头,他是活人。如果非把孩子比喻成什么不可,

15、最好说他是一棵树苗。而一棵树苗要生长,最重要的是浇水施肥,不是剪枝。如果他不往上长,你剪什么? 其实,最能促使孩子发展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鼓励才是浇水施肥。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除草与种庄稼”的故事:有一位哲学家带领他的一群弟子周游列国,遍访各国资深学者,历经十载,学成归来,围坐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准备聆听老师最后的教诲。然而,哲学家却提出了一个令众人深感意外的问题:“谁能彻底除掉这些杂草呢”?学生都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竟是如此的简单。于是,大家踊跃发言。“用铲子就够了。”“用火烧也行”。“连根挖出。”-各种方法五法八门。讨论十分热烈,最后,哲学家并没有

16、肯定谁的办法最好,而是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你们回家后,各人都按照自己认为的好办法清除一片草地,没有清除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众弟子按照自己的办法都没能除去杂草。第二年又相约来到了去年聚会的场所,他们耐心等了一天,没能见到老师,却见原来聚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已经变成了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众人终于明白:“哦!原来除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 其实,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就象肥沃的土地上滋生的杂草一样,生硬的说教、训斥、责难、惩罚,甚至采取一些“非常”手段等强加于人的教育方法,有时很难奏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心灵上播种“美德”的种子,以美德替代不良习惯。 俗话说的好“甘瓜苦

17、蒂,世上物无完美”。许多伟大人物都有明显的缺点,他们仍然是伟人。伟大人物不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是最大限度发展了自身优点的人。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这些伟人从小就被批评包围,从小就被迫总是注意自己的缺点,一直小心翼翼地要做“乖孩子”,他们的长处就可能会被埋没。所以,以挑错为主的批评教育其实是庸人教育。不停地指责批评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挑错教育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之一。有了逆反心理,错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强化。许多家长总是责备孩子不爱学习,结果他们不是更加讨厌学习了吗?许多家长总是责备孩子学习不刻苦,结果有几个更刻苦的?所以批评过度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缺点没改掉,优点也没得以发展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

18、兵。四、攀比过度 我们还发现,有部分家庭存在攀比过度的误区。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平时学习不好,可有一次拼命学习,最后考了90分。他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面前,告诉妈妈他考了90分。这个时候,他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班有考100分的吗?你是班里的第几名?”而当孩子终于有一天考了100分的时候,父母又问:“你们班有几个考了100分?”孩子每次进步时都渴望得到妈妈的肯定表扬,可孩子每次都没能如愿。妈妈的这一次次攀比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男孩经常被父母拿来与自己的哥哥做比较。每次父母都会对他说:“你看哥哥学习多好啊!”久而久之,每次参加家庭活动,小男孩总会问:“哥哥去

19、吗?如果哥哥去我就不去。”有一次考完试,小男孩十分开心地跑到父母面前,父母以为他考出了好成绩,可没想到小男孩十分高兴地对父母说:“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哥没及格!”这就是恶性比较带来的恶果。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表扬,以此肯定自己努力的价值。而父母却习惯了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绝不会去拿自己孩子的优点去比别的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在悄然发生变化,自信心没有了,且这样下去,不但不会使孩子奋发图强,反而让他慢慢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不会用正当的手段去超越别人。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做智慧型家长,让家庭教育更科学有效呢?一、尊重孩子的感受 平时,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你说,这

20、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理解家长呢?我说让他往东,他偏向西;你顺他往西吧,他又掉头向东了。好像家长是害她似的,专门与家长对着干。”听着家长的这些话,我往往会想起我读过的穷人的富裕生活这篇文章。 一天,一位亿万富翁带着儿子从城里到乡下旅行,想让儿子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的一户最穷的人家,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这回你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 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家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在我们家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空却有上千万颗星星;还有,我

21、们的院子里只能停几辆汽车,可他们的院子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不过,放心吧,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我们全家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听了儿子的回答,父亲哑口无言。 孩子心中的富有和成人的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是不同的;孩子心中的难过和成人心中的难过是不同的;孩子心中的是非标准和成人心中的是非标准更是不同的我们家长绝不能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给孩子。 一位教育专家说,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权利主体,并不是我们父母的附属品。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我们家长对孩

22、子的尊重应该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及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家长要善于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说话,不要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说话;平日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发表意见时,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有不同意见,可以去沟通,谁也不强加于谁;我们家长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认错;批评孩子时,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切不可对孩子说损伤其自尊心的话语;不要随意给孩子下消极的断言,如“你真笨”;更不能在自己心绪不好时,把孩子当“出气筒”孩子的心田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原野,孩子的心灵更接近天性,很多时候,孩子会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享受,让我们换个角度,尊重孩子的感

23、受。二、遵循孩子的特长 俗话说:辣椒没有冬瓜大,冬瓜没有辣椒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千篇一律都成为“龙”,都成为“凤”。我们做父母的也好,做老师的也罢,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孩子编织孩子自己的梦。“是乔木就让它长成最好的乔木,是小草就让它长成最好的小草。”只有这样,教育的百花园里才会五彩缤纷,百花竞艳!孩子们才会在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下茁壮、快乐的成长。 一个低智商的孩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文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一点点攒钱,准备送儿子上大学。马文虽然一直很努力,可成绩一直进步不大,高中课程有些力不从心。学校一位心理学家测试过他的各项体格后,建议他退学

24、,可他怕父母伤心,不肯退学。心理学家说:“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工程师不识简谱,画家背不全九九乘法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挥你的特长。到那时,你的父母会为你骄傲。”马文从此没有上学。到城里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不久雇主们注意到他的手艺凡被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地繁茂美丽。再后来他将一块满是垃圾的场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人们公认他是一个天生的风景园艺家。25年后,马文果然成为全国知名的风景园艺家!不错,马文没学会法国话,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色彩和园艺是他的特长。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丽带到哪里。 的确,适合的,才是正确的。适合孩子的,才是

25、真正为孩子的幸福着想的!孩子自己喜欢的,就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三、欣赏孩子的优点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我。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

26、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

27、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搂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到了,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儿子能够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

28、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告诉我,“学生的成长全部在于您”。我非常严肃的告诉他:“非也!一个人的正常成长在于自己,老师只能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是的,当学生的人生

29、方向稍微有偏差的时候,老师能够给予及时的纠正过来,这就是老师的功能。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时,教育者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受到震撼。的确,孩子的成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也许有许多问题是我们老师所无力改变的,但只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就会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地。一些孩子的命运会因我们的工作而发生改变,甚至可以因此而让世界发生改变! 教师的工作千头万序,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细水长流。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灯,能够让黑暗的房间变样。一个好故事,可

30、以给人生以启示。在笔者的班主任的工作中,我尝试让自己从这点出发,天天用一个小故事,来给学生启示一个人生的哲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来讲解最基本的人生哲理,好让自己能够成为学生走好人生大道的引路人。通过进一年来的实践,情况还是蛮乐观的。当生命的春天再次来临之时,我们该是何等的宽慰与欢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班级的个别学生没有好好的珍惜时间,到了高三还沉浸在网吧、游戏当中。想了很多办法,讲了很多道理,仍然无济于事。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继续“说教”,我迷茫中。恰在此时,一个故事让我给遇上了。“一天一个银行找到一个人,给他应许:每天可以给他86400元的钱,只要他每天把这钱花掉,第二天又有这么多的钱

31、到他的帐户上。但是不能把钱借给人,也不能存起来,只能花掉,否则游戏结束。当有这样的机会临到你的时候,你该如何处理呢?”故事的哲理告诉我们,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86400秒的时间,你怎么花就决定了你一生的成就:花的好、有价值,你的人生就有意义。当然当你眼睛闭上的那刻,这个游戏也就结束了。故事给人很大的触动,因此我把故事抛给了学生,大家陷入沉思中:大部分的孩子懂得了时间的重要,懂得了做人的价值与意义。是的,珍惜时间,从今天开始,从你我做起。 主次分明,体现价值。一个小故事,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一名合格的老师工作需要细水长流,常抓不懈。小故事的确能够给人以启发,但孩子毕竟有他们的天性,

32、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都懂得了大道理,因此还老师们的继续努力。曾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又开始产生厌学、贪玩起来了。刚好此时在周报上有了这样一个故事,笔者就利用这次机会,又给他们以一次比较成功的“说教”。“一个教授走到班级,带来了一个瓶子,往里面装了大石头,满到瓶口。问学生还可以装吗?答曰:不能。随即教授又装了许多小石子。当把瓶子装满后,又装了许多细纱,最后又用水把瓶子给装满了。教授问大家,今天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大家议论开了。”笔者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故事,给学生上了一节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课。人的一生有许多的事情,到底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只有把最重要的处理好了,才能够给其他的有位置。如果没有分清主次,就

33、好象如果先装满了水,就什么也不能再装了。学生懂得了他们现今的重要任务是什么,从而学生也更有目的性了。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时间可以见缝插针的来珍惜的。只要我们肯挤,都会象挤海绵一样把时间给挤出来的。让学生晓得了珍惜时间的意义乃在于平时的积累与善用。 我想,无论是我们的家长,还是我们教育者本身,在教育孩子时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爱抚,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些理智,少一些鲁莽;多一些智慧,少一些愚钝;多一点务实,少一点功利;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总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是良好沟通。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