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性病学归纳1总论(18章)1、 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M):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表皮黑素单元(M):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无毛皮肤(M):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申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部位皮肤无毛,称为无毛皮肤。2、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除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甲)3、 皮肤的重量及面积: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面积在成人约1
2、.22平方米,新生儿0.21平方米4、 皮肤的平均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5、 从胚胎学的观点来看,皮肤由两种主要组成成分:a) 上皮部分:外胚层分化;(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b) 结缔组织部分:中胚层分化;(真皮+皮下组织)6、 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角质形成细胞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 基底层(生发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7、 黑素细胞的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8、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真皮组成:胶原纤维(最丰富)、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组成的蛋白多糖)、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9、
3、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10、 皮脂腺有两次生长周期,主要受雄激素控制。11、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神经介质为乙酰胆碱;顶泌汗腺(大汗腺)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也受交感神经影响,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12、 指甲每3个月生长约1cm,趾甲每9个月生长约1cm。13、 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属于皮肤黏膜的一种特殊感觉。14、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a) 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b) 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菌酵解产生臭味、色汗症)c) 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多种脂类的混合物)15、 皮肤的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
4、节、物质代谢、免疫、合成维生素D、美容功能。16、 皮肤的代谢作用:a) 糖代谢b) 蛋白质代谢c) 脂类代谢d) 水和电解质代谢17、 原发性皮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18、 继发性损害:原发损害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进一步演变而来。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硬化19、 棘层松懈症(尼氏征)阳性表现:1) 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 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 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 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
5、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20、 乳剂两种类型: 水包油型称霜(O/W)油性皮肤 油包水型称脂(W/O)干燥皮肤/寒冷季节21、 外用药使用原则:a) 视病选药b) 择期定型c) 掌握浓度d) 正确施用22、 择期定型阶段急性阶段亚急性阶段慢性阶段表现无渗液大量渗液片状糜烂丘疹小片增厚皮肤增厚角化过度苔藓样变剂型洗剂、粉剂溶液湿敷糊剂、乳剂乳剂、软膏软膏软膏、酊剂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无渗出:粉剂、洗剂渗出、糜烂:溶液(湿敷)少量渗出:糊剂、油剂无渗出:糊剂、乳剂浸润肥厚、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软膏、硬膏、酊剂、乳剂23、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根据教材48页)1)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6、2)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昌冲)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类疾病。其在病毒的种类中仅占小部分。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有差别。第一节 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一、 临床表现(分为初
7、发型和复发型单纯疱疹)原发性感染:指首次感染HSV者。潜伏期约为2-12天,平均6天。1、初发型单纯疱疹:疱疹性龈口炎新生儿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 ;接种性单纯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生殖器疱疹2、复发性单纯疱疹:HSV原发感染消退后,部分病毒上行至支配病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在诱发因素刺激下,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多见于成人。二、 实验室检查:病毒培养鉴定是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血清HSV - IGM型抗体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新生儿HSV感染。三、 诊断: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易于复发、实验室检查四、 治疗与预防1. 原则: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
8、传播机会2. 内用药物治疗: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3. 外用药物治疗:以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第二节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一、 发病机制: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一般不会再复发。二、 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三、 临床表现:1.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ey-Hunt综合
9、征。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指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续存在,则称之。四、 鉴别诊断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纯疱疹病毒HSV皮损分布多单侧单侧或双侧疼痛剧烈无或轻微反复发作少见常见好发部位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支区皮肤粘膜交界处五、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1. 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通常在发疹后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2. 外用药物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 疱疹未破:炉甘石洗剂或无环鸟苷眼药水 疱疹已破:3%硼酸溶液湿敷、新霉素软膏或龙胆紫;3. 局部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徐雅枫)第十章 细菌性皮肤病第一节 脓疱疮一、 脓疱疮
10、: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二、 临床表现(一)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二) 深脓疱疮(三) 大疱性脓疱疮(四) 新生儿脓疱疮(五)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表现为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外观烫伤样,口周、眼周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粘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三、 治疗原则:杀菌、消炎、干燥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一、 本组皮肤病多由凝固酶阳性金葡菌感染引起。二、 毛囊炎: 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初起粟粒大小的毛囊性炎性丘疹。三、 疖:系毛囊深部和毛
11、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初起红色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形成鲜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四、 痈:系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皮肤深层感染。第五节 麻风一、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麻风分枝杆菌三特性:抗酸性、群居性、多形性。二、 临床分型: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麻风早期为未定类麻风,可演变为上述任何一个类型,也可自愈。麻风杆菌数量:LLBLBBBTTT免疫反应强度:TTBTBBBLLL三、 皮损:少菌型:皮损境界清晰,高出皮肤斑块,有鳞屑,神经粗大且硬
12、多菌型:皮损境界不清,浸润貌,狮子面容,神经软四、 麻风病的可疑线索:1. 皮肤生“癣”,麻木无汗;2. 虎口无肉,指弯爪样;3. 外伤不痛,足底溃疡;4. 眉毛脱落,耳垂肥大;5. 筋粗疼痛,发硬粗大;6. 红肿发亮,面如醉汉;7. 嘴歪眼翻,声哑鼻塌;8. 睾丸肿痛,男性女化。五、 麻风反应:(M)某些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六、 诊断依据: (1) 皮损伴有感觉障碍;(2) 周围神经受累,伴相应部位感觉功能障碍;(3) 皮损组织查到麻风杆菌;(4) 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符合上述4条
13、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可确诊。(张登城)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1. 真菌对热、2.5%碘酒、10%福尔马林敏感。2. 皮肤真菌病分类浅部真菌病(M,感染的部位为重):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蛋白性。按部位、皮损形态(少数)命名。主要皮损为丘疹、斑、鳞屑。癣:皮肤癣菌侵犯人或动物的表皮、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一头癣:(M)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头发所致的病分型(重点是几种分型的鉴别诊断,从特点与是否存在瘢痕能否再生发入手):1. 黄癣:由许兰黄癣菌感染,儿童多见,病程缓慢,典型的皮损特点是黄癣痂,其
14、为黄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凹陷,边缘翘起,形成碟状,有鼠臭味,由菌丝、孢子和脱落上皮细胞组成。患处形成萎缩性瘢痕,永久性脱发。自觉症状不明显。2. 白癣:由小孢子菌引起,青春期常可自愈。典型损害为以鳞屑为主的小斑片。境界清楚,病发在5mm处易折断,病发失去光泽,易拔出,发周有白色套状物(孢子和鳞屑)称菌鞘,微痒。本型不会破坏毛囊,故不会留疤痕,脱发可再生。3. 黑点癣:是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引起,儿童和成人均发病,病程慢性,典型皮损为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刚出毛囊口即折断,呈黑点状,愈后有斑痕形成,无症状,若广泛累及头皮,引起广泛永久性脱发。4. 脓癣:常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亲动物
15、性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免疫反应。表现,初起的毛囊炎性丘疹迅速发展成为多数毛囊性脓疱组成的隆起性肿快。质地柔软,毛囊口呈蜂窝状,挤压排出少量脓液,单发或多发,患区毛发易拔出,有压痛,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肿。预后形成斑痕。引起永久性脱发。(切记不可手术切除)黄癣白癣黑点癣病原菌许兰氏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狗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临床表现黄癣痂病发干、脆鼠臭味萎缩性疤痕白色鳞屑斑,断发高出头皮24mm,菌鞘,不留疤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呈黑点状,点状萎缩性疤痕真菌镜检发内与毛发长轴平行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围绕毛发排列的圆形小孢子。发内呈链状排列的圆
16、形大孢子。Wood灯暗绿色荧光亮绿色荧光无荧光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的两方法要掌握 镜检和wood灯)治疗(时间重要,要掌握):“服、擦、洗、剃、煮”五字疗法1) 剪发(一周一次,8周)2) 洗发(一天一次,8周)3) 搽药(一天两次,8周)4) 服药(4-8周)5) 煮沸消毒二体廯与股廯1. 体癣:(M)是发生于除头发、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平滑皮肤上的浅层皮肤藓菌感染。2. 股癣:(M)是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真菌感染。(两定义要背)3. 病因和发病机理: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这些菌记住)三手癣和足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
17、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临床分型(三种分型要背)1. 水疱鳞屑型:水疱常位于足底,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分布。水疱周围皮肤正常,有瘙痒。2. 角化过度型: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冬天常有皲裂和疼痛。 3. 浸渍糜烂型:皮肤损伤处由于潮湿,浸软变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发生于第三、四趾间,常有剧烈瘙痒。与湿疹的鉴别(湿疹起病为双侧对称同时出)1. 真菌镜检和培养,手部湿疹阴性,手癣阳性;2. 手癣患者外用激素类药膏会让皮损扩散,而手部湿疹利用激素类会好转,但是会复发;3. 手部湿疹是以强烈瘙痒,皮疹多形,渗出明显,易反复为特征,手癣多单一手掌发病,瘙痒不明显;四甲真菌病
18、(两定义要记)甲真菌病是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甲癣是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病变。病因和发病机理: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临床表现(几种分型要考)1. 白色浅表型2. 远端侧缘甲下型3. 近端甲下型4. 全甲毁损型五 花斑癣: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病。六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七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和内脏等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疾病。类型:1. 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2. 粘膜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 内脏念珠菌病(莫梨林)第十二章
19、 动物性皮肤病疥疮1.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征性表现为夜间瘙痒加剧。2. 疥螨引起皮肤病的方式一般有(四个机制):机械性损伤:疥螨在皮肤角质层穿掘凿隧道引起。毒性刺激:疥螨分泌的毒液、排泄物刺激皮肤,均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变态反应:疥螨分泌的毒液、排泄物、死于皮内的虫体内含抗原性物质可引起变态反应。异物反应:雌疥螨滞留在皮肤角质层内引起的异物反应。3. 皮疹特点:主要为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和少数浅灰色线状隧道及结节。线状隧道:为疥疮所特有的病征,是疥虫在表皮内穿掘形成的灰白或浅黑色线状隧道,长约数毫米。疥疮结节:为疥螨死后引起的异物反应,发生于阴囊、阴茎、龟头等皮肤浅层
20、的暗红色结节,约豌豆大小直径3-5mm,呈半球形,消退缓慢。挪威疥(角化型疥疮或结痂型疥疮):对有感觉神经病变或严重体残的患者,因对瘙痒不起反应或搔抓,容易发生结痂性疥苍,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大量结痂、脱屑,有时呈红皮病样外观,脱痂中有大量的疥螨,传染性极强。4. 治疗原则:杀虫、抗过敏,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硫黄软膏和林旦霜为首选外用药物,瘙痒明显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继发感染,应先抗感染治疗。(徐雅枫)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一、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二、 发病机制(一)
2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 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任何人接触之均可发病。2. 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 为典型的型超敏反应,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2. 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4天,二次反应阶段(激发期)2448小时内。3. 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损斑贴试验阳性。三、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看看的方法。四、 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的鉴别原发性刺激接
22、触性致敏危险人群任何人遗传易感性应答机制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物特性无机或有机类刺激物低分子量半抗原(如金属、甲醛)接触物浓度通常较高可以较低起病方式随着表皮屏障的丧失而逐渐加重接触后1248h,一旦致敏通常迅速发作分布身体任何部位准确地与接触物(如表带)对应诊断方法试验性脱离致敏原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或)斑贴试验治疗保护,减少接触机会完全避免五、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一) 内用药:抗组胺药(止痒抗炎),皮质类固醇(皮炎严重或广泛或伴全身症状可短期使用)(二) 外用药:1. 急性期:1) 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选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
23、洗剂;2) 渗液多时可以用3%硼酸溶液湿敷。2. 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少量渗液,使用油剂或糊剂3. 慢性皮炎:1) 浸润增厚时可用焦油类制剂、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2) 苔藓样变者可选用硬膏或酊剂。第二节 湿疹一、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二、 临床表现:具有皮疹多形性、对称性、渗出性、慢性反复发作和剧烈瘙痒等特点。三、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多属外因,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主要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单
24、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灼热或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多阴性多阳性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一、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炎性皮肤病,表现为皮损瘙痒、多形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的含义: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二、 诊断Williams诊断标准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加上一下标准中的3项或更多:1. 2岁以前发病2. 身体屈侧皮肤受累(肘窝、腘窝
25、、踝前或颈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3. 有全身皮肤干燥史4. 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5. 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张登城)第十五章 荨麻疹类皮肤病第一节 荨麻疹一、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二、 常见病因:食物、药物、感染、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因素、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疾病等。三、 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炎症细胞活化、释放炎性介质,从而产生的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分为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一) 速发相反应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迟发相反应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的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
26、子和前列腺素D2等。(二) 引起炎症细胞活化的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机制多为型超敏反应,少数为型或型或型。型多见于输血引起的荨麻疹,型多见于血清病及荨麻疹性血管炎。四、 临床表现(一) 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红色风团扩大融合,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红斑,逐渐消失。风团持续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无痕,但新风团可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心慌、烦躁、血压降低、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窒息。鉴别:荨麻疹型药疹的皮损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二)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每周至少发生两次,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皮损类似急性,但全身症状较轻。(三) 物
27、理性荨麻疹1. 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2. 寒冷性荨麻疹(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3. 日光性荨麻疹(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4. 压力性荨麻疹5. 热性荨麻疹6. 震颤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四) 特殊类型荨麻疹1. 胆碱能性荨麻疹(深部体温升高,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2. 接触性荨麻疹3. 水源性荨麻疹(与水温无关)4. 运动性荨麻疹五、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发生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特点可以诊断。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进行鉴别;伴腹痛或腹泻者,应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六、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28、。(张登城)第十六章 药疹一、 名词解释1. 药疹:也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灌注、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影响其他系统的功能。(P)药疹不等同于药物不良反应,仅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一方面。2. 交叉过敏: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3. 多价过敏:药疹严重时,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也能诱发过敏。4. 重型药疹: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称为重型药疹。二、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四类:(T)抗生素;解热镇
29、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中草药。三、 发病机制: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一)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1)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2) 有一定潜伏期,初次420天、再次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3) 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4) 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多样,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类型药疹;(5) 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6)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二) 非变态反应可能的发病机制:(1) 药理作用;(2) 过量反应与蓄积作用;(3)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缺陷或抑制;(4
30、) 药物不良反应及菌群失调;(5) 药物的相互作用;(6) 药物使已存在的皮肤病激发;(7) 光敏反应。四、 临床表现:(P)不同药物可引起同类型药疹,而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类型。(一) 固定性药疹: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疹,瘙痒或疼痛,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不易消退;再用相同药物则在原部位发生同样皮疹并扩大。(二) 荨麻疹型药疹:有刺痛、触痛,风团泛发全身,持续时间长。(三)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1. 麻疹型药疹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小出血点,疹间皮肤正常,多瘙痒。2. 猩红热型药疹为弥漫性鲜红斑,或米粒
31、至豆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皮损酷似猩红热,疹间皮肤潮红,瘙痒明显。3. 这两种药疹可向重型药疹发展。(四) 湿疹型药疹:患者多先接触致敏药物导致接触性皮炎,后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药物导致全身泛发性湿疹样改变。(五) 紫癜型药疹:双下肢好发,对称,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六) 痤疮型药疹(七) 光敏性药疹光毒反应性药疹:任何人均可发生光变态反应型药疹:仅少数人发生(八) 多形红斑型药疹:分为轻型和重型,皮损为靶形红斑,似虹膜;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九)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症,起病急骤,
32、尼氏征阳性,皮损触痛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十) 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潜伏期20天以上,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掌跖部呈手套样或袜套样剥脱。(十一)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多见于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诱发药物主要是抗癫痫药和磺胺类。因毛囊水肿明显而导致皮损浸润变硬,面部水肿具有特征性。五、 实验室检查: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内试验有皮肤试验和口服药物激发试验。口服药物试验危险性高,禁用于速发型超敏反应性药疹和重型药疹患者。仅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轻型药疹,同时疾病本身又要求必须使用该药治疗时。六、 诊断(一) 药疹的诊断依据(1) 有明确的服药史;(2) 有一定
33、的潜伏期;(3) 各型药疹的典型临床皮损;(4) 起病急、进展快,数日遍布全身;(5) 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分布广泛、对称;(6) 瘙痒明显;(7) 排除与皮损相似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8) 药物过敏试验:体内和体外试验。(二)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1) 皮损;(2) 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1000/L或异形淋巴细胞阳性;(3) 系统受累:淋巴结肿大,直径2cm,和(或)肝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心肌炎等。七、 鉴别诊断猩红热样药疹猩红热用药史有无咽峡炎无有中毒症状轻或无重,急性病容草莓舌或杨梅舌无有皮疹初发部位出疹无一定顺序从耳后、颈、上胸向下蔓延皮疹颜色较鲜红猩红咽拭培
34、养()(+)麻疹麻疹型药疹麻疹麻疹型药疹季节性冬春季无眼结膜充血无充血传染性+卡它症状+接触史+全身症状重轻瘙痒+/+发疹顺序自上而下远心性畏光+激素治疗无效有效八、 治疗原则:停、排、抗、支、防1. 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2. 加速体内药物排泄;3. 抗过敏;尽快消除药物反应;4. 加强支持疗法;5. 防止继发感染和治疗并发症。(张登城)第十九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一、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表皮过度增生、角化不全而表现出的鳞屑性丘疹、斑块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细胞免疫介导。二、 临床表现: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一) 寻常型银屑病:刮除皮损表面的
35、成层鳞屑时像刮蜡滴一样(滴蜡现象),刮去鳞屑后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膜(薄膜现象),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病情发展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二) 关节病型银屑病(三) 红皮病型银屑病(四) 脓疱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三、 诊断:根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病程和病理改变可以诊断。四、 鉴别诊断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好发部位眉毛、耳、鼻唇沟、胸背部、身体屈侧伸侧皮肤,尤其是肘、膝的伸侧和头皮皮损鳞屑油腻、无光泽鳞屑干燥、白色、有光泽Auspitz征无去除鳞屑后可见五、 治疗原则1. 目前对银屑病的治疗
36、尚无特殊疗法;2. 只能使皮疹暂时消退和延长缓解期,达到近期疗效,但不能防止复发,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3.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应向患者说明病情,配合心理治疗;4.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个良性的皮肤病变,切不可盲目追求彻底治疗而采用具有严重毒副反应的药物;5. 进行期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6. 限局性银屑病者以局部治疗为主;7. 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银屑病的类型和不同病期而定。第三节 玫瑰糠疹一、 临床表现:有先驱母斑,椭圆形黄褐色斑片,皮损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表面有皱纹纸样鳞屑。自限性,愈后一般不复发。二、 治疗原则: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第四节 多形红斑一、 病因:感染、药物、食物及物理因素
37、等均可引起本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二、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重症型。(张登城)第二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第二节 梅毒一、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P),又称苍白螺旋体,可以旋转、蛇行、伸缩三种方式运动。二、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输血、医源性途径、接吻、握手、哺乳,接触污染衣物、用具。三、 梅毒分型与分期:(一) 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1. 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2. 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包括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二) 先天梅毒(胎传性梅毒)1. 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发病
38、。2. 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发病,包括皮肤、黏膜、骨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潜伏梅毒。四、 临床表现(一) 获得性梅毒1. 一期梅毒(1) 硬下疳:(M)出现在感染后24周,开始时为一红斑,以后隆起,形成硬结,表面坏死形成单个直径12cm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有浆液性渗出。传染性极强,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色素沉着或浅表性瘢痕。(2) 硬化性淋巴结炎2. 二期梅毒(1) 皮肤黏膜损害1) 梅毒疹: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或溃疡。掌跖部位梅毒疹常有特征性互不融合的领圈样脱屑。2) 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3) 梅毒性秃发:非永
39、久性4) 黏膜损害(2) 骨关节损害:骨膜炎最常见,多发生于长骨(3) 眼损害(4) 神经损害(5) 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6) 内脏梅毒3. 三期梅毒:传染性较小,但是对组织破坏性大(1) 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梅毒瘤,三期梅毒的标志)(2) 骨梅毒:长骨骨膜炎(3) 眼梅毒:类似二期(4) 心血管梅毒(5) 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麻痹性痴呆(二) 先天性梅毒1. 早期先天梅毒:皮肤黏膜损害、梅毒性鼻炎、骨梅毒2. 晚期先天梅毒:皮肤黏膜梅毒,眼梅毒,骨梅毒(佩刀胫,Clutton关节),神经梅毒,标志性损害(哈钦森齿、桑葚齿)五、 实验室检查1. TP通常使用
40、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2.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梅毒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分为非特异性试验(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包括RPR、TRUST和VDRL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用于确诊,包括TPHA、TPPA和FTA-ABS)。六、 治疗1. 肌注长效青霉素或头孢,或口服多西环素、阿奇霉素。2. 心血管梅毒首选水剂青霉素G肌注,开始时用量要少,逐渐增加用量。七、 注意事项:治疗后定期随访复查,至少3年:第1年内每3月复查1次,第2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年末复查1次。第三节 淋病一、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41、,好发于青壮年,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二、 临床表现:(一) 无并发症淋病1. 男性急性淋病:早期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有稀薄黏液流出,12天后为黄色脓液。2. 女性急性淋病:常侵犯宫颈、尿道、尿道旁腺等,自觉症状多不显著而易被忽视,临床可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坠痛,尿道炎症状轻重不等。3. 淋菌性肛门直肠炎4. 淋菌性咽炎5. 淋菌性结膜炎:成人多为单侧,新生儿多为双侧。(二) 淋病并发症1. 男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无并发睾丸炎。2. 女性: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成年女性无并发淋菌性阴道炎(成年女性阴道为酸性,淋
42、球菌不易存活)。(三)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少见,常见于月经期妇女,淋球菌经血管、淋巴管播散全身,引发全身症状。三、 诊断:1. 病史:不洁性交史、性伴感染史;2. 临床表现:尿道脓性分泌物;3. 实验室检查:涂片和培养;4. 应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进行鉴别。四、 鉴别诊断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临床表现尿道脓性分泌物男性尿道浆液性分泌物,女性白带增多并发症u 男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u 女性: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u 男性:附睾炎、前列腺炎、Reiter综合征、直肠炎等u 女性:前庭大腺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宫外孕、不育症治疗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张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