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69076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IANGXI NONGYE71畜牧兽医XUMU SHOUYI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朱恒(扬大康源乳业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6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乳制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带动了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如今,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养殖中出现流行热疾病,对奶牛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奶牛患此病会影响乳制品质量。在规模化奶牛养殖模式下,由于存在着大量传染性疾病,易引起奶牛群体发病,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建立科学的综合预防控制程序,严格落实奶牛和奶牛产品检疫措施,是保障奶牛及奶牛产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奶牛规模化养殖中

2、的流行热及其防治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奶牛健康养殖和奶业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流行热;奶牛养殖;规模化;策略;方法牛流行热是常见的牛群疾病,奶牛和黄牛最易受感染,而水牛感染数量则相对较少。奶牛流行热一般在牛 8岁以前发病,而且随着牛的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牛 9 岁以后很少感染该病。病牛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牛流行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 7 月-10 月。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传播快速,但在发病早期,其传播速度相对较慢,7 天后就会出现大范围流行。这种疾病一般在 3 6 个年度内发生一次,在该病流行时,有大量的奶牛会出现发病情况。虽然这种疾病发病率很高

3、,但是其死亡率较低,仅为 1%6.5%左右。1 奶牛流行热特征1.1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人们往往误以为流行热对牛伤害并不大。牛流行热流行季节是每年 7 月 10 月,这段时间我国大多数地方处于高温高湿时期。对于高产奶牛来讲,高温高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激因子,对其免疫力和身体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奶牛体温会上升到 41 42,会导致奶牛迅速脱水,产奶量减少50%,身体十分虚弱,死亡率也会增加。1.2 病死率低,死淘率高牛群感染流行热后,会出现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问题,关节较僵硬,行走有跛行现象,部分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后腿瘫痪及站立不稳问题。患有关节肿胀和瘫痪的奶牛,难以再站起来,将被强

4、制淘汰。1.3 可导致大量怀孕奶牛流产规模化饲养的奶牛感染流行热不但会降低本胎次经济效益,而且也会使下一次产奶时间推迟,使母牛产程缩短,母牛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尽管奶牛流行热死亡率很低,但传染性较强,而且会导致怀孕母牛流产及出现死胎问题,最终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 奶牛流行热病原牛流行热病毒是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的一种典型病毒,通常认为它仅存在一种血清型,能在脊椎动物和昆虫中繁殖。经-20低温保存后,其毒性持续时间较长,-40冷冻干燥感染血样中仍存在病毒,而病牛抗凝血液在 2 4环境下贮藏 8 天后仍具有传染性。牛流行热病毒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可以通过常规杀菌药剂来杀死。且牛流行热

5、病毒对温度敏感,在 56环境下持续 10 min 或 37环境下持续 18 h 便能灭活。在 pH 2.5 以下或 pH 8.0 以上的环境下 10 min 内也可使牛流行热病毒失活。3 奶牛流行热临床表现3.1 传统临床症状奶牛流行热临床症状多,临床表现典型,因饲养管理和免疫状况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传统奶牛流行热按其临床特点可划分为以下四种。3.1.1 肺炎型流行热奶牛常突然发病,患病后情绪低落,出现站立不稳问题,动作迟缓,胃口变小,没有力气。患病牛体温在40.0 42.5之间,持续 2 3 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也有可能反复。患病牛心脏跳动快,呼吸也很急促。随着疾病恶化,病牛腹部

6、开始摆动,鼻孔张开,颈部伸展,舌头呈紫色,张嘴呼吸,可见有鲜血流出1。同时,病牛眼珠突出,眼神较为锐利,后期上眼睑肿胀,眼结膜潮红,出现流泪、易怒情况,脖子肿胀,颈部及胸部皮肤下有气肿,。另外,病牛步态僵硬,肌肉颤抖,走路跛行,且摇摇晃晃,经常躺在地上。3.1.2 神经型流行热此种病态下,奶牛有兴奋、紧张、敏感、狂躁、痉挛、抽搐及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作者简介:朱恒(1992-),男,江苏扬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JATS2022267)。JIANGXI NONGYE72畜牧兽医XUMU SHOUYI3.1.3 麻痹型流行热奶牛患病

7、特征是动作不稳定,步履蹒跚,容易跌倒。部分病牛早期出现体温上升现象,后期长卧不起,体温恢复正常。重症牛四肢伸直,躺在地上,双目紧闭,气息微弱,胃口大减。3.1.4 消化型流行热消化型牛流行热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病牛食欲减退或丧失功能,站立时两腿交替负重,蹬腿,眼窝深陷,嘴角有清亮涎水,呈拉线状,嘴角有清亮泡沫状液体,大便呈黑色。3.2 临床症状新特征根据近年牛流行热临床表现,50%以上为呼吸型,30%为消化型,但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约 15%的病牛患瘫痪型流行热,而神经型病牛比率则略有提升。此外,在奶牛流行热病例中,乳房炎发生率显著增加,表现乳房炎的患病牛比率较高,而有严重眼球突出症状的病牛主

8、要为肺炎型流行热。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潜伏期为 2 11 天,通常为 3 7 天。病牛在临床上会出现突然的持续性发热现象,通常会在 39.5 42.5之间,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3天左右。同时,病牛可出现疲乏、反应迟缓、眼神涣散、食欲减退、怕光、流眼泪、眼睑浮肿及眼结膜充血等问题,大多数会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从鼻子里流出,口里有炎症,唾液增多,嘴角有大量泡沫,有明显腹部呼吸现象,并伴随着喘息次数和脉搏的增加。奶牛行走时,可以看到病牛四肢僵硬,肌肉颤抖,有关节肿胀问题,一些病牛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对病牛体表进行触摸,发现身体各部位皮肤温度有区别,尤其是耳、角根和肢端处存在寒感。部分奶牛会出现

9、便秘、拉肚子等症状,在发烧期间会出现排尿增多的问题,多呈浑浊暗棕色尿液。妊娠母牛出现流产、死胎、泌乳量减少或完全停止现象,大多数病牛呈良性结果,一般可以维持 3 4 天,死亡率虽低,但如果环境高温高湿,又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死亡率便会上升,一些病牛因为瘫痪而被淘汰,也有一些病牛因肺炎和窒息而死2。解剖病牛,发现上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点状出血、大量黏液堆积于气管中,肺部出现水肿、气肿、间质变宽,肝脏、脾脏、肾脏出现轻微肿胀、变性、坏死,肩部淋巴结及肝脏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黏膜剥落。奶牛流行热病情严重情况下,病牛小肠中会有大量红色粪便,右心室会出现血栓,并且会膨胀,甚

10、至还会出现肺气肿,引起肺泡破裂,造成肩、腰、背、四肢等部位皮下水肿。4 奶牛流行热诊断规模化饲养奶牛流行热病症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跛行、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瘫痪等,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作出相应诊断。此外,采用 ELISA 法对牛流行热进行检测,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方法。5 奶牛流行热治疗奶牛流行热由病毒感染导致,目前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需要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及继发感染。根据临床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可使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病牛体温高于 41,出现高热现象,并伴有明显症状,应立即进行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或安乃近,再进行静脉

11、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抗病毒药等3。当病牛出现肺炎时,可以口服强心剂,在呼吸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要控制糖盐水的输液量,一般在 1500 mL 左右,同时向其肌肉内注入少量的氨茶碱,或让病牛每 4 小时服用一次盐酸麻黄素。20%甘露醇、高渗糖水可用于治疗肺水肿病牛。如果有必要,可以将 40 80 mL 3%的双氧水加入到 5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再慢慢地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也可以通过鼻孔进行氧气输送。如果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可以通过肌肉注射 25 50 mg/kg的氯丙嗪治疗,同时还可以口服磺胺嘧啶钠,促进大脑组织的消炎。对于出现麻痹症状的病牛,可以通过肌肉注射 10%的水杨酸钠

12、、林可霉素等来缓解神经炎症。6 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6.1 奶牛养殖环境卫生与饲养管理奶牛养殖环境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为了保证奶牛身体健康,应定期清除粪便和杂草,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菌繁殖,从而提高奶牛身体素质。在冬季,要做好奶牛保暖工作,避免奶牛着凉,在寒冷情况下要注意补充水分,但不要让奶牛喝太多冷水,避免冷水导致奶牛消化道应激。天气炎热情况下,则要加大防暑力度,做好降温工作,防止奶牛受热应激影响,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其机体性能大打折扣,降低免疫功能,为病原菌入侵提供机会。同时,在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必须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采用自繁自养方式,既能防止病原菌侵入,又能防止外源

13、性传染病的发生。如果需要引入奶牛,在引入奶牛之前,要对奶牛的产地进行全面检查,禁止从疫区和受疫情影响的地方引进奶牛。对于新引进的奶牛而言,在进行规模化饲养前,需要对其展开严格的传染病检疫工作,引进前先隔离 30 天,在 30 天内如未出现异常情况,才能与其他牛群混养4。6.2 奶牛消毒管理首先,在规模化奶牛场入口处要设置汽车消毒池,在侧门入口处要有人浴池,在消毒室里设置紫外线灯。其次,在没有传染性疾病情况下,对牛舍、生产工具等进行定期JIANGXI NONGYE73畜牧兽医XUMU SHOUYI消毒。如果存在传染性疾病,则要临时消毒,一天至少要进行12次消毒,再对病牛排泄物进行处理,疫情结束后

14、,还要对养殖场进行最后的消毒,以达到彻底清除牛流行热病毒的效果。最后,牛流行热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主要发生在夏天,主要是因吸血虫、蚊虫叮咬等导致疾病传播,这就需要做到彻底消毒,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消毒液浓度、微生物种类等,如选择两种以上消毒液,很可能就会出现拮抗情况5。6.3 防止热应激严格意义上来讲,热应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属于奶牛的生理特征,奶牛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对寒冷的抵抗力强,但其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普通奶牛最多只能忍受27以下的温度。如果气温太高,奶牛会产生体温上升、产奶减少、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气温继续升高,会对奶牛的繁殖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奶牛的大规模死亡。要依

15、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采取控制措施,除降温通风外,还应保证足够的洁净水源。奶牛的饮水量与外界气温、乳汁分泌量、个体状况、品种、年龄等因素有关。泌乳牛日饮水量约为 100 L,所以除了喂食后要让奶牛在喂食槽内喝水,还要在牛群活动的地方设饮水池,以便牛能自由喝水,缓解其热应激反应。同时,还可以在水中加入 0.5%的盐,以促进其新陈代谢。此外,还可以给奶牛服用清热解毒、凉血解暑的中药,这些中药可以调节奶牛的生理功能,缓解热应激引起的身体机能失调,提高其对温度的适应性,促进奶牛的消化和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6.4 对引入品种进行检疫对于从外地引进的奶牛,要按照有关法规,对其做好布氏杆菌病、肺结核等疾病的检

16、疫工作。若母牛是从国外引进的,需要复查白血病、粘膜病、蓝舌病等。从外地调来的奶牛,必须经过防疫审核,而且不得在疫区采购饲料和母牛。对于新引入的母牛,必须有当地政府出具的检疫证明,才能将其送到指定地点饲养,经过半个月隔离,确定没有问题后,再将其放入牛群中。6.5 建立奶牛养殖隔离区在规模化奶牛饲养中,如果奶牛感染传染病,必须要进行隔离。如若奶牛养殖场中并没有设置单独空间,便会严重影响到疾病防治和传染病控制效果。奶牛养殖场要有良好隔离场所,对有可能患有疾病的奶牛进行隔离和治疗。隔离饲养既能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又能为奶牛提供针对性的治疗,降低奶牛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6。同时,对患病母牛要进行隔离

17、处理。牛流行热病没有特效药,需要对症治疗,应以解热、强心、补液为主,辅助降温、输氧等措施。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其他疾病合并感染。在牛流行性热病流行期,除对病牛进行对症处理之外,还应配合使用风扇通风、喷水降温、饲喂绿色多汁饲料。重症病牛如发生继发性呼吸道感染、肺气肿,及时输氧可降低其病死率。另外,在牛流行热流行期应加强对妊娠母牛的护理,以预防早产、流产、死胎的发生。要重视加强对病牛饲养管理,降低病死率,在治疗上还可以采用有清肺、解热效果的中药。6.6 运用综合防治方法一方面,要重视及时消灭蚊蝇,避免传播疫病。如果奶牛被蚊蝇叮咬,则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影响其后期的休息

18、以及喂养,甚至还会导致一些流行病大面积传播。因此,要重视消灭蚊蝇。为了防止蚊蝇繁殖,则需要清除牛场的杂草,并且铺平水坑,做好排水系统。另一方面,要注重设计硬地面的运动场,奶牛如果常常在泥水中行走和站立,会导致其体力被大量消耗,容易出现蹄病。因而,需要铺设带有坡度的坚硬地面,保证雨水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排出,防止奶牛长期生活在泥水中。7 结语综上所述,规模化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养殖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奶牛流行热发病率随之上升。一旦出现奶牛流行热问题,便会影响奶牛健康情况,甚至会导致妊娠期间的母牛出现流产、死胎问题,这样便会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而

19、,奶牛养殖场要做好规模化饲养工作,在日常奶牛饲养中,应重视消毒工作,并且加大检疫力度和免疫力度。只有提升规模化饲养模式的科学性,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奶牛流行热及其他疾病,防止规模化养殖中的奶牛受到各种病毒的侵害,进而促使奶牛健康生长,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乳制品,推动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繁荣发展。参考文献1 熊忙利.一起奶牛流行热的诊疗体会 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07):85.2 石大伟,苏军强.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及防治 J.甘肃畜牧兽医,2019,49(12):56-58+60.3 周文茂,刘洋.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J.现代畜牧科技,2018(03):64.4 王岚.奶牛流行热的防控措施 J.中兽医学杂志,2017(05):46.5 李柏林.浅谈如何防控奶牛流行热的发生 J.现代畜牧科技,2017(06):133.6 杨丽丽.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J.现代畜牧科技,2017(03):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