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阳金玲【摘要】初中物理课的引入要有吸引力,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实施精讲精练并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将教育技术贯穿于学案教学,平时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最终使物理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关键词】课堂效率 吸引力 灵活的教法 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育技术与学案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
2、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下面是我历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运用得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1、通过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例如:教师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慢于汽车速度;汽车速度
3、慢于飞机速度;而飞机速度慢于火箭速度等等;其次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有快有慢。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具体是300000000米/秒,行人速度约1.1米/秒,汽车速度约20米/秒;最后指出速度的含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给出公式、主单位及其常用单位的换算。2、应用物理学史的人物导入。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之谜的坎坷曲折经历,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先向学生介绍牛顿从苹果下落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
4、学创造了条件。然后引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他的第一个定律。3、通过学生已有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教师讲到惯性时,教师问:同学们若不小心踩到地上的香蕉皮或拌到地上的石头会怎么样?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再说:这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惯性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惯性问题。4、通过演示小实验导入。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理,爱观察一些鲜明、生动的实验,在观察中他们会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的多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情特别迫切。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投影画面杯子里有一支点燃的蜡烛,请学生猜想:向杯子里倒水,会出现什么
5、现象?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蜡烛会熄灭。继续播放动画,向杯中倒水但蜡烛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在讲大气压时,进行如下演示实验:先往杯中注满水,然后用纸片盖在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再将杯子慢慢倒过来,请学生猜一猜:纸片会掉,水会洒下吗?学生会回答:“纸片掉下,水会洒出”,轻轻将托住纸片的手移开,结果纸片没掉,水也没有洒出来。5、类比推理的方法导入。教师在讲述一些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可应用来自学生生活中简浅易懂的事物作对比,使学生能从抽象中概括出来,使学生记忆犹新、易学不忘,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电压时,可将电压类比成水压,电流类比成水流。6、联系实际问题导入。物理知识源自生活,最后又回
6、到生活。引入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导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水的反常膨胀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为什么要保暖?如何保暖?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出乎学生预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偶尔学生的自学,课外活动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上课时,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
7、久地保持下去。例如:在学习短路时,都知道“不经过用电器,用导线把电源两级直接相连”,而在具体判断时,学生却感到比较困难,这时,可以把电流与公路上的汽车相类比,导线与公路类比,用电器与收费站类比,汽车走时为了节约钱,当然是不经过收费站了。这样,学生对短路的认识就非常深刻,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再感到电学难学。三、让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 初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技能、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在讲授概念、规律时,让学生分组探究,或在讲授过程中,进行演示实验,穿插随堂小实验,或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制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某些物理现象,
8、或是教师自制实验器材来演示课后练习,揭示物理规律。四、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的时机把握得好,问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另外,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记得在上有关汽化时的一天下午,天气比较炎热,课堂上一位同学边听课边用书朝脸上扇风,看他不顺眼
9、,我没发气,也没批评他,只是像他一样边讲边用书扇,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只见那同学满脸通红,随即停止扇动,我便提问:为什么用书朝脸上扇会感到凉快?这样扇会不会降低身体的温度?接着,让同学们再举几个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例子。五、实施精讲精练,注意归纳、总结各类题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大动脉。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量,而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对象,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用形象、生动、精练、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指出难点。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作业也要少而精。仅仅
10、精讲精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讲完后还要总结做不同类型题的思路和方法,只有真正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有这种类型的题: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是多少?此类题属比例题,不论电学、力学还是热学都有,目的是求不同用电器或不同物体的同一物理量之比,此类题最基本的做题方法是:首先将要求的两个物理量写成分数的形式,一个在分子上,一个在分母上;其次再根据已知量分别将两个物理量的正确计算式分别对应写在分子、分母上并化简;最后将已知量代人最简式、约分得出比值。再如还有这样的题型:质量相等的水、煤油、盐水分别装入形状相同的三个容器中(
11、如下图),要我们判断甲、乙、丙中各装的是什么液体?此类题型是判断不同用电器或不同物体(或物质)的同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做此类题首先应找准已知量(质量相等;盐水密度最大,水次之,煤油密度最小;同样的容器乙中液体体积最大,丙中液体体积最小),其次只要判断出液体体积大小就可得解,即:由v=m/,质量m相等,密度越大体积v越小,密度越小体积v越大,由此可知:丙是盐水,乙是煤油,甲是水。六、采用教育技术,提倡“学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
12、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如果教师能根据需要适当穿插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前对所要教的内容编导成学案,然后让学生在课前以此为借鉴预习或在课堂上边学边使用,可使课堂效率得以最大提高。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你讲课了,这时课堂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听你的课,即使你讲得再好,教学的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走有效教学之路”,不仅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而且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策略。我围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的研究,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52、赵晶晶: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课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荣静娴 、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