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一个什么的语文课堂发了师生教与学的激情,唤醒了师生生命的潜能,让教师体会到了教育的充实,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更令我们所有的教师意识到我们应当广泛阅读,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及时总结,真诚交流,以胜任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语文课改教师的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生活?”1、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
2、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2、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传统
3、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
4、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3、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回首自己的成长过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更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丰富个人的专业素养,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让我们一起在含英咀华中学习,在吸纳创新中发展!作为承担着窗口、示范、导向任务的实验小学的一代年轻教师,我们更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力争为学校的进步和个人的专业发展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探索。使自己的实验具有鲜明的特色。让我们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不断朝着充溢着人文气质的名师这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