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教材知能精练【知识点1】 依法治国 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明确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针对性练习 来源:学科网XK1.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国家干部 B全体公民 C人民群众 D.中国共产党2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说明我国坚定不移的实施 的方略。 ( )A.依法行政 B.公平正义 C.依法治国 D.发扬民主【知识点2】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性练习 3.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
2、,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是 (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行政法4.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 (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依法行政、追求公正、违法必究、遵守法律C.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严格依法行政 D.树立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养成守法习惯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队依法治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它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来源:Zxxk.Com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 B. C. D.【知识点3】 与法同行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对公民提出的要求。针对性练习 6.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烧杀死藏汉群众18人,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地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迅速地平息了这起事件,目前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了30名犯罪嫌疑人,维护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这表明政府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依法办事 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权利自由的行使是不用受法律约束的A. B. C. D.7. “五一”黄金周期间,
4、少数游客一边享受着优美的环境,一边随意攀折花木、乱扔垃圾,不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少数游客的行为表明他们 (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区别 来源:学科网ZXXK不珍惜享有的权利 不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履行义务来源:Zxxk.ComA. B. C. D. 8.春运期间铁道部门擅自提高票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郝劲松就此数次将铁道部告上法庭。2007年春运铁路票价未再上调。郝劲松的做法 ( )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 履行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了铁路部门正当利益A B C D9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义务是你的权利是我的你同意以上的观点吗?谈一下理由。【知识点
5、4】 行使监督权 了解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知道如何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利。针对性练习 10. 新出台的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规定,凡是有关广州市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公众都有权参与并提出意见。这样做 ( ) A.会降低政府的工作效率 B.增加了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的难度C.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D.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立法权11当发现某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乱纪的事实后,公民行使监督权可采取的方式有 (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向有关部门打电话反映情况 张贴标语 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A. B. C. D.12下图说明A.公民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来源:学科B.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时,不受法律保护C.我
6、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通过合法途径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改进作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学科能力迁移1.(易错题)从2006年至2007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等一批高官因腐败问题相继受到法律制裁。这充分说明 ( )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执法力度 公民要遵守法律,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B. C. D.14.(易错题)针对“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这一不文明行为,某校九年级(三)班同学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并把讨论得出的依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反映给有关部门,这样做有助于(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
7、感 增强学生行使监督权的意识 增强学生立法意识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A. B. C. D.15.(易错题)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在打造“阳光政府”过程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样做的有利于 ( )公民行使监督政府的权利 全体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维护法律的尊严,弘扬社会公平和正义 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A. B. C. D.16. (新情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成为其中最光辉的词句之一;2002年12月,在纪念宪法公布
8、施行2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8年3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1)你是如何理解“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7.(新情境题)阳春三月,2008年两会在北京举行。人代会上、政协大会上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畅所欲
9、言: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分配、社保、住房、交通、物价,他们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的参政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向代表委员表达意愿和诉求,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甚至向国务院总理直接提问,被媒体称为“不在会场的代表委员”。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课标能力提升18(综合题)来源:Zxxk.Com漫画“画里有话”的“话”正确理解是( )来源:学科网 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只需追究行政责任即可 对干部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对有违法行为的领导干部,只要辞职,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A B c D19. (综合题)20
10、07年5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来源:学(K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利益 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A B C D20.(探究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引起了李强的思考: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与我们公民没有直接关系。你同意李强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21.(开放题)“12345,有事找政府。”近年来,各地都设立了省长、市长、县(区)长公开
11、电话,还建立了市、县(区)长、公安厅长、局长等接访日,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你知道采取上述举措有何积极意义?你知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品味中考典题22.(2007,四川)“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句话表明(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前提23.(2007,广西)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从起草到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历经8次审议,100多次修改。该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及规定表明在我国,
12、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立法,制定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 B. C. D. 24.(2007,江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24日发布,它进一步健全了监督机制,有利于 ( )A选拔任用干部 B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C限制政府的权力范围 D缩小政府的权力范围迷途知返笔记_。课外精彩空间 中国法制化进程党的十六大以来,短短5年,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民主法治的点滴进步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行政许可法通过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这是世界
13、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在由单纯的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它勾画了法治政府的基本轮廓,代表着未来法治政府的发展方向。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揭开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3、个税法立法听证会来源:学科网2005年9月27日,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在北京举行立法听证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中举行的首次立法听证会。标志着我国民主立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4、监督法通过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14、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2007年月日起施行。 监督法的出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5、物权法通过2007年3月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这部法律被认为对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1.C解析: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注意区分人民与公民,不要将二者混淆。2.C解析:依法治国使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B解析: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以宪治国”。4.A5.C解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
15、个方面的统一,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6.A 解析:是错误选项,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在法律范围内。7.B解析:此题用排除法,与题目无关8.C解析:为错误选项,他的行为不但没有损坏铁路部门的正当利益,反而有利于部门改进工作。9.答:上述观点割裂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是错误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作为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0.C解析:A、B为无关选项,D是错误选项
16、,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代替自己行使立法权,而非直接行使。11.A 12.D解析:B.为错误选项,A.C不符合题意。13.C易错剖析:材料考察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错误选项,应排除。14.B易错剖析:在我国,立法权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15.C易错剖析: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6.答:(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2)建设社
17、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17.答: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表达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植根于人民群众中,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
18、、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认真反映群众呼声,为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尽职尽责,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18C 解析:漫画揭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19.A 来源:学科网20.答:不同意。“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作为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
19、们的基本素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行使监督权,对深恶痛绝的不良社会现象和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揭露,是有效实施法律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21.意义:有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更有效的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途径:向人大代表反映;向主管部门反映;向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22. A23. C24.B 政务信息的公开是依法行政的表现,是将政府的行为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能保障法律更有效的实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