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69039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 合道中学 卢小军摘要:“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系在两个放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关键词:新课程 和谐 和谐师生关系 重建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与学生在如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中形成的。和谐师生关系

2、即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灵互相沟通,互相关爱,达到性情和灵魂的共同提升。“师生关系决定学校面貌”。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必然。一. 传统教学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现象分析传统教学继承和发扬二千多年的“师道尊严”传统,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师生

3、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师生交注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生成为客体和附庸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对立,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3.传统教学依据的是使用几十年的学科教学大纲,主要注重的是知识点,课时数的变化及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没有任何选择权,只有被动,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传统的

4、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答。二.传统教学中存在弊端及造成的危害老师大都对学生有种偏见,在天平的两端总有不平衡的时候,老师都总喜欢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大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反感,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偏见,一种类似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偏见。学生怕老师可能是天生的,在孩子眼里,他(她)们讲什么你都必须听,他(她)们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没有反抗的余地,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恐惧感,害怕见到老师,害怕和老师交流,见到老师总是躲着,或者敬而远之。老师与学生之间信任感不强,互相不理解

5、,对对方都有所顾忌,这也导致彼此之间疏远性。老师在处理某种事情时,可能方法不适,造成学生反感,加剧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现在大多数老师都管的很严,较宽,在学生眼里被认为是“这些老师太烦”,一天到晚管这管那,有些反感,甚至讨厌。三.新课程背景下应该重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以生为本。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

6、系意味着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真诚的热爱与接受,合理的控制与宽容。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建和谐师生关系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们的人格。学生和老师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1.教师的自我改变。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养,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发挥导航作用,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教师

7、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2.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老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 3.老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感受

8、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师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育的奥秘在于给孩子信心,而教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潜能的金钥匙。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发展的目标。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使学生个

9、性自主发展,全面展示。5.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新课程的实施要达到师生间的和谐交往。不难设象,一个连自己都容纳不了的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做什么事情。和谐则能沟通,和谐则能自信,和谐则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谐师生关系,魏书生才能把考试只有8分的学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好。所以必须转变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明白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

10、观和质量观,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质量观得到提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形成优良作风,建立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幸福家园。参考文献:1.教育法2.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作者情况作者:卢小军单位:合道中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邮编:744315电话:13919535199反映作品的题目: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件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传统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

11、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本人还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一职,2012年4月担任学校课题申报工作,题目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做了大量资料积累,目的就是通过论文完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工作,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评语:该同志担任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在2012 年4月甘肃省课题申报工作中担任学校中学语文课题组组长,题目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该同志常期从事语文语文教学并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成绩优秀,多次被党原乡人民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其中在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