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spr****ea 文档编号:56634 上传时间:2021-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1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年 第 9期 ( 总 第 2 7 5期 ) Nu mb e r 9i n2 0 1 2 ( T o t alNo 2 7 5 )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理论研究 T HEORET I CAL RES E ARCH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2 0 9 0 1 2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曹明莉。丁言兵。郑进炫。王利兴。都少聪 ( 大连理工大学 建设工程学部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4 ) 摘要: 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极其重要的 一个丙容, 阐述了混凝土的

2、 碳化机理, 总结了 并详细的分析了 现有的比 较有影响 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混凝土的碳化机理进行研究 , 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 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 平方根成正比, 即: x c = k 、 , 。 通过对混凝土碳化系数 k 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碳化模型: 基于气体扩散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基于试验结果 的经验模型以及基于扩散理论和试验结果的模型。 关键词 : 混凝土碳化 ;碳化机理 ;预测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8 O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2 ) 0 9 0 0 3 5 0 4 Ov

3、er vi e w t h e me cha ni s m a nd f o we c a s t mode l o f c onc r e t e c a r boni z a t i on CAO M i n g - l i , DI NG Ya h b i n g, ZHENG J i n - x u a n, WA NG Li - x i n g, DU Sh a o - c o n g ( D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F a c u l ty o f I n f r a s t mc t u r e

4、 E n g i n e e ri n g , Da l i a n 1 1 6 0 2 4 , C h i n a ) b s t r ac t : Th e c a r b o n a t i o n o fc o n c r e t e i s a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a s p e c t of t h e r e s e arc h o n c o n c r e t e d u r a bi l i 哆 T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c o n c r e t e c arb o na t i o n wa s a n a l y

5、 z e d, an d v a ri ou s p r e d i c t i v e mo d e l s o f c o n c r e t e c a r b o n a t i o n d e p t h we r e s u m ma r i z e d an d d i s c u s s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ar - bo na t i o n wa s s t u d i e d a t d i ffe r e n t ang l e s b y d o me s t i c an

6、 d o v e r s e a s s c h o l a r s , b u t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wa s the s a me g e ne r a l l y f a c t o r T h e c arb o n a t i o n d e p th Was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t h e s q u a r e r o o t o f the c a r b o n a t i o n t i me , that W as: x - k 、 tTh r o u g h t h e s t u d y o f c

7、 o n c r e t e c arb o n a t i o n c o e f fi c i e n t k , f o r mi n gt h ed i ffe r e n t c arb o n a t i o nmo d e l : b a s e do nt h ethe o r yo f g a sd i ff us i o n: the o r e t i c a l mo d elan dba s e do nt h e r e s u l t so f thet r i a l e x p e rie n c e a n d mo d eds ba s e do nthe

8、d i :flu s i o nt h e o ry andt e s t r e s u l t so fthemo d e 1 Ke y w or ds : c o n c r e t e c arb o n a t i o n; mo c h an i s m o fc arb o n a t i o n; p r e d i c t i v e mo d e l 0 引 言 混凝土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 1 , 是指空气中的酸性 气体 C O : 与混凝土中的液相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 使得混凝土碱 性下降和混凝土中化学成分改变的中性化反应过程。 几乎所有 的混凝土表面都处在碳化的过

9、程中。 碳化本身对混凝土没有破 坏作用 , 其主要危害是 由于混凝土碱性的降低, 使钢筋表面在 高碱环境下形成的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遭到破 坏, 伴随着水和空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钢筋产生锈蚀。 锈蚀 产生的体积膨胀将导致钢筋长度方向出现纵向裂缝, 并使保护 层剥落, 继而使得构件的截面减小、 承载能力降低, 最终将使结 构构件破损或者失效【 2 1 。 混凝土结构物的使用环境一般为空气中、 水中和地下。 有数 据表明, 2 0 0 6 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 3 8 1 2 x l O s , 比 2 0 0 5 年上升了0 5 3 P 。 2 0 0 8 年的二氧化碳

10、平均浓度为 3 9 4 x l O 制, 预计到 2 0 9 0年浓度将达到 1 0 0 0 x l 0 - 。 可见, 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浓度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同时, 工厂排泄的废液和废渣 也可使地下水中的c 0 : 和 S O 的浓度增加。 因此, 混凝土的碳化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研究混凝土的碳化有其实际意义。 1 混凝土的碳化过程及其机理 混凝土碳化 , 是指空气中C O 气体不断扩散到混凝土内部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3 - 2 1 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孔隙液所溶解的 C a ( O H) : 进行中和反 应, 生成碳酸盐或其他物质的化学现象。 在大气环境

11、下, C O 与 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的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由 于混凝土是一个多孔体 , 在其内部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毛细管、 孔 隙、 气泡甚至缺陷, 当空气中的 c 0 气体进入到这些孔隙中去 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与孔隙中的可碳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可碳化物质是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形成的。 水泥水化后的产物为 氢氧化钙 、 水化硅酸钙、 水化铝酸钙 、 水化硫铝酸钙等 , 其稳定 存在的p H值分别为 : 1 2 2 3 、 1 0 4 、 1 1 A 3 、 1 0 1 7 。 混凝土的孔隙水 为氢氧化钙饱和液 , 其 p H值约为 1 2 1 3 , 呈强碱性。 在有水分 的条

12、件下这些物质便会与显酸性的 c 0 气体发生碳化反应, 其 反应过程是 : C O 2 + H2 0- - + H2,C O 3 ( 1 ) C a ( O H) 2 + H 2 C O _I- - - C a C O 3 + 2 H 2 0 ( 2 ) C 2 S 2 H= + 3 H2 C O :,一3 C a C O3b+ 2 S i O + 6 H 2 0 ( 3 ) 国内外研究表明川 , 对于混凝土中的钢筋 , 存在两个临界 p H值, 其一是 p H = 9 8 8 , 这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开始生成, 或者 说低于此临界值时钢筋表面不可能有钝化膜的存在 , 即完全处 于活化状态;

13、其二是 p H = l 1 5 , 这时钢筋表面才能形成完整的钝 化膜 , 或者说低于此临界值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仍是不稳定的。 因此, 要使混凝土中的钢筋不锈蚀, 则混凝土的p H值必须大于 11 5 3 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而由于碳化反应使得混凝土 p H值降至 8 5 9 0 ts j , 此时钢 如式( 4 ) : 筋表面钝化膜已经被破坏, 丧失对钢筋保护, 使钢筋锈蚀, 失去 、 ( 4 ) 笫嗣啦载力。 式中: 。 混凝土碳化深度 , mm; 对于混凝土碳化机理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多。 前苏联学者 碳化系数 ,是反映混凝土碳化速度快慢的综

14、合参数; 阿列克谢耶夫在研究了多相物理化学过程的基础上 , 得到了碳 碳化时间 年 化过程受二氧化碳在混凝土孔隙中扩散控制的结论 , 并由F i c k 为确定 k值,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 第一扩散定律推导得到了经典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9 】 。 H o u s t 等 究, 形成了基于气体扩散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基于试验结果的经 学者则从孔结构和孔隙率等方面对水泥砂浆的碳化机理进行 验模型以及基于扩散理论和试验结果的模型。 了研究, 同时又从混凝土含水量方面对 C 0 2 在硬化水泥浆中扩 2 1 经验碳 化模型 散的影响作了相应的研究。 P a p a d a k i s

15、V G等 认为从化学分析 。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大致与使用时 的角度出发, 水泥中的可碳化物质不仅有氢氧化钙, 还有 C - S H 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这里列出一些典型的碳化模型 ,并给出相关 及未水化的 C 3 S和 C 2 S 。 他们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研究 了 模型的参考应用价值。 水泥水化和碳化速率, 并利用碳化过程中各可碳化物质的质量 经验模型是以快速碳化试验与室外暴露试验, 以及实际工 平衡条件建立了碳化模型 。 该模型中的参数都有明确的物理 程碳化调查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 根据工程实际与实验室相关 含义和量纲, 且可经过适当简化得到简化的数学模型。 该

16、模型的 数据, 通过拟合得出经验碳化模型。 模型系数选取需要结合实际 建立还为寻找各种碳化影响因素与碳化深度的关系及研究未 工程。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经验模型有以下几种: 基于多系数的经 完全碳化区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得到了各国学者的普遍认 验模型; 基于水灰比的经验模型; 基于抗压强度的经验模型; 基 同。 叶绍勋根据热力学原理 , 计算 比较了水泥硬化浆体中液相 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的经验模型等。 和固相水化产物碳化反应的活性大小以及因碳化反应而发生 2 1 1 多系数碳化模型 的固相体积变化。 于成龙等【 4 1则从离子迁移的角度分析了混凝 在式( 4 ) 所表达的碳化速率方程中, 碳化

17、系数 k是由材料 土的碳化机理, 并论述了氯离子和碳化同时存在时混凝土加速 因素 、 环境因素和施工因素等综合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时要区 腐蚀的现象。 柳俊哲旧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 分具体的条件。 为此, R i c h a r d s o n t l 6 、 龚洛书等0 7 学者分别提出了 混凝土孑 L 溶 液主要成分为 N a 、 和与其保持 电性平衡的 多系数来表达的碳化方程, 建立的碳化模型如表 1 所示。 O H一 , 而 c a 2 + 的含量微乎其微 ; 孔溶液 Na 、 l ( + 浓度越大, p H值 从表 1中可以看出龚洛书等提出的碳化模型, 表述了在特 越

18、高; C a 2 浓度越大, p H值越小。 定施工条件和地域环境下混凝土的碳化规律, 这些影响碳化系 2混 凝 土 碳 化 模 型 嚣 震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目前, 泛意义。 R i c h a r d s o n 提出的碳化模型, 其中的参数均具有典型的 一 致认可 , 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形式 物理意义, 但在具体量化时显得比较困难。 表 1 多系数的经验碳化模型 龚洛书模型 R i c h a r d s o n 模型 X c - -0 t 伽 a 、 X c = n l n 2 n 3 m。 、 t 式 中: k 预测碳化深度, m

19、m; 式中 : 。 考虑碳化前锋线的参数 ; 碳化时间, 年; n 2 暴露条件参数; , 7 。 、 町 3 、 町 4 、 卵 、 分别表示水泥用 、 水灰比量、 粉煤灰取代量、 水泥品种、 集料品种、 n 3 混凝土质量等级参数; 养护方法等影响系数; n 表面质量及朝向参数; a 自然碳化影响系数, 普通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 n 5 二氧化碳浓度参数; 平均相关性因子。 2 I 2 基于水灰比的经验模型 基于水灰比的经验模型是发展较早 、 研究较多的一种碳化模 型。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与混凝土碳化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密切联系, 碳化速度与水灰比有很好的相关性。 比较典型的模型列举如下:

20、( 1 ) 日本岸谷孝一模型 18 1 。 日本学者岸谷孝一基于碳化试验 与 自然暴露试验, 提出的经验如式( 5 ) : 一0 6帅 ( o 2 5 ) _ - - t 而( ) W C 0 6 时 , (4 -6 c _ 17 6 ) 去 式中: W C 水灰比; k 与水泥品种、 骨料及外加剂有关的系数。 ( 2 ) 山东建筑科学院朱安民模型【 l 9 】 。 山东建筑科学院朱安民 在考虑环境和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公式, 如式( 6 ) : 3 6 X c - - Y IY 2Y 3 I 1 2 1 W一 3 2 I ( 6 ) L J 式中: 水泥品种影响系数 , 矿渣水泥为 1 0

21、 , 普通水泥为 0 5 - 4 ) 7; 粉煤灰影响系数, 取代水泥量小于 1 5 时取 1 1 ; 3 气象条件影响系数, 中部一般地区取 1 , 0 , 南方潮 湿地区取 0 5 ,- 0 8 , 北方干燥地区取 1 1 1 2 ; t 碳化时间, 年。 ( 3 ) 依田彰彦预测模型【 -1 。 依田彰彦提出的经验预测见式( 7 ) : 1 0 0 -一 3 8 44 当 = 0 0 3 H , 一、 、 1 4 8 8 ,- , 1 0 0 -_一 2 2 1 6 当 c 0 1 时, = c_、 、 2 5 8 1 卿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2、式中: 混凝土的品质系数; 口 装饰层对碳化的延迟系数 ; 环境条件系数; c n 环境中的C O: 的浓度。 ( 4 ) 鱼本健一碳化模型 。 日本的鱼本健一等基于快速碳化 试验, 并考虑环境温度和 C O 的浓度的影响, 提出了预测见式( 8 ) : = T 、 t ( 8 ) 式中: : 环境中C O : 的影响系数, a 0 2 8 0 4 0 8 4 7 1 g ( C o o : ) 】 、 t; 尼 T 温度影响系数 , k r = e 竹; 绝对温度; J 水灰比影响系数, k w2 9 4 一 l _ 0 1 2 或 2 3 9 + 4 6 一8 。 ( 5 ) 日本规程中的

23、碳化模型【 1 。 日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中提出的碳化深度预测见式( 9 ) : :、 堕 。 ( 9 ) V 0 3 ( 1 1 5 + 3 W C) 式中: t o 混凝土养护龄期。 但是采用水灰比来预测碳化深度的不足之处是不很直观 , 使用不太方便。 在实际工程中尤其对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其 水灰比很难确切测得的。 另外 , 水灰比虽然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 一 个重要参数, 但也不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2 1 3 基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经验模型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工程设计师和质量控制人员最看重 的性能, 因为抗压强度基本反映了混凝土的水灰比、 施工质量 及养护条件等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24、。 大量的试验证实混凝土强度与碳化速度存在密切的关系。 苏联学者对大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拟合的公式相关系数 达 0 8 2 - 0 9 6 ; 英国建筑研究院进行了 1 0 d龄期的碳化试验, 其 结果也表明碳化深度与混凝土强度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混凝 土的抗压强度模型可概括为: , ,x t) ( 1 0 ) 式中: X c 混凝土碳化深度; 丘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 混凝土碳化时间。 不同的学者依据各 自的研究对式( 1 0 ) 进行了具体的细化,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型。 其中典型的模型包括: ( 1 ) 前苏联碳化模型2 o l 。 前苏联学者基于强度的碳化模型: c =K

25、0 6 3 9 f 一 0 2 4 5 ( 1 1 ) 式 中 水泥强度 ; ,2 8 混凝土 2 8 d立方体抗压强度 ; K, A与水泥、 骨料品种及混凝土流动性有关系数。 ( 2 ) 牛荻涛碳化模型 。 X c = K f 一 2 7 4 1 一 ( 1 2X c = K 2 7 4 x t 1 2 ) I 一 l () 、 V 厶 ,k 式 中: 一考虑环境与养护时间的修正系数; ,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 3 ) 邸小坛碳化模型2 1 】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邸小坛等人通 过长期的碳化试验观测结果 , 经统计分析 , 提出了以混凝土抗 压强度标准值为主要参数 , 考虑环境

26、、 养护条件和水泥品种等 因素的碳化计算修正公式: ( - 1 0 ) ( 1 3 ) , 咖 , 式中: 。 养护条件修正系数; O : 水泥品种修正系数 , 普通硅酸盐水泥取 1 0 , 矿渣 水泥取 1 3 ; ,环境条件修正系数。 ( 4 ) 德国 S mo l c z y k模型。 S mo l c z y k给出了一个考虑无碳化 极限强度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X = 7 9 0 6 f 二 1 ( 1 4 ) 【 二 = 二_ = I V ( ) 式中 混凝土无碳化的极限强度 = 6 2 5 MP a 。 该模型认为混凝土强度达到 6 2 5 MP a时混凝土几乎无 碳化 。 混凝

27、土抗压强度容易测定 , 并且能综合反映材料、 环境与 施工等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故此类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到, 抗压强度只是反映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碳 化过程与表层混凝土质量关系更密切。 这也是应用基于混凝土 抗压强度的碳化模型预测值往往有较大误差的原因之一。 2 2 理论推导的碳化模型 目前 , 理论推导的碳化模型大多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12 】 : ( 1 ) C O :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遵循 F i c k第一扩散定律: ( 1 4 ) a 式中: J7、 7 C O 2 的扩散速度, mo l ( m2 s ) ; c O: 在已碳化混凝土孔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28、 mV s ;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m; C O 2 C O 2 的浓度 , mo l m 。 ( 2 ) c o : 从混凝士表面向混凝土内部扩散 , 其浓度呈线性 降低 , 见图 1 。 0 U X 图 1 CO2 浓度在混凝土 中的分布假定 ( 3 ) 忽略部分碳化区内混凝土的碳化影响, 即假定存在一 个碳化界面, 界面两侧物质的浓度为常量, 如图 2 所示。 图 2 碳化界面的划分 基于上述假设所建立的的碳化模型如表 2所示。 3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3 基于扩散理论与试验结果的模型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2 0世纪对于碳化模型的研究,

29、 或是侧 重于理论推导 , 或是侧重于经验分析; 而近些年的碳化模型则 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这种模型将理论与试验结果相 结合 , 弥补了上述模型的不足, 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其主要模型 如表 3 所示。 表 2 基于理论推导的碳化模型 阿列克谢耶夫模型 P a p a d a k i s 提 出的碳化模 型阎 X c= 、 鱼 V M o 式 中 : 广混凝土碳化深度 , m; D 广O 2 在混凝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m2 s ; 一 环境中 C O 的浓度, ; 肘 一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C O 的吸收量, m o l m 3 : 卜_ 碳化时 间, S 。 该式 用有效扩散系数

30、D 。 反映 CO 在混凝 土孔隙 中扩 散的能力,用单位体积混凝土吸收 C O 的量眠 反映混凝 土碳化过程中吸收 C 0 2 的能力。 水灰比、 水泥品种与用量、 相对湿度等因素对碳化速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这两个参 、 : , : V 0 3 3 CH+ 0 21 4 CS H 2 = 1 6 4 x 1 0 6 C 1 8 ( 1 - R H 式中: D e C O 广 ( ) 2 在完全碳化混凝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C H 、 C S H _ 分别为单位立方米混凝土中氢氧化钙与水化硅酸钙的含 量 , mo l m3 ; 广 碳 化后混凝土的总孔隙率 ; R H _ 一环境相对湿度, 。

31、该模型中的参数都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进一步明确了与 c o 2 吸收量相关 的可碳化物质, 与阿列克谢耶夫的碳化模型一脉相承。 混凝土中的可碳化物质 C a ( O H) 、 C S H的含量 , 以及碳化后混凝土的总孑 L 隙率等并不易于精确量化, 数体现的。 该模型形式简单, 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和引用。 所以此模型不便应用于工程。 一 删 v W _ 0 3 4 式 中: c 混凝土完全碳化深度 , mlT l ; R H环境相对 湿度 , 。 R H 5 5时适用 ; W C水灰 比; c单位立方米混凝 土水泥用量 , k g m3 ; 环境 中 C O 气体浓度 , ; 水泥水化程度修正系

32、数, 取 9 0 d 养护为 1 0 , 2 8 d 养护为 O 8 5 ; 7 c 水泥品种修正系数, 硅酸盐水泥为 1 0 ; 其他水泥品种取 = l 掺 合料质量分数; 碳 化时间 , d 。 X c = 、 亟互互 f 1 V a 式中: a 结合 c ( ) 2 能力 , k g m ; D 一定施工及环境条件下 C O : 的有效扩散系数; 混凝土表面C C h 质量浓度, k g I l l 3 ; t 服役寿命( 碳化时间) , S ; 如 参考期 , 如 1 年 ; 施工对扩散系数影响的常数; 环境对扩散系数影响的常数; n 中观环境( 如结构朝向) 对 c ( ) 2 的有

33、效扩散系数 随着时间变化的影 响。 3结 语 目前的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主要分为 3大类: 基于气体扩 散理论的理论模型、 基于试验结果的经验模型以及基于扩散理 论和试验结果的模型。 各类模型在工程实践应用中互有优缺, 国际上对于碳化模型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 但是 , 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的第三类碳化模型, 将会是研究发展的主方向。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 应该优先考虑基于碳化试验建立的 经验模型, 其次考虑基于扩散理论与试验结果的碳化模型, 理论 模型偏于理想化 , 并不适合于复杂多变的工程实践。 碳化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值得深入研 究。 鉴于预测模型的多样性, 为便于工程实际

34、应用 , 有待于建立 统一考虑水灰比、 抗压强度、 水泥用量和品种 , 以及掺合料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的计算模型。 参考文献 : 1 陈树亮 混凝土碳化机理、 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J 华北水利水电学 院学报, 2 0 1 0 ( 3 ) 2 】陈益民 , 郭随华, 管宗甫 高胶凝性水泥熟料【 J 硅酸盐学报 , 2 0 0 4 ( 7 ) : 8 7 3 8 7 9 3 杨伶2 0 0 6 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历史之最N 】 学时报, 2 0 0 7 一 l 1 5 4 】 金 霍尔门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2 0 1 5 年将达最高值 E B O L I 中国能源网 , 2 0 0 8 0

35、 1 2 2 38 【 5 】 杨军 混凝土碳化性能与气渗性能研究 D 1 _ 济南: 山东科技大学 , 2 0 0 4 ( 6 ) : 1 2 1 5 【 6 1 B A B U S HK I N V I , c t a1T h e r mo d y n a mi c s o f s i l i c a t e s M G e r ma n y : s p r i n g e r - v e fla g, 1 9 8 5 【 7 P A P A D A K I S V G, V A YE N S C G, F A RD I S M N F u n d a me n t a l m o d e

36、 l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a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c o n c r e t e c a r b o n a t i o n 【 J 1 A C I Ma t e ri a l J o u r n al, 1 9 9 1 , 8 8 ( 4 ) : 3 6 3 3 7 3 【 8 】施清亮 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碳化耐久性试验研究【 D 长沙 : 中南大 学, 2 0 0 8 9 】阿列克谢耶夫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与保护 M 黄可信 , 吴兴 祖, 等译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 9 8 3 【 I O

37、 I H OU S T Y F, F O L K E R H Wi t t ma n n I n fl u e n c e o f p o r o s i t y a n d w a t e r c o n t e n t o n t h e d i ff u s i v i t y o f C O 2 a n d O 2 t h rou g h h y d r a t e d c e me n t p a s t e J C e m e n t and C o n c r e t e Re s e a r c h , 1 9 9 4 , 2 4 ( 6 ) : 1 1 6 5 1 1 7 6

38、 , 1 1 P AP A D AK I S V G, V A Y EN S C G, F A R DI S M N A r e a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i n g a p p roa c h t o t h e p rob l e m o f c o n c r e t e c arb o n a t i o n J A I C h E J onmal, 1 9 8 9 , 3 5 ( 1 0 ) : 1 6 3 9 1 6 5 0 【 1 2 P A P AD A K I S V GE f f e c t o f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39、 y c e me n t i n g m a t e ri als o n c o n c r e t e r e s i s t a n c e a g a i n s t c arb o n a t i o n a n d c h l o ri d e i n g r e s s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rc h , 2 0 0 0 , 3 0 ( 2 ) : 2 9 1 2 9 9 【 1 3 】 叶绍勋 混疑土碳化反应自 力学计算叨硅酸盐通报, 1 9 8 9 ( 8 ) : 2 - 5 【 1 4 】 于成龙 , 李胜强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分析 J 】 建筑材料, 2 0 0 9 ( 6 7 ) : 4 7 5 0 下转第 4 6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CAD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