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61260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乐课如何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音乐课如何备课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选择教法、学法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1、什么是备课

2、?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

3、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唱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

4、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

5、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

6、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

7、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

8、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

9、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10、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一位教师在

11、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新课程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

12、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 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备课内容的开放性,备课方法的互动性,备课过程的反思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我们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去写花架子教案,而是把精力用在对教学起重要作用的备课上: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象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4由个人备课向

13、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问题,往往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三、我们今天如何备课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14、。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学期备课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3、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即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4、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5、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

15、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第一步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因为理

16、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第二步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是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吸纳备课信息中有对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会伴随着对备课信息的吸纳。尤其是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有时既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输出的物化过程。不过,教师按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来考虑备课将会更有效提高

17、备课的层次和质量。第一阶段的备课。吸纳备课信息要领厚积而薄发。教师备课首先要广泛搜集吸纳各方面的备课信息,具体操作要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五备)。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1)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

18、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

19、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我们现行使用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主要是采用系列单元主题的结构形式,将人文性与音乐型有机的融合;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贴近学生生活,精选教学内容,体现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力求教科书语

20、言的可读性、交流性以及呈现方式的新颖和多样化;重视综合性学习和贯穿始终的评价形式。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

21、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

22、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

23、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等;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

24、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死课活教。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4)引入教学

25、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芝麻烂谷子。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1)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2)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26、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另外,教师还应看一看国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资料。如布鲁纳的发现法,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2)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