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正在努力践行“科学工作者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通过探究活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在尽情的活动,而没有融入积极的思维活动,直接导致课堂探究效率的低下和学生对科学结论的盲然,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了科学课改的当务之急,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活用身边的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较强,对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这一点对我们科学教师来说是“福音”,是优势。我们要做的事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何保
2、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引导孩子形成科学志趣。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为科学教师,就应该利用好学习材料,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发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实验材料如在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时,考虑到课本中的小动物有一部分较陌生,我让学生自己准备要研究的对象,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生活性,也了解到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探究中个个神情专注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探究效果显著,课后还的不少同学意犹未尽的说:“小动物真有趣,我还要继续观察他们。”还有的说:“我要让妈妈帮我买两只小鸡养,继续观察它们。”听到这些话,我笑了,我的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他们的学习已经从课
3、堂走向自然界。二、保证师生的有效交流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不过这种交流带有明显的目标趋向。保证这种交流的顺畅有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同时,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和发现,要及时捕捉,筛选那些充满灵性、富有创造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测:你认不土壤里可能有什么?由于生活中的接触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猜测可谓五花八门:有小虫子、水、垃圾、养料、小草、空气、细菌这么多的猜测要在一节课中全部验证很难实现,我提议请各小组选择三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 在接下来的交流、汇
4、报中,我还不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如“听懂他的发现了吗?你与他的发现有什么不同?”等。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会倾听的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或一定时间内无法全部进行有效探究,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因此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教师要尽量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只有引导学生研究自己组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三、自主探究与课堂调控相结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当学
5、生的探究方法受到束缚,感到困惑时,老师要能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合理的建议,把学生引向更深一层次的探究。例如磁铁的磁性一课探究中,材料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部分学生停留在单纯的玩上,已忘记了活动的主题,这样再长时间的探究也是低效的。意识到这些后,我灵机一动指向一位正在研究各部分磁力大小的学生说:“瞧,这个同学的方法真有创意。”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也开始有创意的“玩”磁铁,探究的收获出奇的好。四、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加强学法指导。科学学习是学生认识自然界的一种途经,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探究是远远不够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要善于激励学生,善于为学生架设学习知识的桥
6、梁,使学生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如我在教学 水的浮力一课中,让学生设问,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让学生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最后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设计的实验(教师提出实验依据,给出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提示)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通过反馈的信息表明,这种激励学生自主探求的学法指导改变了过去教师单向传授的多种弊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牢固,更主要的是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课后再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对新知质疑,让学生的探究走向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当然,有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因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我们还需要在制度上作一些保证,比如评价机制还应更加合理、灵活,应该积极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科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科学探究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