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部分 阅读第1课1、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2、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儿不是在鸣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3课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
2、,谈谈你的体会。文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如,作者将迷路的甲虫想象成行侠仗义的游侠,表达了对小虫的喜爱和赞美。再如,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声音比喻成“灵泉”。在作者心中觉得甲虫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而且作者感到这声音“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甲虫的喜爱之情。我也有过很多这样美好的体验,例如,在夏日的夜晚,池塘里青蛙的叫声仿佛是音乐家们进行的一场大合奏,而蜘蛛却无心欣赏青蛙的演唱,认真织着网。再如,每当春天到来时,一些候鸟就来到北方,它们穿着各色的彩装,唱着美妙的歌声,为春天
3、增添了无穷的色彩。第5课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如,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2、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第6课1、 我的祖国母亲,我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如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如梦”的原因吗?) “频来如梦”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因为作者远离故土,身居
4、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2、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因为作者身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祖国和亲人,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生活的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与之相伴。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3、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5、(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第9课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这篇课文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人物对话:“嘿,我回来啦,桑
6、娜!哦,是你!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夫妇是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人。第11课1、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老人的耳朵并没有聋。之所以说自己耳朵聋了,是因为老人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
7、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2、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因为在“我”心中老人是唯一的知音,在“我 ”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3、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因为从老人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她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读出了老人对“我”更高地期望,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第13课1、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8、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即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资源在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再生,长期为人类作贡献。“本来”一词点明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却改变了它。2、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合适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至少”是副词,最小限度。“至少”一词点明了到现在为止,宇宙 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警告人类,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应积极保护它。第15课1、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
9、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2、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人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3、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失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4、把感受最深的部
10、分背下来。第17课1、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慨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一小块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广阔天地、对农村生活的无限向往。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前都不知
11、道,所以感到新鲜。这句话讲了两件新鲜事:一是讲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有可能被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3、 背诵第一自然段。第18课1、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些笑谈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2、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
12、趣的性格特点。第21课1、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从而再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2、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是那样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第26课 1、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13、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放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越升越高的明月,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心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因为她贫穷所以没有钱去听音乐会,更不能到音乐学院去学习,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体现在月光曲中。2、背诵第九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