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教学设想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
2、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
3、的感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
4、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
5、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3、教学“卖” 。揭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自由准备指名说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一)出示第9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用指名读、齐读方式
6、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1、理解“遗憾”(1)什么叫“遗憾”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1)理解“栩
7、栩如生”指名读这个词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指读这句话。(2)理解“爱不释手”:“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3)理解“琳琅满目”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
8、国人民都乐于收藏。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1、书写“售” 、“卖”: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2、抄写文中四字
9、词组。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
10、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3)分角色表情朗读。(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3、研读第二次对话:“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11、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补充资料,解疑: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周总理访问非洲。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坦赞铁路。)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
12、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出
13、示:这木雕还是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四书写指导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五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教学反思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