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4421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通市中小学教师2011年暑期校本研修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总三课时)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建构散文的知识体系。2.熟悉散文的鉴赏要点。课程内容:散文取材广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可包容大千世界,万千景观,可描摹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一人一事,一涕一笑,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引发作家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散文是智者松散俏皮的妙语,它是不经意间抒发的感受,不很规则有序的作文”;“真正的散文如自然熟悉的交谈,散文家都是娓娓道来、明畅达意的杰出谈话者,每一个词语都在传达作者的个性风采” ;散文“是通达豁然者放下学究,向你向我向他叙述生活真谛;抑或是他在喃喃自语,留心者无意中听到他直

2、抒的胸臆”,正是散文“渴望交流”的这种谈话式精髓,构建了作者与读者间感情上的密切关系,我们时而因情绪感染而愉悦,时而因心有灵犀而会意。抒情性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性散文如诗如画,形象鲜明;哲理性散文以种种形象来揭示事物的底蕴,参悟生命的真理。时常涵咏这种种散文,我们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颐养性情,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散文又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精到的见解外,还有或清新隽永,或质朴无华或优美生动的语言。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什么是散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

3、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散文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但随着散文创作的日益繁荣,散文大家族中其他一些成员的个体特征迅速形成并鲜明地表现出来,它们几可以和散文称兄道弟,分庭抗礼,如杂文、报告文学、传记、科普小品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先后从散文家族中独立出来,这样散文的范围缩小,概念内涵越来越纯文学化。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热潮的涌动,散文的表现手法日益多元化,以“文化散文”为代表的具有大散文气度的散文革新走向,推动着各种 “新潮散文”文体革命

4、的进行,散文文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对散文文体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综合各家言说,结合目下文坛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二、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

5、活,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都指向同一主旨,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3)以感情的变化或者遐思迩想的思绪作为串联文中材料的线索;(4)行动线索。比如游记散文一般会用游程行踪为线索。(2)意境深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

6、环境的统一。散文应该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如果有境无意,那只是生活的照片,是呆板空虚的描写;而有意无境则又流于抽象,是空荡荡的呐喊,是教条说教。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的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

7、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所谓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之皱眉。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

8、,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三、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母亲的回忆。(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

9、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老舍的想北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

10、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要善于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A.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B.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

11、,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C.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四、散文的鉴赏(一)抓住线索,按图索骥。散文是一个不易把握的文体。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散文家,犹如一个个的神奇的骑手,纵横驰骋,洒脱不羁,好比风行水上,自有一种飘逸的美。刘熙载将此谓之“飞”,所以

12、散文又可以理解为“飞”的艺术。我们必须理解文章从何处“飞”来,又向何处“飞”去。了解“飞”的来龙去脉。即文章的线索,然后按图索骥,牵一线而动全身。线索之于散文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越是无拘无束的文体,就越需要维系艺术生命的线索,使生活的珍珠串联起来。散文既是“飞”艺术,它的线索应是瑰丽多彩的。把握了这些线索形式对散文鉴赏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线索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纵贯式,即按事物本身的发展进程为线索,纵深的组织材料。最常见的是以时间的次第组织材料,一般用于叙事性的散文,使叙事有头有尾,易于读者接受。也有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的主要用于写景类的散文,由于描写的对象是客观静止的,就要以观察次序来组织

13、文章。还有以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的,一般适用于叙事性的散文。(2)横贯式,即以内在的思路或以外在的某个物件为线索来连缀互不关联的画面、断片,按事物的性质归类,并列的组织材料。以情感为线索的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等。其中每个材料之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外在联系,然而内在的一种精神,就像一根红色的丝带,把一个个珍珠一样的材料贯串成一挂漂亮的珍珠项链。比较而言,纵贯式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横贯式则带有哲学的抽象,行文中有跳跃,线索连缀的是毫不相干的材料,从形式上拉开了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多积累,从阅读中寻找敏锐的语言感知力。(3)纵横交贯式,顾名思义是以上两

14、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游记散文中经常运用游踪是纵贯式,一般还有一条横线加以限制。以上只是一个大略的介绍,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超不出这三个类型,具体如何演绎就要靠读者随机应变了。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条线索是作者的游踪,一条线索是作者的内心感悟。(二)纵观全局,探索主题。主题就是作者在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的种种态度和观点。它是一篇散文的灵魂,将主题探索到了,也就抓住了散文的主体,本质。它同样是鉴赏散文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对散文主旨的探索并非易事,只凭主观的直觉去判断,往往会失之偏颇。探索散文的主旨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15、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清理作品的材料。诸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风物等,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间的情,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立意和主旨。具体做法是,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文必有思,思必有路。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

16、情。 3写物散文移情就物主旨即物人相通处。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所以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必须了解在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国民党倒行逆施,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的有关背景。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作者于其中蕴涵的感情就好理解了。(3)聚焦文眼,把握散文主题。文眼指的是文章中那些精炼警策的句子,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文眼即散文主题的凝聚点,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

17、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抑所谓文眼者也。”文眼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多数文眼是由议论或抒情的语句充当的。1在题目,显现思想“标题是著书立说的眉目,是宏观统摄和调控文章写作行为顺利展开并能高质量完成作品的核心,是破译文章的直接入口。”好的题目,有提示作品的内容,升华作品主题的作用。如老舍的想北平中,“我真爱北平”“真想念北平”这样的语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回环曲折,一唱三叹,成为文章的主旋律。2在文前,领起全文文章学说,“文眼”在篇首,领起全文,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眼就是开始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以此发端,逐步发展,由“心里颇不宁静

18、”引起“步出门”去看“荷塘月色”;在看“荷塘月色”时,感觉出自然宁静,在宁静中暂时忘却“心里颇不宁静”;又由眼前之景回想到古代采莲的诗歌。但这种“逃避”毕竟是短暂的,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在无奈中,回到家,又开始新的“不宁静”。全文围绕“心里颇不宁静”展开,随物赋形,但丝丝穿眼,“不宁静”成了文章内容的中心点,“不宁静”成了文章结构的凝聚点。3在文中,承上启下在文章中的“文眼”,就像小河上的一座精巧的桥,不但突出表现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而且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眼就是“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不仅呼应

19、了前面作者一群人“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情形,由这一文眼的过渡,顺势讲明出游“探险”实现“游之乐”必须注意“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这出现在文中的文眼,照顾到前文的文意,而且过渡自然,顺势成章,使文章结构严谨,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更具说服力了。 4在文尾,画龙点睛有的散文,前面娓娓叙来,直到结尾处,水到渠成,点出“文眼”。这种在文章结尾处的文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冯骥才的真珠鸟一文,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是人与鸟和谐共处的感受,而和谐的真谛在于信赖。从写作来说,这句就是全文的“文眼”,这是神来之笔,不但揭示题旨,而且这样的结尾收得有“味”,更饱含了深深的哲理。总之,

20、文眼在散文中,不但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助于结构的完整性、和谐性,从而使文章的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三)缘景入情,感受意境。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求散文的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理趣之妙。赏析散文的意境最常用的方法是缘景入情。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物象,融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感受后,明确清晰的意象,然

21、后找出意象构成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和意象群之间的内存关系,结合作者情感、创作背景、读者的真切体验,建构起符合文章主旨又体现读者个性的意境来,使读者与作者在一定层面上达到情感的共鸣。写景状物的散文要从景物特征入手。我的空中楼阁中“小屋”的最大特征是“轻灵而自由”。而作者的人生理想正是“自由”。自由是景与情的相通点、结合点。记事述人的散文要从典型细节入手,如刘和珍的“和蔼、微笑”。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可以使读者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在朗读中欣赏那山中轻灵自由的小屋,感受作者的快乐、幸福,在朗读中想像刘和珍的音容笑貌,感受作者悲愤的心境。明确意象,构建意境

22、,读者可以徜徉于美妙超俗的艺术世界,得到舒心惬意的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做一次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心灵旅游,这就是鉴赏的真谛。(四)品味语言,鉴赏写法。(1)揣摩语言,分析字里行间意蕴 揣摩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或者意蕴丰厚或者运用修辞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揣摩散文的语言要以作品的题旨、情境为参照系。比如故都的秋中“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一句,含义颇丰,如何阐发其深刻内涵呢

23、?联系情境,题旨,不难得出:“有情趣的人类”在文中侧重指文人学士,作者借写古代文人学士逢秋悲啼,实际上表白自己作为一名有着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心多感的“情趣”深远的忧虑和孤独冷落之感。作家自己独立于北国的寒秋中,曾如夏蝉一样高唱过“唤醒民众的醉梦”的他,由于不得志,而对北国深秋的秋声、秋雨,能不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伤感之情吗?揣摩语言尤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抒情议论的段落。散文的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和描写,但最重要的是抒情和议论,因为它们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往往是散文主旨的载体。有了这些抒情和议论,文章才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另外,揣摩语言还需考虑其他方面,如本句的句式结构、

24、在语段中的地位、相邻句、在全文的作用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等,分析它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2)鉴赏手法,体会表情达意效果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明确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1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和说明。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A叙述。叙述是散文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散文,都要以事或以景、以物

25、见意。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B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但一篇散文,如果不加以区别,处处都展开描写,形象反而就模糊了,因此,描写又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的地方,最能烘托作品情境的地方。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C抒

26、情和议论。在散文中,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 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作者对所述对象的见解和感情,常常直接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说记叙是散文的形,抒情和议论则起着点“神”的作用,把握住了抒情和议论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对散文也就“意领神会”了。 2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对比

27、: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3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1)铺垫悬念:“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文学作品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

28、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以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2)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 “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或者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3)衬托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

29、,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地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5)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6)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里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7)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联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心

30、理活动。联想的类型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事物的一种联想。类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而产生的一种联想。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想。因果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想。(8)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

31、扬。 (9)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10)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鸟的鸣唱反而把深山密林的那种寂静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动与静的艺术辩证关系。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32、 (11)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写法。 (12)托物言志:是指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更为深刻的含义。恰当地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能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总之,提高鉴赏散文能力的过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只有掌握要领,潜心研读,持之以恒,鉴赏水平才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但还有一点应注意,鉴赏散文应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

33、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第二课时课程目标:通过对必修一散文专题(“旅人漂泊”)的梳理,加深对散文文体特点的认识,并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课程实施:在人类情感世界的宝库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一条弯弯的小路,一场潇潇的冷雨,一声熟悉的乡音,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可以说乡思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要通过对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等几篇散文的复习与梳理,进一步加深对散文文体特点的认识,并进而探讨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板块一:重点解析(明线索作用

34、,析形散神聚)本专题的四篇文章都是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所谓“形散”也就是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自由、多样,且富于变化。具体到选材上来说,就是题材可以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可以是它的题材,就像郁达夫说的那样“人间天上,草木鱼虫,无可不谈。”而“行文方式的散”主要指散文笔法随意,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当然也可以交叉进行。 “神不散”的“神”又指什么呢?显然就是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那么“神不散”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散文的中心明确,集中紧凑。既然不能信马由缰,那就必须有一根勒马的缰绳

35、,就散文而言,这根勒马的缰绳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散文的线索。“线索”缀取,串起零落的“珍珠”“线索”是串连文章、安排材料的“纲”,散文如果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的材料将是“一盘散沙”。不同类型的散文,它的线索也有区别,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则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想北平一线贯穿,首尾呼应我们先来看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们知道,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北平这样

36、的大城市,可供描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么在老舍先生的心目中,他的故乡,他所知道的北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浏览文章的47节,作者写了北平既有热闹的地方,但又动中有静的特点;写了北平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的布局;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写出了北平的安静娴雅,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的特点。为了突显出北平的特质,作者甚至将笔触伸向了万里之遥的巴黎、伦敦这样的“历史的都城”。这部分涉及了诸多内容,像是一棵大树上伸出的枝丫,但一枝一叶总关情。贯串这些看似零散的材料的是什么呢?就是一根感情的红线。 老舍写

37、作这篇文章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中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可谓是俯拾皆是。我们很容易找出这样的一些句子:如“我真爱北平”“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个北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北平的浓浓爱意,这种情感一以贯之,绵绵不绝,而对北平的这种感情也正是全文材料组织和安排的线索。我心归去线索清楚,层层深入下面我们再一起看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可以启发同学们围绕题目进行思考,“我心”是从哪里“归去”,归向何方,又为什么会归去呢?前两个问题很简单,韩少功在访问法国期间,他的心悄然归往了故乡。那作者的心又为什么会归往故乡呢?要知道

38、法国可是一个举世闻名的风雅富贵之邦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梳理一下课文的内容:文章前四个小节,写了些什么呢?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者极力渲染自己所处的环境之雅静、条件之优裕;另一方面作者又反复渲染自己精神的孤独寂寞。把这两方面对举着写,又有怎样的意图呢?说明了难耐的冷清超过了优裕生活对他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心无所依的孤独感,使作者的心偷偷地归去。那么还有一些什么原因使“我心归去”呢?引导学生注意第五小节的一段充满温情的想像(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种对亲人的惦念不正是“我心归去”的又一个原因吗

39、?那么是否说有亲人陪伴在身旁,他的心就不会“归去”了呢? “我心归去”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看这样一段文字:“故乡比其他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明白故乡与旅游景区的不同之处了。这里的“血、泪,还有汗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过自己奋斗的印迹,也惟其如此,故乡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这其实才是“我心归去”的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说,作者正是围绕着对故土的思念这根感情的红线,渐次深入地回答了“我心归去”的原因,也逐步完成了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由此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文眼

40、”切入,透视文章的“心灵”我们常常说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文眼”切入,透视文章的“心灵”。散文在形式上虽然显得很散,但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并有极强的概括力的词语或句子,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就是“文眼”。倘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一洞悉全文的“心灵的窗户”,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乡土情结“文眼”统帅,中心明确 下面让我们根据刚才给“文眼”下的定义,一起来寻找柯灵乡土情结中能反映作品主旨并有极强的概括力的词语或句子。不难发现,本篇散文的文眼就是题目中的“乡土情结”这个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柯灵是怎样给我们解读

41、这种情结的。我们一定注意到了,作品一上来就援引了大量的古代思乡诗,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王维的杂诗引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土地”,紧接着又援引其他几位的思乡诗用以证明在不同的具体情景下,人都会有体现乡土情结的具体行为,以此对乡土情结作了生动的诠释,从而说明了这一情结的普遍性。然后宕开一笔,叙述了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对这部分内容,我想,课堂上一定有同学会心存疑问:既然题目是乡土情结,写离家岂不是和文章的中心南辕北辙了吗?如何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呢?我们不妨启发学生思考,写离家其实正是为了强化思乡的情感,因为乡土情结往往在人远离故

42、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的那样:“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所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游离于文章的中心的,相反它是对文章中心的强化。散文宕开去自然还得能够收回来,作者随后又回到了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这里特别说到近百年无数创业者浮海远游,打拼天下,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这部分内容和前面的相比较而言,对乡土情结是否有了新的开掘呢?还仅仅是停留在对一般意义上的家乡的眷恋吗?显然不是,这里已经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最后一小节,

43、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交融越来越充分的角度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不妨启发同学们思考一下,新时代的乡土情结又有怎样全新的内容。从课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就是既走向开放,又有心灵的归宿。总之,作品紧紧扣住文眼,一步步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最后又赋予了“乡土情结”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前方“文眼”开路,探幽索隐如果说前面三篇文章里表现的家园之思的“家”还是“家乡”、“家国”一类的实体形象的话,前方关注的则是人的精神家园了。文章由一幅摄影照片切入,引出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这个中心句是什么?就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个句子也就是本文的“文眼”。紧接着作者分析

44、了人为什么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同学们不难从文章中找寻出答案: 1. 离家的习性与欲望没有寂灭2. 外面世界的诱惑 3. 出自无奈4. 前方的不确定性理想的呼唤。随之作者把眼前的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生发出了这样的见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接着给我们分析了人类精神的三重悲剧,那就是:在走向前方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园;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最后一节,重新回到摄影图片上,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一句“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此处已不仅仅是在猜测车中乘客的活动趋向了,而

45、是已经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追问了,这是对人类精神探寻的关注,而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前方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思绪由摄影放出再收回,文章由实到虚,从现实中的家、路出发,扣住“文眼”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一步步探幽索隐,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其实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板块二:难点突破(品关键语句,悟家园内涵)我们在逐一梳理了四篇课文的思路,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之后,再共同突破本专题的最大难点,通过品关键语句来体悟家园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对故乡的认识有什么异同?2前方一文中对“家”“家园”的理解与上述几篇又有何区别

46、?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想北平中的这样两段话: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它在我的血里”这些语句表明了北平与作者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很显然,表明了老舍与北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那我们再进一步的思考一下,北平又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从上面的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北平给予了他性格与脾气,实际上就是说北京赋予了他的个性、气质与文化品格。故乡作为一个空间,一个环境,由于自然与历

47、史的原因,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无不影响着一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故乡造就的。我心归去中也说:“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这里同样强调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强调了故乡对个人生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们再看乡土情结中的有关句子:“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

48、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这里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童年这个阶段呢?这是因为,在人生的长河中,相对而言,童年大都是在故乡度过的,从自然、亲情、邻里、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等各个方面受到了教育、感知和熏陶,一个人的出生地不仅给了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可以另外选择居地,但没法重新选择生命之源。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得出关于故乡内涵的第一个结论了,那就是:故乡是人生的出发地,是我们生命的确证,是生命之根!那么这三篇课文中对故乡的认识有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看我心归去中的这样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