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的探索摘要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它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们发现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幼儿的需求、兴趣、经验,引导幼儿科学探究,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科学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有效的、重要的,也是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日常生活、科学启蒙、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
2、的对象。”它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传授技能,至于幼儿的需求、兴趣很少顾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感性经验结合,把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一、日常生活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的、重要的途径。 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现象,它们蕴藏着许多深刻的科学道理,它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
3、去探究。事实证明:无论从幼儿提出的问题,还是从幼儿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科学探究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例如:幼儿在饲养角给小白兔喂食时,他们会探究兔子什么样啊?它吃什么?它睡觉时怎么睡?它起床洗脸吗?他们会在饲养中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问题情境,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吸引幼儿去探究、去解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它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 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会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的。例如: 春天来了
4、,幼儿发现空中许多飞舞的柳絮,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哪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呢?幼儿吃玉米时,引导幼儿观察、探究玉米的种子在哪里?它是以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幼儿数一数,讨论是怎么数的?引导思考:你还知道其它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吗?引导幼儿探究植物种子排列的特征。 这些生活过程,它正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的切入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随机经验、内容:如蚂蚁有几条腿?它吃什么?垃圾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
5、蒙教育。 二、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征。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知识建构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鱼死了;天黑了;阿姨肚子里有宝宝了;蚂蚁排队了这些问题都适宜拿来让幼儿探究吗? 幼儿年龄小,知识、生活经验贫乏;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具有趣味性、启蒙性、可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兴趣能使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地感知和主动的探究,进而发展为主动探究的习惯。幼儿天生喜爱探究,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而且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生活中教育契
6、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常常是从身边的物品或身边的事情开始的,我们就用既有趣又能引起幼儿科学思考的生活活动引入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由浅入深的、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探究活动,这样做既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使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能让幼儿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研究,我们领悟到: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是与他们生活紧密相联的,如进餐、盥洗、散步等幼儿一日生活的小环节中的科学现象,因此,任何一个小环节都可以渗透科学教育内容。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都有许多孩子在玩水,迟迟不肯出来
7、。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我找来几个大盆,装满水放在活动室,并放置了不同颜色的瓶子、塑料管、玻璃杯、筷子、还有木块、海绵、铁块、坏的乒乓球等物体,让幼儿玩水,引导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的一些特性。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发现?水在红瓶子里,为什么是红色?而在蓝色的瓶子里,为什么又是蓝色?筷子放在水里为什么看起来弯了?幼儿带着问题去玩水、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三、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 运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自然里有许多自然的材料可以利用。可现代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玩的是动漫
8、、动画、电动玩具、布娃娃看起来是幸福的一代,可他们又有多少亲近自然的机会呢? 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可向它领教,向它探索。”他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像力。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神秘的天空、季节的交替变化、天气的阴晴变化,它们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幼儿,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很好的场所。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所以,我们经常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把自然带进幼儿园。
9、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所蕴涵的知识是无限的,如以时令季节为主题,让幼儿接触、观察自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丰富的知识。例如:春天我们利用散步的时机,带幼儿走进自然,跟幼儿一起捕捉蝴蝶、瓢虫、蝈蝈等昆虫,幼儿把捕捉的昆虫先喂养,然后制作成标本,创设一个活泼可爱的昆虫角,幼儿对此活动特别感兴趣,随着探究的深入,他们的兴趣不仅仅在昆虫上,还扩大到其它节支动物身上。利用自然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又为幼儿进行继续观察、认识、分类创设了条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知,通过听、看、尝、闻、触摸,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而且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真实感
10、受,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主动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引领幼儿亲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信息、结果讨论的过程。它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幼儿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幼儿尊重事实,乐于探究和创造的科学品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都说明了儿童学习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只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 我们常说幼儿是小小的科学家,但他们毕竟不是真
11、正的科学家,他们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能善于捕捉幼儿关注的和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进入探究情境。因为兴趣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的动力。例如:值日生对给自然角的金鱼喂食很有兴趣,我们利用这一活动,创设问题,启发幼儿探究金鱼吃什么?引导幼儿进行推测与讨论,鼓励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把不同的食物喂给金鱼,用符号、图画、表格、照片、文字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金鱼吃了什么,没吃什么。再通过讨论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我们还把黄豆分别放在水里、沙子里、土里,让幼儿观察其长势,看看哪个长得快,并隔几天将记录的结果粘贴起来。我们在幼儿每天的值日生、自然角、种
12、植园地、饲养角和天气预报工作等日常生活中,挖掘其中的科学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探究。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究时间,不要过分干扰和限制幼儿的行为,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幼儿觉得才有安全感,感到被尊重、被关怀,因而才能真正大胆地尝试、探究、发现和创造。 五、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态度、情感、能力是幼儿科学启蒙的教育目的。 纲要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教育活动所蕴涵的价值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
13、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教给孩子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和定义,这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幼儿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科学启蒙教育搞得这样枯燥无味,真是得不偿失。因而激发幼儿不竭的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他们的科学意识与能力才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一次,中班自选游戏活动中,东东的电
14、动汽车不走了,这可急坏了他,小朋友都和他来想办法,他们把汽车翻过来,转过去,找原因,结果发现是电池没了。于是,他们把电池篓搬来,看见里面有这么多的电池,我没有告诉他们安装电池的方法,而是对他们说:“这些电池怎么安装?你们试一试;把你们实验的方法记录下来;看看哪种方法有用。”幼儿的兴趣上来了,他们开始了探究,只见他们边操作边讨论,边想办法,没有一个闲着,也没有一个在打闹,有时他们装反了,有时电池的型号不对,有时成功了,但他们并没有满足,还在尝试。在操作中他们发现了电池两端的秘密,中间没有老师的说教、演示,只有教师提供的电池、问题。幼儿在看、听、摆弄、讨论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老师所期盼学到的知识。 我们发现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幼儿的需求、兴趣、经验,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科学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的、重要的,也是科学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