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目标与要求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
2、要求,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与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
3、安徽省目前使用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4考查考生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5考查考生对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三、考试内容范围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1.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 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
4、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了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和学校体育目标。3.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办法及测试操作方法与内容要求。4.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5. 掌握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6. 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7. 掌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8.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阶段特征。9. 掌握体育道德的内涵,知晓怎样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11. 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知识。(二)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5、1.了解解剖学姿势、基本切面与基本轴、解剖学方位术语。2.掌握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运动系统及主要骨骼肌的名称、运动特点以及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5.掌握肌肉活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特点及应用。6.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7.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8.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9.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0.掌握肥胖的判定指标与方法。11.了解简单判断疲劳的方法及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
6、三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1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与要求。14.掌握运动损伤、重力休克、溺水等的原因、症状、预防与处理方法。1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6.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知识(一)田径类-基本活动类(走与跑 快速跑 耐久跑 接力跑 跨越式跳高 蹲踞式跳远 抛掷实心球 攀爬障碍)1了解走、跑、跳、投、攀、爬的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2掌握基本活动类各个项目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3掌握田径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各种形式的比赛。4运用基本活
7、动类项目创编游戏。(二)球类(篮球 足球 软式排球 乒乓球)1了解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的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教与学策略。3了解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的基本战术、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队训练的基本要求。4掌握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合理的组织、编排学校竞赛活动。5能利用各种球创编球操与游戏。 (三)体操类(队列队形 基本体操 韵律体操 技巧 单杠 双杠 支撑跳跃)1了解体操运动的分类、基本知识及体操类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各项体操运动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3掌握
8、体操运动中保护与帮助的意义、方法和运用。4了解体操组织竞赛与编排方法、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5了解体操运动项目的场地要求及安全防范措施。6掌握体操基本动作的组合与编排。7. 了解团体操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四)武术(武术健身操 少年拳)1了解武术的分类、基本知识、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及武术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武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了解武术的图解知识及识图方法。4了解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原则与方法。5掌握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目标。3.理解小学各水平阶段的课程内容及要求。4.掌握现
9、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5.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6.掌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具体要求。7.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结构。8. 掌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9.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途径和方法。10.能运用体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1.能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教学设计。12.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3. 能综合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学论对教学案例和相关材料等进行评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10、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3主要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中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11、。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目标与要求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与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
12、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考查目标具体如下: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中学教科书、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4、考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5、考查考生对中学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三、考试内
13、容范围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1.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 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了解学校体育的产生、发展和学校体育目标。3.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操作的方法与内容要求。4.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5. 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 了解竞技体育的概念和基本特点。7. 掌握常用训
14、练法的特点及运用方法。8掌握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9. 掌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10.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阶段特征。11. 掌握体育道德的内涵,知晓怎样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2. 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13. 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知识。(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1.了解和掌握解剖学姿势、基本切面与基本轴、解剖学方位术语。2.掌握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运动系统及主要骨骼肌的名称、运动特点以及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4.掌握心血管系统的构成、
15、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5.掌握肌肉活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及应用。6.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7.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8.掌握青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9.了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0.掌握肥胖的判定指标与方法11.了解简单判断疲劳的方法,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2.掌握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1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与要求。14.掌握运动损伤、重力休克、溺水等的原因、症状、预防与处理方法。1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6.掌握我国传统养生思
16、想和方法。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知识(一)田径(短距离跑 中长跑 跨栏跑 接力跑 蹲踞式、挺身式跳远 跨越式、背越式跳高 掷实心球 侧向滑步推铅球)1了解田径运动的定义、内容和功能。2掌握田径场地器材的基本知识。3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4. 掌握田径运动常用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5掌握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二)球类(篮球 排球 足球 乒乓球)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
17、运动的基本战术和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队训练的要求。4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合理的组织、编排学校球类竞赛活动。5能利用各种球创编球操与游戏。(三)体操类(徒手体操 健美操 技巧 单杠 双杠 支撑跳跃)1了解体操运动的分类及体操类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各项体操运动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了解体操运动中保护与帮助的意义,掌握常用方法。4了解体操组织竞赛与编排、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5了解体操运动项目的场地要求,掌握安全防范措施。6掌握体操基本动作的组合与编排。7. 了解团体操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四)武术(健身拳、形神拳 太极拳 短器械-刀术
18、或剑术 )1了解武术的分类及基本知识,理解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及武术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武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掌握武术的图解知识及识图方法。4了解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原则与方法。5了解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目标。3.掌握中学相应水平阶段的课程内容及要求。4.掌握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5.了解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模块教学、选项学习和学分制管理的内容与要求”。6.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7.掌握中学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依
19、据和具体要求。8.掌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9.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10.掌握选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1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12.能科学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3.能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教学设计。14.能综合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教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15.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3主要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