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
2、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背景资料本课出自人美版八年级第十五册中第一课,学生已经掌握与本课相关的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材料,对于朝代和每个朝代的文化特征在历史课上都有学习过,并且具备概括能力和基础审美评价能力,在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捣练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中都有对中国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来了解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本课基本观点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
3、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学目标:1.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2.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3.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一基本认识。2.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教具: 幻灯片,教材,白纸,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我们要来欣赏美术作品带给我们
4、那些感受?并来分析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青铜文化 唐代人物画建筑文化 服饰文化 新授设计:一,青铜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 为什么称商周为青铜时代? 2. 青铜器是实用品吗? 3. 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设计意图):如何来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入学习。a司母戊方鼎商代后期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已缺损一个,后来根据原有的又补上,耳部外侧雕刻着2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人头,充满了
5、神秘色彩。b人面纹铜钺这件铜钺体型巨大,两面都雕刻着五官都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据史书记载,钺是一种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用来砍杀。c虎食人卣食人卣是青铜器珍品,造型取自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的后腿和虎尾支撑地面,构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张,齿牙森列,虎身有各种纹饰,以人兽为题材,表现了怪异的思想,虎是奴隶主的象征,人是奴隶的象征。d莲鹤方壶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馆,壶盖呈双层盛开的莲花形,中间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胡耳是两只龙型怪兽,通体雕有蟠螭纹,四角各立一小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被誉为时代精神的象征,壶是古代酒具的一
6、种,也是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诗经中有记载”清酒百壶“,指的就是这类器物。回到问题:1、为什么称其为青铜时代?公元前八世纪的商代和西周初期,青铜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显示冶铜铸器工艺阶段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新时代。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是,实用美术,顾名思义,一是实用,二是美观,现在因为年代久远,成为古董文物。3、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词概括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柔美 优美 壮美 凄美 狞厉美因为青铜器是生活用品,同时又是兵器或礼器,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他是一种狞厉美。(设计意图):通过对青铜文化的学习,了解这一古老器物的造型特点,造型题材以及它的多种作用,学生对于这一
7、陌生又古老的青铜器物有了更新更准确地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社会审美,社会发展程度。二,唐代人物画接下来我们进入唐代人物画阶段,同样的,边看边思考:1. 你从唐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那些信息?2. 唐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3. 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审美观念?有一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宋,张俞)这里的罗绮者,罗绮人物指的就是:身穿绫罗绸缎的宫廷贵族a簪花仕女图画面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景,全卷共分为:采花,赏花,漫步,戏犬b捣练图这幅画的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的时候质地坚硬,需要经过沸煮,漂白,再用杵捣,才会变得柔软洁
8、白,全卷按照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缝制,熨练。第一幅描绘的是四个人用木杵捣练的场景,第二幅中一个人坐在地毡上整理线,另一人坐在木凳上缝制,第三幅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女孩,在布下面窜来窜去。画家采用”散点式“构图,不仅生动地图解了这一劳动场景和工序,还注重了细节的刻画,比如捣练时上挽的衣袖,扯练时为了用力的微微的后倾,几个小孩的穿插,还有唐朝熨斗的受热过程,使整个画面人物与场景都真实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一个是隋代人物造像,一个是唐代人物造像,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回答问题:1你从唐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那些信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讲究,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同时生动地体现
9、了当时社会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染织技术等,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2唐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影响之大,以至于现在华人在国外居住的地方还叫做”唐人街“3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审美观念?以胖为美,代表人物杨玉环(设计意图):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画,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比如政治,经济,绘画,纺织技术,审美水平等,再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从而达到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主题。三,建筑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体现出的人文内涵也是不同的。问题:1.说一说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说一说他们不同的建筑风格。2
10、.这些建筑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强调了什么精神?a白云观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更是对佛寺的模仿,以砖木结构为主,建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哲学思想。白云观有”全真第一丛林“的美称,是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b伦敦圣保罗天主教堂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腊的的立柱和罗马穹隆顶,高耸的尖顶将人的意识引入导入天国,当你站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到你面前的是五彩斑斓的光芒,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设计意图):通过中西方建筑的对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审美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艺术主题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理想形象。四,
11、服饰文化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是思想的形象。请思考:1. 你从服装的演变中看到什么?2. 服装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欣赏中提问和解答问题a晚清女装:中式,布料,缠足,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b民国女装:中西式,小皮包,烫发,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从家庭走向社会猜一猜哪个时期的照片?三十年代:剪发盛行,发式多变,旗袍更是进入盛时,称为中国女装的代表c时尚女装:现代社会,生活质量被提到首位,品味和格调使得我们的着装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从服装的演变,我们能够看到社会的大变革(设计意图):服装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从服装能看到清末民初,到现在现代社会一路
12、服装的变革,以及女性所展现出来不同的风貌,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影响了服饰,服饰代表了文化。从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建筑文化和服装文化四个部分来分析美术作品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体现和表达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感受与实践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存世的唯一一幅珍品,被称为”活化石“,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的繁荣景象,是当年汴京繁荣景象的见证。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昨天对于今天来说,就是今天的历史,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看得见的历史,现在请你表现现代都市,你将采用哪些元素?给大家一些提示,街道的景象,建筑,
13、人的面貌等等(设计意图):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典型直观的描绘了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学生会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指引,用构思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现在的都市生活,用实践的方式来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后总结: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了解了”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句话的含义,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就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比如:雕塑,绘画,工艺品等,即便是有了文字之后呢,我们仍然需要通过造型实物来给与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性,它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同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地域,一段时期社会的文化及诸多方面。(设计意图):告诉学生美术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关系,使学生善于
14、观察,并且体会不同的造型实物能够表现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联系多学科的思考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隐性内容与目标:
15、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教学过程:一.美术作品带给我们哪些感受?二.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1. 青铜文化公元前八世纪的商代和西周初期,青铜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显示冶铜铸器工艺阶段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新时代。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器形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色彩。司是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名子,此鼎是为祭祀他母亲而铸造的。人鼎面纹方
16、鼎:这件商代后期的青铜器,高38o5厘米,鼎腹四面铸有浮雕人面,底部填云纹。人面纹铜钺:兵器,长31.7厘米,宽35.8厘米。这件铜钺形体巨大,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怖,表现了原始天真、拙朴的美。虎食人卣:这件商代后期青铜器,高32o5厘米,虎与人的造型均富有神秘色彩,虎口大张,齿牙森列,双前爪抱于人的腰际。虎身有各种纹饰,整个器物为立体雕塑,与浮雕线刻纹饰相结合,表现了青铜器成熟时期的艺术特色。大盂鼎:炊器,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鼎内壁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盂制造青铜鼎共有两件,一大一小,小
17、盂鼎已失,只留下铭文的拓片,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重器之一。莲鹤方壶:这件作品高118厘米,造型由庄严凝重变到奇巧、富丽。通体饰有蟠螭纹,壶身攀附着姿态生动的镂空龙虎,一派生腾之势,壶盖莲花造型,中立展翅欲飞的鹤,以小兽为壶座,器身轻盈秀丽,给人以活泼、抒展的感觉。预示着社会的大变革。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称其为青铜时代?(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3)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4)谈谈你对青铜器的感受。2.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 周昉 纵46厘米,横18厘米。画面描绘 的是五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全卷分为四段: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这件作品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
18、二姐虢国夫人极其眷从们,骑马郊游的行列。整幅画不画背景,华丽的骏马,人物鲜艳明快的服装,使整个队伍如花团锦簇。捣练图张萱 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内人双陆图 韩滉 这是一幅两人对弈、两人观棋图。人物疏松而紧凑。(内人即宫中之人,双陆指在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棋类活动。)思考与讨论:(1)唐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2)你从唐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了哪些信息?(3)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审美观念?3.西方绘画中世纪教堂绘画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意大利)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利)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埃克(尼德兰)冬猎博鲁盖尔(尼德兰)思考与讨论1、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信息?2、在绘
19、画技巧上比起中世纪绘画有哪些突破?3、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4.建筑与文化 :从建筑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龙泉寺佛教是沿着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佛教建筑散发着一种现实的、人本的气息。温婉馥郁的庭院,平易近人的体量,更多显现出安详与平和的气氛。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建筑,高117米,长360余米,历时50年建成。以雄伟、辉煌、壮丽、粗犷震撼人心。白云观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更是对佛寺的模仿。以砖木结构为主,建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与自然融合的哲学思想。坐落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不仅是北京最大的道观,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圣保罗天主教堂教
20、堂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腊的立柱和罗马穹窿顶,高耸的尖顶将人的意识导入“天国”。出人意料的体形。动荡不安的气氛是它的基调。万神庙它的顶盖是一个直径四十多米的巨大穹窿顶。在穹窿顶中央,开有一个直径八米多的圆孔,一束强烈的阳光从中直射而下,辉映着神殿的每一个部位。古罗马人认为:这是人与天上交流的通道,充满神秘而神圣的感觉。伊斯法罕大清真寺伊斯兰建筑:以数字和审美感觉为依据,发展了以抽象图案为基础的建筑装饰装饰艺术。色彩华丽,清秀明朗。思考与讨论:1、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说一说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2、这些建筑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强调了什么精神?3、试分析几件给你留下深刻印
21、象的建筑。4.服饰文化:服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晚清女装:中式、布料、缠足,反映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民国女装:西式、小皮夹、皮毛质,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从家庭走向社会。三十年代:剪发盛行,发式多变,中西兼容 。旗袍更是进入盛时,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现代女装:短裤、质料多样、运动鞋、贝蕾帽、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日趋开放,时尚而充满活力,女性在社会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思考与讨论:1、你从服装的演变中看到什么?2、服装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物象的
22、多视角表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设计中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例。2. 认识学习手绘线条进行物象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3. 初步掌握方法,并尝试设计。【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 从多角度观察事物。3. 培养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4. 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学重点】1. 对物象多视角观察。2. 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认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难点】1. 了解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面,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手绘线条)1.老师在黑板上画,让学生猜老师新买了什么物品?2. 学生:包和小轮自行车(有的学生还能
23、看出是:折叠式自行车);3. 老师:答对了,线条简单不简单? 学生:简单老师:形象不形象? 学生:形象老师:这图象用什么画成的? 学生:手绘线条4. 引出:用手绘线条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二、讲解书8页,壶俯视、正视、侧视效果图。三、实物写生将一喷水壶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写生。四、通过讲解,写生引出两种方法:1.平面表达方法。(物体的结构与方位)2.立体表达方法。(物体各个面的形象特征)五、作业画五件同桌的文具(平面、立体表达法)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之三第三课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
24、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课前准备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设计1、课堂常规2、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们在大屏幕上欣赏几幅较典型、有特色的实景图片,如俯视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建筑、远近变化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教师随后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学生回答问题,描述画面(教师可稍加引导)-。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实景照片完成的
25、绘画作品(作品一定要有鲜明的特点,能很清楚的表现出四种物象的表达方法),出示课题物象空间的表达3、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大屏幕展示的绘画作品,简略的讲解:(1)、前后遮挡表达方法。(2)、平摆式的表达方法。 (3)、透视的表达方法。(4)、游离式的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幅用透视的表达方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明示给学生,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透视的表达方法中的成角透视的表达方法。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是学习设计和绘画的基础之一。本课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绘画创作和各种
26、设计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对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学习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视角表达物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多视角观察、细致比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物象的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目的。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设计中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例,认识学习手绘线条进行物象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
27、、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认识。(2)难点: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三教材分析:在上册书中,曾向学生介绍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出立体的物体和物象的空间关系等知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认识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绘画创作和各种设计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是学习设计和绘画的基础之一。当雕
28、刻人像时,先要在材料的正面、侧面、背面和顶面勾画出人不同部位的相应得造型,这样雕刻出来的形象才是完整的立体形象。建筑师要建造楼房,只画出楼房的效果图是不够的,俯视(平面)、正视、侧视三个视角表达清楚,才能具体施工。用手绘线条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用线条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自己喜欢的一切,向别人介绍它们。因此本课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平面设计和塑造立体形象打下基础。知识目标:1、认识学习手绘线条进行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方法;3、尝试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能力目
29、标:1、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3、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而且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物象要从多角度观察才能知道真实的相貌,生活中我们同学也应该学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和方位有明确地认识。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面、侧面中所有的局部,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飞机模型、船模导言:教师实物举例:拿飞机模型和船模进行展示,将模型的正面、侧面和顶面多角度让学生们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
30、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也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让学生参与讨论对物象多视角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你熟悉的同学或老师,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他(她),都可以认出他(她),为什么?2()有很多同学玩过汽车或者是飞机、船的模型,那么为什么这些模型的说明说中会把这个模型按照不同的角度个画一个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在讨论中完成信息汇总和认知集合。结合刚才猜过的物体,讲解物体多视角的表达方法、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三视图”。、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如主体平视图、平面方位
31、图。、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家杜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题目,分组进行练习、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视图和校园的平面图、画出你喜欢的模型的三视图、设计一个课桌或写字台,画出示意图,用多角度表达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会从方方面面获得知识,辨别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节省时间,也便于讨论和比较,各组可以阐述各自不同观点和认知感受。教师小结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和教师进行集体评价。笔墨的情趣教学设计笔墨的情趣教学目的: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教学难点:用笔用
32、墨的方法和效果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二、讲授新课:(一)导入: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 ,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二) 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墨色:浓、淡、干、湿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
33、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四、教学小结:1、表扬
34、笔墨效果,水分把握较好的学生,并展示习作,要求多在实践中体会。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笔墨的情趣教案2教材分析: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离不开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
35、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2)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墨与彩的韵味教案教材分析: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时又不受表现方法、技巧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表现出来。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对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背景、历史源流有所了解。通过对作品的欣赏
36、,知道“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有“韵”才美。B.应会: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感知到一花一草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2)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学习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墨与彩的韵味教案之二教
37、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课前准备: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学生体验:(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8、?(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2.师生共讨:(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出
39、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3.学生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4.作品评价: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
40、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一版多色版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教学难点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
41、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教学材料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同学们,我们生活
42、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
43、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
44、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六、作品展示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一版多色版画教案教材分析: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色彩的处理与运用上。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
45、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平面绘画作品。通过多色版画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对版画进行了解,在印刷技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凸版区域一版多色版画的优缺点。B.应会:凸版区域一版多色版画的制版与印刷方法。(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色彩版画的重点是在了解了单色版画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如何使用色彩完成版画创作。(2)难点:设立画面的色调,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