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
2、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
3、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
4、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
5、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
6、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高 天都峰 陡我 感谢 爷爷爷爷 感谢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