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建设 与管理 2 0 1 0年第 1 0期 4 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质量控制分析 汪 强 马万林 ( 山东省立医院规划建设办公室 济南2 5 0 0 2 1 )(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济南2 5 0 0 1 3 ) , 【 摘要】 蒸压加气砌块作填充墙出现裂缝、 空鼓和渗漏是通病,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材料质量、 砌筑施工工艺、 墙 体结构构造及墙体抹灰工艺等方面提出措施进行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 【 关键词】 蒸压加气砌块砌筑质量控制 1 前言 2 0 0 7年 山东省立医院在济南东部开发区建设 了东 院 , 工程 占地面积约 2 6 7 h m z , 按j级 甲等医院标准建
2、设 , 建筑面积 1 3 6万 m z , 规模为 1 3 5 0 张床位 , 可 日接 门 急诊 5 0 0 0人次。 一期 9 6 万 m z , 已于 2 0 0 9 年竣工 。 门诊 楼地上和地下室均为框架 剪力墙结构 , 地上部分围护砌 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新 型建筑墙材 , 具备轻质 、 隔声效 果及保 温性能好 、 易加 工 、 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 在建筑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 但在 工程建设 前期砌体施工 中发现墙体施工后抹灰层开裂 、 空鼓情况严重 , 并 导致隔声效果降低 。 为解决上述问题 , 组织设计 、 施工及监理进行 了技术研讨 , 并
3、查 阅相关规 范 、 材料性能等资料 , 发现 由于材料本身干缩性大, 砌块 砌筑时会吸收大量砂浆水分 , 使砂浆的水化失去应有 的 保证 , 故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 、 抹灰空鼓 、 灰缝不粘 结等现象不断 出现 , 严重影 响了成 品质量 , 使墙体 的各 方面质量难以控制 。 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克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抹灰层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通病 ,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管 理 , 针对砌体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 , 在施工上采取防 范性技术措施。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 介绍加气混凝土砌块 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注重的技术要点。 2 材料控制 砌块材料质量是保证砌体质量的前提。 a 加气
4、混凝 土砌块砌 筑时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 求, 其产品龄期应超过 2 8 天。 因此 , 砌块进场砌筑前重点 检查其是否具有生产厂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 、产品性能 检测报告, 并进行复验。 b 砌块在砌筑时 ,应检查含水率 ,其含水率应小于 1 5 。由于含水率过高会改变物理性能和加 大 自重 , 此 , 工程实施中进场的砌块均要求按规格 、 强度等级分别 堆放整齐 , 堆放高度不超过 2 m, 对砌块采取防雨 、 排水等 措施 。 c 砌块墙体砌筑和抹灰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 浆。 使用专用砂浆可有效保证其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砌筑前要求提供砂浆配合 比( 产品合格证书) 。 d 加强网采
5、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耐碱玻纤 网格布或钢 丝网, 并要求其符合下列规格 : 耐碱玻纤网格布网眼尺寸 不得大于 8 m m x 8 m m, 单位面积不小于 1 3 0 g m 2 。 主要性能 指标应符合建材行业标准的要求。钢丝网应采用镀锌钢 丝网,网目尺寸不大于 2 0 m mx 2 O m m,钢丝直径不小于 1 O mm。 3 砌块砌筑工艺控制 砌筑工艺是保证砌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 其流程为 : 基 面处 理一 试排块一 立皮数杆一挂线砌筑一 砌体顶部处 理。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 a 砌筑第一皮砌块前应先 清理基面并采用 M7 5水 泥砂浆找平 , 待砂浆凝 固后再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 , 第
6、一 皮应采用经防水处理的砌块 ( 可用满刷界面剂处理 ) , 卫 生问等潮湿房间第 一皮应用高 2 0 0 m m的 C 2 0 现浇细石 混凝土。 b 上下皮 的竖向灰缝相互错开搭接 ,搭接长度不 应小于砌块长度 的 1 3 , 且不小于 1 5 0 m m 。当在同一位 置 3皮的搭 接长度不能满 足上述要求时 ,应在水平缝 内每道设置 2根 西 6钢筋 , 钢筋两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 3 5 0 mr n。 c 在砌筑面上适度浇水 ,以水浸入砌筑面 8 l O m m 为宜。 砌块坐浆面适当洒水清除浮灰。 采用瓦刀或刮勺均 汪强等 蒸压加气混凝 土砌块砌体质量控制分析 匀施铺专用砌筑砂浆。
7、水平灰缝均匀铺浆于下皮砌块上 表面, 垂直灰缝可先铺浆于砌块侧 面, 坐浆密实 , 并用橡 皮锤轻击摆正 、 找平 , 再及 时地将挤 出的砂浆清除干净 , 使灰缝横平竖直、 砂浆饱满。砌块砌体水平灰缝 、 垂直灰 缝饱满度不应低于 8 0 ,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 8 1 2 m m ( 水平灰缝不大于 1 5 ra m、 垂直灰缝不大于 2 0 ra m) ; 当使 用粘结剂干法作业时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 3 5 ra m 。每砌 完一皮砌块后应对所有灰缝原浆勾压密实 ,并勾出 1 3 ram的凹缝。 d 由于砌体将有一定收缩变形 ,所以砌筑到顶部时 应预留一定的空隙,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 7 天
8、后才能进 行顶部斜砌( 角度 6 0 。 7 5 。 ) 顶紧 , 并用砂浆填实。 4 墙体结构构造措施 a 砌体的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同时砌筑 ,因特殊原 因不能同时砌筑及其他需要留置的临时间断处 ,施工缝 留成斜槎 。如留斜槎有困难 ,则沿高度每 5 0 0 ram设置 2 q b 6 拉结筋 , 钢筋深入墙 内, 一般每边不小于 7 0 0 ra m; 或 采用 L形铁件进行拉结。 b 砌块砌体分次砌筑 ,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 8 m 或一步架高。 c 砌块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柱 ( 墙) 间应预留 1 0 1 5 m m 的间隙, 待墙体砌筑完成后 , 采用 P u发泡剂嵌平实。 d
9、在砌体的拐角 、 门窗洞周边 2 0 0 ra m范围内应有加 强措施。 e 墙内管线沿砌块的模数位置横平竖直地预埋 , 不 宜斜置。当管线集 中或管径较大时 ,管线两侧布置拉结 筋 , 以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不 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 的加气混凝土砌体性 能指标不 同, 加气混凝土不与其他砖 、 砌块混砌 。砌体表 面处理方法是用同一砌块材料填补 ( 缺角、 孔洞) 密实。 5 墙体抹灰工艺控制 抹灰工艺流程为:砌体表面处理一刷界面剂一设置 加强网一抹第一道砂浆一抹第二道砂浆一设分格缝。 抹灰在 砌体 砌筑 工程 完毕 后 7天且 验 收合 格后 进 行 。 a 抹灰前先进行基层处理。
10、基面不平整时分层找平 , 不一次做得太厚 , 以免开 、 脱落。 并将砌块表面清扫干净 , 墙面上的灰缝 、 孔洞填补密实。 b 砌体表面涂刷专用界面剂作 为结合层 ,并根据 产 品要求的间隔时间进行抹灰。 抹灰前先充分浇水 , 再 抹胶质水泥浆 。这是 因为加气混凝土吸水特性与砖和 混凝 土不同 , 它 的毛细作用较差 , 气孔为 “墨水瓶 ” 结 构 , 其单端 吸水试验 表明 : 经 2 4 h 强烈 吸水 后 , 直到 l O 天以上才能达 到平稳 。因此 , 若不做基层处理 , 加气混 凝土将不断吸收抹灰层 中的水分 ,使砂 浆失 去水化条 件 , 从而易造成抹灰 的空鼓与开裂 。据
11、有关资料 , 加气 混凝 土墙 面抹灰不浇水与适 当浇水对粘结强度 的影响 极大 , 尤 以 1 : 3石灰砂浆最为显 著 , 两者的粘结强度分 别为 2 7 4 4 k N m 和 9 9 9 6 k N m 2 , 相差竞达 3 倍 以上 , 混 合砂浆也在 1 5倍以上 。试验发现 , 凡不浇水或少许浇 水者其破坏部位一般都在砂浆层 ,粘结强度近似于砂 浆本身的抗拉强度 。 因此 , 充分浇水的 目的在于使砂浆 不失水 ,而抹胶质水泥浆则是封 闭加气混凝土的表面 气孑 L , 减少吸水率 , 并 能强化 固定未扫净 的表面渣屑 。 须注意 的是 :一定要待胶质水泥浆未凝 固之前 即抹过
12、渡层砂浆 , 否则聚合物水泥浆 固化后易产生胶 膜 , 影响 它与过渡层砂浆的粘结 。 c 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 门窗等洞口的有角部位、 暗埋管线的孔槽处及抹灰总厚度超过 3 5 ra m等处应设置 加强 网。 加强网可采用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 铺设加强网 宽度不小于 2 0 0 m m,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1 0 0 m m。 铺设时应先用铁抹子将聚合物砂浆抹在基层上 ,再将加 强网展平压人聚合物砂浆中, 必要时用铁钉固定。 d 由于传统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砌体弹性模量、 线 膨胀系数不一致 , 故在干缩及温度变化时其结合面处会 产生剪应力 , 能引起抹灰层的起鼓、 掉皮 、 开裂。 为
13、防止这 些现象发生, 特规定底层抹灰砂浆采用弹性模量、 收缩系 数 、 强度和加气混凝土本身相近的混合砂浆, 即“ 过渡层” 抹灰。 分层抹灰可使各抹灰层的弹性模量、 收缩值等相互 适应。试点工程操作表明: 分层厚度薄是有利的, 抹灰砂 浆每层厚度为 5 - 8 ra m。 在做饰面层 ( 或第二层) 抹灰时, 一 定要待底层抹灰终凝后再做 ; 若时间间隔过短 , 二层合为 一 层 , 将引起饰面开裂 、 起鼓 , 间隔时间稍长 , 可使底层抹 灰干缩 、 有微裂 , 这样就释放了一部分开裂应力 , 对饰面 抹灰是有益的。 考虑到砌块尺寸偏差较小, 故规定抹灰总 厚度不大于 2 0 m m。
14、e 当墙面面积较大时 , 面层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开裂。 因此 ,外墙抹灰设置水平和竖向分隔缝 ,缝宽宜为 1 0 2 0 ra m, 缝深宜大于 1 0 m m 。如墙面不设置分隔缝 , 则在抹 灰层砂浆 中掺加 “ 杜拉纤维” 等防止墙面 ( 下转第5 2页) 5 2 林亚等 供水工程 中水质 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表 4 标 准 物 质 测 定 结 果 统 计 单位 : m g L 测定项目 氨氮 硝酸盐氮 高锰酸盐指数 氯化物 p H值 电导率 标准物质代号 GB W( E) 0 8 0 1 9 8 G B W( E) 0 8 0 1 9 8 G B W( E) 0 8 0
15、2 0 1 GB W( E) 0 8 0 1 1 2 样 品编号 7 0 6 1 3 7 0 6 1 3 7 l 2 2 3 9 0 9 2 2 A 9 O 9 2 2 B 9 O 9 2 2 C 标准值 1 0 2 9 0 9 8 l 3 9 5 6 8 9 1 8 5 5 1 O 不确定度 -+ 0 0 5 2 O 0 4 9 O 2 4 -+ 3 4 5 -+ 0 4 0 + 2 0 平均测定结果 1 0 3 3 0 9 6 0 4 0 8 0 6 9 _ 3 8 7 7 5 1 O 结果判断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的准确度。 按照平行加标进行回收率测定时, 所得结果既 可
16、以反映测试的准确度 , 也可以判断其精密度 。 加标回收 率可按 9 5 1 0 5 的域限作判断。 加标 回收分析试验选定项 目为氨氮、 氯化物 , 结果 见表 5 。 统计结果表明: a 不同方式的氨氮回收率试验 , 平均回收率为 9 6 2 1 0 2 2 , 在 1 0 0 5 之内, 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 b 不同方式 的氯化物回收率试验 ,平均 回收率为 9 6 4 9 7 2 , 在 1 0 0 5 之内, 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 表 5 加标回收实验结果统计 测定项 目 水样浓度( m g L) 加标量 ( mg L) 标液浓度 ( m g L ) 水样+ 标浓度( m g L
17、) 定容体积 ( r n I J ) 加标回收率 ( ) 氨氮 O 2 2 1 O 1 O 0 1 2 4 l 0 o 0 1 0 2 2 氨氮 O 2 2 2 0 l o o 2 1 7 l o o 0 9 7 7 氨氮 l _2 3 5 1 0 0 2 1 8 5 ( ) o 9 6 _ 2 氨氮 2 1 3 l O 1 0 0 4 0 6 5 0 0 9 8 6 氯化物 1 0 1 O 0 2 9 8 6 6 5 0 0 9 7 2 氯化物 1 0 2 0 0 2 9 8 l 2 1 5 o o 9 6 4 5 结语 a 在分析实验室与 自动监测站的比对试验数据 时, 使用变化趋势图形比
18、较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试验数据的 差异 , 针对 罔中差异较大的数据点 , 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 的原因, 确定顶山 自动监测站监测项 目的适用性 ; 使用相 对误差法可以对 D H值 、 溶解氧、 电导率 、 硝酸盐氮、 高锰 酸盐指数等项 目进行判断 ; 氨氮 、 氯化物 、 叶绿素和总磷 等水样中浓度接近检出限的项 目, 可使用 t 检验法对 比对 实验结果进行有无显著性差异的检验。 b 在 自动监测站仪器的量程范围内,可使用线性检 验的方法进行检测范围的验证。 c 定期使用国家标准物质对检测项 目进行质量控制, 能够验证 自动监测站仪器的准确性。 d 通过加标 回收分析试验 ,可以控制 自
19、动监测站监 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e 自动监测站测定值可疑时 ,应与实验室做 同一水 样的比对试验,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对 比对实验的结果作 出判断。A 1 一 一 _ r _ ( 上接第4 6页) 开裂。 所用砂浆严格按有关配合比规定操作 , 充分拌匀。 经 验证明 : 人工抹灰稠度以 8 0 1 0 0 ra m为宜 。此外 , 由于加 气混凝土砌块抗拉强度低 , 外墙饰面砖厚度不宜太厚 , 以 免由于粘结不牢而产生空鼓 、 脱落。 6 结语 加气混凝 土砌块是新型材料 ,其特性 与传 统的粘 土砖材料有着显著的差别 ,但 目前的施工规范和实际 施工工艺, 无论砌筑还是抹灰 , 大多沿袭了传统模式。 如果不突破传统施工管理思维模式 ,根本无法解决其 裂缝等问题 ;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其特点, 对传统工 艺进行大胆革新 , 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现 场实际控制表 明:采取以上措 施最大程度减少了墙 体 裂缝 , 取得 了良好效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