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62435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 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 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1(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 呢?随机点同

3、学回答。(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 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 度。【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答案:-18温度低。【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4、【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 含义。【重点难点】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新课讲授】L教学例2o(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 的数,像-500,-13 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

5、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2.归纳正数和负数。(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 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 叫做负数。(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 应该归为正数一类。”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

6、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3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教学内容】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重点难点】认识数轴、0o【情景导入】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新课讲授】教学例3 o(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

7、议,然后汇报。(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3(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 相对完整的认识。(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 到它们相对应的点。【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2.完成教

8、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订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百分数(二)【教学目标】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 的简单计算。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重点难点】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成数1课时税率1课时利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折扣【教学内容】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4【教学目标】1.明确折扣的含义。2.能熟练

9、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 查情况。)【新课讲授】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 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

10、0元。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橡皮,原价:1元,现价:?(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 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5)讨论,找规律。(6)归纳,得定义。(7)练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o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5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问

11、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 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X85%=153(元)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 少钱?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学生试算,独立列式。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

12、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 10%。【课堂作业】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成数【教学内容】成 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1.明确成数的含义。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成数的理解。62.成数的计算。【情景导入】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 二成”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新课讲授】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

13、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今年的用

14、电量=去年的用电量X(1-25%)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3课时税率【教学内容】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7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 计算税款。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情景导入】

15、1.口答算式。(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 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 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3.税款计算。(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

16、额的5%缴纳营业 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 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o(3)学生列出算式。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列式:30X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课堂作业】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

17、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第4课时利率【教学内容】利 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 法,会进行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 教育。【重点难点】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新课讲授】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

18、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 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9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 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

19、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义利率X时间(2)计算方法: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X 3.75%X2=375(元)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课堂作业】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 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 利息?【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第5课时解

20、决问题【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 10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口头列式。(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

21、个 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 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师:这儿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教学例5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 分不优惠。解题思路:(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

22、去2 个50元。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 0X50%=115(元)B:23 0-2X50=13 0(元)Aa 表示()【课堂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65第9课时式与方程(2)【教学内容】式与方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 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2.使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

23、 力,发散学生的思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4.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大节第一部分内容:字母表示数,今天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复习讲授】1.复习方程:课件出示:(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3 1y-%0.1%+y=6 2x-16X+42=78-=-3 7 x8-3.r=5同学们准确的进行了判断,那什么是方程呢?用方程解应用题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2)回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练习,说一说什么

24、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含有未知数;必须是一个等式。两者缺一 就不是方程。2.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案例: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用方程解答的解题步骤是什么?66在做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的?(4)提问:根据上题的解答,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

25、程;检验,写答案。【课堂作业】1.教材第81页第二个“做一做”。2.教材第82-83页第810题。第10课时比和比例(1)【教学内容】比和比例(Do【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 识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4.复习比

26、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3)巩固练习。67【课堂作业】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 间相互说一说。【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U课时比和比例(2)【教学内容】比和比例(2)【教学目标】L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及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归纳整理】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27、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要点: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随 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 增加;两种量的积一定。(3)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指出成什么比例?68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订少年报的数量和所需钱数。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圆的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和半径。由学生做在草稿本上,再集体订正。要求每一题都要说出理由。(4)用比例知识解题:大家回忆一下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学生讨

28、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概括: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两种量成什 么比例;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解比例;检验。(5)教学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 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 要多少天?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第84页例4o【课堂作业】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教师指名回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 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

29、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69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 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归纳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

30、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吗?组织学生议一议,写一写。指名学生把写的过程予以汇报。教师加以总结,用课件展示教材第86页第1题的图示。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1题。指名汇报,订正。【教材释疑】教师:刚

31、才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想必同学们可能还有些疑难,请同学们互相提 问,互相交流。【课堂作业】【课堂小结】7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 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 的经验。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2.理解平面图

32、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 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学生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 与测量(2)【复习回顾】L周长和面积的含义。(1)周长教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思考、回答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并板书: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 长。71教师:计量周长采用的是什么单位?你能举例吗?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单位?组织学生议一议。学生思考、回答。指

3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可能会答出: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由于周长是计量物体周围长度的总和,故 采用长度单位。(2)面积(3)比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半径为1cm的圆的周长比面积大,这种说法对吗?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学生结合问题计算回答。可能有两种答案:周长比面积大。无法比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1)教师: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 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再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思考、回答:长方形(2

34、)课件展示正方形教师: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你能否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正方形的周 长和面积公式。组织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学生回顾,相互讨论,汇报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C=4a S=ab教师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3)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教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组织学生画一画,算一算。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议一议,相互交流。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72教师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4)教师: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计算公式的过程,有相同之处吗?谁能说一说推导的 过程。学生思考、回答。(5)课件展示圆教师: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35、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6)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探究其中的规律。【课堂作业】【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2.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3.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4.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包含教材第88页第4题的四个图形),立体图形实物。【复习回

36、顾】立体图形的认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2.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733.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用课件逐一显示字母所表示的名称。4.上面的图形能分类吗?可以怎样分?依据的标准是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面都是平面都有一个曲面教师注意板书。5.长方体与正方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教师: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共同点不同点长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至少有4个面是长

37、方形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教师: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圆柱和圆锥。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74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课堂作业】做教材第90页练习十八第9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进行集体评议。【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

38、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4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罐装饮料瓶,软包装饮料盒,500克大米。【复习回顾】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

39、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 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 和?75(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 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义高。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 长或高。)(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

40、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 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 怎样想的?字母公式:S=(axb+axh+bxh)x2S=6a2 S 斑=2 7crh+2#r2.复习体积的计算。(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指名学生口答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随着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 体积公式。(课件演示推导过程)教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3)归纳立体图形

41、的体积公式。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课堂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76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L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

42、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彩纸,方格纸,剪刀,彩笔,尺子。【情景导入】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 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变换)【归纳整理】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一一轴对称。教师予以板书。(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 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

43、,并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77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一一旋转。教师予以板书。教师小结: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 转不同的角度。3.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第三种几何变换一一平移。教师予以板书。(2)教师:由平移

44、变换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只是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进行集体评议。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平移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二是确定平移的距离)4.你会按照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吗?提问:图形怎样放大?怎样缩小?学生回答。【课堂作业】【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6课时 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 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783

45、.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情景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归纳整理】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1)如果从学校到

46、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2)学生讨论路线。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课件动态演示)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集体订正。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课件出示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79(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集体订正。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小结:先

47、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看,看在第 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课堂作业】【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D【教学内容】统计表。【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重点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8、,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 80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课堂作业】教材第96页例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 统计与概率(2)【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2)o【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2,渗透统计意识。【重点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

49、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归纳整理】统计图L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2.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81(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交流。重点汇报。如: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

50、据?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c.确定调查的方法;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e.整理和描述数据;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课堂作业】教材第98页练习二H一第2、3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教学内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L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