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詹天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读词造句:阻挠要挟嘲笑藐视毅然竣工回击赞叹不已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爱国杰出一、复习导入提问: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按课文内容用排比句说话。(出示投影)在情况下,在情况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在情况下,(在清政
2、府无能,国内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在自然环境非常险恶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二、感知杰出同学们,詹天佑在这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真是件不简单的事情。他是怎样杰出地完成这项任务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朗读第4、5、6自然段,想想课文主要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过程中的杰出才能? (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1、“勘测线路” (1)、请大家细读“勘测线路”部分,文章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同学们阅读得真认真,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哪个同学愿意第一个交流。) (谦虚、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工作认
3、真、一丝不苟等) (2)、詹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詹天佑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挚热的爱国之情。(生读) 2、 开凿隧道 (1)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我们的火车要进入隧道了,哇,隧道好长呀!噢,终于出来了。修筑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样开凿隧道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屏幕上哪个是居庸关隧道,哪个是八达岭隧道?并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方法的句子。(交流) (2)、我请同学们来当设计师,边察看地形,边在练习纸上设计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与同桌讨论
4、,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3)、交流:请设计师拿着你的设计图上来说说设计理由。 (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可以加快速度。八达岭隧道长,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分别同时向两端开凿,就有四个工作面,加上两头又向中间开凿,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他超人的才干不仅表现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否则隧道不通,打成支离破碎的几段,工程无法进行,还会出现塌方之类的严重事故。)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杰出才华的表现。 3、 设计“人”字形线路 (1)、同学们,我们的火车马上要到青龙桥了
5、,在青龙桥附近修筑铁路又遇到了麻烦。坡度特别大,那怎么办呢?(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请同桌互读第六自然段并交流讨论,看看屏幕上的“人”字形线路,哪一种是詹天佑设计的?(指名回答)(2)“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更说明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师:(在黑板上画出“人”字形线路图)不少技术高明的小司机已经把火车开过了“人”字形线路,并调转了车头。老师准备了火车和两个火车头,分别挂在“火车”的两端。哪位司机上来演示一下?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来拉的火车头就在后面推。师:这位司机顺利地
6、完成了操作任务,解说也十分清楚。我们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大家为他鼓掌)师:谁能说说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上山容易得多?生:人字的两条斜线实际上是把这个陡坡的坡度分成了两半。火车分两次上坡,一次爬一半的坡度,因此就容易得多了。生:我们骑车上坡,如果坡太陡了,想从坡底一直冲上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斜着走,从右边斜到左边,再从左边斜回右边,这样来回斜着走,上坡就容易得多了。我想这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同样道理的。 4、小结: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形线路的高超设计,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见的。直到现在,公路、铁路的修筑中,还运用着詹天佑创造的方法。刚才有游客问京张铁路的修筑几年才完工。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京张铁路不仅修筑成功了,而且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提早两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詹天佑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畅谈感受同学们,现在火车已经到达青龙桥车站了,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去参观詹天佑的铜像。(出示画像)这就是詹天佑的铜像,在这么一位杰出爱国的工程师面前,你想对这位伟人说些什么呢?四、展示检测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来谈谈。板书设计 詹天佑勘测铁路:一丝不苟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开凿隧道:吃苦耐劳设计线路:创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