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人工气道的概念:为保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经口、鼻或颈部置入到口咽部或气管内的导管, 有利于吸出气道内分泌物,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和协助机械通气。它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其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是争取救治时间, 保障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 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因此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 是抢救气道急性梗阻或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措施, 也是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时, 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惟一途径。常见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有气管插管
2、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切开术;其中气管插管术还包括经口气管插管术和经鼻气管插管术,临床上以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最为常见。下面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人工气道。一、气管插管术1.目的(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治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3).便于全身麻醉药物的应用2.适应症维持正常的气道需要有正常而通畅的气道,足够的呼吸肌驱动力量,完整的胸廓解剖结构,正常的肺功能以及正常的咳嗽反射等,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环节受到损害,影响了呼吸功能导致了呼吸衰竭时即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支持。(1).全身麻醉:全麻时患者神志消失,不能保证呼吸道
3、通畅,部分麻醉药对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全麻时多复合使用肌松药,致使呼吸肌力抑制或完全无力,此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和机械通气。(2).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1)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 2)心肺复苏患者 3)误吸及窒息的患者 4)药物中毒影响呼吸者3.操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插管方法,也是快速建立可靠人工气道的方法。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用喉镜暴露声门。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常易导致插管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1).检查和评估,从而估计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决定插管的途径和方法,对不能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可以考虑气管切开,准备工作包括:1)基础疾病和目前的生命体征,插管前
4、必须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生命体征,对心肺复苏的患者这种检查和评估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2)有无义齿、牙齿有无松动、脱落,防止在操作时造成损伤。3)张口程度,颈部活动情况等。4)咽喉部的情况,如有无炎性肿物、喉部病变、先天畸形。(2).准备:用物:气管导管、导芯、咽喉镜、喷雾器、牙垫、5ml空针、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及面罩、听诊器、导入钳、丝绸胶布、寸带等,如图所示。气管导管的选择:气管导管的口径和长度应根据插管的途径和患者的年龄、性别、身材等因素选择成年男性:7.5mm 8.0mm成年女性:7.0mm 7.5mm儿童(年龄/4+4)mm(3).步骤:1)摆体位,头,颈,肩相应垫高,使头后
5、仰并抬高 8 10cm 。对于肥胖病人,可将外耳道与剑突摆在同一水平线上,见图。 2% 利多卡因对口咽部及下咽区喷雾局麻。 2)暴露声门:口直视下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用喉镜暴露声门,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张口。用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使喉镜片至正中位,此时可见悬雍垂(为显露声门的第一标志),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看到会厌的边缘(为显露声门的第二标志)。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间接拉起会厌而显露声门。3)插管:右手执气管导管,斜口对声门裂,在吸气末顺势将导管轻柔插入。导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成人为 5cm ,小
6、儿为 2 3cm 。如果用导丝塑型,在导管斜面进入声门 2cm 后,要及时抽出导丝。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然后退出喉镜,检查确认导管在气管内,而非在食管内,这时听诊两肺呼吸音一致。 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为距门齿 22 24cm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气管插管的视频。4)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气管插管插入后,需立即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恰当。 最常用的方法是听诊法,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先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n 如有,说明误插入食管(需防止反复送气听诊造成胃过度充气)。n 如无,再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是否对称。 操作者可以按压患者的胸部,用面颊贴近气管道口,可以感受到较大气流自导管喷出。
7、 如用透明塑料导管时,患者吸气时管壁清亮,呼吸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插管成功后患者的氧饱和度会逐渐上升。 x线胸片证实插管位置:u 病人的通气和氧供得到保障后,进行床边摄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在隆突上12cm经鼻气管插管法:操作分为经鼻腔明视气管插管术、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1). 经鼻腔明视气管插管术1)原则上与经口气管插管术相同2)选择较大且通畅的鼻腔,若两侧均通畅,一般选择右侧鼻腔3)若导管送入困难,可用导入钳协助(2). 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术:指不使用喉镜也不显露喉头而直接插管的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有困难时考虑采用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水平
8、(3).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术经鼻气管插管可以克服口腔内插管的缺点,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也较易接受,口腔容易护理,插管深度24-28cm。经口气管插管术和经鼻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建立人工气道方法,先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优点缺点经口插管(距门齿22-24cm)1.容易插入适于急救2.管腔大,适于吸痰,气道阻力小,呼吸机治疗效果好1.易移位、脱出2.不易长期耐受3.不利于口腔护理,利于细菌繁殖反流入气道4.不适用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经鼻插管(24-28cm)1.易耐受2.易固定3.便于口腔护理1.管腔小,吸痰不便2.不易迅速插入,适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3.易并发中耳炎
9、,鼻窦炎4.操作时易造成鼻损伤5.不适用于鼻损伤,凝血障碍、颅底骨折患者4.气管插管的并发症(1).插管过程中的损伤: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造成口唇、舌、牙齿、咽部和气管粘膜的损伤或声带的损伤,因此在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暴力。(2).一侧支气管阻塞:气管导管插入过深容易误入一侧支气管,而另一侧支气管无法通气,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后头部位置变动及膈肌上抬的患者好发,因此插管后要注意听诊两侧呼吸音的情况。(3).气管导管阻塞:常见于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由于痰液较多和痰痂形成而阻塞气管导管。(4).气管导管脱落:由于患者躁动或气囊充气不足,偶可发生气管导管脱落。二、气管切开术1. 适应症(1) 需长时间
10、机械通气(2) 已行气管插管,仍不能顺利吸出呼吸道分泌物(3)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外伤等,气管插管不能进行(4)喉外伤、颌面喉部大手术预防性切开2.用物准备(1)气管切开包:手术刀、剪刀、甲状腺拉钩、止血钳、镊子(2)准备喉镜和气管插管以备气管切开失败或呼吸骤停时急救用(3)氧气、抢救药品、负压吸引装置3.操作方法(1)体位:仰卧位,肩与颈部垫高,头后仰(2)消毒与麻醉(3)切开步骤:切口分离组织暴露气管切开气管环插入气管导管(4)固定套管4.气管切开后的优点: 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减轻呼吸道的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便于较长
11、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为清醒病人所耐受。有利于清醒病人。其缺点:手术创伤有一定危险性,与气管插管一样,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温化和湿化作用,且吸痰时容易污染下呼吸道导致或加重感染,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并发症发生。观看气管切开视频。三、环甲膜穿刺(切开)置管确定环甲膜位置(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环甲膜正中线穿刺(切开)进入气管拔出针芯或置入导管、固定。环甲膜穿刺是非确定性气管开放技术,一旦复苏成功应立即改为气管切开术或尽早进行消除病因的处理。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通过有效的护理,患者的通气情况能明显改善。因此,人工气道的护理显得犹为重要,需要
12、大家熟练掌握。 一 、人工气道的固定1.经口气管插管:采用双重固定法,人工气道建立成功后, 可通过检查气管导管上的刻度标志, 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等方法, 来确立人工气道的正确位置和通畅与否。然后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防止其移位、脱出。具体操作方法: 除了常规2 条长胶布交叉固定外, 取1 根寸带( 可用绷带代替) 长约22 cm, 将寸带从颈后绕过至气管插管及牙垫处( 门齿或鼻尖处) , 以气管导管为中心, 寸带在上唇处打一结, 交叉围绕气管插管至下唇处打一结, 再围绕气管插管至上唇处打一活结, 将寸带提起用胶布分别固定在双颊, 寸带固定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还需要注意的是:气管插管
13、的固定则应将病人面部的分泌物擦净,选择黏性较好的胶布固定,通常将导管和牙垫同时固定于口腔的一侧,防止导管被咬扁,并在每次口腔护理后将导管移至另一侧,以减少导管对口腔局部的长时间压迫,而形成口腔溃疡。2.经鼻插管:剪一根长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约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3.气管切开: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过紧易压迫颈部,致血液回流不畅和病人不适;过松则易出现导管滑出至夹层而不易被发现。若需使用呼吸机,则应采用支架支撑呼吸机
14、接口的管道,防止压迫气管切开套管,引起气管受压,出现缺血性坏死。所有固定操作需两人配合进行,防止意外脱管。二 、防止人工气道脱出尽管有加强固定的方法,但建立了人工气道的患者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意外拔管。1)、意外拔管: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意外拔管是气管内插管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病人的3-6%。妥善处理非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反之,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国外文献报道意外拔管导致病人死亡占插管病人的3-6%。2)、气管导管部分或完全脱出后的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缺氧、心率先增快后减慢、氧饱和度下降,
15、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3)、发生人工气道套管脱出的处理:A .气管插管:套管脱出在气管内,吸净患者口鼻腔及气囊上的滞留物后,放出气囊内气体,将套管插回原深度,并拍胸片确定插管位置, 如脱出气管,放出气囊,拔出气管插管,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B .气管切开:伤口未形成窦道前即术后48h小时内,套管脱出一定请医生处理,不可擅自插回。窦道形成后,若导管脱出,吸痰后,放气囊,插回套管,重新固定。4)、预防措施: 妥善固定导管,防其脱出。 适当约束四肢。 特别烦躁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对于清醒病人,给其讲明人工气道的重要性,让其配合。 进行护理操作时,尤其是翻身时,要
16、专人管理管道,防其脱出。 给患者吸痰及气囊放气时,给其讲明道理,让病人配合,防止其因不适而乱动导致导管脱出。 在升高、下降床头或整体升降床时,先取下固定呼吸机管道的支架,以免强行拔出导管。 为了保证病人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固定呼吸机管道的支架与气管导管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管道活动空间。 气囊充气适度。 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气囊充气的的两种方法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后,压迫在气管壁上,但如果气囊充气量过大、压迫气管粘膜过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黏膜的损伤,甚至坏死,正常的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为3
17、0cmH2O,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cmH2O ,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监测气囊压力问题: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怎样掌握好气囊充气的理想充气量呢?临床上常采取以下三种充气技术 最小漏气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这时,回抽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漏气声为止。该方法可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但由于有少量漏气,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气囊流入肺内,或进食时发生误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对潮气量有一定影响。 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
18、,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回抽0.5ml气体再次听到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但根据方法的说明可以看出是分寸是很难拿捏,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气囊压力监测表测定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温湿化、吸痰。1.气道湿化生理条件下, 在吸气过程中, 通过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 使干燥、温度较低的空气逐步转化为湿润温暖的气体, 最终到达肺泡, 参与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温度为37 , 湿度为100%。人工气道建立后, 患者在吸气过程中丧失了上呼
19、吸道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功能, 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 分泌物干结, 排痰不畅, 加重气道阻塞, 而湿化可以使其管壁纤毛运动活跃, 将附着于纤毛的黏液不断向上推,到达喉部, 有利于吸出。因此, 气道的充分湿化十分必要。由于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约为250 ml/d, 每日湿化液则不应少于250 ml。(1) 雾化吸入:1) 将生理盐水及药物( 根据病情加入适当的药物, 包括糜蛋白酶、沐舒坦、激素及敏感的抗生素) 经人工气道口进行雾化吸入, 使其成0.5 m1 m 直径的雾滴、有较高的穿透性, 能随患者呼吸吸入, 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 因而达到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以及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
20、。2) 雾化液应现用现配3) 雾化前及雾化过程中及时吸出气道内痰液 湿化温化器:一般呼吸机上配有此装置,其原理是以物理加热的方法为干燥的气体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机械通气的患者,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2-37。(3)微量泵泵入:该方法明显优于间断推注湿化法。减去静脉输液器针头,按静脉输液方法排气,将头皮静脉针软管插入人工气道内,气管插管者插入1518 cm,气管切开者插入58 cm,固定软管,以35ml/h的速度持续滴注。由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持续湿化的要求。(4)人工鼻湿化法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HME) 是由数层吸水材
21、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装置,使用时一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端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其作用原理是,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内的热量和水分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人工鼻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人工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人工气道内吸痰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作用, 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和误吸物吸出,以保持气道的通畅。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感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1)安全吸痰的指征:患者在以下情况下
22、, 应给予适时吸痰发生频繁呛咳或者床旁听到痰鸣音, 提示大量痰液瘀积在上气道, 需立即吸痰, 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重症肺炎、昏迷患者等; 另外, 护士听诊呼吸音, 如听到痰鸣音也应立即给予吸痰; 雾化吸入, 体位变化前后, 监护仪血氧分压或者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定容控制呼吸时呼吸机气道压超高报警, 定压控制呼吸时潮气量下降等更应及时吸痰。有的患者需吸痰1 次/1 h, 甚至间隔时间更短, 而有的患者则需1 次/4 h 或更长时间。但有学者提出,根据病情需要, 必要时才吸痰, 多数可达到明显改变患者通气的效果, 属按需吸痰; 而根据“ 遵医嘱”或“按时间”属于定时吸痰。有临床实践者认为, 按需
23、吸痰比定时吸痰更有效, 一方面可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是因为有些患者的痰液比较少, 定时吸痰会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刺激, 并造成不能耐受而吐管对抗治疗; 另一方面, 痰量多的患者有时每隔几分钟就需吸痰, 如一味拘泥于定时吸痰, 则不能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贻误病情导致并发症发生。(2)痰液的分度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及在玻璃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可分为以下三度:I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II度(中度粘痰):痰液的外观较I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III度(重度粘痰):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
24、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3)吸痰的注意事项1)气管内吸引时选择大小适当的吸引管至关重要。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可降低气道损伤的发生。吸痰管适宜是指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 / 2, 这样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内, 减少缺氧程度, 大大减少窒息的发生, 并可防止负压过大引起的肺不张。一般成年人的气管内套管直径为7 9 mm, 故吸痰管的直径应是2.0 2.5 mm 。吸痰管过粗, 产生的负压过大, 易造成损伤; 吸痰管过细, 产生负压小, 吸痰不畅, 达不到效果。我们目前采用12 号进口高分子硅胶吸痰管, 长度50 cm 有1 个正孔和2 个侧孔,这种
25、吸痰管软硬适合, 弹性好, 不易扭曲, 可分散吸痰时负压, 减少刺激, 损伤小, 对患者较安全。2)调节负压吸引根据痰液的黏稠度调节吸引至200 300mmHg ,婴幼儿吸痰负压为100 200 mmHg ,插入吸痰管的过程中应关闭负压,以避免造成黏膜水肿, 肺泡萎陷, 加重缺氧。3)掌握吸痰时间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 反复吸引不超过2 次。提倡一次性吸引, 吸引管进入气管的次数以不超过3 次为好, 否则不能保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若痰不能一次性吸净, 可给予患者吸入100%纯氧或高流量氧气, 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缺氧表现, 吸痰时注意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
26、化, 若血氧饱和度低至90%, 心率增快、血压增高, 应立即停止操作, 给予纯氧并适当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待患者症状消失,体征平稳后再吸痰, 直至痰液吸干净为止。4)掌握吸痰技巧动作一定要轻柔, 将吸痰管外表湿润后捏住,连接管处关闭负压轻而快地插入气管导管内, 常规吸痰管插入深度以遇有阻力为佳, 但深部吸引易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 肉芽组织形成而导致气管狭窄、肺气肿和肺不张。因此, 提倡浅层吸痰法。有研究者认为, 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长度再延长12 cm, 有附件( 调节器呼吸机接头等) 时, 另加附件长度, 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损伤性较小且效果好。吸痰管插入导管后给予负压,
27、以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吸引, 慢慢向外提出, 手法轻巧, 动作轻柔。如遇痰液多时在旋转提出的过程中可稍停留, 将吸痰管左右稍摆动, 吸出气管内较多量痰液。切忌反复上下抽吸,引起气道损伤。禁止退出时间断施压和进管时施压, 否则会造成吸痰无效。(4)吸痰的不良反应1)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预充氧, 可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即吸痰前给予吸纯氧23 min, 吸痰结束后23 min 内仍给予纯氧吸入,然后切记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 以防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引起吸入性肺不张、氧中毒、肺组织纤维化的不良后果。2)气管黏膜损伤很多研究证明, 频繁吸痰和过大负压吸引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在吸痰过程中应
28、做到一慢二快三忌, 即退吸痰管宜慢; 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 一次吸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 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 出现气管黏膜损伤时应减少吸痰次数,观察痰液变化。3)心律失常吸痰不及时可造成通气量下降、窒息、甚至心律失常。因此, 吸痰时要严密监测心律及心律变化, 在吸痰过程中若出现心律失常、气道痉挛、紫绀等情况要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予高浓度吸氧。4)肺不张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负压不宜过大5)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密闭式吸痰是指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操作, 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 整个吸痰过程是在密闭情况下完成, 操作者不需戴
29、无菌手套即可操作。其优点在于密闭式吸痰不中断呼吸机送气, 可以保持抢救无效吸痰时的通气及吸氧浓度, 最大限度减少气道内压力的变化, 避免和减少肺泡萎陷, 避免吸痰引起的肺顺应性进一步下降。皮红英等认为, 对ARDS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选择密闭式吸痰更合理、更安全和有效避免风险。其次, 有研究发现, 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对动脉血氧影响较小, 能有效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 明显减少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再则, 密闭式吸痰明显低于开放式吸痰的呼吸道感染。六、一般护理1.预防感染口腔护理口咽部护理每天23 次口腔护理, 防止细菌向下移行。口腔护理应在气囊充气情况下进行, 所用溶液根据口腔P
30、H 值选择。有研究表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鼻咽冲洗, 可有效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定值, 降低VAP 的发生率和延迟发生时间, 保持口鼻腔湿润。方法: 抬高患者床头30, 气囊内压2530mmHg, 一操作者由一侧嘴角向口腔注入生理盐水, 停留23 s, 另一操作者用一次性吸痰管从另一侧嘴角吸出。每次冲35 mL。鼻腔冲洗法同上, 至吸出冲洗液澄清为止。冲毕, 行气管内吸痰。严格无菌操作 每位患者准备一套吸痰盘,吸痰管一次使用,口鼻腔和气道内吸引的吸痰管要分开,不可将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用于吸引气道,吸痰用物每天消毒一次。经鼻气管插管者,呋喃西林滴鼻液滴鼻,每日3-4次。气管切开者每日更换切口处敷料1-2次,有渗液、渗血者随时更换,以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停止机械通气后,导管口应覆盖单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空气中的细菌、灰尘及异物被吸入气道内。气管切开应用金属导管者,每4小时清洗内导管一次,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