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6215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6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高清正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2 22 0 1 4内径千分尺I n t e r n a lM i c r o m e t e r s 2 0 1 4-1 1-1 7发布2 0 1 5-0 5-1 7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I n t e r n a lM i c r o m e t e r sJ J G2 22 0 1 4代替J J G2 22 0 0 3 归 口 单 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哈

2、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2 22 0 1 4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韩正阳(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张海波(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董玉文(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文龙(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参加起草人:黄晓宾(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刘 缨(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刘 娜(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G2 22 0 1 4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概述(1)4 计量性能要求(2)4.1 测头测量面

3、的曲率半径(2)4.2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2)4.3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2)4.4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2)4.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2)4.6 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2)4.7 数值漂移(2)4.8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2)4.9 示值误差(2)4.1 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3)4.1 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3)5 通用技术要求(4)5.1 外观(4)5.2 各部分相互作用(4)6 计量器具控制(4)6.1 检定条件(4)6.2 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4)6.3 检定方法(5)6.4 检定结果处

4、理(8)6.5 检定周期(8)附录A 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方式举例(9)附录B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 0)附录C 测长机配合激光干涉仪测量示值误差的说明(1 3)附录D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信息及格式(1 4)J J G2 22 0 1 4引 言J J F1 0 0 22 0 1 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 J G2 22 0 0 3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共同构成本规程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计量技术法规。本规程是对J

5、 J G2 22 0 0 3的修订。与J J G2 22 0 0 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依据G B/T2 2 0 9 32 0 0 8 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和G B/T8 1 7 72 0 0 4 两点内径千分尺,新增加了电子数显装置的“数值漂移”和“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检定项目,同时增加对应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依据G B/T8 1 7 72 0 0 4 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在不同固定套管直径为同一要求。修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及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中测微头的示值误差要求。修改“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尺寸”为“示值误差”,使用中检查为可

6、不检查。依据G B/T8 1 7 72 0 0 4 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了“示值误差”和“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的技术要求。本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G2 22 0 0 3J J G2 21 9 9 1J J G2 21 9 8 1J J G2 27 5J J G2 22 0 1 4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 1 mm或分辨力为0.0 0 1 mm,测微头示值范围为1 3mm、2 5mm、5 0mm,测量上限不大于60 0 0mm的接杆内径千分尺、单杆内径千分尺、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和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以下简称内径千分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7、。2 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G B/T8 1 7 7 两点内径千分尺G B/T2 2 0 9 32 0 0 8 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概述内径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工件的内径、槽宽和两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主要结构形式分别为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1)、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2)、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3)、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4)。图1 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1固定测头;2接长杆;3锁紧装置;4测微头;5固定套管;6微分筒;7可调测头图2 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1固定测头;2

8、锁紧装置;3固定套管;4微分筒;5可调测头1J J G2 22 0 1 4图3 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1固定测头;2接长杆;3电子数显装置;4锁紧装置;5固定套管;6微分筒;7可调测头图4 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1固定测头;2电子数显装置;3锁紧装置;4固定套管;5微分筒;6可调测头4 计量性能要求4.1 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测头测量面曲率半径,应不大于内径千分尺测量下限的5 0%。4.2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两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应不大于0.2 0m,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R a应不大于0.4 0m;内量杆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应不大于0.2 0m;校对用卡规的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 a

9、应不大于0.1 0m。4.3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上的毫米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 80.2 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 3mm。4.4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4.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测量下限调整正确后,微分筒的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应不大于0.0 5mm,离线应不大于0.1 0mm。4.6 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当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引起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0.0 0 2mm。4.7

10、数值漂移数显内径千分尺的数值漂移在1h内应不大于1个分辨力,带有自动关机功能的数显内径千分尺可不检此项。4.8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应不大于0.0 0 2mm。4.9 示值误差2J J G2 22 0 1 4内径千分尺组装任意接长杆后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示值误差mm 尺寸范围L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尺寸范围L示值最大允许误差L5 00.0 0 45 0 0L8 0 00.0 1 6 5 0L1 0 0 0.0 0 5 8 0 0L12 5 00.0 2 21 0 0L1 5 00.0 0 612 5 0L16 0 00.0 2 71 5 0L2

11、0 00.0 0 716 0 0L20 0 00.0 3 22 0 0L2 5 00.0 0 820 0 0L25 0 00.0 4 02 5 0L3 0 00.0 0 925 0 0L30 0 00.0 5 03 0 0L3 5 00.0 1 030 0 0L40 0 00.0 6 03 5 0L4 0 00.0 1 140 0 0L50 0 00.0 7 24 0 0L4 5 00.0 1 250 0 0L60 0 00.0 9 04 5 0L5 0 00.0 1 3 注:1.测微头示值误差在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均应符合要求。2.测量范围跨越表1分档时,按测量范围的上限查表。例如测

12、量范围(2 0 0mmL3 0 0mm)的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为0.0 0 9mm。4.1 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对于测量上限大于20 0 0mm的内径千分尺,当支撑点处于离端面2 0 0mm和支撑点处于离端面距离为内径千分尺长度的2/9处时,两次测得示值误差的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变化的允许值mm 尺寸范围L尺寸变化值尺寸范围L尺寸变化值20 0 00.0 1 030 0 0L40 0 00.0 4 020 0 0L25 0 00.0 1 540 0 0L50 0 00.0 6 025 0 0L30 0 00.0 2 550 0 0L60 0 00.0 8 04.1

13、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mm 工作尺寸工作尺寸公差平行度5 07 50.0 0 20.0 0 21 0 00.0 0 30.0 0 33J J G2 22 0 1 4表3(续)mm 工作尺寸工作尺寸公差平行度1 5 00.0 0 40.0 0 42 5 00.0 0 50.0 0 55 通用技术要求5.1 外观5.1.1 首次检定的内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卡规均不应有碰伤、锈蚀、镀层脱落等外观缺陷,刻线应清晰、平直、均匀、无断线。电子数显装置的数字显示屏应清洁、无

14、划痕和气泡等影响读数的缺陷。5.1.2 内径千分尺上应刻有出厂编号、厂名或商标。5.1.3 后续检定及使用中检查的内径千分尺及校对用的卡规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5.1.4 内径千分尺测头球面中心不应明显偏离测量轴心线。5.1.5 内径千分尺必须附有组合尺寸的选用表。5.2 各部分相互作用5.2.1 微分筒在全部工作行程内往返转动时必须灵活、平稳、无卡滞和摩擦现象,无手感觉到的径向摆动和轴向窜动,测微头锁紧装置的作用应有效、可靠。5.2.2 各接长杆装卸应灵活,连接要可靠,无手感觉到的晃动。接长杆内的量杆接触应良好,移动应灵活。5.2.3 数显内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及无闪跳现象;

15、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6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6.1 检定条件室内温度和被检内径千分尺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表4的规定。6.2 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内径千分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器具见表5。表4 室内温度及内径千分尺平衡温度的时间内径千分尺的尺寸范围L/mm检定室内温度/内径千分尺校对用卡规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h金属平板上平衡温度的时间/h检定时的温度变化/(/h)5 0L8 0 0 2 032 02420.5 8 0 0L16 0 02 02420.516 0 0L30 0 02 01630.330 0 0L60 0 02 01840.34J J G2

16、 22 0 1 4表5 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器具一览表序号检定项目主要检定器具检定类别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1外观 +2各部分相互作用 +3测量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半径样板MP E:4 2m或工具显微镜MP E:3m或投影仪M P E:(4m+2 0 1 0-6L)+-4测量面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R a对其标称值的偏离量不应超过+1 2%-1 7%+-5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工具显微镜MP E:3m+-6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塞尺MP E:1 6m或工具显微镜+-7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8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测长机示值误差:毫米MP

17、E:(0.6m+51 0-6L)微米MP E:0.2 5m+-9数值漂移1 0数显值 与微分筒读 数的 一致性 +-1 1示值误差1 2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值测长机毫米MP E:(0.6m+51 0-6L)微米MP E:0.2 5m激光干涉仪:(0.0 3m+1.5 1 0-6L)+-+-1 3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卧式光学计MP E:0.2 5m;四等量块+-注:表中“+”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以不检定。6.3 检定方法6.3.1 外观目力观察。6.3.2 各部分相互作用目力观察和试验。6.3.3 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用半径样板进行比较测量,也可用工具显微镜或投影仪进行测

18、量。5J J G2 22 0 1 46.3.4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以比较法进行测量。在进行比较时,所用的表面粗糙度样块和被校测量面的加工方法应该相同,表面粗糙度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也应尽可能与被校测量面一致。判断的准则是根据被校测量面加工痕迹的深浅来决定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当被校测量面的加工痕迹深浅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校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样块的标称值。6.3.5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微分筒和固定套管上至少各均匀分布地抽检3条刻线。取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刻线宽度差的测得值。6.3.6 微分筒

19、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使用厚度为0.4mm的塞尺进行比较测量,在微分筒全量程范围内最大位置上进行测量。也可以在工具显微镜上进行测量。6.3.7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首先将内径千分尺测量下限调整正确,然后使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任意毫米刻线的右边缘相切,此时读取微分筒的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即为离线、压线的测得值(见图5)。图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6.3.8 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测量测微头示值误差时测量此项。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取同一被检点在微分筒固定和松开情况下测得的差值作为测得值。6.3.9

20、 数值漂移对于数显内径千分尺,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锁紧测微头,在1h内每隔1 5m i n观察1次,记录读数值,取最大与最小读数值差值作为测得值。6.3.1 0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测量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时,在示值量程任意位置上,记录微分筒读数值,数字显示装置清零,每隔0.0 4 0mm为测量点,共测量1 2个点,读取各点数字显示与微分筒读数值之差,取最大差值为测得值。6.3.1 1 示值误差示值误差采用测长机配激光干涉仪进行测量(安装及读数方法见附录C)。测量时先在测长机头座和尾座的测杆上安装不小于8mm的平面测帽,并将其两测帽的工作面调整平行。被检内径千分尺直接或借助支撑架

21、安置在仪器工作台上,根据6J J G2 22 0 1 4仪器的示值调整测微头的测量下限至正确位置。每次测量均需调整工作台或支撑架至转折点读数。(1)测微头示值误差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在测长机上测量。测微头的示值量程上限不大于2 5mm时,被检点应均匀分布5点;示值量程为5 0mm时,被检点应均匀分布1 0点。测微头被检点的尺寸见表6。表6 测微头的被检点mm测微头示值量程不大于2 55 0被检点尺寸A+2.5A+1 5.0A+5.5A+3 0.0A+5.1A+1 7.6A+1 0.1A+3 5.6A+7.7A+2 0.2A+1 5.7A+4 0.2A+1 0.3A+2 2.8A+2 0.3A+4

22、5.8A+1 2.9A+2 5.0A+2 5.9A+5 0.0 注:A表示测量下限。(2)测微头组合接长杆示值误差被检尺寸:首先将测微头对准测量下限,然后将测微头锁紧后分别与每根接长杆组合,再将测微头与所有接长杆组合。在整个组合尺寸范围内至少选择均匀分布的三组尺寸,这三组尺寸须选用接长杆数量较多且接长杆尺寸偏差同向较多。对于组合尺寸大于2 0 0mm的,其支撑点离端面的距离应为组合尺寸的2/9处。将内径千分尺绕测量轴旋转3 6 0,每转9 0 测量一次,读取仪器测得值与内径千分尺的标称值计算示值误差,四次测量的示值误差最大值作为测得值。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e按公式(1)计算求得:e=ld-lc

23、(1)式中:ld 被检内径千分尺标称值,mm;lc 仪器测得值,mm。示值误差可使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其他计量器具检定。6.3.1 2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在测长机上测量。测量时将内径千分尺全部尺寸组合后安装在测长机上,首先按6.3.1 1的方法测得示值误差;再把支撑点移至距离两端面2 0 0mm处,以上述同样方法测得示值误差。前后两次测量的示值误差之差的绝对值为测得值。6.3.1 3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在卧式光学计上测量。测量时在仪器上安装内测附件,在卡规工作面上选择5点(如图6所示)以四等量块和量块附件组合成内尺寸,以比较法测量。工作面上5点尺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

24、差值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工作面距边缘1.5mm范围内允许有塌边。7J J G2 22 0 1 4校对用卡规的工作尺寸,也可以使用其他相应准确度的仪器检定。图6 校对用的卡规测量位置示意图6.4 检定结果处理按照检定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检定合格的内径千分尺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内径千分尺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6.5 检定周期内径千分尺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8J J G2 22 0 1 4附录A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方式举例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方式举例如下。测量范围为(1 0 09 0 0)mm的内径千分尺:测微头的测量范围为(1 0 01 2 5)m

25、m,测量下限A=1 0 0mm,接长杆:1 2 5mm 2 5 0mm 3 1 0 0mm 4 2 0 0mm 5 4 0 0mm测微头与每根接长杆的尺寸:A+11 2 5mm A+21 5 0mm A+32 0 0mm A+43 0 0mm A+55 0 0mm测微头与所有接长杆的尺寸:A+5+4+3+2+1 8 7 5mm测微头与部分接长杆的尺寸:A+5+3+2+1 6 7 5mm A+4+3+2+1 4 7 5mm A+3+2+1 2 7 5mm9J J G2 22 0 1 4附录B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B.1 测量方法依据本规程,在规定的条件下采用测长机配激光干涉仪直

26、接测量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下面以分度值为0.0 1mm、测量范围为(2 5 060 0 0)mm内径千分尺的部分长度为例,在(2 01)条件下评定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B.2 测量模型由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公式e=ld-lc得:e=lm-l0+lmmtm-lmm0t0+(lm-lmm)mt1(B.1)式中:lm 被检内径千分尺标称值(2 0条件下),mm;l0 仪器测得值(2 0条件下),mm;lmm 测长机毫米示值读数,mm;m和0 内径千分尺和测长机的线胀系数,-1;tm和t0 内径千分尺和测长机偏离参考温度(2 0)的数值,;t1 激光干涉仪偏离参考温度(2 0)的数值,。B.3

27、方差和灵敏系数为便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计算,令lmlm-lmm;为使输入量独立,舍去括号内微小量,令:=m-0;t=tm-t0;t1=tm-t1;0;ttm则由公式(B.1)得:e=lm-l0+lmmt+lmmt+lmmt1(B.2)则灵敏系数:c1=elm=1;c2=el0=-1;c3=e=lmmt;c4=et=lmm;c5=et1=lmm 用u1,u2,u3,u4,u5分别表示由lm、l0、t和t1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由于各分量彼此独立,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合成,其输出量估计值e的方差为:u2(e)=u21+u22+(lmmt)2u23+(lmm)2u24+(lmm)2u25(B.3)B.

28、4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B.4.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选用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对应点,在重复测量条件下,用测长机连续测量1 0次,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实验标准差,见表B.1。01J J G2 22 0 1 4表B.1 测量尺寸及标准不确定度u1lm/mm3 0 03 5 04 5 05 5 08 5 012 5 032 5 042 5 052 5 060 0 0u1/m0.7 70.8 61.0 21.1 81.4 91.7 22.9 73.9 56.4 87.9 9B.4.2 测长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B.4.2.1 测长机分米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9、u2 1使用激光干涉仪的读数值作为分米的示值,根据J J G7 3 92 0 0 5 激光干涉仪检定规程已知,最大允许误差为:(0.0 3m+1.51 0-6L),在其分布范围内服从正态分布,各点计算结果见表B.2。u2 1=(0.0 3m+1.51 0-6L)/2表B.2 测长机分米尺寸及标准不确定度u2 1ld/mm3 0 04 0 05 0 08 0 012 0 032 0 042 0 052 0 060 0 0u2 1/m0.2 40.3 20.3 90.6 20.9 22.4 23.1 73.9 24.5 2B.4.2.2 测长机毫米刻度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定度u2 2测量内径千分

30、尺时测长机毫米值只用到5 0mm,引用测长机校准规范中毫米刻度尺的示值误差(0.6m+51 0-6L),在其分布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则:u2 2=0.8 53m=0.4 9mB.4.2.3 测长机微米刻度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3引用测长机校准规范中微米刻度尺的示值误差0.2 5m,在其分布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则:u2 3=0.2 53m=0.1 4m 将u2 1、u2 2和u2 3项合并,应用公式(B.4)计算,各点计算结果见表B.3。u2=u22 1+u22 2+u22 3(B.4)表B.3 测量尺寸及测长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lm/mm3 0 03 5 04 5 05

31、 5 08 5 012 5 032 5 042 5 052 5 060 0 0u2/m0.5 60.5 60.6 00.6 40.7 61.0 22.4 63.2 03.9 44.5 4B.4.3 内径千分尺与测长机毫米刻度尺线胀系数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内径千分尺线胀系数为(1 1.51)1 0-6-1,测长机毫米刻度尺线胀系数为(1 0.01)1 0-6-1,两者之差为(1.52)1 0-6-1。在21 0-6-1范围内,近似取均匀分布,则:u3=231 0-6-1=1.1 51 0-6-1 最大偏离温度按t=1,测量内径千分尺时测长机毫米值最大用到5 0 mm,lmm=5 0mm,则:

32、lmmt u3=1.1 51 0-6-11 5 0mm=0.0 6m11J J G2 22 0 1 4B.4.4 内径千分尺与测长机温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检定环境温度为(2 01),内径千分尺和测长机在符合要求的温度条件下,充分等温后进行测量读数的。估计千分尺与测长机的温度差等概率落于0.5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u4=0.53=0.2 9 内径千分尺线胀系数按=1 1.51 0-6-1,lmm=5 0mm,有:lmm u4=5 0mm1 1.51 0-6-10.2 9=0.1 7mB.4.5 激光干涉仪材料温度传感器测温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实际测量时内径千分尺和激光干涉仪的偏离温

33、度均由激光干涉仪的温度传感器测量,激光干涉仪自动计算材料温度进行修正补偿,其材料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时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近似取均匀分布,则:u5=0.13=0.0 5 8 内径千分尺线胀系数按=1 1.51 0-6-1,根据不同的测量长度lm,计算结果见表B.4。表B.4 激光干涉仪材料温度传感器测温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lm/mm3 0 03 5 04 5 05 5 08 5 012 5 032 5 042 5 052 5 060 0 0lmmu5/m0.2 80.3 30.4 20.5 20.8 01.1 73.0 53.9 94.9 35.6 3B.5 不确定度一览表u(e)=

34、u21+u22+(lmmt)2u23+(lmm)2u24+(lmm)2u25(B.5)取t=1;k=2,详见表B.5。表B.5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不确定度一览表lm/mm3 0 03 5 04 5 05 5 08 5 012 5 0 32 5 0 42 5 0 52 5 0 60 0 0u1|c1|/m0.7 70.8 61.0 21.1 81.4 91.7 22.9 73.9 56.4 87.9 9u2|c2|/m0.2 40.2 40.3 20.3 90.6 20.9 22.4 23.1 73.9 24.5 2u3|c3|/m0.0 6u4|c4|/m0.1 7u5|c5|/m0.2 80

35、.3 30.4 20.5 20.8 01.1 73.0 53.9 94.9 35.6 3u(e)1.0 11.0 91.2 71.4 51.8 62.3 24.9 26.4 69.0 5 1 0.7 8U2.0 22.1 92.5 42.9 03.7 24.6 59.8 41 2.9 3 1 8.0 9 2 1.5 6 内径千分尺最小尺寸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与MP E V的比值为2 3%,最大尺寸的U与MP E V比值为2 5%,满足UMP E V/3要求;测量方法可行。21J J G2 22 0 1 4附录C测长机配合激光干涉仪测量示值误差的说明C.1 安装方法激光干涉仪安装于测长机的

36、尾座外,干涉镜安装于测长机体上,反射镜安装于测量尾座上,安装示意见图C.1。调整激光束使其于测长机的测量轴线重合。将激光干涉仪的材料温度传感器均匀贴附于被检内径千分尺上,空气传感器贴附于测长机机体之上并尽量接近激光光路,安装时应确保空气传感器及激光束附近无明显空气流动。在检定小尺寸内径千分尺时也可以通过专用固定座将激光干涉仪安装在测长机机体上,见图C.2。图C.1 激光干涉仪安装于测长机之外1激光干涉仪;2干涉镜;3反射镜;4尾座;5被检内径千分尺;6材料温度传感器;7头座图C.2 激光干涉仪安装在测长机机体上1激光干涉仪;2干涉镜;3反射镜;4尾座;5被检内径千分尺;6材料温度传感器;7头座

37、C.2 读数方法测量时,测长机对准零位,激光干涉仪归零。读取激光干涉仪的读数作为测长机的分米读数,毫米及微米测量值在测长机上读取,三部分的读数之和为测得值。31J J G2 22 0 1 4附录D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信息及格式D.1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包含以下信息D.1.1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编号D.1.2 检定所用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信息D.1.2.1 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名称D.1.2.2 测量范围D.1.2.3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D.1.2.4 证书编号D.1.2.5 检定证书有效期D.1.3 检定条件D.1.3.1 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等D.1.

38、3.2 检定地点D.1.4 被检项目及检定结果D.1.5 检定不合格项说明(只用于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D.1.6 页码D.1.7 还可以有附加说明部分以上信息,除D.1.7条为可选择项,其余均为必备项。41J J G2 22 0 1 4D.2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第2页样式证书编号-检定机构授权说明:检定环境条件及地点:温 度 地 点相对湿度%其 他检定使用的计量(基)标准装置名 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基)标准证书编号有效期至检定使用的标准器名 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基)标准证书编号有效期至第页 共页51J J G2 22 0 1 4

39、D.3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检定结果页式样D.3.1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页格式证书编号-检 定 结 果序号被检项目检定结果1外观2各部分相互作用3测量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4测量面表面粗糙度5刻线宽度及宽度差6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7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8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9数值漂移1 0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1 1示值误差1 2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1 3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检定员:核验员:以下空白第页 共页61J J G2 22 0 1 4D.3.2 检定结果通知书检定结果页格式证书编号-检 定 结 果序号被检项目检定结果合格判断1外观2各部分相互作用3测量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4测量面表面粗糙度5刻线宽度及宽度差6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7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8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9数值漂移1 0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1 1示值误差1 2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1 3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检定员:核验员:附加说明 注明检定结果不合格项 以下空白第页 共页J J G2 22 0 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