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3 年 第 9 期 (总 第 2 8 7 期 ) Nu mb e r 9 i n 2 0 1 3 ( T o t a l No 2 8 7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预拌混凝土 READY M I XED C0NCRETE d o i : 1 0 3 9 6 9 8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3 0 9 0 2 9 浅谈道路下穿通道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兹留柱 。陈庆鹏 。梁晓威 ( 山东金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摘要: 主要对道路下穿通道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技术质量控制要点进行 了阐述 , 指 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 明显的经济、 社会效益。 关键词 : 下穿通道;清水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3 ) 0 9 0 1 0 0 0 4 On t he r o a d b e n e a t h t h e wa t e r c h a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n t e c h n o l og y Z I L i u z h u , C H E NQ i n g p e n g , L I A NGX i a o w e i ( 1 S h a n d o n g J i n z h uG r o u pC o , L t d , L i a o c h e n g 2 5 2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Ma i n c h a n n e l wa t e r t o t h e r o a d b e n e a t h the c o n c r e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q u ali t y c o n t r o l p o i n t s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n o t h i n g the wi d e a p pl i c a t i o n of thi s t e c hn ol o g y t o the e n t e r pr i s e wi l l br i n g s i g n i fic an t e c o no mi c a n d s oc i a l be n e fit s Ke y w o r d s : b e n e a th the c h a n n e l ; e x p o s e d c o n c r e t e ; c o n s t r u c ti o n t e c hn d o g y 0 引言 近几年来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 , 城市 中汽 车的数量呈现井喷式 的增长 , 城市道路堵塞的问题越发严 重 , 道路立交化发展 已成 大势所趋 , 道路下穿通道工程得 到 了广泛的应用。 道路下 穿通道不但承载重量大 , 而且要 承受动荷截, 因此下穿通道结构一般具有较大的混凝土截 面尺寸 ( 壁板一般为 5 0 7 0 c m, 顶板一般在 7 0 c m 以上 ) , 且外观表面质量要求高 , 一般均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 的效 果 , 混凝土表面不再抹灰。 厚大截面混凝 土的模板支撑 、 超 长混 凝土 的裂 缝控 制 , 清水混凝 土质量要求 , 是下穿通道施工 中应解决 的技 术难题。 1施 工 特 点 ( 1 ) 道路下穿通道, 墙体宽度及顶板厚度均较大, 本工 法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相关软件计算 , 确定模板的支撑体系。 ( 2 ) 螺栓布置用 C A D软件根据结构整体尺寸预先排 布设计 , 为达到外观效果要 求 , 必要 时增设部分造型螺栓 孑 L 。 剪力墙模板加固采用新型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 模板 拆除后 , 将剪力墙外露螺杆卸掉, 中间段保留在墙体内, 螺 收稿 日期:2 0 1 3 - 0 3 - 2 5 1 O 0 杆卸掉后在墙面留下规则 、 美观 的螺栓孔造型 , 达到很好 的装饰效果。 ( 3 ) 合理 留设墙体与底板和顶板间的施工缝位置 , 采 取特殊的施工缝构造措施, 使之既能符合结构要求 , 又能 满足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要求。 ( 4 ) 通 过设置混凝土连续膨胀式加强带 , 取 消道 路下 穿通道的后浇带 , 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 , 从而解决了超 长道路下穿通道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难题 。 ( 5 ) 采用清水混凝土结构 ,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 比, 选 用同品种 、 同批次 的原材料 , 精心浇筑施工 , 确保 混凝土强 度符合设计要求及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色泽一致, 达到朴实 无华 、 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 2适用范 围 适用于有清水 混凝土效果要求 的下穿通道 现浇钢 筋 混凝土结构工程 。 3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 点 3 1工 艺流 程 顶板、 侧壁混凝土厚度均较大, 为保证模板支架安全 及满 足清水混凝土外观效果的要求 , 混凝土分三次浇筑成 型( 底板 、 侧壁 、 顶板 ) 。 3 2 操作要 点 3 2 1 施工准备 根据工程要求以及施工规范要求, 确定清水混凝土各 叵 卜 _ 堡 鬃 鹣 凝 _ 巫 底板钢筋绑扎 卜 _ 叫 底混凝土完成 卜 _ 模板架搭设 浇筑侧壁混凝土 卜 _ 叫 浇筑顶板混凝土 卜 _ 叫 拆模 - 1 圭 竺r _ 1 望 望r _ _ 1 些 兰 堡 I 图 2 施工工艺流程图 相关项施工标准和参数指标。 对混凝土各部位的结构尺寸 进行仔细核对。 对构件交角及 突出线条的部位 、 穿墙螺栓孔 的位置 , 进行模板深化设计 , 编制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 3 2 2 模板设计 、 加工 3 2 2 I 模板设计 模板设 计要求按照设 缝合理 、 均匀对称 、 易 于拆装 的 原则 , 有一定的规律性 。 模板的排版与图纸设计相对应 , 满 足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 3 2 2 2 支撑架及模板 的选用 现浇箱形通道是最重要的结构 , 混凝土外观直接关系 到整个箱形通道的外观质量。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必须保证 混凝土的正常浇筑 , 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形状 , 因 此模板系统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 具有足够 的强度 、 刚度和 稳定性 , 能够承受混凝土 的 自重及侧压力 , 以及施工过程 产生的荷载; 拆装方便, 便于周转; 保证结构及构件的几何 形状尺寸及位置正确 ; 拼缝不漏浆。 根据 以上原则 , 本工程选用 了如下支撑 系统及模板 : 支撑体系主要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 不规则处采用钢管脚手 架 。 模板选用 1 5 c m厚双面塑化镜 面竹胶板 ; 脚手板采用 木质 5 c m脚手板 , 作业 区满铺搭设 ; 安全防护用 网采用主 管部 门推荐劳动防护用 品。 3 2 2 3 模板支撑架体搭设 根据箱涵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 为保证高跨上部箱顶 施工 时的稳定性 , 箱形通道顶板 支撑架施工采用 “ wD J 碗 扣型脚手架” , 扣件为轴心连接 , 提高了支架 的稳定性及承 载力。 箱形通道下支架纵横向间距为 0 6 mx O 6 m; 步距 1 2 m。 箱形通道 中间跨整体起拱 , 起拱高度 1 5 c m, 支承处 采取调整柱顶顶托高度的办法 , 所有扣件必须按规范要求 上 紧。 顶板 的支撑架体搭设在 7 0 c m厚 的 C 3 5 混 凝土底板 上 , 架体基础坚实 , 不会发生下沉情况 , 因此地基稳定性不 需验算 , 按正常搭设 即可。 支架搭设 由熟练架子工操作 , 要 注意拼好后的主杆垂 直在同一轴线上, 底部接触面无缝隙。 为保证支架有足够的 承载力和稳定性 , 中间跨在纵向每隔 9 6 i n 设置 由下至上 的 竖向剪刀撑 , 其宽度为 4 2 m, 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 、 扫 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 剪刀撑杆件的低端与地面顶紧 , 夹 角控制在 4 5 - 6 0 o 根据设计的支架高度及布局, 由专人负 责检查合格后在支架支撑调节顶部的可调顶托 , 以满足设 + _ L+ _ 寸+ _ +叶 _ + 。_ +一 十 3 0 0 3 O 0 5 0 0 6 0 0 图 3 箱型通道模板支撑图( 单位: m m) 计标高的要求。 可调座上安装 8 0 m r n x 1 1 0 m m方木, 然后在 方木上铺设纵 向 6 0 mm x 8 0 ra i n 小方木 , 间距 1 5 0 m m。 其他操作要点 : ( 1 ) 支撑架体拆除应对称拆除 , 先拆中间后拆两端。 ( 2 ) 对拉螺栓采用三段式止水螺栓 , 螺 栓孔眼的排布 应纵横对称 、 问距均匀 , 满足模板支撑体 系的刚度 、 强度和 稳定性 。 止水 环 钢碗, 拆模后剔除 图 4 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 ( 3 ) 模板的分块力求定型化 、 整体化 、 模数化 、 标准化 , 按大模板工艺进行配模设计 。 3 2 2 4 模板拼装 ( 1 ) 模板 加工制 作 , 关键 控制模 板的拼缝 、 平整度 、 线 条堵头与模板接缝的严密程度等指标 。 为保证模板组合效 果 , 使用前要对模板进行现场预拼 , 对模板表面平整度 、 截 面尺寸 、 阴阳角 、 相邻 板面高低差以及对拉 螺栓组合安装 情况进 行校核 , 以保证模板质 量 , 并 根据预拼情况在模板 背面编号 , 以便安装 。 ( 2 ) 根据模板施工放线 和模板 编号 , 将准备好 的模板 吊装入位。 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及 拼缝 , 锁紧对拉螺栓螺母 。 并根据节点要求对局部进行加强。 ( 3 ) 模板上除设计预留的穿墙螺栓孔眼外 , 不得打孔 、 开洞 、 刻划、 敲钉 。 模 板表面不得弹放墨线 、 油漆写字编号 , 避免污染混凝土表 面。 3 2 2 5 拆模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 坼模时间, 混凝土在同条件下的 试块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拆模 , 拆模时间应能保证拆模后 墙体不掉角 、 不起皮 。 模板对称拆 除 , 先拆 中间后拆两端 。 拆模后将脱离混凝 土面的模板 吊到地 面 , 清灰 、 涂刷脱模 剂 , 以备周转。 1 01 | | 6 0 0 【 6 0 0 【 6 0 0 6 0 0 L 6 0 0 L 【 b ) 图 5 模板加固示意图( 单位: mm) 墙模拆除工艺及施工要点 : 拆 除穿墙 螺栓一 拆 除组 拼 大模板 端接缝 处 连接模 板一敲击组拼大模立楞上端, 使之脱离墙体一用撬棍撬组 拼大模底边肋, 使之全部脱离墙体一吊运组拼大模。 整拆 墙体组拼 大模 板 , 以模 板脱离墙 体后与地 面呈 7 5 。 为宜 。 拆除穿墙螺栓 时 , 要 留下最上排 和 中排 的部 分 螺栓 , 使之松开但不退 掉螺母和扣件 , 在模 板撬离 时 , 以 防倾倒 。 3 2 3 钢筋绑扎 ( 1 ) 钢筋放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 , 考虑钢筋 的占位避让关系以确定加工尺寸。 应重点考虑钢 筋接头形 式、 接头位置 、 搭接长度、 锚 固长度等对钢筋绑扎 影响的控制点。 通长钢筋应考虑端头弯头方向控制, 以保证 钢筋总长度及钢筋位置准确。 ( 2 )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 品必须 自检无误 后方可成批生产 , 外形尺寸较复杂的由配料工长和质检员 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 尺寸允许偏差一 1 0 mm、 + 4 m m, 箍筋( 拉勾 ) 内净尺寸允许 偏差一 3 mm、 + 2 m m。 ( 3 ) 墙柱竖向钢筋要校正, 保证垂直, 上伸至梁及水平 1 02 伸至柱内处, 每根钢筋均要求与梁或墙内附加筋点焊牢固。 当梁高大于或等于 8 0 0 mi l l 、 墙高大于4 m时, 应设置剪刀 撑 , 以保证主筋与箍筋 、 水平筋与竖向筋垂直。 3 2 4 混凝土材料选择及浇筑施工 根据工程的实 际情况 , 膨胀加强带间距应不大于 3 0 m 设置一道 , 留设两道施工缝 , 第一道留设在底板以上不少于 5 0 0 ra i n , 埋设 3 i 1 T r n 厚止水钢板; 中壁板第二道留设在立柱 顶部( 顶板加强角的下部) ; 施工缝混凝土在达到 1 2 MP a 后 及时剔毛, 清理干净 , 浇筑施工缝混凝土时先铺设 5 0 厚一层 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 以保证实体不渗不漏。 图 6施工 缝 留设位 置剖面 图( 单 位 : mm J 混凝土拌制与浇筑为保证混凝土饰面效果 , 从材料、 浇筑 、 养护三个方面着手控制。 3 2 4 1 混凝土材料选用及控制 ( 1 ) 水泥的选用。 水泥的选用是 整个混凝 土工程生产 施工 的基础 , 选用的水泥应具有活性好 、 标准稠度 、 用水量 小 、 水 泥与外加剂 间的适应性 良好 、 并且原材料色泽均匀 一 致的特性。 因此应选用同一批次的硅酸盐水泥, 要求确定 生产厂商 、 定强度等级 、 定批号 、 最好能做同一熟料。 ( 2 ) 骨料的选用。 粗骨料选用的原则是强度高, 连续级 配好 , 低碱活陛, 并且同一颜色的碎石, 产地、 规格 、 必须一致 , 而且含泥量小于 2 , 大于 5 m m 的纯泥含量要小 于 0 5 , 骨料不得带杂物 。 细骨料选用中粗砂 , 必须细度模数在 2 3 以上 , 颜色一致, 其含泥量要控制在 3 以内, 大于 5 mm 的纯泥含量要小于 1 。 ( 3 ) 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以汽车 泵方式浇筑, 为了保证泵送能顺利进行, 要求人泵时坍落 度严格控制在 1 5 1 7 c m, 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 同时控制混 凝土含气量不超过 1 7 。 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气温条件 、 运 输时间( 白天或夜 间) 、 运输道路 的距离 、 砂石含水率变化 、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 , 及时适当地对原配合比( 水灰 比) 进行微调, 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 工生产需要 , 混凝土不泌水 、 不离析 , 色泽保持一致 , 确保 混凝土供应质量 。 ( 4 ) 对混凝土初凝时间的要求 。 为 了保证混凝土浇筑 不出现冷缝 , 根据 当前气候 , 要求商品混凝 土在结构施工 期间的初凝时间保证在 6 8 h 。 当气候有变化时, 要求混凝 土搅拌站提供不同温度下、 单位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值 , 以便现场能够掌握混凝土罐车在现场的停置时间, 浇筑混 凝土时, 搅拌站要派一名调度现场调配车辆, 以便根据混 凝土浇筑情况随时调整混凝土罐车的频率。 ( 5 ) 对混凝 土的进场检验 。 严格执行混 凝土进场交货 检验制度。 由预拌混凝 土搅拌站人员向现场混凝土工长指 派的人员逐车交验 , 检验 的内容有 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 、 有 无泌水离析 , 试验员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 是否 符合预拌混凝土小票规定的技术要求, 并作好记录。 如遇坍 落度大 于 1 5 c m和小 于 1 7 c m 的混凝 土必须退 回搅拌站 , 严禁使用。 3 2 4 2 混凝土 的浇筑 ( 1 ) 混凝 土浇筑采用汽车泵 , 混凝土泵送施工 时, 统一 指挥和调度 , 根据搅拌站与工地距离 , 确定运输车数量 , 把 握好浇筑与泵送的时间。 ( 2 )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专人对钢筋、 模板、 支撑系 统进行检查, 一旦移位变形或者松动要马上调整修复, 钢筋 重要节 点应采取加 固措施 。 ( 3 ) 关注天气预报, 提前做好准备。 在不良天气施工应 做好防雨措施, 准备足够的防雨布, 遮盖工作面, 防止雨水 对新浇混凝土的冲刷 。 ( 4 ) 事先观察好钢筋 的情 况 , 墙 体根部 的木 屑等杂物 必须通过清扫 口清理干净 。 ( 5 ) 墙体混凝土浇筑流 向以角 部为起点 , 注意 不能用 吊斗或泵管直接倾入模板 内 , 以免砂浆溅 到模 板上凝 固, 导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形成小斑点 。 ( 6 ) 浇筑 时采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 , 分层下料 、 分层 振捣 , 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 4 0 c m, 振捣时注意 快插慢拔 , 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 中上下 略有抽 动 , 上下 混凝土振动均匀 , 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上浮消散。 ( 7 ) 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 上层混凝土振捣 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 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 凝土 5 1 0 c m。 ( 8 ) 粘在水平钢筋上 的砂浆应 用振动棒轻轻碰 落 , 不 能让其长时间滞留, 也不能用振动棒振动上部钢筋传递振 动振落 。 图 7顶板 混凝 土 浇筑 平 面圈 说明: 因顶板混凝土较厚, 浇筑时分两层进行浇筑, 第 一 层两 台汽车泵从 中间对称 向两侧浇筑 , 第二层从两侧 向 中间对称浇筑 。 3 2 4 3 混凝土养护及成品保护 ( 1 ) 待拆模后 , 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 , 然后 用塑料 薄膜包裹, 养护时间不少于7 d 。 ( 2 ) 对拉螺栓孔采用掺加防水粉和膨胀剂的水泥砂浆 填塞。 ( 3 ) 混凝土成 品保护 混凝 土拆模应先退出对拉螺栓 的两端扣件再拆模 , 拆 下的模板应轻拿轻放 。 拆模时 , 不得碰撞清水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拆模后立即进行养护, 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面以 防污染 。 ( 4 ) 清水混凝土面须先按 具体要求作好预 留预埋 , 严 禁事后剔凿。 3 2 5 对拉螺栓孔修复与封堵 ( 1 ) 对拉螺栓孔的修复。 堵孔前对孔 眼变形 和漏 浆严 重 的对拉螺栓孔眼修 复。 首先清理孑 L 表面浮渣及松动混凝 土 ; 将堵头 放 回孔 中 , 用 界面剂 的稀释液 ( 约 5 0 ) 调同配 比砂浆 ( 砂 浆稠度 为 1 0 3 0 m m) , 用刮刀取砂浆补平 堵头 周边混凝土面 , 并刮平 , 待砂浆终凝后擦拭表面砂浆 , 轻轻 取 出堵头。 ( 2 ) 对 拉螺栓孔 眼 的封 堵 。 首 先清理螺 栓孔 , 并 洒水 湿 润 , 用特制 工具 ( 如 图 8所示 ) 堵住 墙 外侧 , 将砂 浆 捣 实, 轻轻旋转 出特制工具并取出 ; 砂浆终凝后喷水养护 7 d。 稠 砂浆 图 8 对拉螺栓孔修复与封堵( 单位 : mm) 4 质量控 制 必须满足 G B 5 0 2 0 4 -2 0 0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 及 J G J 7 4 -2 0 0 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中相关要求。 5 安全措施 ( 1 )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环境 , 安全 防护设施是否齐全 有效 , 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 2 ) 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截 面尺寸 , 模板垂直 度和平整度及标高 , 准确检查预 留孑 L 洞位 置及尺寸是 否准 确无误 , 模板支撑是否牢靠 , 接缝是否严密。 ( 3 ) 支模过程 中, 如需要工程停歇 , 应将 支撑 、 搭头板 等钉牢 。 拆模 间歇时 , 应将 已活动 的模板 、 牵杆 、 支撑等运 走或妥善堆放 , 防止踏空 、 扶空或遇有大风而坠落。 ( 4 ) - 1 _ 作前先检察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 工作是思 想集中 , 防止扎脚或滑落 , 安装与拆除高度 5 m 以上模板 , 应搭好脚手架 , 设防护栏杆 , 严禁上下在 同一垂直面上操 作 。 五级风以上应暂停作业。 下转第 1 O 7页 1 03 碱含量控制在 1 8 - 2 3 k g m3 范围内,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为 0 0 1 5 0 0 2 5 , 混凝土的抗裂等级不小于 I I 级 , 混凝 土电 通量 ( 5 6 d ) 不大于 1 2 0 0 C, 福州轨道交通地下连续墙 的混 凝土耐久性能均达到耐久性设计要求 。 7结 论 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连续墙混凝土 工程通过采 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复掺技术, 实现减少水泥用量、 用 水量 , 进 而提高混凝土强度以及体积稳定性等 , 并通过严 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掺合料掺量的合理优化, 可以设计和 生产出性能符合耐久性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参考文献: 【 1 】N E WMA N J , C H O O B S A d v a n c e d C o n c r e t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E n g l a nd: El s e v i e r L t d, 2 0 03 f 2 2 吴中伟 , 廉慧珍 高性能混凝土【 M 】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1 9 9 9 上接第 1 0 3页 6工 程 实例 由山东聊 建集 团有限公 司施工的聊城市徒骇河 滨河 路道路工程东昌路段下穿通道工程, 横跨聊城市主干道东 昌路 , 下穿通道长 7 0 m, 采用单箱三室矩形断面 , 清水混凝 土结构 。 通过采用 以上施工方法 , 实施精细化管理 , 现场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无任何工程质量问题 , 得到了建设单位 【 3 】杨恒阳, 等 锂渣、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院 J 混凝土 , 2 0 1 2 ( 1 ) : 6 5 6 7 4 李清富 , 等 不同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的试验 研究 J 混凝土, 2 0 1 2 ( 1 ) : 5 8 6 1 5 5 郭伟, 等 外加剂与水胶比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J 】 硅 酸盐通报, 2 0 1 0 , 2 9 ( 6 ) : 1 4 7 8 1 4 8 3 6 】H E Z h e n , e t a 1 I n f l u e n c e o f a l k a l i o n r e s t r a i n e d s h r i n k a g e b e h a v - i o r o f c e m e n t - b a s e d m a t e r l a l s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2 0 0 5 ( 3 5 ) : 4 5 7 4 6 3 【 7 H O L T E , e t a 1 C r a c k i n g ri s k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e a r l y a g e s h r i n k a g e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s , 2 0 0 4 ( 2 6 ) : 5 2 1 5 3 0 作者简介 : 联 系地址 : 联系电话: 徐秀华 ( 1 9 8 4 一 ) , 男 , 硕士, 研究方向 : 从事高性能混凝 土材料、 建筑材料研究。 福建省福州市杨桥中路 1 6 2号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 3 5 0 0 2 5 ) 1 5 0 O 5 99 8 9 2 9 及各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 取得 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和经 意效益。 作者简介: 兹留柱( 1 9 5 5 一 ) , 男,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 建筑施 工技术。 联系地址: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东路 8 5号 山东金柱集团有限公 司( 2 5 2 0 0 0 ) 联系电话 : 0 6 3 5 8 2 6 6 0 2 3 0 豳 藿 曩 四 - 中 联智 造, 闪 耀泛 珠大 会 9月 9日, 第九届泛珠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 下称“ 泛珠大会” ) 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 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致欢迎辞。 简朴但不失湖南风味的湖南展馆充满了“ 湘” 味, 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客商。据湖南省经协办介绍, 湖南馆组展布展重 在突出湖南特色。 中联重科、 铁建重工、 株洲南车、 华曙高科 4 家“ 湖南智造” 代表企业参展。 中联重科展示的是代表当今世界泵车在 新材料利用领域最高水准的碳纤维臂架技术。 “ 这不是 湖南智造 , 而是真正的 中国智造 。” 一位客户说道。碳纤维材料在混凝土泵车上的应用是工程机械行业制造技术的一 次革命, 通过成功收购整合意大利 C I F A, 中联重科拥有碳纤维泵车臂架成型全球专利技术, 成为全世界唯一将该技术运用至混凝土泵 车的生产厂家。 中联重科近期刷新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 1 0 1 米超长臂架泵车就是使用了成熟的碳纤维臂架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使泵 车臂架重量减轻 4 0 以上, 泵车总重减少 1 5 以上, 这种高可靠性新材料技术的运用同时可使泵车使用寿命长达 2 0年以上。 第七届严酷环境下的混凝土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9月 2 3日, 第七届严酷环境下的混凝土国际会议 C O N S E C 1 3 在南京举行。严酷环境下的混凝土国际会议 C O NS E C 是 1 9 9 5 年由国际上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三位国际知名专家发起 、 每 3 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会议 , 之前已分别在 日本 、 挪威 、 加拿大 、 韩 国、 法 国、 墨西哥召开了 6 届 , 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混凝土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近年来, 中国的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地铁交通、 水利工程等基础建设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中国区域广 阔, 区域环境气候差异很 大, 东南沿海气候潮湿 , 北部严寒 , 西部干燥并有大量 的盐湖 , 因此 , 基础设施的使用环境复杂。 如 何提升严酷环境下混凝土 的耐久性也成为关 系到土木工程及其材料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此次会议 由在混凝土领域 、 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 响的东南大学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香港科技大学、 江苏博特新 材料有 限公司联合承办 , 系该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会议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 1 8 0 篇, 其中国外论文 9 0 篇。 包括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 美国工程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混凝土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主编等在内的中外参会代表 2 5 0 人 , 其中国外代表 8 0 多人。 多位在国际混凝土领域知名的专家做主报告和邀请报告,国内外专家共同围绕混凝土及其结构在各种严酷环境下 的耐久性问题进行研讨。会议为国外同行了解我国混凝土及其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 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在该 领域 的研究 和工程应用 。 1 0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