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九左忠毅公逸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16529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九左忠毅公逸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九左忠毅公逸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忠毅公逸事》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u 预习材料 一、写作背景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结成“阉党”,政治黑暗达到极点。这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东林党大声疾呼议论朝政,要求消除宦官专权.但是由于皇帝的支持,宦官专权不但没有清除,反而更加贪婪残暴,社会政治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左光斗正是处在这一时期,宦官干预朝政,为祸愈演愈烈,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在这种混乱的社会局势下,东林党成员左光斗仍以强烈的忠君思想、爱国热情,倾尽全力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统治,他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 二、关于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是桐先驱;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桐城人。 三、关于桐城派的思想主张 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 u 预习作业 一、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题目。 1.《左忠毅公逸事》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填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称为“桐城三祖”的另外两人是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光斗, ______(朝代)桐城人,字______。“忠毅”是他的______ ,“公”是作者对左光斗的 ,“逸事”是区别于 的记叙性散文。 3.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并读准。 京畿( ) 庑( )下 防伺( ) 炮烙( ) 草屦( ) 迸( )落 长镵( ) 蹲踞( ) 以指拨眦( ) 蕲( )黄潜桐 4.对下列划线字进行解释。 6 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 文方成草 公瞿然注视 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 必躬造左公第 使史更敝衣 为除不洁者 微指左公处 乃奋臂以指拨眦 无俟奸人构陷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 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辄数月不就寝 使将士更休 漏鼓移则番代 风雪严寒 从数骑出 草屦 手长镵 则席地倚墙而坐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即面署第一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2)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3)召入,使拜夫人 (4)史朝夕狱门外 (5)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6)而自坐幄幕外 (7)拜夫人于堂 6.句子翻译。 (1)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括文章每段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文章第1、2节集中笔墨叙写主人公的逸事,试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揣摩,鉴赏作者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逸事 概括 关键词句选择 关键词句揣摩 人物 形象刻画 第一节 慧眼 识英才 例: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①风雪严寒:天气恶劣。②微行:暗访,心情迫切。③古寺:寒门考生所住之地,关注寒门人才。 勤于国事 急觅人才 1. 2. 3. 第二节 1. 2. 3. 四、桐城派提出的“义法”,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手法,强调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试结合课文谈谈这一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选做题) 1.言之有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之有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中的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忠毅公逸事》课后作业 一.熟读课文,将本科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分类整理在积累本上。(必做题) 1.重点实词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二、比较阅读(任选一篇) 1.阅读清代史学家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比较与《左忠毅公逸事》在塑造人物形象和主旨表达上的异同。 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和《明史·左光斗传》,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正史与逸事之间的差异。 左光斗传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 ”线的都是人名。②诇(xiòng):刺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