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燃烧与灭火).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14926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燃烧与灭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燃烧与灭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反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2.灭火的原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2)生产 运输 使用 贮存 4.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思路解析: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用水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能改变它的着火点。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 答案:D 3.(2010江苏南通中考)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思路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灭火方法的选择就是使燃烧条件缺少一项。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由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方法是:(1)隔离法,拿走可燃物,如D;(2)窒息法,使可燃物隔绝空气,如B、C;(3)冷却法,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A。 答案:D 4.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厂处的火灾 B.酒精灯不慎打翻失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器因短路失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馆、档案馆等处火灾 思路解析:A对,用泡沫灭火器可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之与空气隔绝,灭火;B对,用湿抹布既隔绝空气,又降温,灭火;C错,因水蒸气能导电,应关闭电路;D对,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既隔绝空气,又降温,还能保护着火物体不受损。 答案:C 5.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 6.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思路解析: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CO而导致煤气(CO)中毒。 答案:A 7.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 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思路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与木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快乐时光 面包 一个人外出旅游,在宾馆楼下的饮食店里,他指着刚给他端来的面包,抱怨老板说:“我昨天吃的有这个两倍大、三倍厚,为什么同样价钱今天却变得这么小?” 老板解释:“因为你昨天坐在靠窗的位子,街上来往行人对你桌上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坐那个位子的顾客,我们店总是端出用作宣传的大面包。”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灭火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D 2.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A 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平原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 答案:B 4.(2010吉林长春中考)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 思路解析:此题为识记题,考查易燃物、易爆物与标识所表示的意义,且此题为常识性试题,平时应加以理解、记忆。酒精为易燃物,应选C。 答案:C 5.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思路解析:石油液化气泄漏会引发火灾和爆炸,避免火灾最好的办法是关闭气源阀门,并使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石油液化气的浓度,从而避免火灾(或爆炸)发生。 答案: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 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C.煤井中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思路解析:燃烧都是放热过程;化纤类衣物容易产生静电从而产生电火花而使可燃物发生火灾;煤井中存在大量瓦斯气体,浓度太高容易遇火爆炸;可燃物即使达到着火点,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气,也难以燃烧。 答案: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如果没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而爆炸则在瞬间完成。 答案:C 8.(2010山东青岛中考)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可以降低着火点 B.散热的速率快 C.木柴是可燃物 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 思路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应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自身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燃烧。 燃烧的剧烈程度一般受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影响。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剧烈。要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把可燃物粉碎或使其变为气体,也可以增加氧气的浓度,比如铝块很难燃烧,铝箔或铝粉可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但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特性,一种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散热的速率过快反而容易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燃烧不能继续,如单块的煤炭不易燃烧,而多块煤炭集中在火炉中则可燃烧得很旺,故B错;架空木柴可使空气易于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故D正确。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自燃一定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思路解析:可燃物必须同时具备“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才能充分燃烧;通常所说的爆炸不一定是由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引起的;自燃的反应不一定剧烈,而是达到了燃烧的条件;白炽灯发光发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10.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 A.氧气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 D.达不到着火点 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 答案:C 11.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则是安全的。 答案:B 12.(2010吉林长春中考)对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家庭厨房中发现有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烟机 B.当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着火燃烧时,立即向桌面上泼水灭火 C.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用NaOH溶液处理 D.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思路解析:煤气泄漏后不仅有毒,而且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燃条件会引起爆炸,打开排烟机就会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爆燃;酒精在桌面上失火应该用湿布盖灭,泼水反而会致使火焰蔓延;浓硫酸和NaOH溶液都具有强腐蚀性,C中处理方法显然会造成腐蚀皮肤面积加大;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是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立即移到通风处即氧气充足的地方,有利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答案:D 13.(2010福建福州中考)如下图所示,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思路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只要缺少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继续,所以灭火的原理可分三类方法。一是移走可燃物,如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二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降温灭火;三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如实验桌上酒精失火可用沙土或湿抹布盖灭。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灭火方法既要简单易行还要不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A中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方法正确,因为水既可降低温度,又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其与空气隔绝;B中煤气灶失火可迅速关闭煤气开关或用湿布盖灭或用灭火器灭火,故B也正确;炒菜时锅中食用油着火,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锅盖盖灭或迅速放入蔬菜,切不可用水灭火,因为油类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会随水飞溅或流淌而使火势蔓延,故D方法也正确;C中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是不正确的,因为水会造成电器短路,引起更大的损失。 答案:C 14.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尘 ④棉尘 ⑤天然气 A.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思路解析:凡是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15.(2010广东中考)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利用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答案:(1)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战争史上“火攻”的范例。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曹操成败的原因。 解答:诸葛亮火攻成功掌握了三点:一是曹操战船由西向东,强劲东风能提供足够的空气流;二是曹操的战船是木质的且连钉在一起;三是当时的火箭技术足以点燃布帆和木船。曹操失败原因之两点:一是没有消防设备,当少数船着火时不能喷水灭火;二是木船连钉在一起,少数着火后,其他的船不能脱离火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