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613750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科基本技能(三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科基本技能一、胸膜腔穿刺术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 (1分)常用于查明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二)禁忌症(2分)1、 呼吸功能不全者,但治疗性胸腔穿刺缓解症状者除外。2、 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3、 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或正接受抗凝治疗者。4、 患者不合作。5、 疑为胸腔包虫者,以避免感染扩散。6、 正在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和原有肺大泡者为相对禁忌症。(三)操作方法(5分)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

2、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

3、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取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2分)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3.抽液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负压。 4.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急救术。5.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检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脱落细胞检

4、查。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净,若脓液粘稠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二、腹腔穿刺术(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 (一)适应证 (1分) 1.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腹腔给药。 2.穿刺放液,减轻因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或腹胀症状。 (二)操作方法 (5分) 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

5、常用于诊断性穿刺;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

6、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三)注意事项 (2分) 1.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次放液通常不超过3000ml。 3.若腹水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仰卧,使穿刺孔位于上方,可防止腹水渗漏。若大量腹水,腹腔压力太高,术后有腹水漏出,可用消毒火棉胶粘贴穿刺孔,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再用多头腹带包裹腹部。 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6.作诊断性穿刺时,

7、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四)禁忌证 (2分) 1.肝性脑病先兆 放腹水可加速肝性脑病发作。 2.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3.非腹水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包虫病性囊性包块。三、腰椎穿刺术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适应症 (1分)1诊断性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对诊断颅内炎症(脑膜炎、脑炎等)、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寄生虫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注入造影剂或核素等介质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2治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放出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

8、症状。鞘内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禁忌症 (2分)1颅内压明显增高,已明确后颅凹占位病变或已有脑疝迹象者。2穿刺局部感染、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3垂危、休克及躁动不能合作者。4穿刺部位或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腰穿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5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至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体位和穿刺点 (1分)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向前弯,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突出。2确定穿刺点,以两侧髂棘最高点连

9、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第45腰椎棘突间隙。术前准备 (1分)1术者准备术者应认真体检和备齐穿刺物品。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和腰穿包等携至操作地点。腰穿包内应有:腰穿针(成人1920号,儿童22号)、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或10ml注射器、洞巾、纱布、棉球及试管3支等。2病人准备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具体操作 (3分)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2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

10、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3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之后可嘱病人,头和腿稍伸直,呈放松体位,便于脑脊液流出。5放液前先接上压力计(一般为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滴min。据临床需要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

11、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撤去压力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必要时可在放液后用测压管再测一次脑脊液压力为末压(相对之前的为初压)。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去枕平卧46小时

12、,多饮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注意事项 (2分)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瘤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在后两种情况,又必须进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行小脑延髓池穿刺(详见专业书籍)。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注入药液。推入药物时勿一次完全注入,应注入、回抽,每次注入多于回抽,如此反复多次,才可完成。4低颅压者可于腰穿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防止术后头痛加重。

13、5并发症及处理头痛:最常见,多由于腰穿后颅内低压所致,特点为平卧时头痛减轻或缓解,而坐位或站立时症状加重。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5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脑疝:最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其腰穿后可引起钩回疝或枕骨大孔疝,延髓受压危及生命。处理主要是予脱水剂,停止防液。腰背痛及神经根痛:多为穿刺不顺利或穿刺针损伤神经根引起。感染:未严格无菌操作引起。6腰穿损伤的鉴别:当腰穿发现脑脊液有血时,应鉴别是损伤所致还是非损伤性出血。其方法有:损伤性出血多有穿刺不顺利。自行凝固者为损伤性出血,而非损伤性蛛

14、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脊液搏动有去血中纤维素的作用和大量脑脊液稀释的缘故,通常不自凝。三管法:用3个试管取脑脊液,若三管颜色哟深变浅或转为无色为损伤性出血,而三管颜色均匀一致则为非损伤性出血。离心试验:将血性脑脊液离心后,其上层若无色透明、红细胞形态正常为损伤性出血,而非损伤性出血者红细胞皱缩。血性脑脊液经离心沉降后,其上清液溶血试验阴性者为损伤性出血,阳性者为非损伤性出血(因出血后2小时红细胞即溶解,放出氧合血红蛋白)。脑脊液红细胞计数鉴别:损伤性血性脑脊液中红细胞比例与周围血相称。四、骨髓穿刺术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 (2分) 贫血、出血的病因诊断; 长期发热的鉴别诊断

15、; 肿瘤骨髓转移; 血液病等治疗效果的随访; 骨髓移植等。二、手术方法 (6分)1. 部位选择: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胸骨穿棘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部位。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选择: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可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点取俯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用1%普鲁卡因者应术前作普鲁卡因皮试,无过敏者才能用)。4、将骨穿针固定器调整为适当长度(胸骨应小于1cm,髂骨为1.5cm),用左

16、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点,右手持针沿骨面垂直刺入(胸骨则保持与骨面成30-40角),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5.拔出针芯,接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0.10.2ml红色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快速涂片数张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2ml送培养。6.抽吸完毕,插入针芯,左手持无菌沙布置于针孔处,右手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1-2分钟,再用沙布加压固定。三、注意事项 (2分)1.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对有严重出血患者应慎重,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穿,有创检查术同意书上签字。 2.注射器与穿刺针应干燥。3.胸骨穿刺注意用力。4.抽吸量用于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可

17、过多,以免稀释,骨髓培养抽1ml。5.骨髓抽出后应迅速涂片以免凝固。五、导尿术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 适应证 (1分)1.尿潴留 包括前列腺肥大,昏迷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2.留尿作细菌培养。3.留置保留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4.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或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或探测尿道有无狭窄等。(二) 准备工作 (2分)1、 导尿前向病人解释导尿的必要性和大概过程。2、 注意合理暴露病人,注意保暖。3、 一般常准备二腔导尿管,适当选择管径大小,一般管径有F14-26。普通导尿管有时也用。4、 准备齐全的导尿物品,包括无菌手套、无菌石蜡油、注射器、0.5碘伏棉球、尿引流袋等

18、。或准备一个完整的导尿包。(三) 操作方法 (5分)1.患者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2.以2%红汞或硫柳汞溶液由内向外消毒尿道口及外阴部,男性患者应翻开包皮消毒。3.术者戴手套,铺盖无菌洞巾,露出尿道口,男性露出阴茎。以左手拇、示二指挟持阴茎龟头,并将阴茎提起与腹壁成钝角,女性则分开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右手将涂有无菌石蜡油之导尿管徐徐插入尿道,男性约进入1520cm,导尿管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至尿液流出,再进入23cm即可。 4.需作细菌培养时,留取中段尿液于无菌试管中送验。 5.当尿液流出不畅时,轻压膀胱区,尽量使膀胱排空,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导尿管再徐徐拔出,以防止尿液流出污染衣

19、物。 6.如需留置导尿,则以胶布固定导尿管,以防滑脱。外端以血管钳夹紧,外口以无菌纱布包好,定时排放尿液,或接上无菌塑料袋,挂于床侧。(四) 注意事项 (2分)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尿道感染。2.插入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粘膜,若插入时有阻挡感可更换方向再插,男性尿道有二个弯曲,应按解剖特点,变换阴茎位置,以利于插入。3.选择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对小儿及疑有尿道狭窄者,导管宜细。4.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不宜按压膀胱区,以免骤然降压引起的排尿昏厥。5.留置导尿时,应选择带有水囊的导尿管,插入导尿管后向水囊注水23ml,以防止导管滑脱。每57天宜更换一次导管,再次插管前应

20、让尿道松弛数小时,再重新插入。6.留置导尿超过48h,应定期检查尿液,若出现白细胞尿,应以无菌药液每天冲洗膀胱1次。六、水银式血压计测量血压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1(1分)被测量者在测量前至少要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酒或喝咖啡,也不要憋尿2(1分)被测量者应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并将右上臂完全暴露,使肘部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对首次测量者应分别测其左、右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让患者取卧位或站立位。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患者的站立位血压应在其由卧位改为站立位后的1分钟和5分钟时分别测量。3(2分)使用的袖带规格应适合被测量者。

21、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患者上臂的80。大多数人的臂围为2535厘米,宜使用宽1315厘米、长3035厘米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较大者应使用较大规格的袖带。儿童则宜使用较小规格的袖带。4(1分)应将袖带紧贴在被测者的上臂进行缠绕,使袖带下缘高出肘弯25厘米,并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被测量者肘窝的肱动脉处。 5(2分)测量时应使气囊快速充气,当被测者的桡动脉搏动消失时应再使水银柱升高30毫米汞柱,然后以恒定速率(26毫米汞柱秒)缓慢放气(对心率较慢者应降低放气的速率),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即可快速放气,直至水银柱降为零。 6(2分)在放气过程中应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1时相(第一音)与第V时相(

22、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1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儿童、妊娠期妇女以及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则可将柯氏音第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7(1分)为了获取准确的血压读数,在测量完一次血压后,应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两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若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毫米汞柱,则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七、胃插管术 (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 1.胃扩张、幽门狭窄及食物中毒等。 2.钡剂检查或手术治疗前的准备。 3.昏迷、极度厌食者插管行营养治疗。 4.口腔及喉手术须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23、者。 5.胃液检查。 6.胃肠减压。 (二)禁忌证 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腐蚀性胃炎、鼻腔阻塞、食管或贲门狭窄或梗阻,严重呼吸困难。 (三)准备工作 1.训练病人插管时的配合动作,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 2.器械准备 备消毒胃管、弯盘、钳子或镊子、1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石蜡油、棉签、胶布、夹子及听诊器。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长度标记是否清晰。 4.插管前先检查鼻腔通气情况,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插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 2.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cm),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

24、插入深度为4555cm(相当于病人发际到剑突的长度)。然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处。 3.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1)抽 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入胃内。 (2)听 用注射器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听诊,如有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已插入胃内。 (3)看 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若有气泡连续逸出且与呼吸相一致,表示误入气管内。 4.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末端折叠用纱布包好,用夹子夹住。置病人枕旁备用。5.若需洗胃时,将漏斗放置低于胃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尽胃内容物,再准备洗胃液5000ml。将洗胃液倒入漏斗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洗胃液时,迅速将漏斗降至低于胃的部位,并倒置于水桶内,利用虹吸作用原理排出胃内容物和胃内灌洗液。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完毕,将胃管反折后迅速拔出,以防液体误吸。6.胃管洗胃术适应症(1) 催吐洗胃法无效或有意识障碍不合作者。(2) 需留取胃液标本送毒物分析者。(3) 凡口服毒物6小时之内且无禁忌证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