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

上传人:pi****t 文档编号:56100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 唐 灵等 1 2 9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 唐灵, 黄琪 , 王清远 , 张红恩, 石 宵爽 ( 四川大学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6 1 0 0 6 5 ) 摘要 实验采 用国家标准 G B T 5 0 0 8 2 - 2 0 0 9中推荐的混凝 土抗硫酸 盐侵蚀试验方法 , 将粉 煤灰基地聚物混凝 土( F G C ) 和普通混凝土( P C C ) 试样置于质量分数为5 的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侵蚀实验。以试样侵蚀后的结 构形 态变化 、 抗压

2、 强度损 失、 质量体积变化 、 动 弹性模量 变化 为评价指标 , 并借助扫描 电子显微镜 ( S E M) 、 X射 线能谱 ( E D S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 C P - O E S ) 等分析手段对 F G C与P C C在同一硫酸盐侵蚀环境中的耐蚀性能、 损 伤机理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侵蚀周期的增长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体积均 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 二者的最大质量变化率均较小, F G C为0 3 , P C C为 0 6 ; 二者的动弹性模量变化均 较为复杂。微观观测发现影响 F G C和 P C C结构形态的关键物质分别

3、是粉煤灰颗粒与膨胀性产物。化学分析表明 F ( 与 P C C间产生相互影响的原因是材料各组分在侵蚀液中的溶解与渗透。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动弹性模量微观结构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 : TU5 0 1 文献标识码 : A D O 1 : 1 0 I 1 8 9 6 i s s n 1 0 0 5 0 2 3 X 2 0 1 5 0 6 0 2 8 Re s e a r c h o n Co r r o s i o n Re s i s t a nc e a n d Re l e v a n t M e c h an i s m o f Ge o po l y me r Co n c r

4、 e t e a nd Or di n a r y Co nc r e t e i n t he S a me S u l f a t e S o l u t i o n TANG L i n g ,HUANG Qi ,WANG Qi n g y u a n ,Z HANG Ho n g e n , S HI X i a o s h u a n g (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En e r g y En g i n e e r i n g S a f e t y a n d Di s a s t e r M e c h a n i c s o f Mi n i

5、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6 1 0 0 6 5 ) Ab s t r a c t F l y a s h b a s e d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F GC)a n d o r d i n a r y P o r t l a n d c e me n t c o n c r e t

6、 e( PCC)we r e d e s i g n e d a n d t e s t e d i n 5 s o l u t i o n s o f s o d i u m s u l p h a t e s o l u t i o n wi t h d r y - we t c y c l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p r e s e t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G B T 5 0 0 8 2 2 0 0 9 t o s t u d y t h e i r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s u l p h

7、 a t e a t t a c k T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we r e a s s e s s e d b y t h e v a r i a - t i o n s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mo r p h o l o g y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g t h,d y n a mi c e l a s t i c mo d u l u s ,we i g h t a n d v o l u me Th e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o f

8、 t h e s p e c i me n s a t t a c k e d b y s u l p h a t e s wa s a l s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u s i n g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 s c o p e( S EM) ,e n e r g y d i s p e r s i v e X- r a y s p e c t r o me t e r( E DS )a n d i n d u c t i v e l y c o u p l e d p l a s ma e mi s

9、 s i o n s p e c t r o me t e r( I CP - OES )t e c h n i q u e s Th e d a ma g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FC X; a n d PCC i n t h e s -n e e r o s i o n c o n d i t i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d i s c u s s e d Re s u l t s t u r n e d o

10、u t t h a t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v o l u me o f FGC a n d P CC f i r s t d e c r e a s e d a f t e r r i s i n g t r e n d We i g h t c h a n g e s we r e s ma l l : 0 3 o f F GC a n d 0 6 o f P CC Th e d y n a mi c e l a s t i c mo d u l u s o f b o t h FGC a n d P CC we r e d

11、 i f f e r e n t a n d c o mp l i c a t e d Me a n wh i l e ,mi c r o s c o p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h o w t h a t t h e k e y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m o f F GC a n d P CC a r e f l y a s h p a r t i c l e s a n d s we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s ,r e s p e

12、c t i v e l y C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b a s i s o f mu t u a 1 i n f l u e n c e b e t we e n F GC a n d P CC i s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d i s s o l v e d a n d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i n s u l f a t e s o l u t l Or L Ke y wo r d s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13、r e t e ,s u l p h a t e a t t a c k,d y n a mi c e l a s t i c mo d u l u s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0 引言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 以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四面体聚合而 成的, 结构上具有空间三维网络状键接结构的无定形非 晶态 的新型无机硅铝质胶凝材料 卜 。早期的研究发现, 与传统 水泥相比地聚物拥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及环保性 能 4 。因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既替代了水泥又利用了工 业固体废弃物 , 具有广阔

14、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粉煤灰基地聚 物混凝土作为一种应用型工程材料 , 其耐久性是影响工程应 用的重要指标 , 且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亦是耐久性研究的重 要内容之一。虽然业内对粉煤灰基地 聚物混凝土抗硫酸盐 性能的初步研究均表 明其具有 较好 的耐蚀性能 7 l 8 _ , 但在地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1 2 0 8 3 2 5 ) ; 能源工程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 0 1 3 KF 0 6 ) 唐灵: 男, 1 9 9 0年生, 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建筑材料 E - ma i l : t a ngl i n g h n u s c u 1 6 3 c o m 石

15、宵爽: 通讯作者, 1 9 8 4年生,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的力学及结构耐久性能E - ma i l :s h i x s S e L L e d c L c n 1 3 0 材料导报 B : 研究篇 2 0 1 5 年 3 月( 下) 第 2 9 卷第3 期 聚物混凝土的应用推广过程中必将存在 同一腐蚀环境下相 邻建筑物所使用的混凝土类型并不一样的情况, 此时研究建 筑物的抗硫酸盐性能还应考虑不 同材料间的相互影响。本 工作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及相关检测技术对硫酸盐侵蚀环境 中同时存在 F G C与 P C C两种混凝土的情况下其侵蚀性能与 机理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

16、 1 实验 1 1 实验材料 实验中所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有粗骨料、 细骨料、 硅 酸盐 水泥、 粉煤灰 、 碱激发剂、 硫酸钠溶液、 稀硫酸等。细集 料细 度模数为 1 4 6 。骨料的特性见表 1 。实验采用标号为 3 2 5 的硅酸盐水泥 , 粉煤灰为 F级低钙粉煤灰, 平均粒径为 1 5 8 6 m, 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 2 。 表 1 不同骨料规格参数 Ta b l e 1 Pr o p e r t i e s o f a g g r e g a t e s 表 2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Ta bl e 2 C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f l

17、 y a s h 本实验所使用的碱激发剂由水玻璃 ( Na S i O 。 溶液) 和纯 度为 9 8 的针片状氢氧化钠在实验室条件下配制而成。水 玻璃为淡黄色胶状液体 , 模数为 3 2 3 4 之间, S i O 。 含量为 2 6 2 , Na O含量为 2 8 2 。碱激发剂溶液在实验前 1 天 配制 。实验 中所使用的质量分数为 5 的硫酸钠侵蚀溶液 由 纯无水硫酸钠( 纯度大于 9 9 ) 固体颗粒用纯水配制而成, 用 于调节溶液 p H 值的 1 mo l L稀硫酸由纯度为 9 8 的浓硫 酸稀释而成。 1 2 试样制备 实验设计的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 土配 比 方案见

18、表 3 ( k g m 。 ) 。实验所需试样尺寸有两种 , 分别为 1 0 0 mm1 0 0 mmi 0 0 mm 的立方块和 1 0 0 mm1 0 0 mm 4 0 0 mm 的棱柱。其 中立方块试件用于测试混凝土不同侵蚀 周期时的抗压强度, 棱柱体试块用于测定对应侵蚀周期下试 样的动弹性模量的变化 , 定义为动弹组试样。试样浇捣抹平 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 普通混凝土在静置 2 4 h 后脱 模 , 编号后放于温度为( 2 O 2 )。 C, 湿度为 9 5 的恒温恒湿 标准养护箱中养护, 地聚物混凝土直接放入温度为 8 O。 C的 烘箱中高温养护 2 4 h , 取出、 脱模

19、、 编号后置于标准养护箱中 继续养护。养护 2 6 d 后 , 用混凝土打磨机将不平整的抹平面 打磨平整, 并按国家标准 G B T 5 0 0 8 2 2 0 0 9 的要求将进行 干湿循环侵蚀实验 的试样置人 ( 8 0 5 ) oC的烘箱 中烘 4 8 h , 其余试样放置于标准养护箱中继续养护至测试 时间。循环 组试样烘干后置于干燥环境下冷却到室温 , 然后将 F GC试 样与 P C C试样同时放入同一硫酸盐干湿循环实验机进行实 验。干湿循环过程由全 自动硫酸盐实验机按程序设定 自动 控制 , 基本 步骤 是 : 进 液一 浸 泡 一 排液 一 风干 一 升温 一 冷却一进液, 进液

20、指将原先在储液箱中的侵蚀液抽入放有试 样的实验箱中, 排液即将侵蚀液从实验箱排放到储液箱。一 次循环过程约 2 4 h , 浸泡时间约 1 6 h 。 表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 Ta b l e 1 S u mma r y o f c o n c r e t e mi x t u r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2 结果与讨论 2 1 侵蚀液 p i t值及颜色变化 普通混凝土与地聚物混凝土都呈碱性, 且研究表明碱性 强弱会影响硫酸盐侵蚀破坏机理L 1 “ 。为更真实地模拟实 际工程环境条件避免实验环境下侵蚀液碱性过强, 在每个循 环周期采用实验标 准规定的 1 m o

21、l L的稀硫酸在实验排液 阶段之后于储 液箱 中进行调节, 每次将 p H 值调整至7 0 7 5 , 因此侵蚀液的酸碱性在浸泡过程 中是在一定范围内发 展变化的。侵蚀用硫酸钠溶液在实验室用纯水配制, 经测定 室温下( 2 0) 呈弱碱性 , p H值在 7 1 7 5 之间, 干湿循环 后溶液碱性有不 同程度 的增强。实验 中从浸泡前后 侵蚀液 p H值变化发现 , 在测试期 限内单个循环周期 内侵蚀前期溶 于侵蚀液的 0 H一 较多, 并 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最终趋于稳 定。 对于普通混凝土, 碱性的主要来源是硅酸盐的水化产物 C a ( 0H) 。 , 0H一 的析出伴随着整个侵蚀过程 。

22、对于地聚物混 凝土, 强碱性主要缘于激发剂中未反应完全的 N a OH, 其在 侵蚀液中溶解过程要比 C a ( O H) 更快 , 故侵蚀液在侵蚀初 期碱性较强。 对侵蚀液颜色的观察发现侵蚀液从最开始 的无色透明 逐步变成 了淡黄色的浑浊溶液 。 2 2 抗压强度发展 材料强度的变化反映了结构材料综合性能变化。循环 前后及对照组试样抗压强度均使用实验室配备的 2 0 0吨级 标准液压泵压力机进行测定。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图 1 、 图 2 所 示 。 数据表明, P C C对照组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随龄期有 较大增长 , 其龄期为 5 8 d 时( 对应循环 3 0次时) 强度 比 2 8 d

23、 时增幅达 3 4 , 循环组试样强度值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表现 出 先下降后上升 的现象; 地聚物混凝土对照组强度 总体随着龄 期有增长 的趋势 , 其龄期 为 5 8 d时强度 比 2 8 d时增 幅为 l 1 , 可见地聚物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早强性能。地聚物混凝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 唐灵等 1 3 1 土循环组与普通混凝 土循环组有类似的先降后升的变化规 律 , 这种变化表明硫酸盐侵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4 4 5 9 Ag e d 图 1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 Fi g 1 C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24、 h o fPCC lCy c l e g r o u p r a Co n t r o l g r o u p 2 7 44 59 Ag e d 图 2 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 F i g , 2 Co mp r e s s i v e s t ren gth o f F GC 2 3 质量与体积变化 实验中所有试样质量 的测定均使用最大量程为 3 0 , 精度为 1 g 的托普域电子天平测定。对循环试样质量和体积 的测定均在循环进程中的风干阶段进行 , 循环组立方块的体 积采用排水测体积法测定 。实验测试结果如图 3 、 图 4 所示 。 图 3 不同循环周期下 1 0 0 mm

25、立方块的质量 Fi g 3 Av e r a g e we i g h t o f 1 0 0 ton i t e s t c u b e s i n c y c l es 立方块试样循环 0 次的质量及体积于试样从养护箱取 出并 自 然风干后测得 。数据表明, F G C和 P C C试样在硫酸 盐侵蚀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均极其微小。F G C循环组试样质 量变化率小于 0 3 , P C C循环组试样质量变化率相对较大 但仍小于 0 6 。F G C组和 P C C组 的质量变化趋势不 同, F G C组试样质量随循环周期稍有增加但总体趋于平稳 , 其影 响因素主要有含水量的变化及粉煤灰等的溶

26、解与聚合物的 生成 ; 而 P C C组试样质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 并在循 环 2 O 次左右时从最初的 2 4 2 7 k g 下降到最低值 2 4 1 2 k g 。 可见 P C C组试样在循环前期侵蚀反应 中使质量减少的过程 ( 如物质的溶解与水分散失等) 比使质量增加 的过程 ( 如钙矾 石等新产物的生成 ) 更显著而表现为质量 的下降 , 后期则 相 反 。 o 4 o 越 p r r 1 0 。 2 C卜 V 。 占 - 亩吉 _ Cy cl e t i mes 图 4 不同循环周期下 1 0 0 mi l l 立方块的体积 Fi g , 4 Av e r a g e v

27、o l u me o f 1 0 0 ml n t est c u b e s c u b e s i n c y c l es 与此相对的 P C C及 F GC立方块试样体积变化则表现出 较为统一的变化趋势 可见 , 循环初期混凝土的干缩对体积 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 但在 2 O 次循环之后混凝土试样的体积 明显增大, 说明此时侵蚀过程反应产物对体积的影响开始 占 据主导地位。 2 4 动弹性模量变化 动弹性模量是指用动力法测得的弹性模 量, 实验采用基 于共振法的动弹性模量测定 仪测量动弹组棱柱体试样在不 同侵蚀周期时的动弹性模量值。动弹性模量 的变化是材料 微观结构形态变化的综合表现

28、。 试样的动弹性模 量是利用共振 仪根据共振原理测得被 测物体共振频率后经过简单的运算求得, 其运算公式为: TT 厂 r 3 f 2 E d 一1 3 2 4 4 1 0 - 7 士 ( 1 ) 口 式中: E 为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G P a ) ; 口 为试样正方形截面的 边长( ra m) ; L为试样的长度( ram) ; W 为试样的质量( k g ) , 精 确到 0 0 1 k g ; f为试样横 向振动的基频振动频率( Hz ) 。 所得实验结果如图 5所示 , 试样循环 0次的动 弹性模量 测定条件是 4 8 h高温冷却后 , 其余数据均在浸泡风干后测 得。图 5 表明循环

29、中 F G C组试样 的动弹性模量值始终小 于 同期的 P C C试样, 同时 F G C试样 的抗压强度始终大于 P C C 试样 , 可见地聚物混凝 土的弹性阶段变形更大, 即地 聚物混 凝土柔性更高。 C y c l e t i me s 图 5 试样动弹性模量变化 Fi g 5 Ch a n g es i n d y n a mi c e l a s t i c mo d u l u s o f s a mp l e s 加 m O 蓦_, 舌 日 皇 名蛊24 昌0 船 们 2 2 2 2 2 2 2 2 ” 如 日 0, s n 1 j 0 吕 0 l s 昌 0 同一硫酸盐环境下

30、地聚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 唐灵等 1 3 3 N a z S 0 4 复合侵蚀, 但鉴于溶液中其含量远小于 N a , 因而 Mg 对侵蚀破坏的作用效果可以忽略; N a 含量在侵蚀前期的大 幅度升高也反映了地 聚物混凝土 中未反应 的碱溶液快速溶 解到了侵蚀液中; S i 含量的增加与侵蚀液颜色的变化表明侵 蚀液中有地聚物混凝土中未反应完全的水玻璃混入 。 2 7 侵蚀机理分析 结合前述试验结果 , 笔者推测 P C C的侵蚀性能主要是 以下过程的复合效果 。( 1 ) 与乔宏霞等研究分析相似 , 当液 相中的 C a ( O H) 浓 度 达 到饱 和 时, 铝 酸 三

31、 钙 水 化, 在 N a z S O 溶液中, 与水化物中的 C a ( O H) 。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石膏。进而当石膏存在时, P C C中水化铝酸四钙与石膏反应 生成针状的钙钒石晶体_ 1 。同时 由于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 状态 , 水分蒸发使侵蚀溶液浓缩 , 从而形成 了大量的粉末状 二水石膏结晶 1 1 。( 2 ) 潮湿条件下 P C C中未水化完全的硅 酸盐继续水化生成 C _ H凝胶。( 3 ) 在设定的存在 F G C影 响的碱性硫酸钠溶液实验条件下 P C C中生成了以硅铝元素 为主且含钙量很低的胶体。( 4 ) 混入侵蚀液中的粉煤灰活性 成分与 P C C中的氢氧化钙发生

32、二次水化反应_ 1 : Si O2 +inCa ( OH) 2 + n H2 0 Ca O Si O2n H2 O ( 2 ) AI 2 03 + xCa ( OH) 2 + H2 O- xCa O A1 2 03yH2 O ( 3 ) 在侵蚀前期, 每个循环过程 中侵蚀液碱性增长很快 , 碱 性较强 , 此时过程( 1 ) 发展迅速生成大量膨胀产物, 同时过程 ( 2 ) 和( 4 ) 也同步进行生成新的凝胶体。膨胀产物在填充原 有结构孔隙的同时使结构产生更多的微裂纹与缝隙, 新凝胶 的产生虽能使纵横交错 的钙矾石胶结在一起修补孔隙缺陷 , 但此时新胶体的强度尚未得到发展 , 另外 2 O

33、次循环之前体 积的减小使得 P C C试样更加密实 , 性 能表现为强度 的降低 及动弹性模量的升高; 随着侵蚀周期的增加 , 侵蚀液碱性 不 断降低 , 粉煤灰的溶解放缓, 过程( 4 ) 逐渐消弱且在 2 O次循 环左右达到临界状态, 同时体积 由收缩变为增大 , 混凝土内 收缩应力的减小加速了裂隙的发展 , 此时动弹性模量表现为 突然减小; 2 0 次循环之后钙矾石的生成在填充原有孔 隙后产 生了更多的结构缺陷而此时的过程 ( 2 ) 、 ( 3 ) 产生的胶体 已不 足 以修补缺陷, 故试样的动弹性模量在短暂上升后 即开始下 降, 而 3 O 次循环时强度的增长主要缘于新胶体强度的发展

34、。 对于 F GC, 可以推测其侵蚀过程主要是粉煤灰的溶解及 聚合反应共同作用 的效果, 并伴随着 Ca与 Na 、 K的离子交 换过程 , 但此时侵蚀液中高浓度硫酸钠溶液对于粉煤灰的解 聚及聚合所起的作用并不明确 。侵蚀初期侵蚀液碱性较强 , 粉煤灰在干湿交替 的蒸汽压力下迅速溶解而产生大量破裂 的球形孔洞, 同时地聚物凝胶中碱金属离子的外渗增大了孔 隙压力 , 使微裂缝迅速发展, 最终破坏了本来的聚合结构 1 , 虽聚合反应与之同步进行却不足以修补结构缺陷 , 此时 F G C 试样表现为强度与动弹性模量降低 ; 随着侵蚀液碱性的减弱 及未反应粉煤灰量的减少 , 粉煤灰的溶解速度逐步减小并

35、在 侵蚀周期达到 2 5 次后 聚合反应对结构 的增强效 应得到表 达 , 性能表现为强度及动弹性模量的增加。 3 结论 ( 1 ) F G C与 P C C抗压强度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 但综合两 者质量 、 体积、 动弹性模量及微观结构形态的变化来看 , 在同 一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 F G 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 自我修复能 力 。 ( 2 ) 同一硫酸盐侵蚀环境下 F G C与 P C C的动弹性模 量 变化几乎相反 ; 质量的变化率均不大, F G C小于 0 3 , P C C 小于 0 6 , 且 F C a 2 表现为稳中有升 , P C C则为先降后升 ; 二 者体积变化均 是先下

36、 降后上升 。上述性 能表现 的异 同为 F G C与 P C C的侵蚀机理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3 ) 微观结构直观地表现出了 P C C与 F GC各不相 同的 结构物质形态变化过程 。随着侵蚀 的进行 P C C中产生的膨 胀性产物使结构变得松散多孔 , 新胶体的持续生成又使结构 变得密实; F G C的主要变化在于球形粉煤灰颗粒的溶解及进 一 步的聚合反应。 ( 4 ) 实验条件下 P C C中生成了以硅铝为主且含钙量很低 的胶体 , 这与 F G C的影响有关, 但具体 的作用机理仍有待进 一 步研究分析 ; F G C中 C a 含量的升高缘于 P C C中大量的水 化产物

37、C a ( O H) 。 , 但钙含量及硫酸钠溶液对 F G C性能的影 响尚需进行深入探究 。 参考文献 1 Zh a n g Yu n s h e n g,S u n W e i ,S h a J i a n f a n g ,e t a 1 Pr e p a r a t i o n,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f l y a s h b a s e d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J J B u i l d Ma t e r , 2 0 0 3 , 6 ( 3 ) : 2 3 7

38、( i n C h i n e s e ) 张云升, 孙伟 , 沙建芳, 等 粉煤灰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 特性及机理E J 建筑材料学报, 2 0 0 3 , 6 ( 3 ) : 2 3 7 2 Wa n g La n ,Cu i Yu a n s h e n g Re s e a r c h o n g e o p o l y me r c e me n t a nd c o n c r e t e( 2 ) J R e a d y - mi x e d C o n e r , 2 0 0 5 ( 2 ) : 5 0 ( i n Ch i n e s e ) 汪澜, 崔源声 地质聚合物水泥

39、与混凝土的研究( 二) J 商 品混凝土 , 2 0 0 5 ( 2 ) : 5 0 3 W i n n e f e l d F,L e e ma n n A,Lu c u k M ,e t a 1 As s e s s me n t o f p h a s e f o r ma t i o n i n a l k a l i a c t i v a t e d l o w a nd h i g h c a l c i u m f l y a s h e s i n 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J C o n s t r B u i l d Ma t e

40、 r , 2 0 1 0 , 2 4 ( 6 ): 1 0 8 6 4 Ta o We n h o n g ,F u Xi n g h u a , S u n F e n g j i n ,e t a 1 S t u d i e s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s o f g e o p o l y me r e e me n t i fi o u s ma t e r i a l J B u l l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S o c , 2 0 0 8 , 2 7 ( 4 ) : 7 3 0 ( i n

41、 C h i n e s e ) 陶文宏, 付兴华 , 孙凤金, 等 地聚物胶凝材料性能与聚合 机理的研究口 硅酸盐通报, 2 0 0 8 , 2 7 ( 4 ) : 7 3 0 5 S h i X S,W a n g Q Y,Z h a o X L,e t a 1 Di s c u s s i o n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a nd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o f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c o n t a i n i n g f l y a s h a nd r e c y c l e d

42、 a g g r e g a t e J Ad v Ma t e r R e s , 2 0 1 2 , 4 5 0 : 1 5 77 6 S lh i X S,Co l l i n s F G,Z h a o X L,e t a 1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o f fly a s h g e o p o l y me r i c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J J Ha z a r d Ma t e r ,

43、 2 0 1 2 , 2 0 ( 2 9 ) : 2 3 7 1 3 4 材料导报 B: 研 究篇 2 0 1 5 年 3月( 下) 第 2 9卷第 3期 7 S a n n i S HKh a d i r a n a i k a r R B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u n d e r s e v e r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E J I n t J Ci v i l St r u c t En g , 2 0 1 2, 3 (

44、 2 ) : 3 9 6 8 Wa l l a h S E,Ha r d j i t o D,S u ma j o u w D M J , e t a 1 P e r f o r _ ma n c e o f fl y a s h - b a s e d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u n d e r s u l f a t e a n d a d d e x p o s u r e C G e o p o l y me r ,G r e e n C h e mi s t r y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45、 o p me n t S o l u t i o n s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W0 r l d Co n g r e s s Ge o p o l y me r 2 0 0 5 Ge o p o l y me r I n s tit u t e , 2 0 0 5: 1 5 3 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T 5 0 O 8 2 - 2 0 O 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 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 2 0 0 9 1 0 Ku ma r a v e l S 。 Gi r ij a KAc i d a nd s a

46、l t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g e o p o l y me r c o n c r e t e wi t h v a r y i n g c o n c e ntr a a t i o n o f Na OH J J En g Re s S t u d i e s , 2 0 1 3, 4 ( 4 ) : 1 1 1 J i n Ya n n a n,Z h o u Sh u a n g x i Th e t y p e s a n d a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c o n c r e t e s u l f a t e a

47、 t t a c k J J E a s t C h i n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6, 2 3 ( 5 ): 4 ( i n Ch i n e s e ) 金雁南, 周双喜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6 , 2 3 ( 5 ) : 4 1 2 Ca o Z h e n g l i a n g , Yu a n Xi o n g z h o u, Xi n g Fe n g ,e t a 1 Ev a l u a - ti o n o f t h e c o n c r e t e

48、s u l f a t e a t t a c k t e s t me t h o d o f AHte r i c a J J S h e n z h e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g , 2 0 0 6 , 2 3 ( 3 ) : 2 0 1 ( in Ch i n e s e ) 曹征良, 袁雄洲, 刑锋 , 等 美国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评析 J 深圳大学学报: 理工版, 2 0 0 6 , 2 3 ( 3 ) : 2 0 1 1 3 Xi Ya o z h o n g Th e n e w p r o g r e s s o f c e

49、me nt c h e mi s t r y i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h e n i n t h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c e me n t c h e mi s t r y U J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SOc , 1 9 9 3 , 2 1 ( 6 ) : 5 7 7 ( i n C h i n e s e ) 席耀忠 近年来水泥化学新进展记第九届国际水泥化 学会议l- J 硅酸盐学报 , 1 9 9 3 , 2 1 ( 6 ) : 5 7 7 1 4 Sa nt

50、h a n a m M ,Co h e n M D,01 e k J S u l f a t e a t t a c k r e s e a r c h - w h i t h e r n o w 7 l- J C e m Con c r R e s , 2 0 0 1 , 3 1 ( 6 ) : 8 4 5 1 5 Qi a o H X,Z h o u M R,He Z M ,e t a 1 Th e s t u d y o n r e l a t i v e d y n a mi c mo d u l u s o f e l a s t i c i t y a n d mi c r o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