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
七年级 刘梦雅
一、 教材背景分析:
1.1教村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最后一节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这一节《输血与血型》,并设置了“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类活动。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书本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桥梁,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的途径和契机。
1.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好奇、好动,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关于“血型、输血”一知半解但又极感兴趣。但是书本上的内容又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正好本节文字内容不多,知识量也较少,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自主探究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能够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也开展过调查活动。
二、 教学设计思路:
1.1教学策略: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完成,难懂的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很想知道。把这一内容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血液与人类关系”的知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探究活动,围绕学生和老师自身的真实血型创设情景,探究“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并找出规律。通过这种自主的调查和学习,引发对“生物学”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远远超出了教材的目标要求,同时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的活动体验与感悟无疑最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1.2教学方法:谈话法为主,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是单纯的解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
三、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验“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调查活动,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 激发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 重点与难点 :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调查活动,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启思
导入
1、投影流动献血车的图片提问:见过这种车吗?在哪见过的?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2、投影一组图片:大学一年级学生晓华周末在文化宫广场看到流动献血车,就主动上关要求献血。医生询问了他的年龄后,要求他填写关于健康情况的表格,然后为他验血型,是B型。身体检查合格后,晓华无偿献血200毫升。
提问:读完这则资料,你有哪些疑问?
整理学生的问题后,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导入新课)
1、观察回答。
2、学生可能提出:(1)献血前为什么要对晓华做身体健康检查?
(2)献血前为什么要询问他的年龄?
(3)献血前为什么要化验他的血型?
(4)献掉200毫升血会不会对身体有严重影响?
(5)献血还有哪些条件?
探究整合
知识点一:血型的发现
教师(以故事形式声形并貌地):17世纪以前,很多病人仅仅是由于失血太多而死亡,尤其在战争中,医生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援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猪血、羊血等),结果病人死亡更快,后来医生又把某个人给另一位病人,即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些人还是死了,“为什么呢?”
同学们,你知道你的血型吗,你知道其他人的血型吗?我们进行一个现场调查好吗?你可以调查你的同桌、前后桌。
我们知道了血型,输血对于失血过多的人就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措施了。
可是在血型发现之前,有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和不正当的输血而死亡,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血型的呢?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教师进行思想教育:1930年兰德斯坦纳因为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我们要学习他善于发现问题,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生先是震惊然后回答:血型不同。(但具体也说不清)
学生前后相互调查,然后总结ABO血型系统中血型的四个种类。
学生自己看书,回答。
知识点二:同型输血
1、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可是如果没有知识也许会事与愿违。那么,你的血可以输给哪些人?你可以接受哪些人输的血呢?我们每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输血的关系表。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假如老师失血过多需要大家输血,你们愿意为我献爱心吗?(愿意)那我就要看看谁真正可救我,谁会好心办坏事了。
教师利用投影片一步步演示输血关系表)表格演示完以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这个表格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回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血型的血都很充足时,应该输入什么血?(强调输血的原则:输入同型血)
1、学生共同学习,对照表格讨论相互之间如何输血。
2、学生情绪激动!积极做这个游戏: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各种血型,然后老师任意说出一种血型,问:谁可以为我输血?学生对照表格分析思考并举手尝试。(学生有错误)
认真听、思考、总结规律: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
输血的原则是输入同型血。
知识点三:血量和输血
引导学生看书后抢答:①正常的血量是多少?②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③一次献血多少是不会影响健康的④献血有哪些好处?既然献血有百利而无一害,那我们献血还需要物质上的补偿吗?(不需要),所以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献血制度?(无偿献血)什么样的人可以无偿献血?(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播放每年医院组织的本校教师无偿的片段)出示老师自己的献血证,讲述一些我国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等,并列举我国和世界上无偿献血的典型例子。虽然我们还没到献血的年龄,但我们可以做一个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员。
学生看书后抢答、争论。
学生争论总结出献血对他人有好处,对家人的好处,及对自己的好处。
学生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出长大后愿意无偿献血。
学生观看,心灵受到感动。
“血液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交流
教师担任组织者、主持人,并用投影布置出新闻发布会的气氛。
针对学生调查到的新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作补充解释。如有些内容正好是课后的思考题答案。
针对学生的交流,作一些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
各小组以各种形式交流调查结果:两人对白或答同学们问的形式。
通过调查交流补充了很多书上都没有的知识,如自体输血 ;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的用途;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以及这样输血的好处;献血、输血时的注意事项等等。
总结提高
学了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心领神会。
反馈评价
布置作业
投影资料:无偿献血在国外。看完资料后每一小组设计一个无偿献血的囗号,看哪组设计的最好。(时间不够可以课后完成)
学生四人一小组思考完成。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练习题
知识点;
1;血型的种类
2;输血原则及血量
画龙点睛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 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 型或 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慧眼识珠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 B.20% C.30% D.40%
明辨是非
1.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
2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
3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 )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穿针引线
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温故知新
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输入同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请你尝试总结出下列各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可输给的血型。
某人血型
可以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AB
B
AB
AB、A、B、O
O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