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一年级孩子的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年级的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多年来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
2、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开学初,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养成教育的计划,如:午餐、行走、环保、课堂、问候、安全等,并利用班会、放心班等时间对孩子进行了各种常规礼仪训练。学生在背诵儿歌、实地演习等多种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中,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开学虽然还不到两个月,但大部分学生都已适应了小学生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当然,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
3、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通过电话、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要重视它,而且习惯的养成要抓准时机,用对方法。最后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说到“养成教育”这个词,大家可能感到有点陌生,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胜陶先生说:“什么是养成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说养成教育也就是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会孩子生活和做
5、人。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孩子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习惯,就无法想象他能在任何领域做出骄人成绩。而一个勤恳踏实的孩子,也许天分并不聪颖,却很可能在人生博弈中脱颖而出,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世原则,更会让他如虎添翼。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在巴黎。有记者问到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我家里。”“
6、在家里你学到了什么呢?”记者接着问。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都是父母教给我的,我想我为此受益一辈子。”他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就是父母教会了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这是他迈向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那么,怎样对孩子实行养成教育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具有“务实”态度。我们对孩子实行养成教育,是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超人。所以,不要向孩子提超出实际的目标,否则,孩子跳三跳也摘不到桃子,很有可能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受挫
7、,就此罢手不干。所以,我们养成教育要“务实”。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就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能使孩子确立“互助”的观念,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形成与他人的合作态度。但是,“务实”并不意味着将养成教育庸俗化。我们要始终坚持养成教育的底线:也许我们教不了孩子舍己为人,但是我们要教孩子团结协作;也许我们做不到教给他卓绝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让他形成爱
8、求知和会求知的习惯;也许我们无法让孩子做出惊天伟业,但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积极乐观地生活。二、父母要以身作则。世说新语上讲到一则故事,谢安的夫人整天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从来不见谢安教过什么,就问他:怎么老不见你教导孩子呢?谢公回答:“我常常亲自教导孩子啊!”这说明父母的待人处世态度和原则,给孩子一生最重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例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一定要孝顺,因为这是孩子以后遵照施行的范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这个坚持的姿态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三、面对
9、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让他丢弃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父母不能急于求成,动辄打骂。菜根谭有一段话颇为经典,意思是说:“家里人有什么错误,不应该大张旗鼓的宣传,也不可坐视不管。这件事不能够说,那么就借其他事来教育。今天不便说,等以后有机会再说。这样,像春风和暖之气能够解冻消冰一样,才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换句话说,就是要讲究教育的方式。酷烈苛刻的方式,往往造就性格暴烈,忧郁的孩子,效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会帮助孩子造就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当孩子养成合作、和善、乐观、坚强、勤于求知等各种良好的习惯后,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就能收获成功的未来。摘要:父母
10、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惹人喜爱;教师都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长期学习、巩固才能养成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在孩子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对于一个小学低年级段的班主任而言,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关 键 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孩子 小学低年级 学习习惯 教育过程 幼儿园 班主任 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全面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很多父母常凭经验办事,对孩子的教育很盲目,是很危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科学、系统、规范和现代。要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多参阅一些与习惯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习
11、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以明晰的方式向孩子做一些说明,尽可能让孩子明白习惯是什么、习惯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多角度启发孩子。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把与习惯相关的故事或名人轶事等搜集起来,讲给孩子听(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其自己阅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讲一篇大道理要强得多。此外,通过其他的形式如影视剧等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总之,形式越生动活泼,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讨论各种社会现象。从侧面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习惯对人所产生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死,最好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会”之类的命令、恐吓性的话语,而应以探讨、商量的
12、口吻和孩子说话,将道理揭示给孩子。 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和孩子谈心。要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常和孩子谈心,最好以朋友对话的形式出现,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居高临下、很可怕或者难以接近。父母要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多加留心,看孩子都具有哪些习惯,是什么类型的习惯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都具有哪些好习惯,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正的。父母也可以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应当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近期的工作重点,如果与孩子的习惯养成相关,应在家中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
13、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附:名家论养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著名教
14、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陆士桢(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张梅玲(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正如大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从正确的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叫“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架一座质量堪称优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