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护嗓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06606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嗓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护嗓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护嗓的心得体会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是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的,特别对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尽管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进入课堂,但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的教学仍然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的用嗓负担非常重,常常是已经嘶哑疼痛的厉害,但为了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仍坚持着,结果导致许多嗓音疾病,不仅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教学工作,故教师掌握科学用嗓护嗓技能已是刻不容缓。据统计,教师中有7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发音器官疾病,比如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大多数都是因为用嗓过度,不懂得运用发声技巧,不懂得保护嗓子而造成的。教师护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正确的发声呼吸。“气为声之本”气是

2、声的动力,是声的源流,是声的根本,没有气就没有声。我们常说的呼吸方法有三种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当今人们基本推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横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以及上下力量的对抗造成气息的支持点。建立在这种呼吸法上发出的声音是结实有力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优越性是:气息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力强,声音弹性好。2、稳定喉头与打开喉咙的训练。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3、共鸣腔体的训练。正确的发声应该很好的发挥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共鸣声音就会在音质、音色

3、、音量及穿透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较好的鼻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穿透力和声音的柔韧度;较好的胸腔共鸣则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丰满结实而有力。在讲座中着重提到“哈哈大笑”是体会的最好方式。笑的时候,放松、宽阔,不受任何外加压力,共鸣腔体才能起很好的共振。所以在讲话的时候要带着笑的感觉,带着打哈欠的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讲到的发声方法都与歌唱教学中的发声气息方法相同相通。虽然经常向学生传授歌唱技能,但平时我却很少注意到说话与歌唱之间方法上的联系。这次的网络学习让我意识到了这点,深受启发。如果当初意识到护嗓方法与歌唱技能之间的联系,估计咽喉炎也不会那么严重了。说到恰当地用声方法,还要注

4、意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发声能力不同,切记生搬硬套,破坏自己的嗓音风格,而应扬长避短,运用技巧,使声情浑然一体。此外还要调节心理,嗓音的好坏,发声的负荷程度都与教师的心态关系密切。我们在教学工作当中,难免会情绪激动,为一点“偶发事件”而大声训斥学生,这样不仅教育方法失当,影响师生感情,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嗓子,是用嗓大忌。平时经常进行“气泡音”、“弹唇法”、“哼鸣法”、“甩舌头”等发声训练,以修复疲惫的嗓子,让声带得到休息和按摩。工作之余,多喝水、多运动,少饮浓茶、少碰辛辣,充足睡眠、增强体质,都是保护嗓子的好方法。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生理功能,又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好坏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成就。教师具有良好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的重要保证。希望在学习科学护嗓的技能之后,各位老师都有一副健康明亮的好嗓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