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03992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角里的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植物角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能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 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 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联网电脑,准备好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 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请同学们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 分析与总结 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 计划与组织 如果时间充足,详细进行这个环节。否则,布置成作业。 师: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可以坐在一起,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坐一组。现在就可以分组了。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在实验中探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的提高计划与组织能力。认识植物的生长学要阳光、水。 2.再次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提高独立设计能力。 3.增强学生实验前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实验方案的周密设计。 教学难点:方案的完善、实验装置的设计。 教具准备:一次性水杯若干、锥子、土壤、种子(浸泡过,测试过发芽率)、长势均匀的小绿豆苗、黄豆苗、向日葵苗,长方形花盆,纸箱、大小一样的盒子、色卡纸、胶带、剪刀、小铲子、水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猜想、查阅资料,并认真分析各种可能,选取了两个科学问题:1、“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有关”和2、“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长期只在一侧浇水有关”。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坐在左边,组成4人小组;研究第二个问题的小组坐在右边,组成4人小组。 二、 计划与组织 集体制定思路(上节课如果进行了这个环节,这里重点进行回顾,明确思路。)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样进行实验研究呢?请同学们讨论,先制定实验的大致思路。(同时出示活动提示:1、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个实验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4、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汇报交流 注意指导学生: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相同的条件是什么?控制变量是什么?我们猜想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观察记录什么现象?如:阳光小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控制阳光的照射方向,观察凤仙花的生长状态是否向有阳光的一侧倾斜。控制变量是阳光的照射方向不同。花盆的大小,浇水的多少、位置,花的长势大小相同;都放置在喷泉的南边,那里阳光充足…… 分组制定详细计划 每个小组按照你们实验的思路,制定出你们详细的书面计划。力争做到:你的计划让别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实验。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相同小组间讨论、借鉴课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 小组讨论修改自己的方案,寻找自己计划的漏洞和不足,尽量是自己的设计方案周密,可行性高。当然,你们可以借鉴课本第5页的方案。使自己小组的方案更完善。 能结合教室里的材料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教师注意:阳光小组的方向的盒子之间不能有影响,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应放在阳光能直射的地方,不能放在窗台上;洞口的高度、大小对实验的效果有影响。水组的实验,可以只进行方向研究,但是怎么控制水的“长期一侧”浇水而另一侧水较少,是一个难题,应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三、 实验开始 如果你们的计划修改完善后,认为可以进行实验了,就可以让老师检查,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你们的实验过程,一般情况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如需要改动,应通过小组的同意后进行改动。 设计好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整理。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计划的设计;关注实验小组执行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 第三课时 研究仍在继续 教学重点 新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进步的。 (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 教学过程 一、反思与提问 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关于植物的根部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这些问题都将可以作为他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罗列这些问题,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研究。 教材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这两个问题来作为例子进行展开原因之一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知识点,原因之二是这两个问题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学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选题内容的限制。 二、猜想原因,设计实验 如果按照教材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 “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 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 三、分析与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 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四、表达与交流 这是在学生经历了两轮探究活动之后,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试图将所探究的成果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