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体验1千克。【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方法】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当孩子们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这节课中所重点体现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正确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我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活动:从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立1千克的概念,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师生对比,引出轻重。师:记得老师叫什么名字吗?老师自我介绍一下,谁来向老师也作个自我介绍。师:谢谢你。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生1:老师高,小朋友矮。生2:老师白,小朋友黑。师:是吗?老师听的心里美滋滋的。生3:老师是男的,这位同学是女生。生4:老师大,小朋友小。生5:老师胖,小朋友瘦。师:看来我得减肥了!生6:老师重,学生轻。引出比较方法。师: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袋物品,师:猜一猜,
3、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生1:我觉得是味精重一些。生2:我也觉得是薯片重。因为它看上去好象鼓一些。师:噢,你也认为是味精重。刚才小朋友都猜是味精重,那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是不是味精呢?生1:可以用秤称一称。师: 这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实验出真知,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可以用手来掂一掂。师:那就请你来掂一掂吧!(学生掂一掂)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生:我感觉红味精重一些。师:是的,老师掂一掂也感觉味精重一些。看来“掂一掂”这个办法很简单、也很方便!如果要知道这袋味精到底有多重呢? 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先听一首歌。“秤”是称物体质量最好的帮手。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师: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4、见过?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学生汇报。师:看来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让我们一起欣赏。带教具天平(科学实验室用)、弹簧秤、电子体重秤(简介)。展示其它秤,简介在哪里用到,地磅,能称几万千克的物体,使古代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今天不再是难题。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秤,都是一些常见的秤,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的阿姨经常就使用这种秤。板书:台秤(盘秤)。二、教学千克(一)了解台秤,初识千克。师:(定格放大),仔细观察台秤,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有一个盘子。生2:下面有个圆盘。师: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
5、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再放大,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生:有1、2生:有一根指针。生:有许多大格、小格。师:在称物品时,如果红色指针指着1,你知道表示重多少吗?生:1千克。师:板书:千克的认识,你们听说过千克了吗?了解千克的有关知识吗?生:我知道千克还叫公斤。板书:公斤师:称一般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它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你知道是什么吗?生:kg。师:板书:kg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问英语老师,解释kg由来。学问,不仅学,还要问。师:如果用秤称物体的质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
6、针指着2呢指到几就是几千克。这台秤能不能称我们的体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活动一: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师:你会用这种秤称物品吗?(称一物品)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不能用力压)师:行,那你来露一手,称刚才的一袋味精给大家看一看。生:学生称一称,并说明是几千克。师: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重呢?生:因为指针指着1,所以重1千克。师: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想不想自己掂一掂?小组拿出准备的一千克的袋装味精或食盐,怎么掂呢?师示范,出示要求。请一生上台再掂一掂刚才的薯片,感觉有没有一千克,验证说明物体有多重跟大小没直接关系,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活动二:称1千
7、克的鸡蛋师:(拿出鸡蛋)这是什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生1:6个。生2:20个。生3:18个。生4:可能有15个。师:到底有多少个?怎么办?生:称一称,数一数。称一称、数一数,验证一下我们的估计。注意要小心轻放!不要鸡飞蛋打。生:我们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有16个。师:一般象这样大小的鸡蛋,1千克大约有15个或16个。如果小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可能是17,甚至有18个。如果是大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也许只有15个或14个。明白了没有。实践大行动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后请小朋友:出示。最后老师有两句话想送给小朋友们: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