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1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方法】
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当孩子们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这节课中所重点体现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正确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活动:从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立1千克的概念,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师生对比,引出轻重。
师:记得老师叫什么名字吗?老师自我介绍一下,谁来向老师也作个自我介绍。
师:谢谢你。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老师高,小朋友矮。
生2:老师白,小朋友黑。师:是吗?老师听的心里美滋滋的。
生3:老师是男的,这位同学是女生。
生4:老师大,小朋友小。
生5:老师胖,小朋友瘦。
师:看来我得减肥了!
生6:老师重,学生轻。
引出比较方法。
师: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袋物品,
师: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觉得是味精重一些。
生2:我也觉得是薯片重。因为它看上去好象鼓一些。
师:噢,你也认为是味精重。刚才小朋友都猜是味精重,那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是不是味精呢?
生1: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 这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实验出真知,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可以用手来掂一掂。
师:那就请你来掂一掂吧!(学生掂一掂)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我感觉红味精重一些。
师:是的,老师掂一掂也感觉味精重一些。看来“掂一掂”这个办法很简单、也很方便!如果要知道这袋味精到底有多重呢? 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先听一首歌。“秤”是称物体质量最好的帮手。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学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让我们一起欣赏。带教具天平(科学实验室用)、弹簧秤、电子体重秤(简介)。展示其它秤,简介在哪里用到,地磅,能称几万千克的物体,使古代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今天不再是难题。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秤,都是一些常见的秤,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的阿姨经常就使用这种秤。板书:台秤(盘秤)。
二、教学千克
(一) 了解台秤,初识千克。
师:(定格放大),仔细观察台秤,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有一个盘子。
生2:下面有个圆盘。
师: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再放大,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1、2……
生:有一根指针。
生:有许多大格、小格。
师:在称物品时,如果红色指针指着1,你知道表示重多少吗?
生:1千克。
师:板书:千克的认识,你们听说过千克了吗?了解千克的有关知识吗?
生:我知道千克还叫公斤。板书:公斤
师:称一般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它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kg。
师:板书:kg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问英语老师,解释kg由来。学问,不仅学,还要问。
师:如果用秤称物体的质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指到几就是几千克。这台秤能不能称我们的体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活动一: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
师:你会用这种秤称物品吗?(称一物品)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不能用力压)
师:行,那你来露一手,称刚才的一袋味精给大家看一看。
生:学生称一称,并说明是几千克。
师: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重呢?
生:因为指针指着1,所以重1千克。
师: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想不想自己掂一掂?小组拿出准备的一千克的袋装味精或食盐,怎么掂呢?师示范,出示要求。请一生上台再掂一掂刚才的薯片,感觉有没有一千克,验证说明物体有多重跟大小没直接关系,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
活动二:称1千克的鸡蛋
师:(拿出鸡蛋)这是什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生1:6个。
生2:20个。
生3:18个。
生4:可能有15个。
师:到底有多少个?怎么办?
生:称一称,数一数。
称一称、数一数,验证一下我们的估计。注意要小心轻放!不要鸡飞蛋打。
生:我们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有16个。
师:一般象这样大小的鸡蛋,1千克大约有15个或16个。如果小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可能是17,甚至有18个。如果是大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也许只有15个或14个。明白了没有。
实践大行动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后请小朋友:出示。
最后老师有两句话想送给小朋友们: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