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课后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景,历届三峡一天中不同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方法。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三峡之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三峡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景物特色,以及作者对三峡美景叙述的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三峡的美并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就引导孩子们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孩子语言表达、阅读立即能力和书写能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阅读部分,除了考察阅读能力和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读就知道怎么选择,还有我们教科书上的和大人一起读,起到推动亲子阅读的作用。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也力求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如:关于三峡的诗句、三峡的简介等。
以后我们的教学也是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要站得远一点,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组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