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县金鹰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1.读拼音,写汉字。
lǎn duò qīn lüè huǐ miè kù shǔ máng lù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山衔落日浸寒漪(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 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 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报得三春晖(三个春天的阳光)
D.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金统治地区原宋朝百姓)
3.请在下列句子的品析中,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刻画了景物的动态之美。
B.“体操运动员像猴子一样在林中穿行”用比喻夸赞了运动员的动作灵巧。
C.“十秒,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时间长短的感受和人的心理关系很大。
D.“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舌头”通过鸡和狗的对比,刻画了天气的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
B.《石灰吟》是清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墨梅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5.下面从文段中摘录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里面陈列着不少我国历代大书法家的笔墨真迹。
B.且不说碑文的风华绝代,精妙绝伦。
C.单看那风格迂回的书体就足以令人震撼不已了。
D.此时此刻,也许人们才似乎领悟了“中华瑰宝”的内涵。
6.口语交际。
“建美丽家园,创文明城市”需要你我共同维护。在我们周围,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清晨,勤劳的环卫阿姨正在清扫马路,一位小学生把用过的练习本撕碎,边走边将纸屑随手扔在地上。当环卫阿姨前去制止时,这位小学生却说:“你就是干这活儿的,扫了不就行了。”听闻此言,你想对这个小学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中,作者__________是这样描写白鹭身姿之美的:那___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__________的长喙,那__________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__________。从所填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对白鹭的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
(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升面对歌舞升平的西湖也发出感叹:“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小学生更应该谨记梁启超的话:“故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代的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在《观书有感》一诗中用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积累,补充新知识,才能保持更好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也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敏而好学,____________”的态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孔庙文化精品的体现。某同学在探访名胜古迹是搜集到以下建筑物的匾额题字:孔庙——万世师表。
11、下列不属于孔子学院必备书籍的是( )
A.《圣经》 B.《论语》 C.《孟子》 D.《三字经》
12、根据以上材料的理解,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所有中小学都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B.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多所孔子学院。
C.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13、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试着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校向来访的某孔子学院的外国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两三句推荐语,字数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诸葛恪(kè)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jǐn)①之长( )子也。恪父瑾面长( )似驴,上日,孙权大会②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③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④。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⑤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会:聚集,会合。③题:书写,题写。益:增加。④因听与笔:于是听从了他的话给了他一支笔。⑤坐:同“座”,座位。
15、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A.cháng B.zhǎng
16、结合上下文及释义,猜测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填序号)
益:①水漫出来;②增多,增加;③富足,富烧;④益处,好处。
乞请笔益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上下文及注释,理解文意填空
(1)“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这句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__,孙权此举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坐欢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觉得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失去声音的鸟
一群鸟在天上飞。
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它们飞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飞,只是因为它们还能飞。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生命还没有像遗落的阴影一样弃它们而去。
这里是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
没有人知道这群鸟是什么时候飞进来的,只知道,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水。因为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食物和水。
在鸟儿们的字典里,“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它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它们自己的体会。哪儿有鸟不能飞的地方呢?直到自由的翅膀将它们带进罗布泊。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它们所熟悉的任何东西。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为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它们飞着,互相安慰着,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依赖生命的本能,机械地飞。
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它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探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放到地上,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鸟儿们温顺极了,喝着水,吃着东西。探险者把它们一个个抓住,放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
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同自己的影子一起在黑沉沉的大地上消失。
探险者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问他:“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们喝呢?”
探险者回答:“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各种可能的危险,我们也已暂时失语。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
后来,探险者和鸟儿们一起走出了罗布泊无人区。在库尔勒,探险者们还举办了隆重的放飞仪式。
据说,现在也常有一些小鸟,如同探险者的闯入一样来到罗布泊,而探险者也无一例外地想办法把它们带离无人区。
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19、这只鸟的队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高任鸟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为罗布泊现存的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
(2)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
(3)探险者们随身带的水和食物很多,所以拿出来放到地上喂鸟,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
22、走出罗布泊,探险者们举行了隆重的放飞仪式。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习作
在平时的生活中,相信同学们都会经历一些帮助别人或者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
(写清楚事情的过程;
(要有真情实感;
(有段落的划分;
(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懒惰 侵略 毁灭 酷暑 忙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惰”“略”“暑”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3.D
解析:D
考查句子的理解。D项错误,“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舌头”不是对比,是对鸡和狗的描写。
4.B
解析:B
【解析】略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内容。
修改病句第一步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第二步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需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A.成分残缺。哪里陈列没有说清楚。可修改为“博物馆里陈列”
B.用词不当。”芳华绝代“是形容女子的美丽,用来形容碑文不当。改为“且不说碑文的,精妙绝伦”就可以了。
D.重复累赘。“也许”是可能、或者、或许的意思。这里“似乎”表达了猜测的意思,所以去掉“也许”。
6.同学,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整洁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要尊重环卫阿姨的工作。
【详解】考查了口语交际。
结合语境,小学生把用过的练习本撕碎,边走边将纸屑随手扔在地上。当环卫阿姨前去制止时,这位小学生却说:“你就是干这活儿的,扫了不就行了。”针对这种行为,写出自己说的话即可,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如:同学,用完的练习本不能随便乱扔啊,你可以收藏起来当作自己努力过的见证,也可以用来打草稿。
7. 郭沫若 雪白 铁色 青色 白 黑 外观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心到 眼到 口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耻下问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原文内容是: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背诵默写,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陆游的《示儿》,从题干中“临终前示儿”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林升的《题临安邸》,全诗内容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题中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本题考查的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3)本题考查的是出自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从“不断地学习积累”“保持更好的境界”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应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本题考查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A
解析:11、A
12、C
13、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14、《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分析】
1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
材料二中“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可知B、C、D项属于孔子学院必备书籍。
A项:《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故A项不属于孔子学院必备书籍。
B项:《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C项:《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D项:《三字经》是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1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理解。
A项:材料一写道“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并非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故该项说法错误。
B项:材料二写道“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200多所孔子学院数字错误,故该项说法错误。
C项:材料三写道“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该项说法正确。
D项:材料一写道“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并非已经引入,故该项说法错误。
13、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
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可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远播海外,他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说明理由即可。例如:我推荐《三国演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更好地了解历史。
B
解析:
15、BA
16、②
17、 驴 借此嘲讽诸葛瑜脸长 在座的所有人都笑了
18、诸葛恪是个聪慧的孩子,他明白了孙权对自己父亲的嘲讽,并通过填加两字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父亲的窘迫。
【分析】
参考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15、本题主要考查给多音字注音。
长:cháng两端的距离:长度;zhǎng领导人部,生长:长大。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乞请笔益两字”意思: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益:增多,增加。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意思: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孙权此举的用意是借此嘲讽诸葛瑜脸长。
(2)“举坐欢笑”的意思是在座的所有人都笑了。
1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从:诸葛恪不慌不忙地跪下来说:“请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见是六岁毛孩,觉得可爱便批准了。只见诸葛恪取粉笔速添二字写在那四个字的下面,那张标签瞬间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可知,诸葛恪聪明才智在原先的纸条上填上“之驴”二字,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诸葛子瑜的驴)把窘迫局面扭转过来,说明诸葛恪的聪明。
19、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20、海阔凭鱼跃
21、 √ √ ×
22、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鸟已成了探险者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探险者举行隆重的放飞仪式,说明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23、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动物。
【解析】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阅读第②自然段“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可知这只鸟的队伍指的是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20、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我国的一句有名的谚语,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谓: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句诗表达出禅僧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动,或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
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3)探险者们并不是因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很多,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探险者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故题目表述错误。
22、本题考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中的探险者已经回答“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他们都要一起面对同样的危险,其实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同样鲜活的生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众生本来就是平等的。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根据全文意思揣摩文意,在上下文中寻找答案,尽量简洁地描述出句意。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写“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他们都要一起面对同样的危险,其实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同样鲜活的生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众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可知这篇短文讲述了要珍惜我们拥有的和平,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善待我们拥有的生命,用自己的智慧、真诚和善良去珍视所有的生命,去热爱所有的生命!
24.范文:
互帮互助的同学情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真的很重要,有时候看起来不是那么熟的,但是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今天上美术课,老师要教我们在石头上刻画。上一次美术课下课的时候,老师就已经交代我们准备小又平的石头,每个人都去河边捡几个小石头,可是我给忘记了,主要是我回家的那条路没有河流,我一时没有记起来,当每个同学都带着石头的时候,我是空着手的。
老师在讲台上教大家刻画的时候,只有我是看着别人刻的,我不好意思问同学借,因为我怕我借了别人的,别人不够用,毕意刻错了就得换一个直到老师说下课他要一一检查的时候我就着急了这时我的同桌还有前桌的同学知道我没有石头的时候,他们都说捡了好几个石头,可以给我一个,要不然等下会被老师骂的,我突然觉得好感动,然后我拿着他们给的石头刻了起来,还好平时削铅笔都带有小刀,要不然就更加悲催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不敢再粗心的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了。也经过这次,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他们。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
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一件生活中和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事情,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根据事情的经过进行描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过程:具体写出故事的经过,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