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苏科版小升初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A点用数对表示,B点用数对表示,C点用数对表示。连接A,B,C三点所围成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
2.菜市场有黄瓜150千克,黄瓜重量和西红柿重量的比是3:5,黄瓜重量比西红柿少多少千克?正确的算式是( )
A.150÷3×5 B.150÷3×5﹣150 C.150÷3×(5﹣3)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5∶4∶9,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某校图书馆买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共1500本,其中买来的文艺书本数比买来的科技书的2倍少36本,买来的科技书有多少本?如果设买来的科技书有x本,那么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2x=1500-36 B.2x-36=1500 C.x+2x=1500 D.x+2x-36=1500
5.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字母A、B、C、D、E、F标注,下图是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正方体部分面的字母,与D相对的面是( )。
A.A面 B.B面 C.E面 D.F面
6.下列关于圆周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圆的周长与其半径的比值 B.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C.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取3.14 D.用字母π表示
7.两个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则它们的( )相等。
A.侧面积 B.表面积 C.底面积 D.体积
8.小华今年12岁,身高160厘米,标准体重应该是( )千克。
少年儿童(7~16岁)体重(千克)分类标准
标准体重=(身高–100)×0.9 轻度肥脂;超过标准体重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面以上
A.45 B.54 C.63 D.72
9.将正方形纸片对折三次(如图所示),再沿AB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二、填空题
10.5.06公顷=(______)平方米;3时25分=(______)时。
11.。
12.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__),女生人数比男生少(________)%。
13.周长是25.12cm的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面积是(________)cm²,在这个圆内剪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剩下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²。
14.班级图书角科技书和故事书本数的比是3∶5。如果故事书有45本,那么两种书一共有(________)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________)本。
1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在这幅地图上测得一块长方形草坪的长是4厘米,则它的实际长是(________)米。
16.新点在一个底面半径为10 cm,高为40 cm的圆柱形容器里盛有38 cm高的水。如果垂直放入一块长10cm、宽6.28cm、高50cm的长方体铁块,铁块的底面完全接触到容器的底面,此时有一部分水溢出,将铁块从容器中取出,这时的水面高度比放入铁块前的水面高度下降(________)cm。
1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0,三个数的比是4∶7∶9,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
18.李老师去买书,单独买上册可以买20本,单独买下册可以买30本,如果上册和下册合起来买,李老师可以买(______)套。(1本上册和1本下册合起来为1套)
19.小军坐汽车去上海旅游,他每过10分钟看一次里程表上的读数,结果记录如下:
时间
8:10
8:20
8:30
8:40
8:50
…
里程表读数(km)
31220
31235
31250
?
31280
…
(1)如图所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比例。
(2)照这样的速度,8:40时里程表上的读数是(______)。
(3)如果8:50时他们离上海还有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们到达上海的时间是(______)。
三、解答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310-140= 24×0.5= 1.6+3.74= 3.6÷0.1=
20×25%=
2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2.解方程。(每题2分,共8分。未写“解”字扣1分,没有过程扣1分,答案错误扣2分)
2x+50%x=25 6(x﹣1.5)+10=25
8-x=7 x∶1.5=8∶6
23.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已知这本书有180页,小明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
24.服装店销售某款服装,每件标价是540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则这款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元?
25.在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六(1)班捐款是六(2)班的,后来六(1)班又捐了88元,这时六(2)班与六(1)班捐款数的比是,六(2)班捐款多少元?
26.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7.如下图,一个玩具店出售一种陀螺,售价是30元/个。它的上面是圆柱,下面是圆锥。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直径是8厘米,高是6厘米。
(1)这种陀螺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2)如果给一个这样的陀螺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得数保留整数)(接头处忽略不计)
(3)玩具店计划在暑期搞促销活动,推出两种优惠方案。王老师要为学校购买20个这样的陀螺,应采用哪种方案最省钱?写出你的想法。
优惠方案
方案1:一律九折
方案2:买四送一
28.某地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应该交纳的个人调节税的计算方法是:
(1)李教授得稿酬2000元,杜教授得稿酬5000元,两人各应缴税多少元?
(2)按规定王老师共纳税434元,问王老师纳税后的稿费是多少元?
29.仔细观察下面的点子图,根据每个图中点子的排列规律,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每个图中点子的总个数?请你把下表填写完整。
序号
1
2
3
4
5
…
表示点子数的算式
1
1+4
…
点子的总个数
1
…
观察表中数据,如果用A表示第n个图形中点子的总个数,A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A=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在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表示出A、B、C三个点的位置,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三个点的位置可知,线段AB与纵轴平行,线段AC与横轴平行,所以连接A,B,C三点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择:B
【点睛】
此题考查了根据数对找位置,通过画图更明确直观。
2.B
解析:BC
【详解】
试题分析:由黄瓜重量和西红柿重量的比是3:5,可知黄瓜3份,西红柿5份,知道黄瓜的重量,求出一份,①求得西红柿的重量,再减去黄瓜的重量解决问题;②求得西红柿比黄瓜多的份数,最后再列式解答问题.
解:方法①:150÷3×5﹣150;
方法②:150÷3×(5﹣3).
故选B、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求得一份,进一步根据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B
解析:B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5∶4∶9,用180÷(5+4+9)=10°,得每份数量,再根据三个角所占份数,求出三个内角度数进行判断。
【详解】
180°÷(5+4+9)
=180°÷18
=10°
三个内角分别是:10°×5=50°
10°×4=40°
10°×9=90°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5∶4∶9,以及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三个内角度数进行判断。
4.D
解析:D
【分析】
设买来的科技书有x本,根据题意可知买来文艺书有(2x-36)本,科技书的本数+文艺书的本数=1500,据此列方程即可。
【详解】
设买来的科技书有x本,则买来文艺书有(2x-36)本,
x+2x-36=1500
3x-36+36=1500+36
3x=1536
3x÷3=1536÷3
x=512
答:买来科技书512本。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文艺书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是解题关键。
5.B
解析:B
【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A、E、D相邻,由图(2)可以看出B、A、F面相邻,由图(3)可以看出D与A、E、C、F相邻,它的对面一定是B。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D与A、E、C、F相邻,它的对面一定是B。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关键是看一个面与哪几个面相邻。
6.A
解析:A
【分析】
可结合圆周率的相关知识点来逐项分析,并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A.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原题说法错误;
B.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原题说法正确;
C.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计算简便,通常取近似值3.14,原题说法正确;
D.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知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同时要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以丰富我们数学的内涵。
7.C
解析:C
【分析】
两个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也就是圆的周长相等,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r可得,半径也相等,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可得体积也相等。
【详解】
圆柱的底面半径=圆柱底面周长÷÷2
圆柱底面积=×半径×半径
所以,它们的底面积相等。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都只和底面半径有关。
8.B
解析:B
【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标准体重和身高的关系式求出标准体重即可。
【详解】
(160-100)×0.9
=60×0.9
=54(千克)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关系式解答。
9.A
解析:A
【分析】
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的呈现出来;也可以观察图形的特点,把最后的三角形一次一次的打开,利用对称性即可知道打开是一个斜着的正方形,由此也可判断。
【详解】
由分析可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下,得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学会动手操作,答案会很直观地呈现。
二、填空题
10.3
【分析】
(1)公顷化成平方米,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0即可;
(2)分化成时,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60即可。
【详解】
5.06公顷=50600平方米
3时25分=3时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11.4;16;25;80
【分析】
把小数化为分数,根据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0.8=(80)%==4÷5=4∶5
=4÷5=(4×4)÷(5×4)=(16)÷20
=4∶5=(4×5)∶(5×5)=20∶(25)
【点睛】
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2.B
解析:4∶7 25
【分析】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则女生人数∶男生人数=3∶4,男生人数∶全班人数=4∶(3+4)=4∶7;
(2)女生占3份,男生占4份,B比A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A-B)÷A×100%;据此解答。
【详解】
(1)男生人数∶全班人数=4∶(3+4)=4∶7;
(2)(4-3)÷4×100%
=1÷4×100%
=0.25×100%
=25%
【点睛】
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求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3.50.24 37.68
【分析】
根据“d=c÷π”、“s=πr²”求出圆的直径、面积即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减掉半径是2cm的圆的面积即可。
【详解】
25.12÷3.14=8(厘米)
8÷2=4(厘米);
3.14×4²=50.24(平方厘米);
50.24-3.14×2²
=50.24-12.56
=37.68(平方厘米)
【点睛】
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8
【分析】
根据科技书和故事书本数的比是3∶5,利用故事书的本数求出科技书的本数,即可解答。
【详解】
(1)45÷5×3+45
=9×3+45
=27+45
=72(本)
(2)45-
解析:18
【分析】
根据科技书和故事书本数的比是3∶5,利用故事书的本数求出科技书的本数,即可解答。
【详解】
(1)45÷5×3+45
=9×3+45
=27+45
=72(本)
(2)45-45÷5×3
=45-9×3
=45-27
=18(本)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求出题目中科技书的本数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40
【分析】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4÷=4000(厘米)
4000厘米=40米
【点睛】
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40
【分析】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4÷=4000(厘米)
4000厘米=40米
【点睛】
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6.6
【分析】
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用长方体长×宽×容器高,求出长方体铁块在容器中的体积,用长方体在容器中的体积÷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求出取出铁块水面下降的高度,因为原来容器里只有38厘米高的水,用取
解析:6
【分析】
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用长方体长×宽×容器高,求出长方体铁块在容器中的体积,用长方体在容器中的体积÷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求出取出铁块水面下降的高度,因为原来容器里只有38厘米高的水,用取出铁块水面下降的高度-原来水离容器口的高度=比放入铁块前的水面下降高度。
【详解】
10×6.28×40÷(3.14×10²)
=2512÷314
=8(厘米)
8-(40-38)
=8-2
=6(厘米)
【点睛】
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长方体和圆柱体积公式。
17.54
【详解】
略
解析:54
【详解】
略
18.12
【分析】
本题可用设数法,设李老师的钱数为600元,分别求出上、下册的单价,并求出一套的价格,总价除以单价,得到数量。
【详解】
设李老师的钱数为600元;
上册:
下册:
一套:
套数:
【
解析:12
【分析】
本题可用设数法,设李老师的钱数为600元,分别求出上、下册的单价,并求出一套的价格,总价除以单价,得到数量。
【详解】
设李老师的钱数为600元;
上册:
下册:
一套:
套数:
【点睛】
本题的求解过程类似于工程问题,除了设数法外,也可将李老师的总钱数看作单位“1”进行求解。
19.正 31265 9:30
【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汽车每10分钟行驶的路程都是15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定值1.5,可知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
解析:正 31265 9:30
【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汽车每10分钟行驶的路程都是15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定值1.5,可知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8:30到8:40经过10分钟,8:30时里程表上的读数加上15千米即为8:40时的里程表上的读数;
(3)用60千米除以汽车的速度得出还需要的时间,8:50再加上这个时间即为到达上海的时间。
【详解】
(1)(31235-31220)∶(8:20-8:10)=15∶10=1.5
(312350-31235)∶(8:30-8:20)=15∶10=1.5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相等,所以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8:30到8:40经过10分钟,
31250+15=31265(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8:40时里程表上的读数是31265。
(3)60÷1.5=40(分钟)
8时50分+40分钟=9:30
他们到达上海的时间是9:30。
故答案为:正;31265;9:30
【点睛】
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的两个数的比值,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三、解答题
20.170;12;5.34;36
【详解】
略
解析:170;12;5.34;36
【详解】
略
21.;30
19;
【分析】
第一题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第二题将转化成37.4,再交换18.52和12.6的位置,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即可;
第三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即
解析:;30
19;
【分析】
第一题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第二题将转化成37.4,再交换18.52和12.6的位置,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即可;
第三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即可;
第四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即可。
【详解】
=
=;
=37.4-18.52+12.6-1.48
=(37.4+12.6)-(18.52+1.48)
=50-20
=30;
=
=
=21+18-20
=19;
=
=
=
22.x=10;x=4;
x=3;x=2。
【详解】
【分析】
解方程的步骤:1、有分母先去分母。2、有括号就去括号。3、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6、开头要写“解
解析:x=10;x=4;
x=3;x=2。
【详解】
【分析】
解方程的步骤:1、有分母先去分母。2、有括号就去括号。3、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6、开头要写“解”。解比例: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开头也要写“解”。
【详解】
2x+50%x=25
解:2.5x=25
x=25÷2.5
x=10
6(x﹣1.5)+10=25
解:6x-9+10=25
6x=24
x=24÷6
x=4
8-x=
解:x=8-
x=
x=÷
x=3
x∶1.5=8∶6
解:6x=1.5×8
6x=12
x=12÷6
x=2
23.18页
【详解】
解:180×30%-180× =18(页)
解析:18页
【详解】
解:180×30%-180× =18(页)
24.360元
【详解】
540×80%÷(1+20%)=360(元)
答:这款服装每件的进价是360元
解析:360元
【详解】
540×80%÷(1+20%)=360(元)
答:这款服装每件的进价是360元
25.240元
【解析】
【详解】
88÷(-)=240(元)
解析:240元
【解析】
【详解】
88÷(-)=240(元)
26.396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我们先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再用甲乙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即是A、B两地相距.
解:[60+60×(1+)]×3,
=[60+72]×3,
=
解析:396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我们先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再用甲乙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即是A、B两地相距.
解:[60+60×(1+)]×3,
=[60+72]×3,
=132×3,
=396(千米);
答:A、B两地相距396千米.
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行程问题,考查了:速度和×相遇的时间=总路程,同时考查分数乘法应用题中 的比多比少问题.
27.(1)128π立方厘米
(2)5平方分米
(3)方案二
【分析】
(1)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上面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1+)即为这种陀螺
解析:(1)128π立方厘米
(2)5平方分米
(3)方案二
【分析】
(1)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上面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1+)即为这种陀螺的体积;
(2)如果给一个这样的陀螺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6+6(厘米),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包装纸的面积。
(3)方案一: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方案二:买四送一就是买4个的总价和买5个的总价相等,即现价是原价的,把陀螺的售价看作单位“1”,比较两种方案的现价,由于购买的数量相同,所以即可判断应采用哪种方案最省钱。
【详解】
(1)π×(8÷2)2×6×(1+)
=96π×
=128π(立方厘米)
答:这种陀螺的体积是128π立方厘米。
(2)6+6=12(厘米)
(8×12+8×12+8×8)×2
=256×2
=512(平方厘米)
512平方厘米=5.12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答:至少需要5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方案一: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方案二:买四送一就是买4个的总价和买5个的总价相等,即现价是原价的,
=
>,方案二的现价优惠,因为购买的数量相同,所以采用方案二最省钱。
【点睛】
综合考查了组合体的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打折,计算时要认真。
28.(1)168元;550元;(2)3466元
【分析】
由题意知,首先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后,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1)李教授得2000元,超过800元不超过4000元,2000-800
解析:(1)168元;550元;(2)3466元
【分析】
由题意知,首先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后,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1)李教授得2000元,超过800元不超过4000元,2000-800=1200元乘14%就是要交的税;杜教授得5000元,按5000的11%交税;
(2)假设王老师的稿费是4000元,他应交(4000-800)×14%=448元,超过了他交的434元,显然王老师的稿费不超过4000元,按14%交的税,用434÷14%求出应交税的稿费,再加上800元就是王老师所得的稿费,减去434元税,即是要求的问题。
【详解】
(1)(2000-800)×14%
=1200×14%
=168(元)
5000×11%=550(元)
答:李教授应交税168元,杜教授应交税550元。
(2)(4000-800)×14%
=3200×14%
=448(元)
448>434,因此王老师的稿费不超过4000元,
434÷14%=3100(元)
3100+800-434
=3900-434
=3466(元)
答:王老师纳税后的稿费是3466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百分数的应用,难点是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
29.1+2×4 1+3×4 1+4×4 5 9 13 17 4n-3
【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图的点子数是1,第二个图的点子数是1+4=5,第三个
解析:1+2×4 1+3×4 1+4×4 5 9 13 17 4n-3
【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图的点子数是1,第二个图的点子数是1+4=5,第三个图的点子数是1+2×4=9,第4个图的点子数是1+3×4=13,第五个图的点子数是1+4×4=17,由此可知用A表示第n个图形中点子的总个数,A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A=4n-3,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如图:
序号
1
2
3
4
5
…
表示点子数的算式
1
1+4
1+2×4
1+3×4
1+4×4
…
点子的总个数
1
5
9
13
17
…
由分析可得:A=1+4(n-1)=4n-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规律,归纳出规律关系式,然后进行代数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