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情景导读课(单元预习课)
一、师生谈话,揭示主题
谈话内容与本单元主题有关,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景,同时为新内容作铺垫。
师:谈话了解学生的居住情况(生回答)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小明家的新房子。《我家买新房子啦》
二、自学交流,构建知识体系
(一)自学1、围绕着(搬新房)这个生活主题,分别讲了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2、围绕着这些生活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使用时,顺序不能颠倒 生活情景——生活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二) 交流
1、 小组交流
2、 交流汇报,通过梳理形成生活知识体系和数学问题知识体系
三、尝试练习,问题质疑
1、对本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尝试性练习。
2、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疑惑,对有疑惑的知识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放到新授课上解决。
四、总结评价
生活探究课(新授课)
一、 创设情景,确立目标
主要还是围绕本单元讲述的生活情景,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或以学生预习交流情况为基础,并以此为起点,生成数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1、围绕着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由易到难,有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反思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如: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掌握了什么数学方法和规律等。
生活练习课(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目的: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一、 师生谈话,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与回顾整理的内容有机的结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学生有新颖感和新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自主整理,共同交流
1、 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师生共同交流,查缺补漏,重难点进行点播。
三、 学以所用,服务生活
针对重难点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典型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创设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达标课(单元纠正课)
目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分发试卷,分析测试情况。
发试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测试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
二、查找错因、自我矫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查找出错因,并尝试改正。同时,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请教同学。这时,教师要对于“学困生”以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三、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共性疑难问题给与点拨和指导。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让学生进行二次测试,实现二次达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针对达标情况进行反思、评价,总结收获和不足,并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方法。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操作实践中的实际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学生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思维训练课基本流程:
从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或疑惑开始。
方法一:
1、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仔细观察、思考。
2、 先猜想,再在小组内用大量实例,或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3、 把规律用于复杂问题,使之简单化。
4、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5、 总结学习方法。
方法二:
1、 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入手,仔细观察、思考。
2、 用数学眼光发现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小组合作用实例验证规律。
3、把规律用于复杂问题,使之简单化。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5、总结学习方法。
数学故事课(低年级)
主要目的:通过学生观察信息,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编故事,故事中体现数学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体现故事中的“数学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你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谁讲给你听的?老师相信爱听故事的孩子,头脑里肯定充满着智慧。那你会讲故事吗?那老师就考考你。
二、 编故事。
1、 出示第一幅图画,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及时引导,如:红花有3朵,黄花2朵。按花的颜色讲。还可以按花的位置讲,左边有——,右边有——。多找几个学生讲,熟练讲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花当做会说话的物体,加上几句对话,使故事具有童话感。
2、在讲明信息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带上问题,让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讲。多练几遍。
观察图画,可以从物体的位置或颜色进行选择一种,展开故事情节。
3出示第二幅图画,像第一幅图画一样,引导学生学生讲。总结看到一幅图画,我们要先把图画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成:植物、动物。然后从中选择一种事物,展开想象讲故事。
4、出示第三幅图画
学生通过前两幅图画,学会了一些技巧,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种事物,组织一个有趣的故事。及时给与鼓励,引导。
5让小组展示交流的故事。
6、出示第4幅图。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独立编故事。
三、 总结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什么过程?(讲故事)板书课题:讲数学故事。让学生总结讲故事的先后顺序。先把图分类,在选择事物展开想象,编故事。
四、 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方法指导课
一、 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 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2、 初探。(面积变化的因素。画长方形长、宽增加或减少)
3、 揭示课题
二、 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通过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1、 自主画图分析生活问题
2、 自主解答
3、 回顾反思画图策略
三、 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 灵活画图
2、 系统比较,发展思维
3、 拓展练习,综合应用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知识在游戏中的广泛应用。
2、初步掌握必胜策略的分析方法,提升思维的水平。
3、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二、 活动探究
1、 出示问题——游戏一:两人按自然数顺序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或2个数。比如第一个人可以报1,第二个人可以报2或2、3;第一个人也可以报1、2,第二个人可以报3或3、4,这样继续下去,谁先报到18,谁就胜,请问谁有必胜的策略?
2、引导探究
3、小结规律
4、体验成功
5、再次探究
看来同学们真的掌握了必胜的策略。如果该游戏规则不变,老师改一个字,变成谁说到18谁就输,必胜的策略又是什么?请想一想,然后与你的同桌再过过招。
6、探求规律
刚才的游戏,不管是抢到18赢,还是抢到17赢。17和18都是比较小的点数。如果游戏的规则不变,最终的点数变成谁先抢到178谁赢,难道说,我们还要像刚才一样,从17或18开始,3个一组、3个一组地往前倒推吗?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知道是应该抢哪些关键点数,是先报还是后报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别人商量。)
三、 实践应用
刚才的游戏,我们仅仅是在抢的点数上变化,规则和情境能否也变化呢?
大屏幕出示
游戏二:
甲乙两人玩棋子。棋子总共有25个,由两人轮流去拿,甲先取,乙后取。规定一次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取得最后一个棋子就算赢。问谁能赢?如何赢法?
游戏从“抢18”,变成了“玩棋子”,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照这样变下去,游戏可以变得无穷尽也,但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始终不变,这就叫智慧,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生活指导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课题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全班交流,成果展示
通过展示,找到最好解决方法。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高。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梯度递进,有助于优等生的成长。
六、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学生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