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课前准备:1、广播稿的准备。2、课件教学过程:一、童境与目标1、创设情景:童心广播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同学上台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2、明确目标师: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下面的课文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2、(读PPT出示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师: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实现它。二、 自主与合作(一)、自主学习1、呈现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2、教师引导3、学生自学4、指名汇报:(1)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
3、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二)合作与探究1、呈现任务PPT出示:(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可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4)提出心中的疑问(可以从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文章的写法等各方面提出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出一些最感兴趣的问题、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有研究价值考考同学)2、教师引导组长组织组员朗读课文,进行交流,做好记录,准备汇
4、报交流。3、学生合作4、反馈评价(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段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告诉我们黄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黄河决口给人们生活带来沉重的苦难)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
5、的水土流失。(2)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这段话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保护好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3)让生畅谈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如: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合
6、理地开发与利用大自然。 引导生联想到家乡的河涌污染问题,引发生活的体验,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家乡的河涌与保护黄河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环保行动。三、总结与评价1、自主评价(1)自我评价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2)组内评价小组长结合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提醒、改进。2、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有收获。我们通过学习文章明白到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规律,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附:板书设计决口频繁变化 含沙量大、水灾自然变化造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因 摇篮 祸河 人为造成 坚持牧、林为主经营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保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