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写动态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竺意芳 电话:15867328680
习作内容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设计构想
本次习作内容是写景练习,教学设计主要安排“动态景”习作教学,一是由于著名景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但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均是学生熟悉的自然之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二是本单元《观潮》《火烧云》两篇课文描写的都是动态景,适合成为习作例文。由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相对感性,他们往往忽略表达顺序,只存粗略印象,具体描写缺失,所以设定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为激发学生习作情意,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借助“朋友圈”这一时尚新颖的形式展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式与内容巧妙契合,让学生在交际语境中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景物变化顺序介绍景物,并抓住其中一个过程展开重点描写。
2. 能抓住声、形、色等几方面具体写出景物的变化过程,突出变化过程的不同特点。
3. 感受自然景观的变化之美,激发学生描写动态景的欲望。
课前准备
带学生观察一次日落的全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
教学过程
一、朋友圈之“有序”
1.配图出示描写落日的唯美古诗句,诵读积累,感受诗人眼中的落日景观。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巷》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杨慎《临江仙》
2.出示精美的落日组图,引导有序发朋友圈。
(1)师:昨天放学后,我和大家一起领略了日落美景,当时我还抓拍了十多张照片呢!(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如果按现在这样的顺序一股脑儿发到朋友圈,第一印象会给人什么感觉?(未分类上传,读者会觉得比较乱。)
(2)师:大家说说,那我该按什么顺序发到朋友圈,会让人感觉更清晰,更有震撼力呢?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分“日落前——日落时——日落后”)
(3)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调整图片,其他同学为有序安排的同学点赞。
3.出示巴金《海上日出》和赵丽宏《山雨》的内容要点,学生尝试按时间顺序排序,把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再对照原文印证。
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完全跳出了海面
树叶变成奇妙无比的琴键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鸟儿倾吐浴后的欢悦
跟着轻盈的云雾来了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对于写景文,四上的学生比较关注景物形态,却忽略表达顺序。而表达顺序是文章的文脉,体现了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而这种能力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一部分“按顺序发朋友圈”和“给课文内容排序”,旨在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意识。
二、朋友圈之“聚焦”
1. 大家都知道,微信朋友圈一次最多能发九张图,这十多张日落精美图,我是按“日落前—日落时—日落后”分别选三张发上去吗?(不是,选印象最深、最令人难忘、变化最丰富的)
2. 链接本单元课文,回顾《观潮》一文重点写“潮来时”,略写““潮来前和潮来后”,《火烧云》则重点写了火烧云上来时的变化过程。
3. 用简图表示,《观潮》《火烧云》主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写出前后的变化过程?
形状
声
色
形
色
《观潮》 《火烧云》
4. 欣赏朋友圈日落的前后变化图,哪几方面的变化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也用简图表示出来。
5. 除了太阳的色彩和形态,仔细观察,当时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预设补充:周围的景物,如云彩等)
设计意图:通过有选择性的上传朋友圈,使学生感受到动态景的写作需突出一至两个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以本单元写动态景两篇例文作为材料支援,运用直观形象的简图,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他们把握写作的重点。
三、朋友圈之“上色”
1. 众所周知,朋友圈不仅能发图片,还能上传录像呢!有一位朋友就把美轮美奂的日落全过程给拍摄了下来,传到了朋友圈,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 欣赏了日落美景风光片,现场采访学生,说说给你震撼最大的是什么?(预设:色彩变化等)
3. 以颜色和形态为例,小组合作边回顾边填写,用“鱼骨图”展示其变化过程。
(例)
橙红
橘黄
金灿灿
逐渐隐没
露出一角
大半个脸
4. 再次观看录像,欣赏日落全过程,着重观察颜色、形态的变化过程。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适时配上表示变化过程的时间词:“刚开始、首先……接着、然后、过了一会儿、大约几分钟后、之后……再接着、又过了一会儿、紧跟着……最后、终于……)
5. 师:让我们用笔来表现这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落日吧!学生动笔写下日落的全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6. 师提供名家描写日落的精彩段落,学生阅读后,对习作进行补充修改。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节选自《海滨仲夏夜》 峻青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落日的幻觉》黄天祥
设计意图:动态景与一般写景文的不同点在于要按照景物的变化来展开描写,突出每个时间段景物的不同特点,使自己笔下的景色活起来。此处第一次看录像,旨在用鱼骨图形式厘清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过程;再次回看录像,在于印证日落的变化过程,以便留下深刻印象。并适时补充名家同一内容的语段,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笔下的文辞更为优美。
四、朋友圈之“评价”
1. 有了日落美景图,要是再配上唯美的文字发到朋友圈,那真正给人以美的享受!发上去前评价下同桌的这篇文章吧!
2.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评价要求,给你的同桌评评该打几颗星。
有顺序进行介绍
有一处重点内容
写出了变化过程
3.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集体进行交流评价。
4. 师:大自然动态美景无处不在,今天我们描写的落日壮观、绮丽、神秘、迷人,那除了日出日落,还有哪些动态美景,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例如:中秋赏月、初冬的雾、夏日雷雨、冬日落雪等)
5. 师总结:是呀,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小到走兽昆虫、一草一木……它们不是永远沉寂不语,静止不动的。睁开你的眼睛、打开你的感官!去瞧瞧日升月落、星星眨眼,去听听奔腾的河流、喧嚣的瀑布,去感觉昆虫展翅、植物的生长,用你的笔去捕捉这些美丽景物的动态,用你精彩的描写去展现它们的美丽吧!
6. 课外推荐阅读有关日出的文学作品,并做好积累。
推荐书目 :《日出》刘白羽;《海上的日出》巴金
设计意图:以打几颗星的形式对习作进行评价,使学生评有方向,同时潜移默化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尾,通过同类拓展,有效扩大了学生的选材面。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云雾变化、树叶飘落、花儿开放、蜜蜂采蜜、鱼儿觅食……去捕捉美丽的动景,用文字去抒写它们的精彩,至此,能有效反哺激发学生下一次习作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