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593372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a、b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下列各种猜测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 B.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污点最可能出现在物镜上 C.小明发现视野b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D.观察时小明发现b的视野比a要暗一些 2.东北某地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 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 C.水 D.温度 3.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5.下图是变形虫细胞的分裂过程的示意图,请按一次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1→2→3→4 B.2→3→4→1 C.3→1→4→2 D.3→4→1→2 6.图 A、B 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是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植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 C.动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D.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7.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甲 乙 丙 丁 有机物能量 0.05 7 0.51 68 A.丁→乙→丙→甲 B.乙→丙→丁→甲 C.甲→乙→丙→丁 D.甲→丙→乙→丁 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14 0.084 0.003 0.62 0.012 A.C→B→E→A→D B.E→D→C→B→A C.D→A→B→C→E D.C→E→B→A→D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B.②和③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图中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若②全部消失,③就无法生存 10.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水分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同种植物种子置于25℃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萌发率/% 8 16 33 56 73 86 81 小帆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25℃条件下,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会越高 B.25℃条件下,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C.不同含水量的该植物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都是25℃ D.本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11.一位农民的小麦产量总比邻近的地块低,他怀疑农田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田间实验,他将一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的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 )。 土地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氮肥 磷肥、钾肥 磷肥、氮肥 不施肥 小麦产量(kg) 55.0 65.6 56.8 55.1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磷肥和钾肥 12.袁枚在《苔》中写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关于苔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植物能开出米粒大小的花 1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B.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14.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要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具有趋光性 B.表层的养料更丰富 C.表层的氧气更充足 D.草履虫多在培养液的上层活动 15.生物兴趣小组配制了只含有水分和适量无机盐(种类齐全)的培养液,请问该培养液可培养下列哪种生物 A.衣藻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病毒 16.若用图表示表中各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图标号 选项 ① ② ③ ④ 甲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乙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丙 激素 生长激素 性激素 胰岛素 丁 细胞质 液泡 叶绿体 线粒体 A.甲 B.乙 C.丙 D.丁 17.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物质能否进出细胞,起关键作用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18.如图是制作洋思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是A→B→G→E→F→D→C B.F步中操作不当会出现气泡 C.D步骤的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 D.B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9.如图是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构1动物细胞有而植物细胞没有 B.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2中 C.结构4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所有动物细胞都有结构3 20.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则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完整,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D.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21.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了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22.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 ①②③④ ⑤ A.③④⑤②① B.③④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③⑤①② 23.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 A.观察叶片是否由黄变蓝 B.检测产生了多少淀粉 C.溶解了叶片中的叶绿素 D.证明在光下能合成叶绿素 24.某人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要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 B.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图中的[4]气孔 C.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25.图是李梅同学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叶片的结构中起输导作用的③ B.⑦的打开和关闭是由⑥控制的 C.②比④制造的有机物要多 D.多数植物的⑦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①上 26.“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 ) A.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27.下列植物中具有果实的是 A.银杏 B.桃 C.海带 D.肾蕨 28.小明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图一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请用数字排序:___________。 (2)上述步骤中,哪一个步骤操作不当会出现图二中的结果?________(填数字)。 (3)图三中的乙是该同学在4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应(_________) A.用100倍物镜 B.将标本往上移动 C.用10倍物镜 D.将标本往下移动 (4)我们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 (5)比较图三中的甲和乙,视野亮度较暗的是图乙,要增加亮度,除调节反光镜为________外,还可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 (6)接下来,该同学又通过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发现和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有区别,请你通过图四来表示它们的异同点,其中,两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C区分别含有下列括号中①~⑦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 (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观察,可用________染色。 29.如图是植物叶片某一生理活动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光合作用 B.①是二氧化碳 C.②是氧气 D.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0.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表示二氧化碳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下图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属于________关系。 (2)在利用蚕沙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 (3)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4)下列选项中属于蚕细胞结构图的是(  )。 A. B. C. D. (5)如果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___。 3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兔、狐等属于_________,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___。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 (4)如果狐、鹰等肉食动物被大量捕杀,兔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从花药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2)一朵花的主要结构就是花蕊。其中雌蕊是由①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组成;雄蕊是由②______③_________组成的。 (3)我们吃的桃子是由桃花的[ ]______发育而成的, 桃花的种子是由[ ]______发育而成的。 3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潮湿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为对照组的是实验装置中的______环境。 (3)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 (3)盖盖玻片操作。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详解】 A.比较两图发现: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视野b应是小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A正确。 B.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在观察过程中,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目镜或物镜上;在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被移走,可以判定污点可能是在物镜上。B正确。 C.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视野b中由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方法不当造成的。C正确。 D.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视野b应是小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b的视野比a要亮一些,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解答不同的题目。 2.D 【详解】 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在东北某林区,由于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A 【分析】 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生存。阳光不仅影响生物的生活,还影响着植物体叶绿素的形成,进一步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详解】 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 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详解】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B。 【点睛】 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析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5.C 【详解】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1细胞膜向内凹陷,2一个细胞完全分裂成2个细胞,3染色体加倍,4细胞已经分裂成2个,但唯有完全裂开,因此变形虫分裂的先后顺序是3→1→4→2。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6.C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B正确。 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细胞中间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新的细胞,C错误。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7.A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从上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大概是10%——20%,也就是说,越到食物链的后端,能量储存越少。 【详解】 由分析可知,表格中能量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乙7、丙0.51、丁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丁→乙→丙→甲,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8.D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由图表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可知:D0.62>A0.14>B0.084>E0.012>C0.003,所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为:C→E→B→A→D。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积累现象。 9.C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图中,①生产者、②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详解】 A.图中①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②和③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①,因此②和③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消费者,正确。 C.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④,因此根据图中的捕食关系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①→②→③,而不是①→②→③→④,错误。 D.如图生态系统中,假如②全部消失,③就失去了食物的来源,无法生存,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10.B 【分析】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种子含水量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详解】 A.在环境温度为25°C时,水量约为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86%,当水量约为80%时种子发芽率反而降低81%,所以该植物种子并不是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A错误。 B.由图中种子发芽率数值可知:在环境温度为25°C时,水量约为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86%,所以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B正确。 C.本实验只是在25°C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含水量探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并不意味着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C,C错误。 D.该探究实验没有涉及到氧气不同种子萌发率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对“适量的水分”中的“适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脱离了以往考查的思路,考查立意较好。 11.A 【详解】 不施肥的丁与甲进行对照,产量接近,说明不是氮肥,甲与丙进行比较,产量又很接近,说明不是磷肥,甲与乙进行对照,乙的产量明显多,说明该农田可能缺乏钾肥。 12.D 【详解】 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A正确;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C正确; 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D错误。 点睛: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13.B 【分析】 苔藓植物一长的矮小,蕨类植物则比较高大,据此答题。 【详解】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4.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草履虫的生活特点。 【详解】 培养液上层的液体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上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大都集中在培养液的上层活动,与表层的养料多少无关;同时,草履虫也具有趋光性。故选B。 【点睛】 牢记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喜欢生活在表层是关键。 15.A 【详解】 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需要细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衣藻属于藻类植物。只含有水分和适量无机盐(种类齐全)的培养液可培养衣藻,A正确。 16.B 【分析】 如图可知①到④的逻辑关系是:①包含②、③、④,②、③、④的关系是并列。 【详解】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是并列关系,与图示相符,A不符合题意; B、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它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人体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种组织是并列关系,与图示不相符,B符合题意; C、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与图示相符,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是并列关系,与图示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结合图示理解概念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D 【分析】 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图中②③是进入细胞的物质,①④是排出的物质,解答即可。 【详解】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18.A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图中A擦拭载玻片,B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E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D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F盖盖玻片,G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C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实验操作顺序是A→B→E→D→F→G→C,A错误。 B、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B正确。 C、D是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C正确。 D、B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点睛】 掌握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9.D 【分析】 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详解】 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结构①细胞膜、③细胞核,动植物细胞都有,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B不符合题意; ④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点睛】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应特别理解和记忆。 20.C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制作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放大倍数等,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可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把光圈调的小一些,A正确。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被几个气泡所遮挡,气泡的产生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盖在载玻片上,可避免产生气泡,B正确。 C、由于观察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所以没有液泡,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C错误。 D、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无重叠现象,可见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综合性较强。 21.B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上图中①细胞,②器官,③植物体,④保护组织,据此解答。 【详解】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B。 【点睛】 明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正确的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2.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由实验操作示意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遮光、光照→摘下叶片→⑤酒精脱色→①加碘液→②观察叶色现象。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④⑤①②。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3.C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将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色素,得到无叶绿素的黄白色叶片。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酒精溶解叶绿素。 24.C 【解析】 图中1是上表皮、2是下表皮、3是叶肉、4是气孔、5是保卫细胞。 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要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A正确;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植物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C错误;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D正确。 25.D 【详解】 ③是叶脉在叶片的结构中起输导作用,A正确;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⑤下表皮,气孔的开关由一对保卫细胞控制,B正确,D错误;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C正确。 【点睛】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6.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 苔花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属于苔藓植物;桃花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 故选C。 27.B 【分析】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不能形成果实。 【详解】 银杏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桃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肾蕨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更没有果实。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不能形成果实。 故选B。 【点睛】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28.③④②① ① C 薄而透明 凹面镜 遮光器(大光圈) ①⑤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形态 碘液 【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 解析:③④②① ① C 薄而透明 凹面镜 遮光器(大光圈) ①⑤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形态 碘液 【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的盖下,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小,细胞数目最多。 (4)显微镜上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详解】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操作的步骤是:③滴清水→④取材料→②展平→①盖盖玻片。故顺序是: ③④②①。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①盖盖玻片一步操作不当容易产生气泡,出现图二中的结果,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盖下,避免产生气泡。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但细胞数目越多。若他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变小。因此在不换目镜的情况下,应选择10倍物镜。故选C。 (4)我们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这样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透过材料进入人的视野,才能使人看清物像。 (5)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和转动遮光器换用较大的大光圈。图三中的乙图要增加亮度,除调节反光镜为凹面镜外,还可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上的大光圈。 (6)图四中,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C区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和⑤液泡。 (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使细胞不变形,在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为了便于观察,可用碘液染色,使细胞各部分着色。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装片的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注意掌握。 29.D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AB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若此图是表示光合作用,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ABC正确。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30.A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表示光合作用,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水,④表示有机物。 【详解】 光合作用式子表示为:,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由光合作用示意图可知:图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水,④表示有机物。 故A符合题意。 【点睛】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1)捕食 (2)细菌 (3)太阳 (4)C (5)鱼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 解析:(1)捕食 (2)细菌 (3)太阳 (4)C (5)鱼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 由图可知,蚕以桑为食,以此获得物质和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需要,故蚕与桑属于捕食关系。 (2)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是细菌等微生物。 (3)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桑树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4) 根据图像的主要特征判断分别代表哪种生物:A由一个外壳和内部结构,是病毒的结构;B带有鞭毛,是细菌的细胞;D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C只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动物细胞。蚕是动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5) 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