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合肥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使视野中A点到达视野中央,应
A.向上移动装片 B.向左移动装片 C.向下移动装片 D.向右移动装片
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下列甲、乙两图分别说明细胞的生命现象是( )
A.分化、分裂 B.生长、分裂
C.生长、分化 D.分裂、生长
5.如图表示两类生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两图中A时期细胞核内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的复制
C.细胞分裂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
D.C细胞与A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少的是鹰 B.图中有4条食物链
C.昆虫和杂食性鸟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
7.如图是丁香叶芽结构的纵切和丁香的一段枝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
B.甲图中的③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b
C.甲图中的④是芽轴,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a
D.甲图中的⑤是侧芽,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c
8.下列连线不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主要特征的是
A.水绵——有根、茎、叶的分化 B.银杏一有种子无果实
C.花生一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D.葫芦藓——有茎和叶的分化
9.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原因
A
观察草履虫
在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含草履虫的液滴
培养液表层氧气多,草履虫呼吸需要氧气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漱净口腔
去除口腔中的杂质
C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将撕下的内表皮展平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避免出现气泡
A.A B.B C.C D.D
10.若用示意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则图中的①②过程代表( )
A.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分裂;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生长
11.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选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
A. A→B→E→G→F→D→C B.A→E→B→G→F→D→C
C.E→A→B→G→F→D→C D.E→A→B→G→F→C→D
12.如图是人体某细胞图,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清水
C.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D.要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4.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下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C.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边沿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15.脱掉叶绿素的叶片,呈现出的颜色是( )
A.透明无色 B.白色 C.淡绿色 D.黄白色
16.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③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④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C.图中的①②属于上皮组织
D.气孔的开闭由⑤保卫细胞控制
17.松、竹、梅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而被誉为“岁寒三友”,得到古今文人的广泛赞美。下列关于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
B.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竹和梅的叶片都具有平行状叶脉,茎中都具有形成层,能不断地长粗
D.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梅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结果如图(示例:[④]细胞质)。据图回答:
(1)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__(填“碘液”或“酒精”)。
(2)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有[①]__________和[②] __________。
(3)不同品种的番茄果实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③__________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19.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广口瓶中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入广口瓶中(如下图)。实验结果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消耗了有机物 B.消耗了氧气 C.产生了能量 D.产生了二氧化碳
20.栽培韭菜时,若露天栽培,长出的叶片是绿色;而遮光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该探究实验说明绿叶中叶绿素形成需要
A.水分 B.光照 C.无机盐 D.空气
21.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小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空气
22.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很早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生态系统。
(2)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_关系。
(3)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在沼气池内发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生物是______。
(4)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5)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上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
23.春暖花开时节,卧龙湾漫山桃花争奇斗艳,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果农们“桃花香里说丰年”,憧憬着丰收的日子。
(1)桃花开发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___________。
(2)桃树要结出果实,需经开花、传粉和___________的过程。观察如图,果实是由雌蕊的[3]___________发育而来,种子是由[5]___________发育而来。
(3)种植期间,常见果农们给果树施肥。这是给桃树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
24.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A瓶
B瓶
C瓶
D瓶
1
各加入等量清水
2
不加河泥
各加入等量河泥
3
不加水藻
各加入等量水藻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
3天
11天
25天
2天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哪些实验条件有关?__________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比A装置中存活的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___________。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平常我们食用的白糖、红糖和冰糖等主要是用甘蔗、甜菜熬制而成。你听说过用树分泌的汁液来熬制糖吗?
在北美温带地区的林木中,有一种能分泌糖液的糖槭,它们一般4月开花,花为黄绿色。有的糖槭花中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且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9月时结出果实,果实的样子很有趣,果皮向外伸出,像翅膀一样狭长,风吹过来时翅状果皮与里面包被的种子一起随风摇摆,很是可爱。
糖槭树高可达45米左右,树龄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糖槭可以产糖,并且产糖量很高。产糖的糖槭一般为树龄30年以上的个体。每逢春天,人们开始采割糖槭汁,他们在树干上打孔,插上管子,让白色的树汁顺着管子流入采集桶内。人们采用在树干上打孔的方式收集汁液,而不是直接切开树干,这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更小。每个孔可采集100多千克汁液,用糖槭液熬出的糖浆,香甜如蜜,俗称枫糖,营养价值很高。
除了能产糖,糖槭的木材也深受人们的青睐。它的木材致密、硬度很高,是制作家具和乐器的上等原料。曾经因为大量砍伐,再加上酸雨、除雪剂等渗入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等问题,导致了糖槭的大量减少。而一棵从种子长起来的糖槭大约需要30年才能产生新的种子,这又导致了糖槭的更新略显缓慢。所以如何保护糖槭的生长,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根据文中信息,可推测糖槭的传粉方式为_____(选填“自花”或“异花”)传粉。理由是_____。
(2)完成传粉受精后,糖槭雌蕊的_____会发育成向外伸出的翅状果皮。据此可知,糖槭属于_____(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翅状果皮有利于其内包被的种子传播,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
(3)糖槭树高可达45米左右,而树冠仍然可以获得从根部吸收的水和_____,这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_____作用。人们用打孔法收集糖槭汁时,管子应插到树干(茎)中的_____(结构名称)。
(4)文末谈到“如何保护糖槭的生长,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保护糖槭你有什么建议?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因此移动玻片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详解】
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图中物像从视野上方移到中央,装片一定是要向上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向下方,因为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2.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
解析: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我们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命,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环境。
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B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详解】
图甲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图乙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为细胞的分裂。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的概念。
5.B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详解】
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A错误;
在细胞分裂时,两图中A时期结构2细胞核的变化是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核变大,为分裂作准备,B正确;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分裂为二。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C错误;
图中C所示的新细胞是由A中所示细胞分裂产生,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加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故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
【点睛】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对比掌握。
6.D
A.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也就越少。鹰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数量最少,A正确。
B.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 ,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 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 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共4条, B正确。
C.杂食性鸟捕食昆虫,杂食性鸟和昆虫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杂食性鸟和昆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图示为叶芽的基本结构和伸展的枝条,如图①生长点、②叶原基、③幼叶、④芽轴、⑤芽原基、a茎、b叶、c侧芽。
【详解】
A.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将来能发育成枝条,A正确。
B.③幼叶将来发育成b叶,B正确。
C.④芽轴将来发育成a茎,C正确。
D.⑤芽原基将来发育成c侧芽,D错误。
故选D。
【点睛】
叶芽的基本结构和伸展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叶芽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8.A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
水绵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B正确;
花生属于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C正确;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9.D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详解】
A.观察草履虫时,在培养液表层吸取一滴草履虫液滴,原因是表层氧气多,草覆虫需要呼吸,A正确。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净口腔,目的是去除口腔中的杂质,B正确,
C.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时,采用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方法,目的是减小误差,使数据更准确,C正确。
D.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将撕下的内表皮展平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目的是没有重叠,便于观察,D错误。
【点睛】
注意平时对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知识的积累。
10.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代表细胞分裂、②代表细胞分化。
【详解】
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代表细胞分裂;②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②代表细胞分化。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11.A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
A是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E是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G是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F是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D是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C是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A→B→E→G→F→D→C。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
12.C
【分析】
观图可知,甲是细胞膜,乙是细胞质,丙是细胞核,丁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详解】
A.甲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乙细胞质,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丙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C符合题意。
D.丁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C
【分析】
制作如图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生理盐水;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镜是5×,物镜是40×,所以放大倍数是5×40═200倍,A错误。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B错误。
C.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故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使图丙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选C。
14.A
【分析】
由丙图可知,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解答即可。
【详解】
A.图乙看上去像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具有细胞壁,是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图,错误。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正确。
C.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内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正确。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制作的相关内容。
15.D
【分析】
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操作。解答要点:一是弄清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原因;二是弄清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
【详解】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选D。
【点睛】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从这个实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16.C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④是气孔,⑤是保卫细胞。
【详解】
图中3叶肉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A正确;
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B正确;
构成植物叶的①上表皮和②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所以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D正确。
【点睛】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17.C
【分析】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据此答题。
【详解】
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A正确;
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的,B正确;
梅是木本科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脉,其茎内的维管束中有形成层,形成层是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加粗;竹子为禾本科单子叶植物植物,叶脉是平行脉,虽然是木质的,但其只有节部居间分生组织,茎长高的速度很快,但茎不能无限加粗,C错误;
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梅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D正确。
【点睛】
“岁寒三友”中的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被子植物。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气泡 碘液 细胞壁 液泡 细胞核
【分析】
图丙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细胞质。
【详解】
(1)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在盖盖玻片时,应用
解析: 气泡 碘液 细胞壁 液泡 细胞核
【分析】
图丙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细胞质。
【详解】
(1)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为了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染色时,使用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2)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所以,口腔上皮细胞与番茄果肉相比,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因此,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和[②]液泡。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不同品种的番茄果实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点睛】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9.B
【分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详解】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而放在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不会熄灭,因为该瓶子内的氧气没有减少,因此该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选B。
【点睛】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利用了,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20.B
【解析】
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如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照。
点睛: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21.B
【详解】
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小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B。
22.(1)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捕食
(3)细菌真菌
(4)太阳能
(5)鱼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析:(1)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捕食
(3)细菌真菌
(4)太阳能
(5)鱼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2)
根据题图,桑与蚕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3)
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叫做分解者。
(4)
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鱼间接利用有机物,也间接利用太阳能,所以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5)
有害物质如农药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该系统中体内有害物质DDT含量最高的是鱼。
23.(1)传粉(或授粉)
(2) 受精 子房 胚珠
(3)无机盐
【分析】
题图中,1柱头,2花柱,3子房,4子房壁,5胚珠。
(1)
桃花具有艳丽的花冠、芬芳的花香和甜美得
解析:(1)传粉(或授粉)
(2) 受精 子房 胚珠
(3)无机盐
【分析】
题图中,1柱头,2花柱,3子房,4子房壁,5胚珠。
(1)
桃花具有艳丽的花冠、芬芳的花香和甜美得花蜜,我们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它们给桃花进行传粉,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2)
桃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桃花在受精完成后,花萼、花冠、雄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3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4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5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3)
种植期间,果农给果树施肥,肥料中含有的无机盐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物被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成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故这是给桃树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果树的茁壮成长。
24.(1) 水、温度、空气、阳光 河泥、水藻
(2)为小鱼提供氧气
(3)无光照,水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河泥
【分析】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植物
解析:(1) 水、温度、空气、阳光 河泥、水藻
(2)为小鱼提供氧气
(3)无光照,水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河泥
【分析】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植物时刻进行呼吸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1)
有表格可以看出,C与D装置相同的因素都有水、河泥、水藻、小鱼和空气;不同的因素是C装置放在光下,而D装置处于黑暗之中.所以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水、温度、空气、阳光; 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河泥、水藻有关。
(2)
A与B装置不同之处是A瓶中没有水藻,B装置中水藻,结果是A装置中的小鱼生存了3天,B装置中的小鱼生活了11天,而水藻的在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从而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为小鱼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
A装置与D装置的不同之处有:A装置没有河泥和水藻,D装置有;A装置处于光下,D装置处于黑暗中。河泥中存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可以分解小鱼粪便中的有机物;水藻属于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无光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4)
B和C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B装置中没有河泥,D装置中有河泥,变量就是河泥。
25.异花 有的糖槭花中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且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 子房壁 被子 适应 无机盐 蒸腾 筛管(韧皮部) 禁止乱砍滥伐、合理使用除雪剂
解析:异花 有的糖槭花中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且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 子房壁 被子 适应 无机盐 蒸腾 筛管(韧皮部) 禁止乱砍滥伐、合理使用除雪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加强对保护糖槭的宣传等(合理即可)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详解】
(1)有的糖槭花中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且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所以糖槭需要异花传粉。.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的变化如图:
可见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因为糖槭的种子有果皮包被,所以糖槭属于被子植物。翅状果皮有利于其内包被的种子传播,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股强大的动力,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人们用打孔法收集糖槭汁时,管子应插到树干(茎)中的筛管。
(4)禁止乱砍滥伐、合理使用除雪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加强对保护糖槭的宣传等措施可以达到保护糖槭的生长的目的。
【点睛】
熟练掌握植物生殖器官的生长的知识即可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