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设计 导课: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观看大屏幕的一幅图片,这是一座桥,哪座桥呢?卢沟桥。是的,我们根据石柱上的哪些石狮可以一眼就看出是卢沟桥。卢沟桥是华北最古老石拱桥之一,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但是游客们每逢至此,心情却是沉重的,因为这座桥承载着我们中国一段耻辱的历史,也就是七七事变。一、七七事变同学们先把82页第一段朗读一遍,朗读时要对知识作初步掌握。时间地点影响 1、七七事变 时间地点影响延伸:九一八事变 (比较教学和学法指导) 我们接着来看一下82页的第二张图片“宛平城中国守军出征”,注意:由关键词“宛平城”判断与此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七七事变 。 好,接着我们看
2、83页的第一张地图,认真看图,提高识图能力,要学会从图中获取关键性的信息。同学们,本张图中有哪些关键性的信息呢?很好回答对了北平宛平卢沟桥,由学些关键性的信息可以判断:与此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图片教学)2、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卢沟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若卢沟桥不保,必将使平津危急,华北危急,进而中华民族危急。因此,在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马上发表抗日通电。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大屏幕上这段摘自当时抗日通电的内容,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热血青年,假如你已知道了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假如你正拿着当时的报纸在读着这段文字:“平津
3、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同学们,此时中国的情况可以用国歌中的哪一句来形容呢?(思维引导: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妄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此时的中国已到了民族存亡的的危险时刻。)对了,很好,就是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往后是“每个人都被逼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师生同唱,感受爱国情怀)。是啊,同学们,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热血青年,面对国难当头你会怎样呢?有的同学说得好,你会扛起枪来
4、打日本鬼子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像那些革命烈士一样,扛起枪来抵抗日寇的侵掠,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情感教育)教学反思:本次片段教学设计意图明显,意在突出几个教学亮点:一、图片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从导课的“卢沟桥”图片,到后来的“宛平城中国守军出征”图片,再到后来的“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地图”,一张张的图片,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学会从图片中获取关键性信息,进而提高识图能力。不管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甚至是中考,考查图片的试题比比皆是,既是必须,也是必然。二、比较教学和学法指导,全面提高课堂实效。讲解“七七事变”时,一方面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对知识作初步掌握
5、;另一方面我利用学生朗读时快速把有关“七七事变”的知识要点用填空形式展示出来,而且“别有用心”、“顺手牵羊”把有关九一八事变“的知识要点用同样形式展示出来,形成两条知识键,进行比较教学,从中培养学生归纳并区别的能力,避免知识混淆,提高课堂实效。此外,还能形成有关“中国抗战逐步扩大过程”这样一个知识体系。学得好不如学得巧,讲完基本知识点后便是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巧记这些知识,让学生记得轻松,记得准确,记得牢固。学法指导可同时提高教师课堂和学生学习两种实效!三、情景模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就如读“抗日通电”前,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景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我虚拟了一段情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热血青年,假如你已知道了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假如你正拿着当时的报纸正读着这段文字。四、情感教育,落实三维目标。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有针对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如朗读“抗日通电”和唱国歌,都是想激发学生关心民族前途,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情商和智商是并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