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 组电子备课录 2013.9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4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花儿与少年授课人教材分析:花儿与少年是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改编的,歌曲唱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谈情时唱的歌。笛子独奏整个编配充分运用了竹制乐器的特点,使乐曲更具民族特色。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2、了解青海民歌特点。 三、教学准备: 音响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
2、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大家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幻灯出示 “花儿”介绍 )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
3、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差不多,其实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乐器。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4、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B段的旋律让我们跟着用la哼唱,非常欢快的
4、A段请大家自己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 生感受回答 2、师总结并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 3、律动表演: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
5、 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拓展王洛宾的青海民歌 1、师简单介绍作曲家王洛宾(幻灯出示照片与简介) 2、欣赏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请学生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与歌曲留之的感受(黑鸭子组合版本) 3、结束:我们身边有许多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我们能留心采集,它将成为我们的财富 播放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出示歌词,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听一听民乐合奏版和女生对唱版,说一说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版本? 听赏乐曲花儿与少年了解乐曲背景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 )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
6、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听听两个版本,并说说感受教学反思整堂课,我合理地运用了愉快教学法,将这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主体化的身势律动,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中愉快地学习。同时将歌曲的能力、情感、目标,融入丰富的联想、歌舞、创新活动中,使整节课气氛活跃、轻松。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展现出一种愉快的学习心态。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1、觉得整堂课中提问的面还不够宽,应该尽量地鼓励更多的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让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2、在律动方面应该把男女生
7、分开,对于每个乐段让他们进行各自的展示与创编,这样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授课人教材分析: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于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民歌。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A羽调式,四二拍,中速稍快,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教学目的:1、充分感受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青训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能背唱歌词。3、 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8、教学重点:用欢快的情绪和简单的律动表现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是,背唱歌曲。教学难点:第二第三乐句中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在歌声中走近台湾高山族民歌。1、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师: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吗?2、简单介绍高山族的地理位置和民歌种类。高山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他是中国台湾最早的民族。约40万人。高山族的音乐有民歌非常丰富。有劳动歌、生活歌,礼仪歌,和叙事歌四种。其中生活歌中又包括儿歌,酒歌,舞歌等等。二:新歌教学我们祖家是歌乡一)、听听动动,感受歌曲情绪和风格。1、出示歌词谱,听录音范唱,了解词意。(祖家是家乡的意思)。师:今天
9、,老师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民歌我们祖家是歌乡,请你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所属类别。有没有不懂的词意?(歌曲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是高山族民歌中的舞歌。祖家是家乡的意思)。3、二听教师范唱歌曲。思考:哪些地方出现了长音?它们有几拍?4、唱一唱歌曲中出现长音处的旋律。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圆舞板的节奏唱一唱长音,有六拍长音的第二句唱两遍。同时学生用手指随节拍点手心。注意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不要越来越快。5、师生接口唱歌曲旋律,生唱长音处旋律,其余教师唱。二)声势动作练习,熟悉歌曲旋律。1、出示3个声势动作节奏,学生分别拍一拍。师:你能将这三条节奏分别按要求拍一拍吗?2、教师演唱歌曲3遍,请学生在每句
10、长音的最后4拍用一种节奏拍一拍。练一练。3、歌曲中3个长音处分别用3种不同的节奏拍一拍。三)学唱歌曲。1、学生初次哼唱歌曲一遍,找出最难唱的乐句。2、用手势动作和画旋律线的方法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3、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在3、4句之间换气。4、生随音乐伴奏看教师指挥演唱歌曲。5,跟琴背唱歌曲。6、生围成半圆形,随乐句变换方向有序走动,注意在强拍上拍手并跨小步。教师拍手示范动作。师:你能用优美的歌声和稳定的节拍和着音乐走一走吗?7、说说歌曲分几个乐句?师:你随歌曲移动了几次方向?你认为歌曲能分几个乐句?(4个)三、处理歌曲1、变速演唱歌曲。师:我们刚才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歌曲的?(中速)
11、你认为用什么速度歌唱能更好地表现高山族人民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场面?(快速)你能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以下3个场景吗?中速 中弱 清晨出发快速 强 载歌载舞慢速 弱 踏上归途生用中速速 和中弱的力度表现清晨出发的场景,用快速 和强的力度表现载歌载舞场景,生用慢速 和强的力度表现踏上归途的场景。2、变演唱形式唱歌曲(轮唱)1)、第一遍轮唱以音乐范唱为第一声部,学生齐唱为第二声部。2)、第二遍轮唱以学生分组唱的形式进行。3)、第三遍轮唱学生以律动的形式进行边唱边动。师:请同学们围成两个半圆轮唱,里圈先唱的同学先动一动,唱一唱,拍一拍。外圈同学晚4拍再唱和动。四、拓宽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1、思考:这首
12、歌曲情绪怎样?结尾有什么特点吗?和我们祖家是歌乡的结尾有何相似之处?2、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歌曲。五、课堂小结。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是的,高山族的舞歌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你知道高山族的舞歌还有哪些吗?2、教师清唱阿里山的姑娘大家可以继续寻找其他的舞歌类歌曲下次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这里练习恒拍最好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只要是跟着节拍进行的声势或律动都可以,让学生既熟悉旋律,又练习了内心的节奏感。教学反思这首歌看似简单,但其实真正学会正确演唱很难。一字多音和长音处的气息运用是本课的难点。在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听着长音加声势动作或律动动作来解决难点,起到很好的效果。用队列来帮助表现
13、轮唱,也很受学生喜欢。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唱跳柴歌授课人教材分析:这首歌比较简单,节奏规整,歌词朗朗上口,运用民族七声羽调式写成,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和鲜明的黎族民歌特色。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教学目标: 1、过音乐游戏,学生能在律动中逐渐渗透、熟悉歌曲的旋律,为更快地学厂歌曲做铺垫。 2、 能学会用自信的、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3、 借助旋律线,学生能更快地分辨与对比旋律的变化。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有弹性的、自信的声音来演唱歌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以及旋律的大跨度跳跃是难点。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1、 课间音乐跳柴歌(让学生在课间就能初步接触歌曲
14、)2、 导入(1) 师:同学们好!欢迎再次来到欢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跟着音乐拍拍手”。相信同学们以前肯定玩过“你拍一,我拍一”的拍手接龙游戏吧?今天我们要做的这个游戏跟“你拍一,我拍一”有点相似,同桌两位同学一起配合来完成。下面先看老师做示范,然后同学跟着老师的口令一起做,大家一下,看看哪一大组的同学拍的声音最整齐。(2) 师:同学们拍得都不错!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同学们为老师播放的歌曲拍拍手,还是需要同桌的同学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做得最合拍(在播放录音时,教师一边喊口令,以便走近学生指导)(3)鼓励学生用其他方式为歌曲加动作,律动设计意图跳
15、柴歌这首曲子旋律跳动跨度较大,跨度也较频繁,音准较难把握,用游戏律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在游戏中逐渐熟练旋律,为下一环节的歌曲学唱作铺垫。3、 新歌学唱(1)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反应很灵敏!我们的游戏做的很开心!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啊?生:欢乐的、热情的、快乐的、愉悦的、兴奋的(2)师:同学们说得真贴切!这是一首欢快的海南民歌跳柴歌。(出示大歌页)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瞧瞧,找一找歌谱中的相同的地方?比比那位同学的的眼睛最灵!生: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前两小节的旋律是是相同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前两小节的旋律是相同的。(3)师:同学们的眼睛真锐利!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两条高低起伏的曲线
16、,代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旋律,你们能分辨出哪一条线对应哪一行的旋律吗?(4)运用回声模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做老师的小回声)(5)师:老师的小回声真好听,下面老师用两种速度来演唱,你们选择以下用哪种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比较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先用慢速唱,再用快速唱)生:应该用第二中稍快的速度演唱更好,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音乐欢快的情绪。设计意图用选择演唱的情绪和速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6)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对极了!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选择的速度和情绪快乐地来演唱吧。 4、 拓展(采集与分享)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悦耳!那么从跳柴歌的旋律上来看,你们猜猜看着首歌曲应该是我们汉族的民歌还是少数民族的
17、民歌呢?聪明的你们一定不难得出答案吧? 生:是少数民族的!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它是一首黎族民歌(简单介绍黎族的风土人情)。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美丽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哪位同学能出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呢? 生:回族、满族、彝族、蒙古族师 :同学门说得真好!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看哪位同学能列举出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老师家带来几首少数民族的歌曲,请你们对号入座听听它们分别属于哪几个民族?1 (蒙古族) 2 (维吾尔族) 3(傣族)5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歌声和舞蹈体验了快了,就让我们继续这样快乐地离开教室吧(在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教室)一、 创设情境1、多媒
18、体播放竹竿舞视频提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2、介绍黎族二、尝试体验1、节奏模仿仔细听竹竿有节奏的敲击声,听后模仿1、 乐器模仿2、 全班演奏双响筒3、 舞步体验4、 竹竿体验三、学唱歌曲1、唱谱2、分乐句3、接口唱旋律4、填空游戏5、合唱教学6、填词唱7、处理难点8、处理情绪四、表现歌曲教学反思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活泼欢快,极富舞蹈的韵律。结合歌曲的教学,学生欣赏和学刁富有黎族传统特色的跳竹竿。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都会赞叹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创造美的艺术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本课学习的是一首民
19、歌,歌曲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习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教学时应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少数学生可能会由于腼腆、内向而不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指导、鼓励;在集体跳竹竿时要注意防止教学秩序失控。课时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授课人教材分析: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做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缓慢、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了傣族青年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教学目的:1 了解竹的特性,感悟竹的精神,领会竹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了解葫芦丝的音色,能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感受每段旋律的不同的情绪,色彩,旋律线条和力度,并
20、能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3 积极参与“采集与分享”活动,能说出34件竹制乐器的名称,在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器音色的感觉。教学重点:在分段欣赏时,能跟着音乐哼唱出每一段的旋律,并能说出每一段旋律的情绪,色彩,旋律线条和力度。教学难点:学生能自主的听辩每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做出不同的律动。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今天都给带了些什么?(出示竹餐垫,夹子,尺等)2师:竹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国家就分布着250多种,有竹竿通体紫色的紫竹,竹竿上带有斑纹的斑竹,还有竿型高大的毛竹和竹叶形似凤尾的凤尾竹 (课件同时出示图片) 二、欣赏1片段欣赏师:刚刚看到的景色漂亮吗?
21、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3完整欣赏(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4、小小音乐
22、会师:其实葫芦丝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兴趣班上我们也学会了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演一曲?生:(独奏军港之夜)师:他的表演同学们喜欢吗?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露一手?生:(五人齐奏月朦胧鸟朦胧)(全班齐奏金孔雀轻轻跳)5、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师:葫芦丝美妙的音色真让我们陶醉,同学们,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出来,人们还填入歌词并把它唱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呀?6、学唱主要旋律。(播放片段)三、拓展师:同学们,除了葫芦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竹子做的?(课件:考考你)生:笛子,笙,箫等等。师:今天老师准备了竹笛和箫的音乐片段,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对比一
23、下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欣赏竹笛、箫等竹乐器演奏的乐曲片段。(播放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片段)说一说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或你的感受。竹笛:嘹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箫: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西双版纳。在这儿,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竹笛等等,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在欢快的乐曲中,同学们自由地走出教室。)出示竹制品实物引出“竹”,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竹与生活的联系。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
24、个较为生动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人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这部分重点讲述了傣族的民俗风情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少数民族,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对傣族的了解来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
25、感。教学反思本课从竹文化切入课题。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次片段聆听、一次完整欣赏及一个合唱版本的欣赏。在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风景时加入了一个简短的音乐片段,结合音画避免了学生枯燥的学习,第二次完整欣赏,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在初听的基础上,再次聆听、感受,更直观地体会乐曲的情绪、表现内容以及演奏乐器的音色等音乐元素;第三次欣赏,变换了不同的音乐版本,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体验不一样的音乐美。在“小小音乐会”环节中,根据少年儿童好动的特征,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运用这样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在拓展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竹制乐器,结合片段欣赏了解各种竹制
26、乐器的音色特点。整节课通过听、唱、奏、等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方法,充分运用听觉、视觉等综合反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单元 丰收之歌(4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丰收之歌授课人教材分析: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和直率而稍带幽默感的歌词,使我们联想起人们围着篝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面,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全曲由六个乐句构成,这首歌的旋律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教学目标1、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所表现的相似的音乐情绪,2、理解歌曲内容,能用优美、柔和、自然的声音准确而有感情地演
27、唱歌曲。 3、能应用所学的集体舞编排技巧,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教学重点: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听、唱、创、动、奏、议、演于一体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创编集体舞、竖笛吹奏教具准备:钢琴、CD、竖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到丰收的季节,人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喜悦,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人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来欢庆丰收。今天,就让我们到丹麦去看一看那里的人们又是怎么庆祝的。二、欣赏1、播放背景音乐丰收之歌,观看丹麦人民庆祝丰收的活动场面。2、回答问题师:他们是怎样庆祝的呢?生:唱歌、跳舞,非常的热闹开心。3、师:就让我们和丹麦人民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感受他们的欢乐吧!三、集体舞1、复习已学集体舞的队形和基本舞
28、步。2、共同创编新的舞蹈动作和队形,(提示可模仿丹麦舞蹈中的简单动作)3、伴随音乐表演集体舞丰收之歌。四、歌曲学唱1、揭题丰收之歌,出示曲谱2、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3、老师纠正音准、节奏4、用欢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五、演奏丰收之歌1、竖笛吹奏丰收之歌指导学生调整好笛尾,以便小指按孔。范奏分句练习学生相互吹奏,探索总结吹准do音的按孔、口风、速度、力度。2、分小组合作,为歌曲最后一句设计三条节奏,老师即时指导3、逐条练习节奏4、设计各种组合方式合奏,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六、综合实践分组,一组学生边唱边跳,一组学生用竖笛、打击乐器伴奏,再次感受丹麦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节奏练习1 、田
29、间的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收割:刷刷刷挑担:嘿哟 加油声:加油干)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歌谱1、 学生随琴哼唱旋律,教师及时指导。2、 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唱。3、 完整演唱歌谱。教学反思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个音对应一个词,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直爽而稍带幽默的歌词,就可以让我们想起人们围着篝火跳舞的热闹场面。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的乐曲。通过学
30、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学跳集体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整首歌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打麦号子2听:打麦号子3动:歌表演打麦号子授课人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民族徵调式,全曲共有24小节。前8小节是1+1+1+1+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按规整的半分节奏进2+2的结构,有了旋律,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上发展而来,基本相同。最后8小节的反复。歌曲节奏、旋律简单,易于学唱。教学设计过程修改栏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感受“一领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技能目标:能准确地演唱下滑音以及歌曲变拍子部分,能准确
31、体会“一领众和”那种弱和强、一个和很多之间的关系,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情感目标:通过听、唱打麦号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并能对江苏民歌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重点 感受一领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初步了解民间体裁号子,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教学难点1.附点和前后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掌握2.2/4变3/4的准确掌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展示平台 手绘图片2张 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二、 探究与感受:一领众和(一)表现杂乱无章的声音 1.导入: 师:请你用你的手在桌子上随意的发出一点声音,来,开始! 生:(4人小组面对面随意
32、敲击课桌)。 师:3、2、1、停!(手势示意) 2.描述声音: 师:(请一学生回答)请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听到敲桌子的声音。 师: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而且是很多敲桌子的声音,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听到的声音吗? 生:响亮 生:乱 3.用图形表示声音 师:是的,乱,杂乱无章,老师这里有一张图,可以表示这样的杂乱无章,请看:(出示图1) 师小结:你们看,纸上这么多的点点,杂乱无章,其实就是由刚才的声音变成了画,对不对?(二)表现整齐有力的声音 1.观察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张纸:(出示图2)它还杂乱无章吗?刚才的声音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观察后回答)无数的点点变成了一个大点。 师:无数的点点
33、、无数的声音聚集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大点。 2.讨论: 师:如果现在让你用声音来表现它,你会怎么做呢? 生:让很多人一起响亮地拍桌子。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很多人一起拍桌子吗? 生:3、2、1、拍(动作示意拍法)。 3.动手实践 师:好,大家跟他一起来。你来领一下,用你的方法带一带。 生:集体合作练习3、2、1、拍! 4.指正不足师:你没说清楚,是32还是321。 生:是3、2、1、拍! 师:好,大家再来1遍。 生:(由这个学生领头,集体合作练习):3、2、1、(2遍) 师:这下到位了,3、2、1、!3、2、1、!3、2、1、!3、2、1、!(速度渐快) 5.段落小结:这是一个好办法,也就
34、是说要让大家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啊,就需要一个(动作示意)指挥或者是一个领袖,告诉大家怎么做,对吧?(三) 感受“一领众和”:一个和很多 1.介绍方法师:我再介绍一个方法,我不说3、2、1,借用这个队鼓来指挥,当我手中的指挥棒这么一挥出去,你们就“叭”(动作示意)拍桌子,预备师(敲队鼓): X X | 0 0 | X X | 0 0 |生(拍桌子): 0 0 | 0 | 0 0 | 0 | 指正不足之处 2.再练:鼓声节奏有变化师(敲队鼓): X X | 0 0 | XX X | 0 0 | X X | 0 0 | XX XX | 0 0 |生(拍桌子): 0 0 | 0 | 0 0 | 0 |
35、0 0 | 0 | 0 0 | 0 | 【假设】如果凌乱的话,及时指正:师:我鼓声变化的时候,你们需不需要变化?生:不需要。师:(指着下图3:大点原本已出示,现即兴用粉笔点上小点)讲解: | | | | | | 也就是说,不管我怎么做,你们都要把声音聚集在一起,准备好 3.第三次练习:鼓声有变化速度渐快 师(敲队鼓): X X | 0 0 | XX XX | 0 0 | X X | 0 0 | XXX XX | 0 0 |生(拍桌子):0 0 | 0 | 0 0 | 0 | 0 0 | 0 | 0 0 | 0 | 评价及段落小结:这整齐的声音并不是一定要有人喊1、2、3。老师没给统一的口令1、
36、2、3,为什么我们的声音会这么整齐呢?因为就像这个图(图3)一样,它很有规律。 4.第四次练习: 师:这幅图(图4)我就不讲了,你们应该会吧了吧? 师生合作按图谱练习。 | | | | | | 5.第四次练习: 师:仅仅拍两下还不够有气势,我们加上人的声音“嘿!嘿!”(高声示范)来一下好不好? | | | | | | 嘿 嘿! 嘿 嘿! 嘿 嘿!师:不错,但是我觉得声音位置还不够高,像老师这样“嘿嘿”(高声示范),准备好!(师生合作练习,关注声音的位置和力度、整齐一致。) 6.揭示一领众和:师:其实刚才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这就是:由我带领着大家一起,发出一个很有节奏、而且很有气势的声音,我们
37、把这种活动叫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领众和,背景底图为赛龙舟的一领众和场景生:一领众和(h)师:纠正读音:一领众和(h),这个字啊,读h。课件出示:拼音及声调赛龙舟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指挥,他们在这个领袖的指挥下,所有人划船(动作示意)的时候就能把力气用到一块儿,船就会划得很快,一领众和!(四) 感受“一领众和”:弱和强 1.节奏游戏师:并非一领众和才能用这样的图来表示。现在我带大家来做一个游戏。别紧张,很简单,游戏就是请你跟我学: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预备我拍你就拍:(1) X X | X X | (2) X X | XX X | 师:有同学说,这也太简单了吧,那就难一点啊,(身体示意):
38、我在左边拍,你就重复左边;我在右边拍,你就重复右边,请看:(1)左: X X | XX X | (2)右: XX XX | X X | 师:有同学说,这也比较简单,那就再难一点啊,(身体示意):我在左边拍,你仔细听、仔细看,一会儿你要重复。但是:你在重复的时候,我又在右边拍了,这时候,你不仅要把左边的重复出来,同时要用脑子记住我右边拍的,一会儿再重复。能明白意思吗?(动作变慢且对比非常夸张):(1)左: X X | X X | (2)右: X X | XX X | (3)左: X X | X X | (4)右: XX XX | X X | 2.表现弱和强师:表现挺好啊。来,同学们把身体坐直一点
39、,这样拍得更整齐,看得更清楚。下面要增加一点点难度,要拍得有强弱之分。(示范动作尽可能夸张)(1)左: fff X X | X X | (2)右: mf X X | X X | (3)左: mf X X | XX X | (4)右: ppp X X | XX X |(渐快)(5)左: XXXX XXXX | (6)右: XXXX XXXX | 3.记录声音图谱 师:其实到最后,老师一直重复着一个动作,那就是XXXX XXXX | XXXX XXXX |你能把这样的声音用这样的图式在黑板上来表示出来吗?如果用小点表示弱,大点表示强,你会怎么点?谁来写?生:(一生板书) | 师:老师把第二小节按你
40、的方式填上(完成图5):四个小点,四个大点! | | | 4.表现图谱(1)声势师:能把这个图谱拍一遍吗?同时,把后面的4个大点加上我们的人声“嘿嘿嘿嘿”,预备生: | | | (拍手) 嘿嘿嘿嘿 (拍手) 嘿嘿嘿嘿 (拍手) 嘿嘿嘿嘿师:现在,弱,我来做;强,你们做,咱们来合作(2) 鼓声替代老师的声音 | | | (鼓声) 嘿嘿嘿嘿 (鼓声) 嘿嘿嘿嘿 (鼓声) 嘿嘿嘿嘿 +(拍手) +(拍手) +(拍手) 5.片段总结:师:其实,我们平时的声音,既可以表示一个人和很多人,也可以表示强和弱。那么,今天这堂课,我要给大家听一首我们江苏的民歌,来体会一下强和弱,一个和很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三、
41、 探究与感受:号子(一)揭示课题,初步聆听。 1.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江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2.播放视频,初听范唱。 师:江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回答:屏幕里面出现的人物,她们在做什么?课件播放视频:打麦场景的范唱+字幕打麦号子生:她们在打麦子。师:他们是怎么打麦子的呢?手里拿着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呢?有人见过吗?生:师:这种东西叫连枷,农民们收割麦子的时候要把麦子脱粒,最传统的方法就是把它摔一摔(动作示意),后来,人们发明了这种用楠竹片制成的像手一样的东西,比较长,这么晃过去,拍下来(动作),拍打的时候可以一人或数人操作,最壮观的是两排人面对面轮番打枷,拍打的声音抑扬顿挫,很有节奏。 2.体验号子 (1)师生接唱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