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荣旗实验小学资源库语文教学设计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9个生字,理解“阻挠、艰巨、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写演讲稿。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在课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的整体学习中,练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
2、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重难点计划课时重点会写1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内容安排第几课时教学内容第几课时教学内容125詹天佑346怀念母亲57彩色的翅膀68中华少年7-8口语交际习作(二)9回顾拓展(二)课 题5詹天佑备课时间8.30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共(2)课时第(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有感情地
3、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 材 分 析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它不变的人文内涵,但在不同的单元编排里它承载着不同的读写训练任务。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以采用感情朗读法,在读中体会詹天佑为国争气、为中国工程师争气的坚定信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4、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时则可以采用读画结合法,研读课文,画示意图,进行交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 点难 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初 备 案调 整 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0分)大家现在脑海里一定充满疑惑,特别想知道詹天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哪位小记者愿意为大家介绍呢?(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2.请学生补充课外搜
5、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1.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3)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教师播放媒体资源,综合小组推荐的字词进行生字教学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用“读了课文_,我知道詹天佑_。”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2)简单地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3.结合自己
6、资料,简介京张铁路。三、研读课文,了解背景(10分)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心得。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时,我感到_。因为_。”2.重点研读下面的句子:(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2)“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指名交流感受。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有感情朗读。(3)“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
7、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指名交流感受。帝国主义狂妄自大。“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4)“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
8、路以前的事。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四、课文小结,激趣留疑(10分)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谈话导入(5分)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2交流讨论: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二、深入研读,感悟爱国(15分)1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四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2交流品读以下几句:(1)“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
9、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小组交流讨论。听老师说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多危险呀!他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表现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指名
10、交流。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赛读。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3研究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和爱国精神。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说说火车是怎样爬坡的?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三、总结延伸,随堂写话(10分)1总结课文:2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随堂写话: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前,你会想些什么?请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四、积
11、累内化,课外拓展(10分)1把感受深刻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2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爱多工程师詹天佑,以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詹天佑。3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5詹天佑杰出 爱国教学反思课 题6怀念母亲备课时间9.2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共(2)课时第(3-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12、。教 材 分 析怀念母亲是选编的一篇新课文,作者是季羡林。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过季羡林,对他有所了解。如果在课前已经充分搜集了资料,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那么学生在“怀念亲生母亲”这一方面已经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读书,充分地读书,在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去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怀念之情。细读本文,作者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就是从怀念母亲、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老朋友来谈的。所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这些细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不仅能较深刻的理解句子意思,还能加深学生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重 点难 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
13、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初 备 案调 整 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课题(5分)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一分独特的爱。所以许多国家设立母亲节感谢母亲的节日。著名的学者季羡林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母亲(10分)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2小组讨论学习字词。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三、再读课文,研读“生身母亲”(10分)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谈
14、感受,质疑。(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3)补充资料,谈感受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10分)1摘抄词语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第二课时一、回顾“生身母亲”,感受敬慕(10分)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
15、安席、思潮起伏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亲生母亲的爱。二、细读课文,研读“祖国母亲”(20分)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的怀念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随对祖国母亲的怀念?重点研读以下句子: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你知道“频来入
16、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3)带感情的朗读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来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会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什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2)作者为
17、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3)感情朗读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4)感情朗读三、首尾呼应,适度拓展(10分)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段。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大家互相讨论交流。作业设计摘录文中佳句,尤其是对祖国母亲魂牵梦绕的句子,读一读。板书设计6怀念母亲祖国母亲 敬意亲生母亲 爱慕教学反思课 题7彩色的翅膀备课时间9.5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共(
18、1)课时第(5)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过程与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教 材 分 析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要注意落实文前“阅读提示”中要求的“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重 点难 点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初 备 案调 整 案教学过程 一、播放素材,激发兴趣(5分)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海岛众多。我们的海岛战士不辞辛苦守卫祖国边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岛,听听他们的故事。
19、 学生齐读课题。二、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5分)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适时纠正字音。3检查学生理解课文,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记叙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及岛上。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是岛上战士开尝瓜会。)三、研读语句,感悟情感(10分)1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2小组内成员先交流,之后进行班级讨论。讨论的重点是: (1)小高为什么上岛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句中的“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
20、比,突出小高的品质。(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四、再读课文,揭示课题(10分)1引导学生质疑:小高探亲带回小昆虫回岛上,岛上战士开尝瓜会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2课文结束时,为什么说“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作业设计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
21、受海岛战士爱岛如家的情感。板书设计7彩色的翅膀带回小昆虫尝西瓜 回忆经历小蝴蝶扇动彩色翅膀教学反思课 题8中华少年备课时间9.6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共(1)课时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教 材 分 析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前“阅读提示”重点强调了“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把“读”放在第一位,在读中感受爱国之情,不要去纠缠于内容的理解,可以把它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上,让
22、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他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难 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初 备 案调 整 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分)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些祖国的情况吗?生自由发言2祖国正走向富强,你感到什么?那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目标(5分)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三、分组自读课文(10分)1教师指导学诗,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学生正音。(1)每组四人合作朗读课文。(2)小组内部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讨论。(3)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
23、表达怎样的一种感情。(4)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朗读。2小组代表陈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0分)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2全班学生交流解决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3学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介绍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4交流自己读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感受。五、朗读比赛,评比总结(5分)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2在活动中,各组上台朗诵,可以一小组朗诵一小节来评比。3评比总结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8中华少年总起 中华少年 神州希望祖国哺育了少年民族和睦 少年奋强教学反思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