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是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会一下子就变得很独立,独立性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的,在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中,家长该做些什么呢?给您分享一点我的经验。第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他们提建议,多进行沟通和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当然,宽松的环境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解决他们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要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失败中总
2、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你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会怎么做,以帮助孩子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第三,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会独立做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第四,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先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
3、的重要性。第五,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第六,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 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过程中,哪些事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以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
4、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地去做那些“必须做”的事。第二,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第三,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第四,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
5、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第五,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不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从众”心理,比如,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每次都习惯性地先问别人“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无所谓”的孩子,就要让他对每一件小事都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在餐馆点什么菜,孩子的衣着打扮,周末上哪里去玩,等等,都要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要让“我不行”“我不会”“我不能”从孩子的词汇里消失。同时,应鼓动孩子多用积极主动的讲话方式:“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我的感觉是”“我选择”“我要”“我情愿”“我打算”“我决定”要让孩子把他们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都表达出来,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了。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