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414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0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秒的认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 题:秒的认识课 时:共3课时 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的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比较复杂。因此本册的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的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

2、验,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3、学情分析学生对时间单位“秒”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并且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虽然对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时间观念却很少有体验,更谈不上对时间长短的把握,因此教材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教学材料以及呈现方式,为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

3、效地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评价任务 任 务1:观察秒针,认识秒针的走动。 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以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学生观看课件,感知时间单位秒。人们正在进行春节10秒的倒计时,一个数字表示1秒。1.放映过春节倒计时的课件。2师:倒计时中的10、9、8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师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初步感知1秒钟时间很短。环

4、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学生观察:知道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并且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学生体验1秒钟:1秒钟可以打开电视,调一台、深呼吸一次、可以站起来、脉搏跳动2次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言。如: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体育运动中用秒为单位来记录成绩等。1 出示钟面:观察秒针,认识秒针的走动。2 体验你能在1秒钟内做些什么?3 师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1秒的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4 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秒的东西和事情?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学生根据秒针的走动知道秒钍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几大格就是几个5秒

5、,走一圈走过了12大格,是60秒。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的走动情况,学生充分汇报。1.引导学生认识几秒。2.探究秒与分的关系,知道1分=60秒3、感受1分钟。(做一做第2题)认识几秒,进一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生独立完成(2)学生汇报结果(3)检测后当堂反馈矫正1.完成“做一做”第1题2.完成练习一第1题。3.当堂检测:练习一第2题。完成做一做。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环节四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时间的计算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

6、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 题:时间的简单计算课 时:共3课时 第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秒的认识”以后,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时间观念。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简单计算,为后边的年月日的学习打下的基础。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掌握了1分=60秒,1时=

7、60分的换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但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 目标1.会进行时、分、秒的换算。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评价任务任 务 1: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会进行2时=( )分的时间的换算。任 务2: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进行时间的计算,并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学生正确猜出谜语根据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一做

8、答。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新知做好铺垫。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汇报,得出正确答案。指导生完成“做一做”1.教学例1:2时=( )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完成第4页“做一做”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换算时间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

9、:可以直接数一数,分针走了多少分?因为都是7时多,也可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出示例2:小明离家7:30,到校7:45,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1.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信息?2.分析与解答3.回顾与反思: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进行时间的计算,并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1.第5页的“做一做”2.当堂检测:3时=( )分 5分=( )秒240秒=( )分 180分=( )时300秒( )分正确完成做一做。正确解答当堂检测的题目。环节四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至少说出

10、一点的收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 时:共6课时 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的口算,不仅能在实际中运用,而且为后面学习笔算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样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会正确口算两 位数加两位数。 2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小组探究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和 两位数的口算的多种算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评价任务任 务1: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题目。任 务

12、2: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题目。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以及练习2的1至4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1学生照样真空2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迅速、正确地口算出结果。师准备下边两个题目:1照样子填空47=40+7 35=()+()52=()+() 28=()+()2口算比赛20+19= 40+11= 50+12=15+30= 24+30= 44+50=学生能正确迅速地算出正确答案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收集信息:学生要去“世博会”玩1至6年级各班的人数。2.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几张张票.3.学生交流汇报口算方法:35+34=第一

13、种方法:把34分成30和先算35+30=65再算65+4=69第二种方法:把35分成30和5,34分成30和4,先算30+30=60 再算5+4=9最后算60+9=69出示主题图: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2.引导生提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风张票?.3.组织学生列式口算。35+34=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题。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39+44=第一种方法:把44分成40和4,先算39+40=79 再算79+4=83其它方法可以在学生的指导下口算。1.组织学生解答二年级一花要买几张票?2.组织学生列式口算:39+44=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题。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14、1)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2)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矫正。第10页做一做指导生完成2练习二的1、3、4题。3.当堂检测:练习二第2题。.正确完成做一做以及练习二中的题目。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 题;课本11页例2课 时:共五课时 第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

15、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这节课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简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万以内加减法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学情分析 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

16、不同的算法,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计算题卡,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看图说信息出示11页例2的图例能说出图中信息。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

17、新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教师在巡视中给个别学生以引导能说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同桌讨论最简便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计算。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引导学生概括:把减数看成整十数和几个1这样算起来较简便。引导学生 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说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学生计算过程。正确完成做一做。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你有什么

18、收获?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桌之间出题抢答的方法来练习。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 题;课本14页例3课 时:共五课时 第3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能计算两位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节课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

19、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万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万以内加减法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学情分析 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掌握后这节课又引出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0、,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计算题卡,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利用讲故事引入出示课本14页例3能说出题中信息。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教师在巡视中给个别学生以指导,教师在板书时,让学生说出笔算方法。能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同桌讨论方法

2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计算。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的算法。师出示例三的第二个问题三位数减三位数引导学生 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正确完成做一做。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桌之间出题抢答的方法来练习。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 题;课本15页例4课 时:共五课时 第4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

22、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完加减法计算后又安排加法的估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以及一些简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万以内加减法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学情分析 本节估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估算计算法,不仅可以打

23、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目标1、在学会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能利用所学知识,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计算题卡,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复习;说出各数接近那个整百数;598 、312、405、819生说师板书能说出几个数的最接近的数。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

24、新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三位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出示课本15页例4教师板书各组汇报情况,分析确定那个更合适。能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同桌讨论估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计算。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概括:万以内加法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 探索三位数减加位数的估算方法。能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学生计算过程。正确完成做一做。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

25、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桌之间出题抢答的方法来练习。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复习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 题;课本19页-20页课 时:共五课时 第5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能计算两位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要帮助他们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在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

26、时,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 3、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两、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的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通过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计算更牢固。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计算题卡,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任 务3:

27、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回顾整理知识提出问题,口算笔算方法能说出计算方法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9页的1、2题教师在巡视中给个别学生以指导,教师在板书时,让学生说出笔算方法。能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同桌对改后。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师出示3.三位数减三位数引导学生 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正确完成练习四内容。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桌之间出

28、题抢答的方法来练习。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毫米的认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 题:测量课 时:共九课时 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认识毫米 、分米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毫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和单位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长度单位。3、学情分

29、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已有了初步认识。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目标1 结合生活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 厘米和分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 学生学会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 宽 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

30、学生探索“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多长?”和“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出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

31、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能估计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 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口答: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粉笔长约18( ) 铅笔长约70( )大树高约20( )大头针约长1( )3课件出示P22:1-2题正确完

32、成做一做。环节五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分米的认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 题:测量课 时:共九课时 第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认识认识毫米 、分米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毫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和单位换算等方面的知

33、识,以及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长度单位。3、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已有了初步认识。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目标1 结合生活经历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 厘米和分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 学生学会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4、3、 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几厘米是一分米?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认识尺度上的1分米有多长?”和“再比一比1米和1分米,你发现了什么?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 能说出自己对分米的认识。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

35、知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掌握它们之间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知识,并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1 认识几分米用分米量 2、量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桌子高(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36、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口答:2米()分米厘米()分米米分米()分米3课件出示P做一做正确完成做一做。环节四交流互评体验成功评价学习效果从知识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关于测量长度更多的知识。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千米的认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 题:年月日课 时:共九课时 第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认识千米 、米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2、教材分

37、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3、学情分析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三年级上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了分米,并且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含义,建立了具体的表象。在基本技能方面二年级下期的孩子都具备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38、要靠学生想象、推理来完成,而现阶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目标1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跑道,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千米()米?”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39、?2、填空:1千米 1米=( )厘米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引导 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旧知。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3、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4、体验1000米有多远。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体验1千米有多远。环节三点拨归纳突出重点同桌讨论。1千米到底有多长?从学校门

40、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要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环节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口答:3课件出示P70-3正确完成做一做。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 题:测量课 时:共九课时 第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三年级/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小学目标确定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米和千米等长度单位和单位换算等方面

41、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长度单位。3、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 已有了初步认识。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学生在学习中会估计路长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评价任务任 务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你有发现了什么?任 务2:引导学生探索“1千米是多少米 ?”和“如何计算3千米= ( )米?”“5000米= ( )千米” 任 务3:完成练习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情景导入提示课题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千米= ( )米想: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5000米= ( )千米想:1ooo米是1千米 。5000米里面有( )个就是几个1000米?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换算,你有发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